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会主义理论历史逻辑学论文范文

社会主义理论历史逻辑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2-07-26 03:36:10

社会主义理论历史逻辑学论文

摘要: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应物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始终是结合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来阐释社会主义的本质的。作为资本主义的对应物,无论是各种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都与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批判联系在一起。也正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发育程度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社会主义思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充分发展、其社会基本矛盾充分暴露之后产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积极的扬弃,是在充分吸收资本主义的肯定性成果的基础之上的人的解放。只是这种解放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必然表现为一个现实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扬弃;人的解放;唯物主义;历史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无疑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留给我们的重要的思想遗产。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实现了由“风景这边独好”到不断接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性转折的今天,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不仅对于理解和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且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因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需要不断面对并做出解答的问题,而且每一次的改革同样是以重新阐释什么是社会主义开始的。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中,无论是对空想社会主义,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都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应物出现的。因此必须结合着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批判性分析,才能真正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本质,进而展开对各种不同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

一、作为资本主义对应物的社会主义

从社会主义思想史来看,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性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是结合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分析进行阐述的。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当时存在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后指出,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根源正是基于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各个不同阶级、阶层地位的变化。

(一)封建的社会主义是法国和英国贵族的思潮。面对政治上的失败,封建贵族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因此贵族们不得不装模作样地为维护封建传统进行呼吁,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他们以工人阶级的代言人的姿态出现,似乎他们只是因为关心被剥削的工人阶级的利益才控诉资产阶级,而不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社会地位。他们一边挥舞着无产阶级的乞食袋,一边唱着封建主义的颂歌。但由于封建的社会主义根本不能理解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只是出于对传统社会解体的恐惧而批判资本主义,其实质是开历史的倒车。而且封建的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工人的解放,恰恰是因为资本主义造就了革命的无产阶级,造就了那个把要旧社会炸毁的无产阶级,而基督教社会主义不过是神圣化了的封建社会主义而己。

(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是以小资产阶级和小农的尺度去衡量、批判资产阶级制度的,他们替工人呼吁的立场同样是小资产阶级的,隐含着对自身沦为无产阶级命运的恐惧。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小资产阶级明确意识到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是小资产阶级的没落、无产阶级的贫困,以及旧的社会制度的彻底解体,和他们无法摆脱的沦为无产阶级的命运。因而,小资产阶级从其自身的社会地位出发,或者是企图通过恢复、维护旧的所有制关系和旧的社会制度,进而恢复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从而保持其小资产阶级的地位;或者是企图用旧的所有制关系的框子来限制现代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发展。他们虽然意识到资本主义发展必然会摧毁旧的所有制关系,但无法理解旧的所有制关系的解体对于人的发展所具有的深刻的世界历史意义。因而,就其本质来说仍然是反动的。而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过是这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移植到德国的产物。但是,由于德国并不具备与法国相应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政治制度,这一思潮并不具备任何的实践意义,仅仅以抽象的理论形式表现出来。正是由于理论的抽象对现实状况的遮蔽,使“这种社会主义成了德意志各邦专制政府及其随从———僧侣、教员、容克和官僚求之不得的、吓唬来势汹汹的资产阶级的稻草人。这种社会主义是这些政府用来镇压德国工人起义的毒辣的皮鞭和枪弹的甜蜜的补充。”[1]

(三)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明确意识到了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背离了其抽象的、理论的人道主义的理想,看到了资本主义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等等价值目标的破灭,但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现实的社会根源。由于其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与立场,使他们要求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且天真地认为只要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就能够解决问题。但是他们没有看到,促使这个社会革命化和瓦解的因素———无产阶级———就根源于这个制度本身;他们承认无产阶级的生存状况是根源于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却没有认识到只有通过革命的方式才能根本地改变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自身的改良丝毫不会改变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更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因而,“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就是这样一个论断:资产者之为资产者,是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1]

(四)空想社会主义,才真正超越了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作为其根本的目的,并在对资本主义批判过程中触及到了资本主义的本质。但是,由于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还没有充分地展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还没有充分地暴露出来,同时还没有创造出无产阶级解放所需的物质条件及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自我意识的无产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社会状况致使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虽然意识到阶级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的瓦解因素,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进行批判,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及作为一个阶级开展政治运动的积极意义。因而,他们只能求助于资产阶级,只能以理想制度的设计来替代资本主义。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于是,就需要发明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会制度,并且通过宣传,可能是通过典型示范,从外面强加于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2]只有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得到充分发展之后,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真正成为社会运动的主导性因素之后,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才具备了现实的社会历史基础。正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及其造成的人的现实的生存状况的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和恩格斯将批判的目标指向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将人的解放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通过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历史使命;另一方面,通过创立唯物史观,阐明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及其必然带来的对社会结构的变化,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必然的历史命运,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社会历史规律。正是由于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和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科学社会主义本质上就是德国的产物,而且也只能产生在古典哲学还生气勃勃地保存着自觉的辩证法传统的国家,即在德国。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现代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上的特别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2]总之,社会主义始终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应物出现的,并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的。只有结合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反思,才能真正理解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质。

