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管理体系范文

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管理体系范文

时间:2022-06-29 06:16:16

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管理体系

近20年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武汉市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在大好形势下,具有丰富创业精神的武汉人,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在竞争中寻求增长,通过组合具有丰富合作精神的产业集群,通过组建劳动密集性的集群性效应发展,使得武汉民营经济飞速发展起来。但随着WTO的加入,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武汉民营经济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强大压力。

一、武汉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民营经济是适应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经济形态。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必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拉动民营经济的发展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存款和闲置现金较多,再加上数目庞大的民间游资,将此二者联系起来无疑为民营企业实现规模扩张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如果以公共投资基金(包括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的形式组建资本市场或建立相应的信贷机构,融资向民企倾斜,这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

(二)WTO的加入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是通过我国与国际市场进行大范围的接轨,使得我国的市场准入政策几乎完全放开,相应的市场法规会很快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不再受到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不公平待遇,而与内外资各种类型的企业享有一样的权利。二是作为独立经营实体的民营企业可在真正意义上取得外贸自主经营权,这将极大地促进民营企业的进出口能力,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三是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经营业务将完全敞开,这将大大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使得困扰大型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得到缓解。四是通过同国外企业在国内市场进行真刀实枪的竞争,给民营企业提供一个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体会优胜劣汰的竞争准则,促进其学习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有利于自己的长期发展。

(三)中部崛起,为武汉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无疑是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继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的又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促进中部崛起的六大战略重点之一是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壮大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发展落后是制约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中部地区崛起既要充分利用必要的政府投资,又要通过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境外资本,但更重要的是应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壮大民营经济。为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障碍,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二、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民营企业快速发展2002年,武汉市注册登记的民营企业为37260户,2003年上升至47800户,2006年为86000户,五年内民营企业注册数翻了两倍。注册资金从2002年的533.77亿元上升至2004年的1223.24亿元,年增幅为64.5%。户均注册资本从2002年的149.12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186.5万元,年均增幅为12.5%。目前武汉市民营企业登记数已占全省民营企业的半数以上。按目前发展趋势,武汉市民营经济在未来几年内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2、经济总量迅速增大,贡献份额日渐提高2001年武汉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03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同期全市GDP的比重达22.2%;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已达到1031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同期全市GDP的比重达39.8%;2007年上半年,武汉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72.72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0.2%。2007年上半年武汉市民营经济比上年同期增长15.5%,比全市GDP增幅高0.4个百分点,占全市GDP比重为40.2%。从这些数据足以看出,武汉民营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中。

3、外贸出口增长迅速,集聚态势日趋明显民营企业不仅开拓国内市场,而且努力挺进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国际交往的意识不断增强,出口创汇能力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武汉市民营企业出口创汇大幅增长,自营出口的民营企业从2001年的50家增加到2004年的793家。仅2004年就完成出口总额2.44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03.3%,比全市增速快72.9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总额的12.6%,比2003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

4、民营企业活力显现,整体效益逐步提高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效益全面提高,税源逐步扩大,全市私营个体经济税收收入保持强劲增势。2001年武汉市民营经济完成税收13.16亿元,2003年民营经济完成税收16.99亿元,比2002增长29.1%,其中国家税收完成6.69亿元,地方税收完成10.3亿元。2004年民营经济完成税收23.84亿元,比2003年增长40.3%,其中国家税收完成12亿元,地方税收完成11.84亿元。武汉市民营经济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对武汉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5、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民营经济的骨干力量几年来,武汉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猛。2005年,民营科技企业达3800多户,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20亿元,同比增长11.89%,在武汉市民营经济实现的GDP总额中占41.7%。科技企业孵化器超常规发展。武汉市共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39家,孵化场地60万平方米,吸引了近千家民营科技企业入驻孵化,累计孵化企业近350家,筹集了孵化资金2亿元,吸引社会资金20亿元,提供了1.2万多个就业岗位。民营科技企业科技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以红桃K、精伦电子、凯迪电力、人福科技、楚天激光等企业为排头兵,正在形成一支非常活跃的科技产业生力军。

