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试验区民营经济发展研究范文

试验区民营经济发展研究范文

时间:2022-03-08 11:28:44

试验区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

本文对制约毕节试验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作了分析,就如何促进毕节试验区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毕节试验区;民营经济;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从弱到强,从“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力量”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在推动创新、催生产业、解决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贫困地区的致贫因素是复杂的,既有社会、经济、文化,也有区域位置、资源、政策等因素,但概括贫困地区人们收入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地方民营经济不发达。也就是说,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低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不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6月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同志亲自倡导,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综合性改革试验区,在经济新常态下,欠开发、欠开放、欠发达的毕节试验区,要实现科学发展、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到2018年全面脱贫摘帽、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等目标,最大的差距在民营经济,最大的潜力在民营经济,最大的希望也在民营经济。

一、毕节试验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201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并率先在全国实施整体推进民营经济的“三年倍增计划”。毕节试验区围绕以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为载体,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摆在更为重要的战略位置,成立了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积极实施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各项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实力不断增强,逐步成长为推动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止2014年12月31日,毕节试验区民营经济户数(包括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252168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71580户,增长47.99%;注册资金达1042.30亿元,较上年增加372.85亿元,增长55.69%。从总体上看,民营经济总量和注册资金在逐年增长,民营经济主体不断壮大。

民营经济不仅吸收了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而且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同时,在投资、纳税,以及科技开发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试验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毕节试验区坚持把产业园区作为承载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着重突出“聚气、造势、成强”,按照“一园多区、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思路,同步启动了12个产业园区规划建设,规划总面积350平方公里。同时,着力通过引进民营资本,强力扩大民营经济总量,引进了云南力帆骏马、湖北宜化、江苏雨润、汇源果汁、上海保和钢铁、山东东伟服装、四川兰雁集团入驻试验区发展。建成力帆时骏31万辆/年载货汽车生产项目,开工建设了上海保和200万吨/年高强度建筑用钢热铸连轧项目、湖北宜化金沙煤化工项目、山东东伟织金牛仔服生产项目、雨润和汇源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把扩大民间投资和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作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增强了民营经济的活力,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二、制约毕节试验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从整体上看,毕节试验区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试验区民营经济在其发展过程及进一步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发展不快、发展不好的问题比较突出,其制约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氛围不浓毕节部分县(区)政府、部门对发展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工作重视不够、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不强,有抓大放小的意识存在。主要体现为:一是市场知识贫乏。政府部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运用市场经济的观点、方法认识和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不足,办法措施少。企业缺乏驾驭产品经营管理的能力,重产量、轻质量,依赖政府解决问题的多、依靠市场行为主动作为的少;二是舆论宣传滞后。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媒体重视不够,舆论引导大多停留在房地产、企业和个体户慈善以及公益捐助的粗浅水平,对地方优势产业、名优产品、企业服务及其品牌、企业家的社会贡献和价值追求宣传少;三是品牌竞争意识淡薄。试验区驰名商标仅“金沙回沙酒”一个,“赫之林核桃乳”、“乌撒烤茶”等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不大,地方知名品牌严重缺乏。企业商标管理体系不健全,商标发展严重滞后。

2.市场发育不全,要素市场缺失毕节各县(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家普遍反映,金融机构申请门槛高、担保费用高、贷款手续繁琐、周期短,只认可不动产抵押,对动产抵押、信用抵押、股权质押、票据质押、订单质押等不认可,造成企业融资贷款难、融资成本高,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吃不到”、“吃不饱”、“吃不好”,影响企业发展壮大。土地成本高,企业征地费用偏大、办证手续繁琐;试验区至今没有劳动力市场和技术市场,民营经济的发展难以获得与发达地区同等的机遇和水平;没有一家商标和专利事务所,民营经济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缺乏有效保护、使用和推广;广告创意,外包服务能力不足,向外扩张乏力。

3.政府服务效能不高,投资软环境差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优惠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投资软环境不优。主要表现为:第一、信用度不高。如鼓励商标发展的措施、支持小微企业“3个15万”中县(区)承担部分等政策兑现不足或不兑现;第二、管理效能低。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传递方式原始,信息不对称、机会不均等、结果不公平等;第三、服务能力弱。服务中心窗口授权不足,办事难的问题仍然存在;第四、责任意识差。一些部门窗口工作人员不一次告知,企业要多次往返才能如愿。

