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科技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范文

高校科技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范文

时间:2022-07-12 10:12:32

高校科技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内容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成为了社会教育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建设,成为高职院校今后发展的重点。那么将如何对这些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呢?本文就对构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与具体的发展对策展开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21世纪重要的发展方向,一个国家没有了创新,也就等于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一个学校失去了创新的能力,也就失去了人才培养的能力,由此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主要通过开展各项科学技术活动,探索和完善知识和技术,创造出新产品、建立新工艺、新系统和新服务的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为了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建立科学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本文将主要从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意义、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以及构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策略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建设。

一、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意义

开展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第一,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水平的评价,明确学校自身所处的位置,找出差距,及时弥补,发挥优势,持续发展。第二,为高职院校科技计划制定、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培育以及科技项目申报等提供依据。第三,为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科技创新研究指明方向。

二、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一)创新投入能力。高职院校在从事研究与发展、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科技服务等创新活动中,离不开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持。人力投入主要由教学与科研人员数、研究与发展人员数、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人员数、科技服务人员数4项指标构成。财力投入即科技经费投入,主要来源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组织机构,具体概括为政府投入经费、企事业单位委托及技术转让经费、学校配套经费、自筹经费4项指标。物力投入,具体分仪器设备购置、专用软件购置以及实验实训材料配置3项指标。

(二)协同创新能力。主要从创新团队建设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两方面考虑。在申报科技创新项目中,需要集合各项资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协作完成,这就需要组建一支高效、以任务驱动、跨学科、校企联动的创新团队,并且兼顾团队成员在学历、职称、年龄上的合理性,以此保证创新能力的持续进展。另外,还需要组建一批跨院系、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强整体科研实力,充分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因此,创新团队建设具体以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数、市级科技创新团队数、校级科技创新团队数、院级科技创新团队数4项指标进行考核;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具体考核国家重点实验室个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个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数、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数、学校与企业联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个数5项指标。

(三)创新产出能力。该项是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主要包括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知识创新表现为:发表学术论文总篇数,SCIE、EI、ISTP收录的论文数,科技成果获奖总数,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数量,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数量,市级科技进步奖数量6项指标;技术创新表现为:发明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授权数、有效专利拥有数3项指标。

(四)社会服务能力。该项反映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能力,以及科技创新成果转变成生产力的社会经济效益,主要通过对产学研结合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两方面进行分析。产学研合作具体包括校企共同承担项目数、校企共同承担项目金额、校企共建研究机构数3项指标;创新成果转化与扩散具体包括:学校转让著作权数、与企业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数、与企业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总金额、技术转让实际收入、科技成果转化率5项指标。

三、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缺乏科学的体系。高职院校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按照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要求对科技创新能力给予评价,简单来说,高职院校尚不具备完善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在科技创新活动中,高职院校往往更注重创新成果产出的数量,而忽略成果的质量及产业化能力,虽然通过成果数量的提升可以快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但是这些创新成果在具体投入使用时,效果并不理想,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因此,进行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时,个别指标出现零现象,不利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所以,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需要遵从科学的指标体系。

(二)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缺乏严格监督体系。监督包括过程监督和结果监督,过程监督是效率和质量的保证,结果监督可以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和进步。对于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发挥监督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根据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在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面,缺少严格的监督体系,导致教师对待科技创新活动出现应付、懈怠、专业性缺乏等问题,不仅浪费了科研人员的时间,也浪费了学校的物质资源,不利于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所以,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需要建立监督体系。

(三)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缺乏专业的评价团队。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时,往往由教师相互对彼此的创新成果给予评价,很显然这样的评价是不科学的。对于评价的成员组成来说,他们都是非专业的评价人员,这样对评价结果会产生影响;除此之外,教师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为了使自己的科技创新成果得到好的评价,就会对每一个人的成果给予高分评价,这样的评价很不严谨。由于参与科技创新的教师之间并没有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就会对科技成果的研发和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说,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需要建立客观、公正、专业的评价团队。

(四)高职院校缺乏对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重视。高职院校通常比较重视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很少将精力投放在科技创新方面,由于大部分的科技创新都是实用型的,只有当真正投入使用时才会看出具体的实用效果和社会价值,因此科技创新背景下,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不是十分重视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此一来,直接影响教师进行科技创新研究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也就会慢慢地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制订合理的制度,提出有效措施,加强对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重视,促进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理念的发展。

四、构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一是修订和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及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激励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其进行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支持申报发明专利,实现专利成果从量到质的提升,促进专利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二是加强与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科技创新平台。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与服务要主动适应企业的需求,实行纵横向课题研究与“四技”服务项目开发相结合,形成校企共同立项、共同研发、共享成果、共同发展的互惠互利运行模式。三是加强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育。高职院校要以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为出发点,重点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创新创造切合当地企业发展需求的科技成果。四是高职院校还要不断学习和借鉴本科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调整科技创新评价体系,从而确保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顺利实施。

(二)建立严格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监督体系。一是高职院校需要对教师的科技创新研究进行全面的监督,通过监督找出教师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不足之处,分析查找原因,鼓励教师不断改进,从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二是高职院校需要对监督人员进行科学的培训,使其熟悉基本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流程,这样有利于监督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过程,推动评价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三是高职院校在建立完整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监督体系后,必须按照标准严格执行,保证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实施。

(三)建立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专业团队。一是高职院校可以在各专业教研组中选取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突出的教师担任评价成员,在评价过程中,若有本人科技创新作品的,需主动回避,保证评价更加公平、公正;二是高职院校可以选择一些在科技创新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担任评委,确保对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更加专业和权威;三是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团队,需要定期轮换,避免一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考评目的而进行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通过定期更换评价团队,可以保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四)加强高职院校对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重视。一是要树立科技创新建校的宗旨,呼吁学校全体师生提高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把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写入到教育培养大纲中,学生必须严格按照学校的培养目标来要求自己,并且按照学校的基本课程来提高自己科技创新的基本能力。教师必须严格贯彻学校的科技创新培养目标,并且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力;二是要改革学校科研管理模式,构建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鼓励和支持教师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此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促进评价体系的完善。

五、结语

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希望可以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宾冬梅,梁称福,易诚.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结构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34~39

[2]康美娟,冯英娟,李刚.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3~29

[3]鄢晓彬.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35~38

[4]殷培艳.河北省高校工科科研团队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0,10:34~38

[5]卢崇高.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体系构建路径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13,12:34~39

[6]耿迪.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23:45~49

[7]冷丰.浅谈高校科技创新能力[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9:34~36

作者:章锐旦 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科技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pjzbtxlw/69610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