二、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积极的扬弃

作为资本主义的对应物,科学社会主义是否定的、辩证的,是建立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单纯地对资本主义的否定,但在传统的阐述过程中,人们更多强调的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而没有给予对资本主义的肯定性成果的吸收以应有的重视。因此,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即无法正确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及其性质,自然就会影响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的阐释。因为不阐明科学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的辩证性质,就无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进程中为什么必须拒斥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建构及其基本的意识形态;不理解对资本主义的肯定,就无法理解社会主义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为什么要借助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及其成果,更无法理解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的重要意义。

(一)个体的人的解放是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重要成果,是人类解放的一个重要的阶段。社会主义就是建立在这一解放的基础之上的。正如马克思所言,资产阶级的“政治解放当然是一大进步;尽管它不是普遍的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但在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内,它是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不言而喻,我们这里指的是现实的、实际的解放。”[3]也正是由于实现了个体的自由和解放,资本主义才焕发出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创造的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个体主体的形成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革等具有的重大推动作用。没有个体的人的自由和解放,自由人的联合体就无从谈起。只是在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看到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所实现的这种个体的解放不过是“物的依赖状态下的人的独立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解放。因此必须在促进个体主体形成的同时,消解物对人的统治,以共同体———自由人的联合体———作为根本的目标,因为只有在社会中个体作为人的自由才是可能的。正如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指出的:“只有当现实的个人把抽象的公民复归于自身,并且作为个人,在自己的经验生活、自己的个体劳动、自己的个体关系中间,成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身‘固有的力量’是社会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起来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以政治力量的形式同自身分离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的解放才能完成。”[3]也就是说,对于社会主义来说,必须超越资产阶级政治革命造成的个体与社会的二元分立,重建个体与社会的统一,才能使个体的人真正成为社会的人,才能使个体的自由建立坚实的社会基础,真正人的解放才是可能的。

(二)资本主义创造的物质财富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不仅仅是从物质财富方面的来说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从人自身的发展方面的来说更是如此。在批判尚未完成的共产主义时期马克思指出,尚未完成的共产主义虽然已经认识到共产主义是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理解为人的自我还原和复归,但由于这种共产主义还不理解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人以异化的形式的自我确证,更不理解需要的人的本性,因而还不能认识到资本主义创造的物质财富的积极意义。在马克思看来,所谓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正是人的本性的表现。只不过在私有财产的运动中是以一种异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物质财富的丰富性正是人的本性需求丰富性的体现。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如果抛掉狭隘的资产阶级形式,那么,财富不就是在普遍交换中产生的个人的需要、才能、享用、生产力等等的普遍性吗?财富不就是人对自然力———既是通常所谓的‘自然’力,又是人本身的自然力———的统治的充分发展吗?财富不就是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吗?”[4]因此,对于社会主义来说,要废除的是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而不是要抛弃资本主义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不仅如此,还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开创的大工业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不断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物质财富达到充分的涌流,为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国家,想要跨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必须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吸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肯定性成果才是可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通过对外开放、通过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吸收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肯定性成果,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速发展,从而使中国社会的发展日益融入世界历史进程之中。

(三)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创了世界历史,使资本主义自身的矛盾成为世界性的普遍矛盾,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一方面,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摧毁了东方传统的社会结构,将东方社会纳入到资本主义体系的同时,也为东方社会的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可能。马克思认为,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资产阶级只不过是充当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不自觉的工具。“资产阶级历史时期同时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一方面要造成以全人类互相依赖为基础的普遍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另一方面要发展人的生产力,把物质生产变成对自然力的科学统治。”[5]但是,资产阶级是不会主动承担起其建设的使命的,它所创造的物质基础只不过是其用以掠夺东方社会的手段和工具。因此,东方社会走向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之上。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才能使资产阶级时代创造出的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及其取得的物质成果,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往成为人类解放的现实条件,才能为人类解放开辟道路。此外,资本主义开创的世界历史不过是资本全球化历史,资本主义的全球性扩张,使资本主义自身所具有的矛盾成为世界性的普遍矛盾。这直接导致了两个方面的结果:其一,使广大的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革命成为可能,从而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进一步证实了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设想;其二,在世界历史的前提下,部分国家的社会主义胜利不可能停留在确定的范围内,必然会走出自身,而深入到世界历史进程之中。特别是今天,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正如马克思所说:“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必将彻底改变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带来全球治理体系的根本性变革,从而使21世纪成为一个新的世界社会主义时代。