4.民营企业自身素质不高,发展能力受限从工商部门对320户民营企业采集的相关数据来看,民营经济组织自身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员工文化低,创新能力不足。民营企业员工队伍高中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20.4%,其他占79.6%;二是市场意识不强,竞争能力不足。在对企业相关商品服务市场竞争要素的调查中,有专利技术的仅83户,占26%;申请商标和地理标志的122户,占38%;进行广告宣传的144户,占45%;三是制度不健全、管理能力不足。企业内部管理要素的调查中,签订劳务用工合同的226户,占71%;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的128户,占40%;建立合同管理制度的215户,占68%;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的249户,占79%。此外,试验区内大部分民营经济组织属于家族式、作坊式管理,受观念、知识、技术等因素影响,发展能力有限,实现温饱以后就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动力,难以发展壮大。

5.其他因素制约试验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投资待遇不公,内生动力不足。一是政府决策造成的待遇不平等。本土企业受歧视心理严重,普遍抱怨“外地企业再差都是一条龙,本地企业再好也是一条虫”,本土企业出现外流的情况。如织金就有十多户企业到安顺、六盘水等地投资兴业;二是实践中存在的待遇不平等。大企业不仅在土地、税收等政策方面持有优先“入场券”,而且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服务态度和质量上也占有优势地位,小企业基本上处于“农民不用管,任他去发展”的状态。

三、促进毕节试验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现在中央的方针很明确,就是要加快改革、深化改革、加大改革的力度来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市场潜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遇。对于地方经济发展而言,经济新常态意味着发展大环境的重大变化,意味着原来的比较优势可能减弱甚至不在,而原来的比较劣势可能被进一步放大,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或风险挑战。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毕节试验区要积极顺应经济新常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立足毕节实际,牢固树立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发展、就是抓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目标的理念,着力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毕节试验区领导干部应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按照“三个有利于”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实行“只设路标,不设障碍”政策,做到思想上“放胆”,机制上“放活”,政策上“放宽”,把“重商亲商扶商”作为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原则,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民营经济的发展工作。

2.深化融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加快融资上市,拓宽融资平台,打破民营经济融资难的瓶颈。一是在信贷政策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在长中短期贷款或专项优惠贷款上,民营企业与其他经济成分获得同等地位和待遇。二是通过多种渠道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创新政银企合作方式,牵头举办政银企融资对接会,推动“助保贷”等金融产品,积极探索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政银企合作新途径。三是全面提升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引导民营企业塑造诚信为本的意识,打造企业信用形象和信用品牌。

3.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特点是经济运行进入“低投入、中速度、高质量、优结构、好效应和新动力”的均衡状态。这种状态的显现,预示着我国过去几十年来所维系的“高投入、高速度、重数量”经济增长模式的终结,同时也宣告了中国经济升级版正在悄然来临。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对毕节试验区而言是迫在眉睫。首先,政府部门应该根据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充分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及时向民营企业提供行业和地区分布方面的指导信息,防止其盲目发展而导致的分散、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等问题,使那些“小、散、多”的民营企业逐渐联合起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产业链,推动民营经济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二是突出抓好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如煤炭、电力、“两烟”(烤烟、卷烟)等行业,延伸产品加工深度和广度,提高产品附加值,把传统产业做大做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强化创新观念,提高综合竞争力适应新常态,需要加快实现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不断进行创新。目前,毕节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弱化,新兴产业尚在培育发展中,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主要以模仿为主要生产特征,片面追求产品的数量而忽略了产品的质量、品牌和商誉。民营企业应及时转变观念,积极地把重点放在品牌和科技的竞争上,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市场占有率。调整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淘汰一批工艺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改造无望的企业,同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限制高耗能低效益的项目,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发展规模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促进民营企业整体创新。

5.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企业素质人才是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民营企业要在经济新常态下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就必须把人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规范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保障等机制。要坚持在岗人员的职业培训,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同时,民营企业家要克服“小富即满”的落后思想,树立“富而思进”的新观念,增强干大事、创大业、做大贡献的胆识和气魄。

6.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公正市场环境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一是抓好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设立小微型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标准,重点培育一批市、县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并逐步升级。二是按照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的相关要求,减少企业注册登记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办照时间,为民营企业开辟方便、快捷的准入通道。三是积极扶持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如软件开发、广告策划、仓储物流、中介和社区服务业等,构筑“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工作氛围。四是在营造公平、规范竞争环境上创造条件,为企业创造和谐的社会劳动关系氛围,着力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一视同仁地对待外地企业和本地企业,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重商亲商扶商”,使试验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作者:吕翔 单位:中共贵州省毕节市委党校

被举报文档标题:试验区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nyjjlw/68832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