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个体内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论文范文

个体内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论文范文

时间:2022-08-13 02:37:58

个体内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论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心理图式

心理图式一般来说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主体先前已经存在的心理结构;另一种就是对某事物的心理认知过程,即个体通过社会学习、家庭及社会教化、个体内心调节等综合因素形成自身的心理图式。本文中的图式主要指后者,即揭示核心价值体系个体内化的一系列过程,并以过程式的图像展示出来。当然,描述每一个人的心理图式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一般心理图式。结合心理学有关社会认知的一些理论,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图式包括“感性认知—理性体认—认同接受—自组织化—行为固化”五个环节和阶段。

1.感性认知阶段个体从感性层面接触和认识核心价值体系,亦即个体开始从心理上开始了解和注意它。核心价值体系通过一定的媒介进入个体的视野,个体通过视觉或听觉注意到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内容。个体接触核心价值体系的媒介包括媒体与人际交往,并且社会传媒可以使得最为广泛的个体接触核心价值体系。据调查①,超过八成的人是通过大众传媒(书本、报纸杂志、电视、听报告、网络等媒介)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一具体比例为90.3%),见表2。在感性认知阶段,个体对核心价值体系往往会采取试探性接受、置之不理、排斥三种态度,这取决于个体先前的认知水平、价值观念、利益需求等。如果刚接触就排斥的话,那么整个内化过程就会受到阻碍或搁置下来。而置之不理的态度,有可能是因为不理解,也有可能是感觉与自己无关,随着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深入以及核心价值体系作用的发挥,个体还是有可能转变其态度。只有起初采取不排斥态度的个体,且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求时,内化的过程才能很快进入下一个阶段———理性体认。

2.理性体认阶段体认,就是个体通过观察、实践、思考进一步认识某一问题,以经验来评价观念体系。张澍军教授认为内化的过程“一般需要三个方面的支撑:一是经验事实的比照性支撑;二是情感信念的导向性支撑;三是理论思想的逻辑性支撑”[7],而这些方面的实际效应,都需要体认来发挥一种穿针引线、融通化合的作用。一旦个体不断接触并开始注意核心价值体系,就会形成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对核心价值体系的体认既有正面与侧面之分,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别。正面体认是指直接运用、观察核心价值体系本身,从宏观或微观视角思考其意义;侧面体认是指并没有刻意追寻或思考核心价值体系本身,而是在思考和践行其他的价值观时产生了矛盾和疑惑,转而关注核心价值体系。侧面的体认有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但是如果体认顺利,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将更加深入、有效、持久。积极体认者多来自理论工作者、党政干部、先进分子等从事与核心价值体系有关的工作的人员,或者是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践行者,他们主动思考并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意义,甚至考虑其建设的不足,在行动上也是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积极践行者。消极体认者一般是由于压力、指令、不理解或对马克思主义抱有质疑心理的一些人,他们要么认为核心价值体系太形式化、太深奥而不知道怎么参与,要么认为这些理论并没有太多现实意义而忽视它。体认阶段是一个初步的实践检验过程,即个体在内心观测和评估核心价值体系,并在已有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或相冲突中进一步深化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所以这一环节也是价值的破坏或重建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刚开始并没有打算接受核心价值体系的人群更是如此。通过体认环节,一方面个体开始适应、调整(当然也有固守的情况)先前的认识和观念;另一方面,个体通过生活体验,认识到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义。在体认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情况:接纳或者排斥。一旦排斥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就可能要从第一个环节重新开始;如果接纳了,则会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认同接受。

3.认同接受阶段认同,从社会方面看,就是实现了社会价值的普遍共享;从个体方面看,认同是指个体从心理上接受并以此为行为指南,即个体或群体在感情上、认知上逐渐趋同,是个体对所属群体的一种归属感、身份感。简单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个体认同接受,就是个体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理念接近的趋向。认同既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也是整个社会趋同的过程。个体对社会价值的认同最主要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了获得归属感。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从动态看,既是个体把社会价值归于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社会主流价值影响个体价值的过程;从内容上看,既包括对核心价值体系整体性的认同,也包括对其各项基本内容的认同;从个体的态度看,既有积极主动、自觉的认同,也有迫于压力等的消极被动的认同。认同在内化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顺承于体认环节,又开启了自组织化阶段,而且认同阶段也是社会价值真正转变为个体内在价值的标志和开端。

4.自组织化阶段自组织化,换言之就是社会价值在个体身上的概念化,即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社会的价值要求进行分析、批判、选择、加工和吸收。自组织阶段体现了个体对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切关注,即个体经过反复思考、辨析,欣然接受核心价值体系,在此基础上,个体将社会外在的价值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心理诉求。自组织阶段标志着内化过程的基本结束,即外在的要求已经变成内在的东西,成为主体的价值系统和心理体系的一部分。经过自组织化阶段,核心价值体系则已经内化为个体的价值理念,并将逐步显现出个性化的特征,个体理解的内容可能比核心价值体系本身的内容更为简单明了,而且每个人所理解的形态、风格迥异。自组织化是个体认知的高级形式,也是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高级阶段。因为在自组织化阶段,核心价值体系不再是纯粹的社会性规范,而是个体对自身的价值要求;核心价值体系不再是外在的理论体系,而成为个体内心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核心价值体系不再是抽象复杂的价值形态,而是个体行为的具体准则。