6、民营经济促进了大型专业市场的发展一批民营企业充分利用武汉市场广阔、集散力和辐射力强的区位优势和国有、集体企业存量资产,聚集社会资金,兴建了一批大型的专业市场,如欧亚达家具市场、西汉正街建材大市场、海天汽配大市场等。大型市场继续扩大,新兴市场不断涌现。口区专业市场总面积已突破100万平方米,著名的汉正街已成为占地2.56平方公里的特大型商贸区,年成交额超过150亿元。大市场为民营经济提供了发展空间,民营经济的发展又促进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7、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进一步优化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构建政策体系,切实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扶持引导,强化监督管理,保证了民营经济的正确发展方向,民营企业政治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

(二)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尽管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

1、从武汉市民营经济自身发展情况看,无论是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还是发展的质量和水平,都存在明显不足尽管近年来武汉市民营企业规模正在逐步壮大,但相比较而言规模仍然偏小,市场竞争力差,企业发展能力不强,易于解体,不太稳定。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经济总量不大,企业实力不强;二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层次水平不高;三是发展速度与税收贡献不相称;四是民营企业综合素质不高。

2、从武汉市民营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看,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性政策性,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一些民营企业的老板反映,武汉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与沿海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不到位;二是市场准入的高门槛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掣肘;三是经营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

3、从横向比较的情况看,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也较大与沈阳、南京、成都、杭州、上海等城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相比,虽然武汉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数量和企业户均注册资本的统计数据比较靠前,但经济总量和企业绩效等指标较底。一是武汉市民营经济的GDP绝对值位次靠后;二是民营企业经营成效与其他城市差距较大。

4、从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来看,帮扶措施不到位,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一是认识上、观念上政府需进一步端正对非公经济重要性的认识,不能再把它看成是对国有企业的拾遗补缺,政府需重新评估其对整个国民经济贡献和影响;二是要规范法规政策与完善法制环境;三是服务水平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四是政策落实不到位等。

5、从民营经济的管理来看,民营经济管理落后,管理方式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经营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依靠家族的凝聚力来同舟共济,克服了创业的种种困难,适应了初创的需要却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的民营企业是家长制个人决策;有的民营企业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圈定接班人,造成“近亲繁殖”;有的民营企业的产权是家族的,既没有外界的参股,又没有产权的多元化。此时,家族式的管理体制则会成为改革的障碍。据有关资料显示,民营企业“一年合伙,两年冒烟,三年散伙”是很常见的现象。

6、从观念和认识来看,武汉民营企业的观念和认识落后,民企管理者头脑中的小农意识比较严重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由小农经济逐步萌芽发展起来的,因此其本身就带着与生俱来的两个致命弱点,突出地表现便是家族化管理和独裁决策,这两大缺陷归结为一句话便是民企管理者头脑中的小农意识。这既与我国农村教育程度普遍低下,致使民营企业的大部分管理者观念陈旧,知识匮乏,从而不能快速和主动地掌握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有关,同时又与我国沿袭了几千年的封建传统观念在民营企业管理者身上的烙印根深蒂固,难以动摇有关。

7、从民营经济的融资环境来看,融资渠道不畅,严重制约民营经济做强做大没有资金的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融资困难的原因如下:其一,融资环境较差;其二,法人信息不对称,银行难放心;其三,办理抵押贷款环节多,收费高;其四,金融管理体制僵化,灵活务实不够;其五,民营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度较低,融资难度较大等。

三、武汉市民营企业的用人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研究

民营企业的发展本质上还是靠民营企业家在拉动,而没能做到靠人才推动。至于能够走多远,则只能取决于民营企业家的能力、行业的状况和市场的供求。对于武汉的民营企业,“用人”问题始终是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限制了本身的发展。