三、社会主义:

人的解放的现实历史进程如果说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积极扬弃,是通过重建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以消解资产阶级政治解放造成的人的自我分裂和对立以实现人的解放,那么这种解放就不可能是一次性完成的,而必然表现为一个现实的历史进程。对于社会主义来说,人的解放并不是通过一次政治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就能够实现的,而必然表现为一个现实的、长期的社会历史进程。

(一)社会主义作为现实的人的解放进程,确实是从工人的政治解放这种形式开始的,但并不能停留于这种政治解放的形式。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的解放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政治解放这种形式才是可能的。无产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必须以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真正开始社会的根本性变革,为真正人类的解放开辟道路。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解放本身就包含着普遍的人类解放。因为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根源于资本对劳动的关系,伴随着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展开,也就形成了现代社会的一切奴役关系。换言之,使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资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政治解放之后确立的现实的社会经济结构,不消解这一现实的社会经济结构,人的解放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仅仅是真正人的解放的开始,获取政权的无产阶级必须立刻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着手进行社会结构的变革,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解放。因此,改革就成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人的解放的不竭的动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二)相对于资本主义以物为中心的发展来说,社会主义必须将人作为社会生产与发展的中心,人既是手段,同时也必须成为目的。因为任何真正的解放都是使人的世界即各种人的关系回归于人自身。在马克思看来,尽管资产阶级政治解放实现了“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独立性”,即个体的独立,并由此形成了人的多方面的需要和全面的能力的体系,以及人与人之间普遍的社会物质交往,更发展出全面的社会关系。只是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是建立在对物的依赖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个人的劳动产品或劳动能力必须先转化成商品,取得交换价值的形式,即转化为货币才能与他人进行交换,只有借助于货币这个一般等价物,个人才能证明自己的社会权利。也就是说,人的存在取决于物,取决于其所持有的物能不能转化为一般等价物———货币;另一方面,在借助于物的交换建立起来的生产者之间的全面依赖关系中,由于是以生产者的私人利益的隔绝和社会分工为前提的,从而使之成为一种存在于个人之外并且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关系”,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实现对人的统治。因此,资本主义社会是人与人相互对立的社会,这也正是资本主义得以存在的前提。而社会主义作为对资本主义的积极的扬弃,就是要消除劳动产品的私人占有性质,消除个体之间的分裂和对立,重建个体与社会的统一。因为只有在现实的社会生产中,体现每个人个性的劳动产品才是他为他人的存在,是这个他人的存在,也是这个他人为他的存在,即每一个人都在自己和他人的劳动产品中确证了自己和他人的“人的”存在和“人的”社会关系,证明自己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人进行活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的社会关系。只有如此,社会关系才不再表现为一种独立于人之外的存在,而成为人本身的存在。只有在这样的社会生产之中,每一个人才即是自我及他人实现的手段,同时也成为目的,只有在这样的社会生产中,才能形成“自由人的联合体”。这种联合不是借助于外在的关系,而是内在于人的社会性的生产活动本身之中。

(三)在现实的社会历史进程之中,人的自由与解放不可能表现为一种确定下来的状态,只能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之中以动态存在的方式表现出来。因为马克思与近代西方哲学家不同,他并没有设定某种确定不变的人的本质,而将其理解为一个人通过自身的对象性活动现实地生成的过程。如果说人有一个确定的本质的话,那就是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本体论冲动”。因为正是通过人的对象性实践活动,人现实地创造着人的现实的生活世界。“一方面为了使人的感觉成为人的,另一方面为了创造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方面来说,人的本质的对象化都是必要的。······同样,已经生成的社会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作为这个社会的恒久的现实。”[3]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说,对社会主义的人来说,现实的人类历史进程也就是人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而现实地诞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人的自我意识、对自身存在的历史性的理解和把握。因此,作为人的解放的社会主义并不是通过一次性革命就能够完成的,而必然表现为一个现实的、历史进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说:“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3]这是人的历史性的存在方式、生存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历史运动,实现了社会主义的“道成肉身”,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具体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而实现了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转换,即将人及其价值的实现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这又是通过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其一,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从而明确了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实践的主体,通过直接参与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从而使每一个人的价值的实现成为其实现社会价值的前提;其二,是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确保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的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使人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目的,从而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61.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8-529,495-46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46,539,192,53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7.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6,773.

作者:隽鸿飞 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被举报文档标题:社会主义理论历史逻辑学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shzyhxjzlw/73804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