5.日益固化阶段虽然自组织化标志着内化的基本完成,但是自组织化的价值观念还不稳定、不牢固,还需要不断地强化。固化就是对自组织化的延续和加强,即性格化、品格化。这也是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最后阶段,即个体通过不断自觉地践行核心价值体系,一次又一次地证明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之处,不断强化已有的价值观念,提升自我的思想境界,最终使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化产物”一直永驻或伴随个体较长的人生历程,通过习惯、行为、风俗、仪式、制度等成为个体稳定的、持久的心理倾向,即个体的性格特征。在固化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概念化的价值理念,而且是个体固定的行为模式,是在精神与实践综合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行为方式。内化过程到达固化阶段,个体的心理结构更加稳定,更加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冲击。个体固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已经扎根于个体内心深处,成为个体自觉的价值形态、行为模式和思维定式,也就是个体达到了内外一致的境地,即外在的社会要求与个体实践的一致,个体内心的价值观念与外在的具体行为的一致。

二、个体内化图式的启示

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个体内化的五个阶段及其特性,目的是为了明确个体内化的具体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也为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一些参考。首先,大众传播作用于个体内化的整个过程,传播大众化是核心价值体系个体内化的重要路径。在从感性认知到日益固化的内化过程中,大众传媒通过对社会舆论的控制、引导或推动,可以形成大家都在学习、贯彻核心价值体系的“舆论气候”,给个体一定的心理压力或价值引导,加速个体内化的过程。随着政府层面的倡导和大众媒介的推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议题在大众传媒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各个方面的报道和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据调查显示,“非常了解”和“基本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只占六成,说明大众媒介传播不等于“大众化”。要做到“大众化”,即让社会大部分个体都将核心价值体系入眼、入脑、入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一是要通过对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实现传播内容大众化。从抽象意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到核心价值观的转化,可以使更多的人理解和熟识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中除了对核心价值体系的阐述外,还对核心价值观做了一番提炼,这便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二是要充分运用新型媒介实现传播载体的大众化。以计算机和无线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媒介,如直播平台、微博、微信、社区等一系列即时通讯平台,都具备及时性、交互性、共享性等特征,深受大众的喜爱。传播者应该密切关注网络技术发展态势,多运用最新、“最潮”的传播平台,开发出流行传媒的优秀、经典作品,这样才能真正抓住大众的心理,增强核心价值体系对个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三是要利用价值叙事方式实现传播方式的大众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叙事传播就是人们通过口头语言或者文字,传述蕴含核心价值的故事,如神话、语言、歌谣、英雄人物、典故、先辈事迹等,它是价值传播大众化的强有力的方式。其次,认同接受是内化的关键环节,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的共享与认同需要多主体的合作。

由于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时间并不长(七年左右),且社会主流价值的塑造本身就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所以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的共享与认同需要一定的条件和前提,需要多主体的合作。第一,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只有基于社会实践需要,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科学真理的认识;既具有抽象的形态,又具备具体可行的规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同时还需要政府等的强化,发动全体民众广泛参与。第二,核心价值体系广泛而深入的传播。只有得到普遍传扬的价值体系,才能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一方面广泛传播使每一个角落的人都能有机会接触到核心价值体系,而且不止一次地接触和注意到;另一方面广泛的传播容易产生“从众效应”,把个体吸引到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来。第三,个体自身的努力与积极的体认。个体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需要经过一定的实践体验、对比、领悟和抉择。这些都需要个体持久地关注、积极地参与、不断地反思以及与社会形成互动。最后,外化才是个体内化的最终指向,整个社会机制应该为核心价值体系的个体外化(尤其是自觉型外化)创造条件。个体内化既不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终结,也不是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最终目的。从社会的角度看,必须先让个体认同和内化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然后促使个体将其转化为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完善个体的认识。按照个体外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将核心价值体系的个体外化划分为三种形态:强制型外化、从众型外化和自觉型外化。自觉型外化是指个体在价值意识的支配下、价值信念的引导下、价值情感的感化下形成比较牢固的价值理念,并自觉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实践。它并没有受到外在强力的制约和驱动,是个体在自觉自愿的状态下进行的实践转化活动。自觉性外化建立在对核心价值体系真信的基础之上,需要以一定的认知条件和意志努力为前提。这一形态是核心价值体系个体外化的最高境界,也是个体社会化的最佳状态,是个体与社会多种机制共同起作用的良性结果。在促使核心价值体系个体外化的过程中,社会应建立相应的传播普及机制、高效的教育机制、榜样示范机制、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优良的制度设计机制等。

作者:熊富标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被举报文档标题:个体内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shzyhxjzlw/65193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