(一)民营企业的用人问题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尚处于非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仍然存有较为严重的人治色彩,管理水平普遍偏低,造成企业的用人机制存在着方方面面的不足和缺陷。

1、人才管理观念落后民营企业一般是家族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均为企业主个人或家族所掌握,实行的也是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的家族式管理。

2、在人力资源制度安排上,随意性代替规范化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有别于国有企业,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这有它适应市场供求关系积极性的一面,但表现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基本人事制度不健全,对员工的招聘、录用、培训、晋升和辞退等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和操作程序,往往凭企业主以往的经验或主观判断,随意性很大,感情多于理智。

3、在人才认知上,重学历轻能力民营企业主在创业过程中,因为自己文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低下,深深体会到知识对企业的重要性,因而纷纷招聘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自己的企业,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这是非常可贵的转变。但在人才认知上,不少民营企业极易走向“唯学历论”的另一个极端。他们招聘员工时,不分析工作岗位需要,不讲究职责分工,不计聘用成本,一味追求受聘者高学历,用高学历装点企业门面,作为向外界夸耀的资本,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在人才结构上,重视技术型人才轻视管理型人才注重科研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开发,忽视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是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较为突出的特点。民营企业规模扩大以后,更为缺乏的是高素质、复合型的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企业策划、资本运营、职业经理等方面的管理人才,民营企业人、财、物的配置,产、供、销的衔接,技术、资源、信息的利用,都离不开管理人员的指挥和协调,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合适的人才,才能使企业所有的经济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最佳组合,发挥企业的最大潜力,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在激励机制上,重物质刺激轻人文关怀在许多民营企业中,企业与员工之间基本上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企业主对激励的理解十分简单,认为激励就是“奖励加惩罚”,把员工看成是为自己挣钱的“机器”,不仅缺乏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手段也过于简单,主要就是物质刺激,干得好就加薪,做不好则扣钱,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

6、在人才开发上,重视用轻培养大多数民营企业在人才使用和培养上都存在短期行为,“只使用不培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有的企业老板坦言“:市场上什么人才都有,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去招现成的就行了,为什么要培养?培养完了更容易流失,我们已经有相当多的经验教训了。”许多民营企业不愿意在培养人才方面花功夫,一方面是利益驱使,希望花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另一方面是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信心,既担心投入的人力、物力没有回报,更担心培训的人才不能长期为企业服务,最后落得“人财两空”。

7、在人才使用上,人才危机呈现周期性由于民营企业的发展特性,使得民营企业人才危机呈现一定规律,目前民营企业人才危机周期可以分四个阶段“低-高-高-低”,即高级人才低位使用期,低级人才高位使用期,高级人才高位使用期,低级人才低位使用期等。

8、在人才稳定上,人才流失严重员工流动是人才市场化的重要标志,保持适度的员工流动率能够不断为企业带来新的活力,淘汰不合格员工,引进高素质人才,促进企业实现组织目标。但是,如果员工流动率过高,员工队伍不能保持相对稳定,尤其是优秀人才和核心员工的大量流失必然会使企业因缺乏人才而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据调查,民营企业近几年的人才流失率达30%以上,一些医药生产企业人才流失率竟达70%,民营企业中的中高层人才以及科技人员,在公司的工作年龄普遍较短,一般为2-3年,其中,最短的仅为50天,最长的也不过5年。人才流失问题在民营企业中比较严重。

(二)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研究民营企业现在很多方面已经发展得很好,很多企业主也看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把人才放在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位,并制定了一些制度来选人,用人,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以下主要从方面提出民营企业用人机制的建议: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尊重人性”是现在企业管理最重要的理念。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因此,民营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

