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机制研究范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机制研究范文

时间:2022-10-09 09:25: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机制研究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提供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个人层面的行为准则,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指南。本文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化常态化机制若干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对此进行宏观整体和系统全面的立体把握,并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具体深入的研究,以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化;常态化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育人的全过程,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关系到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健康成长。特别是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时明确强调,“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抓好高校师生价值观教育养成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紧迫,必须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探索有效形式、形成长效机制,这对于扎实细致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工作长效化常态化,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化常态化机制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1.1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化常态化概念及其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明确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层面规范了我们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核心价值追求。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新要求。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阵地,充分体现着高等教育的价值与功能。在当前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的和谐文化中,高校承担着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中做出表率,着力于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义、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1.2建设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化常态化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意识形态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阵地意识明显提升,广大师生牢记立德树人崇高使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传播先进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生力军。因此,扎实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长效化常态化科学化,要将其列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来研究,并上升到全面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来看待。

1.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化与常态化辨证统一关系。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积极上进的价值观念的形成需要长期有效的培育才能达成。高校有文化育人的先天优势,在高校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高校教师可通过教育途径传授知识、传播文化、传承优良传统,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内涵转化为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同时建立完善的长期有效的传播机制,形成常态化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培育工作取得实效性进展和明显成效。

2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分析与现实境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高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担负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界在探究基本含义、归纳本质特征、定位功能作用、分析认同现状、应对现实问题、论证培育践行等方面推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取得了基本共识和重要进展。归纳其研究特征,主要是:

2.1在研究内容上,应然研究与实然研究并举,以应然研究为主。

如林尚立(2007)、韩振峰(2007)、戴木才(201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龚群(2012)、虞崇胜(2013)、刘书林(2014)等对“三个倡导”的层次属性及其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李德顺(2007)、吴潜涛(2015)、韩震(2016)、李中元(2013)等对24字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理由和形成根据进行了研究;沈壮海(2015)、周文彰(2014)、韩震(2012)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实践路径进行了研究。以上学者在理论层面的多维阐释和实践层面的探讨,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认识和理解,也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

2.2在研究视阈上,立足中国特色,涵盖古今中西思想资源。

如袁银传(2014)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当代西方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经济基础、基本内涵、外在表现、社会功能、历史作用、培育路径进行了比较分析;张骥(2015)对前苏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历史过程、基本路径、社会效果进行了历史分析;叶小文(2013)提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化解市场经济道德悖论;高地(2011)对中国共产党建设核心价值观的经验和规律进行了总结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为全面客观分析和正确评价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宽广的国际视野和重要的思想资源。

2.3在研究范式上,以学理阐析为主,也有部分实证研究。

代表性的社会调查有:李建华(2010)对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地区的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进行实证调查分析;宣兆凯(2015)等通过与2005、2007年两次社会价值观的大型调查结果比较,推断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龚群(2003)通过调查社会大众的政治价值观、宗教观、友谊观、爱情观、家庭观、品德观等,归纳总结当代中国社会大众的社会价值观总体情况以及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但囿于调查本身的复杂性、繁琐性等因素,这样的实证研究成果相对较少,针对我国社会结构变化现代用阶层分析法研究核心价值观的成果更少。

2.4在存在问题上,积极面对,正确教育和引导。

其一,有些高校由于办学特色和就业形势等原因,办学目标偏重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会出现只注重专业课和实践教学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没有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其二,当前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但是在如今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多种价值观念充斥着物欲横流的社会,部分学生会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不能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己行为的规范,在践行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可能会出现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等不良风气在高校的蔓延,出现享乐主义、形式主义、攀比等在学生群体中的传播。

3积极构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化常态化机制的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灵魂,立德树人必须首先解决好灵魂问题。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努力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长效化常态化科学化机制的建设工作。

3.1构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构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首先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就是要建立一套稳定、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并保证制度长期正常运行,发挥其预期功效,各个部分之间能进一步优化和整合,在实施过程中能够行之有效,持之以恒,从制度层面保证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长期化。构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整合高校各方面的力量,保证各部门能在统一目标的要求下共同协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机制的构建,能够找到各部门各项工作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从而避免各部门及师生员工出现思想懈怠、职能分界不清、执行没有力度等问题,也能有效避免理论和实践、制度和执行出现“两张皮”的现象。除此之外,还要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要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以及其它形式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多元互动关系,全面分析决定、制约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价值共识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3.2推进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常态化。

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科学、高效地整体统筹,而不是一般的简单整合,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长期有效的开展,形成常态。一是努力形成一套适合高校环境与特点的健全有效的制度体系,从制度层面保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工作的长期性和常态化。二是常态化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国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的整体规划,高校就应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互为补充,互相支撑,并落实到实施层面,包括教育教学层面、科研层面及管理服务层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一日之功,需从小事抓起,从育人抓起,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科学性和常态化的原则,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教育实践活动也要多样化,用大学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体会、感悟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华传统文化绽放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参考文献

[1]郭建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4.

[2]袁银传.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3]贵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论丛书•发展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

[4]林尚立.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J].理论参考,2007(3):35~36.

[5]韩振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J].思想教育研究,2007(6):3~5.

[6]戴木才.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传统、现实与前景[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闫晓玲 单位:衡水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机制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shzyhxjzlw/75110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