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新生教育范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新生教育范文

时间:2022-06-29 04:33:5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新生教育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宝贵资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坚定大学新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其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勇于实践等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为更好地在大学新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应精心地系统规划与设计,构建价值引导体系,健全实践教育体系,强化校园环境渗透体系和全员协同的教育力量体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国际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建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也成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和基础。核心素养作为人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保障。在关涉大学生的各种核心素养中,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在一个全面发展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身上,体现出力量、能力、热情和需要的完美与和谐,教育者在这种和谐里看到这样一些方面,诸如道德的、思想的、公民的、智力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道德”[1]355-367。“德者,才之帅也”,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必须把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性工程,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道德基础。在这其中,抓好大学新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关键性意义,对大学新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新生教育的内在关联

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一项负载价值的工作,本身充满了道德意义,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授受的技术过程。[2]156从本质上说,真正好的教育不能降低到技术技能层面。正如雅思贝尔斯所说,“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为教育,只是教学技术而已”[3]27。因此,教育必须突破知识世界,与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世界沟通相连,引领人们走出时代困境。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有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理智、情感和健全的身体”以及“完全的责任感”,要关心学生的品行,不致使他的心变得狭隘,进而发展成为完整的人。[4]1-2当前国际国内社会环境错综复杂,诸多矛盾交织叠加,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新课题。社会系统的变化,特别是一系列“公共性”危机的解决,需要教育培养出具备更高尚的道德品性和坚定理想信念的人。然而,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大量学生只学习、掌握知识却没有精神生活和道德发展的现象。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告诫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人的“精神生活”和道德发展,只有“让共产主义道德贯穿于人的个性的各个方面,在每一个人的面前打开了前往公民的、思想的、创造的、劳动的、审美的和智力的财富的道路时,全面发展的思想才可能得到充分实现”[1]355-367。他在党的报告中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他高度重视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5]因此,要想使大学新生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成为有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时代新人,就必须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6]学校作为高尚的道德和文明的策源地,需牢记教育的根本职责在于“育人”,而非“制器”,必须超越知识论,帮助学生实现对自我人生的整体性把握,否则便很难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使命。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新生教育的价值意蕴

价值观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核心,不同价值观决定着人的不同的精神追求和精神状态,并赋予精神生活以不同的目的和意义。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当代中国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呼唤,是增强大学新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文化支撑,对培育和提升大学新生的政治信念、人生理想、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等核心素养亦具有重要价值。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坚定大学新生的理想信念

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修道,修人之所以为人之道,究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信仰的建构。[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华,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大公约数”的价值共识和基本的价值遵循,其最深层次的内核是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海神针”、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5]理想信念是立德树人的基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扣理想信念去展开。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坚定大学新生的理想信念,提高其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因此,大学新生应当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走下去,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信念、坚持原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激发大学新生开拓创新的动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以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理论应对现实挑战的结晶,是在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实践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理论创新,为世界贡献了中国共产党的新理念、新智慧。[10]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学习这种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精神。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我国经济社会改革风起云涌,创新创业素养的必要性和价值已经毋庸置疑。[11]大学新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部分,我们必须充分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理论创新的自觉和勇气,并以此激发与培养大学新生的内在创新动机和创新勇气,这对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性意义。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提升

大学新生知行合一的思维品质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一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这一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的具体体现。[12]他一再鼓励青年学生“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做一个“实干家”。从当前大学生培养的实践来看,存在着理论崇拜—实践批判抑或实践崇拜—理论批判的倾向。事实上,就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的关系本质而言,二者是本然的统一,而且这种统一不仅是观念上的统一,也是逻辑上的统一。大学新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用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论作指导,坚持知行合一,有效整合理论和实践经验,既要超越经验优先论,同时要发展自身“肯定性”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能力”,这样才会产生深刻的理解与把握,才能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和实践性理论,才能与理论展开平等对话,进而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品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新生教育的策略建议

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以德树人的文化底色,强化大学新生核心素养培育,高校需要精心地系统规划与设计,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系统研究,不断健全大学新生德育体系,优化德育模式和方式方法。这关涉到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教材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基础养成教育等诸多环节和领域,需要高校在思想观念、制度设计、活动形式上有所创新,深化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模式,构建综合的、动态的、全景式的多维工作体系。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价值引导体系

高校要从大处着眼,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完善和构建先进社会主义文化价值引导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整合到高校德育价值体系之中,激发大学新生道德觉悟并不断引导他们的道德追求。首先,高校要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决反对的思潮,优化大学新生成长的学校文化环境。理想信念是一所学校文化环境的集中体现,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14]154因此,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身的办学理念之中,使之成为大学新生共同的行为遵循。其次,高校应改革完善德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行政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齐抓共管、横纵交错、综合治理的新体制,疏通工作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地生根。

(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体系

“大学教育是否成功与校园生活质量有关系,与学生在校园内度过的光阴和他们所参加活动的质量有直接关系。”[15]16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实践教育,实践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始终。一方面,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研修基地,整合资源,积极开展认知性见习、体验式见习和综合性专业实践,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交流平台,积极培育、提升新时代大学新生的思想素养。另一方面,要设计实施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开展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要依托大学生社团和班团组织举办读书会、报告会、书画展等活动,还可以专门举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通过故事会、经典诵读、电影、话剧、舞蹈等方式,艺术化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大学新生。总之,通过实践这个重要抓手,可以有效引导大学新生深刻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进而实现理论认知与情感认同、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有机融合,使青年大学生在实践感悟和体验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成长与精神的升华。

(三)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环境渗透体系

创新传播方式是发挥价值观育人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其作用的发挥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营造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教育传播方式,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首先,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校园物质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整体规划校园布局、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充分利用校报、宣传栏等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氛围,在展示学校文化风格中给青年大学生提供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会,实现物质环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机融合。其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校园传播媒体建设,优化校园舆论和网络文化环境。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电台、学报、校报及校内刊物等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自媒体技术,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宏大叙事落实到具体的人、事、物,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性和启发性,以达到微言大义的效果,使青年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参与感、认同感。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代大学新生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化需求。

(四)构建全员协同的教育力量体系

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到教育全局性的高度,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协同育人理念,耦合各类德育要素,构建新型德育生态系统。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参与、深度互动、有效融合、共同发力。因此,必须全面整合道德教育力量,充分激发道德教育合力。一方面,高校内部要做到全员参与,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实践之中,形成教育合力。“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6]在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要使各类工作、活动“同向同行”。另一方面,高校应主动确立开放式、立体式教育理念,积极推进与家庭、社会力量的分工协作,不断拓宽育人实践路径,努力形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效衔接、动态平衡的全员育人的教育力量体系和工作新格局。

作者:商霄杰 王莎莎 张玉娟 单位:石家庄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新生教育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shzyhxjzlw/75031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