2、民营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应注意的问题为了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企业应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避免员工不适当的高学历化:第一,转变领导观念。如“高学历就是高素质”“、高学历者多了企业就成了高科技企业”“、新进员工学历宁高勿低”、“高学历者多代表我们公司有吸引力”等等。第二,不同岗位用不同学历。人力资源管理有句名言:“放错地方的天才就是垃圾。”不同岗位需要的员工学历是不一样的,一味强调高学历对企业弊大于利。有远见的企业家提出:可以用高中生的岗位绝不用大专生,可以用大专生的岗位绝不用本科生,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人才政策。第三,让多余的高学历者流动出去。如果有些企业已经有很多的高学历员工,可以让这些多余的员工流动出去,这样既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又可以使这些员工更好地发挥潜力,为社会多作贡献。

3、为企业挖掘更多的人才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子系统,招聘是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短缺的方法,招聘包括企业寻找、吸引、选择、录用人才的全过程,实质上是从应聘者中选择最适合要求的人员的过程。

4、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从整个社会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人才,更确切地是依赖于合理的人才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结构和专业结构等。社会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不仅需要科学家,也需要熟练工人。任何一方面的人才短缺,都会导致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缺陷,从而妨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5、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关键是对员工而不是对经营者。这一点很简单,作为自己的企业,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因素和强度已经足够多和足够大,他们最关心、最头疼的是如何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位民营企业老板说:“如果持股还调动不了人或留不住人的话,我就再没有办法了。”自然,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和凝聚力,员工持股是有力的工具。但是,他并没有完全弄懂激励机制,他只注重了物质激励,而忽视了精神激励。

6、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评估是将员工的表现与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并给与相应激励措施的过程。为了使民营企业中所有员工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为企业尽心尽力,必须明确每一位员工对企业资产的贡献度。因此,民营企业应按照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从员工岗位的重要程度、技术含量和技术经验等方面建立适合本企业评估的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评估可按两方面进行:一是目标考核,即根据员工一定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等级的评定,作为晋升、奖惩等方面的依据;二是民主考核,即部门主管考核与员工相互考核各占一定比例,组成对员工的最终评价,然后根据员工的不同贡献,给予相应的物质鼓励和精神激励。

7、重视人员的培训对各层次人员的培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及企业不断创新的原动力。通过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使员工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挽留优秀员工,因为如果员工为了更好的薪酬而跳槽到其他不关心提高员工价值的公司,那么在技术更新如此迅捷的今天,他终究面临所掌握的技术过时而被淘汰的威胁,只有在重视员工继续教育的企业中,他们的利益才能得以真正的保障。

8、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凝聚和激化的,为占主导地位的员工所认同的并带有一定特色的意识、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等因素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其任务是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总之,民营企业一定要借助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方法技术,建立规范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形成高效的人力资源平台,与国际接轨,才能获得同国外企业同台竞技的机会。

四、武汉市民营企业的财务资金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研究众所周知,财务资金问题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命脉,对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同时,它也成为相当多民营企业的软肋。

(一)我国民营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问题分析财务管理掌持着企业的经济命脉,同时也是相当多民营企业的软肋。大部分民营企业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混乱、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现实运作中,尽管一些民营企业的产品也具有竞争力,其发展初期的经营业绩也较好,但最终还是陷入了种种困境,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自身财务管理混乱,使企业缺乏真实可靠的财务资料,从而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这些说明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仍处于低效率低水平阶段,与其日益发展壮大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现代财务管理理念从我国民营企业成长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领导者都是业务或技术出身,对业务比较熟悉,因而,在日常决策和工作中,着重点就自觉不自觉地落在业务方面,存在重技术、轻财务,重融资、轻管理的情况,致使企业财力管理工作被弱化、从属化,形成了“效益是业务做出来的,而不是的财务管理出来的”错误观念,这就使财务成为公司业务成长的一个被动使用和服务工具,而不能主动参与企业决策、组织和控制的全过程,使公司业务成长与财务管理互相脱节,直接影响了业务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2、财务管理目标确定不合理有相当多的民营企业管理者认为,现代财务管理应是“投资者财富最大化”,即“企业价值最大化”或“所有者权益最大化”。它可以克服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对财务管理的低效率指导。但广大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普遍薄弱,财务管理不规范,而“企业价值或财富最大化”是以大企业和股份公司为研究和论证对象推导出来的,以其作为民营中小企业的“惟一选择”,实际上缺乏参考意义。

3、财务内控制度缺失,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核心就是实行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内部牵制制度。多数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而缩减财务人员,将原本应该由财务、会计和出纳三个人完成的工作交给一个人来完成。一些企业的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不健全;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部分制度,但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多数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有的即使有,也是将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合并,或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这样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一些企业担心开展内部审计会伤了和气,除非有重大嫌疑或已经出了问题,否则不开展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同时由于内部审计要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甚至企业的核心机密,有些民营企业不敢轻易让“外人”负责内部审计工作,所以在用人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4、企业资产管理混乱,财务核算不规范企业的资产管理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正确核算企业生产成本和盈利水平的关键所在。但是当前中小型民营企业资产管理相当混乱恰恰是其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

5、成本管理严重弱化一方面,多数民营企业采用精打细算、减少浪费等措施控制成本绝对额,如压缩差旅费、水电费、办公费用。然而,有些企业走向极端,过分追求产品成本绝对额的降低,甚至不惜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达到目的,以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结果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差,严重损害了企业的信誉。从长远来看,势必降低企业利润。另一方面大部分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由于管理知识薄弱,难以确定企业生产的盈亏平衡点,在相对成本的控制方面缺乏经验和措施,不能根据企业实际状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6、资金使用缺乏科学性在资金投放活动中,很多民营企业有盲目跟风的思想,没有做好前期市场调查及对未来风险的预测及防范。在市场竞争剧烈的今天,往往新上项目投资效益低,有的甚至亏损,结果原有项目的利润被新上项目消耗掉,动摇了企业的生存根本,导致企业的最终破产倒闭。在资金运用上,有的民营企业在盈利时,不注意资金节约,过多将资金投入企业非生产性支出,如建豪华别墅、建豪华办公楼、买名牌轿车等。一旦市场发生变化,生产资金紧缺时,资金却无处可筹。

7、信用观念缺乏,法律意识淡薄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当前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长期以来,民营企业资金来源基本都是以自我积累为主,很少吸收社会资金入股。但目前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贷款难、担保难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主要症结是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有些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效益不好,自身信誉差,信用观念淡薄,经营行为失信,在制造和市场环节的制假售假及以次充好、虚假宣传在采购、销售及财务环节的赖账逃债、报表弄虚作假,甚至还有民营企业恶意逃废贷款债务,使贷款机构感到贷款风险太大,从而降低了其对民营企业贷款支持的积极性。此外大多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及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不透明,会计信息缺乏可信度,导致企业社会的信誉度和认知度低,从而引起担保难、筹资难等一系列问题。

8、缺乏风险管理民营企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部分风险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可以说,一般大型企业在生产经营各方面遇到的风险民营企业都会遇到,而且由于民营企业绝大部分分布在低技术、适合中小企业生存的一般加工领域,相对之下,其经营规模较小,设备和工艺落后,产品档次较低,生产水平低,新产品开发能力差,产品技术含量普遍不高,市场竞争能力较低,同时由于管理欠规范,财务状况不透明,财务管理程序及制度不完善,导致民营企业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困难。再加上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大多偏低,承受信贷资金风险的能力薄弱。民营企业的上述种种自身素质的缺陷,使其在经营管理中可能要遭遇更大更多的风险。而一般民营企业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产品的生产和营销业务上,很少真正关注上述风险的存在,没有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机制,更没有投入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切实控制和降低风险。

(二)武汉市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资金管理机制研究针对上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种种现状,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严格财务管理,使民营企业的发展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和市场化。

1、树立全新的理财观念,加强财务控制伴随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树立全新的理财观念,这是民营企业顺利开展财务活动,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同时,要强化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素质,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审计制度。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民营企业首先要明确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围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安全完整和确保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来确立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遵循合法、有效、全面、适时、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和成本效益的原则,运用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及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方法,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的会计控制,从而达到加强会计核算、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和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完善企业财务信息系统民营企业不同于大型国有企业,在制定财务会计制度时,应当遵循针对性、操作性和强制性原则,制定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一是要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统一负责企业的资金融通、现金出纳、财会管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以及预算编制、决算实施工作;二是要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如现金、采购、报销、稽核等制度,实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三是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强化监督机制。根据各岗位的权利和责任,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规范财务工作程序,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坚决杜绝不规范、不合法的会计业务和财务行为的发生。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经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3、建立科学、严谨、实用的成本管理机制财务部门要利用自身拥有大量有关成本核算信息的有利条件,运用量本利分析法,合理测定企业最佳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量,进一步确定销售价格,确定存货最佳存量,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同时,寻找适合企业产品特点的既能提高产品功能又能降低成本的途径。在产品核算方面要遵守重要性原则,对主要产品要详细核算其成本构成,并为生产部门提出改进措施,对严重影响企业效益的产品要做横向对比,本着向竞争对手学习的态度找出自身生产活动的不足之处,防止产品功能无效,把成本浪费消灭在产品生产的源头,实现财务部门抓成本核算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

4、理顺民营企业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导致财务管理主体不明确,因而要在民营企业实施现代财务管理必须理顺产权关系。首先,要界定清楚企业主家庭财产和企业资产的界限,合理划分企业主个人及家庭消费支出与企业成本支出的界限;其次,独资民营企业应逐步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家族可以控股,但不能一股独大;再次,可逐步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现企业委托制。理顺民营企业的产权将为企业实施现代财务管理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5、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实现财务管理预算化企业财务部门要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围绕目标利润,认真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构建企业财务责任指标体系。企业应以销售预算为起点,并根据企业财力确定资本支出预算,同时根据“以销定产”的原则,确定生产预算,并据以确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预算,汇总编制产品成本预算和现金预算,最后综合编制预计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在每月制订财务预算时,为避免出现预算的差异,还应根据近期较为准确的财务信息资料及时修正财务预算指标。财务部门要按照财务预算目标加强管理,定期检查,严格考核,落实责任,兑现奖惩措施,形成以财务制度为主对经济行为的定性约束,以财务预算为主对经济行为进行定量约束的格局。

6、在投资活动中,建立资金投入效益的保证机制决策失误是资金投入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企业财务部门要改变目前仅限于对企业内部价值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做法,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有用信息,主动研究市场,自觉参与企业投资项目的测算与论证,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分析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把好项目的财务预算关。

7、树立民营企业的诚信文化理念,加强法律观念,重塑民营企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新形象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也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最有力的法宝。没有资金可以靠信用获得,没有市场可以凭信用打开,缺少竞争力可以靠信用增强,而无信用支撑的经济活动让人缺乏安全感,极大地阻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由于各方利益的冲突导致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不讲诚信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其根源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对诚信理念和法律意识的忽视。因此,要减少和消除不诚信经营和违规违法行为,必须建立民营企业的诚信文化,加强法律观念,努力提高管理者及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诚信素质。

8、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企业用于管理、监控、控制风险的一整套政策和程序,其目的是通过辨别、测量、分析、报告、监控和处理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风险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事前管理,积极的风险管理表现为认真分析风险、有意识地承担风险和科学地管理风险。民营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所以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增强风险意识,注意充分发挥会计对风险的预警、防范作用,科学地预测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影响。要提高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使他们对各类风险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鉴别力,能够搞清楚什么是主要风险,是否存在重大风险,为避免和控制重大风险提供依据,从而使企业能够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被举报文档标题: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管理体系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nyjjlw/60498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