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谈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谈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2-08-21 04:12:49

谈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规划

引言

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新常态背景下,要实现乡村振兴,需要从乡村经济发展角度出发,而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应加强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的思考,将乡村旅游休闲经济作为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农村地区内资源优势,寻求多方合作,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经济基础。

一、当前乡村旅游存在的经济发展困境

(一)乡村旅游市场的可进入性不强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业正处于上升发展期,但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地理位置偏僻、路况复杂、交通极度不方便;配套服务设施不到位、经营管理有待规范;未形成自己的品牌、设置单一、缺乏精品、吸引力不足;没有挖掘出特色之处、宣传不到位;休闲场所与规模的档次不尽如人意、缺乏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服务供应链跟不上客户的需求。以上这些现状都体现了当今乡村旅游建设发展中具有诸多的不稳定因素,缺乏吸引力,让旅游者和投资者感受到乡村旅游市场的可进入性不强。

(二)乡村旅游项目和产品定位不清当前我国旅游市场逐步成熟,游客不再满足于单纯体验乡村风光、乡村美食,更多倾向于文化的摄入以及旅游过程的体验。但长期以来,我国乡村旅游活动项目多以简单的观光游玩和餐饮品尝为主,创新性不足,在规划上过度随大流盲目跟从知名景区,对于乡村旅游项目和产品定位不清,导致越来越多服务内容、产品项目千篇一律,缺乏本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个性特征的突出,造成重复建设、同质化问题严重,缺乏亮点可辨识度不高,乡村游客的重游率低,因此乡村旅游经济获利少之又少。

(三)村民的参与建设积极性不高村民作为乡村旅游经济建设的主体,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尤为重要。身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经常由于文化素质不高,能力有限而被忽略,许多在经济收入方面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在经济利益协调分配方面中处于劣势地位。并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许多经济利益大头由外来文化素质较高者占据,导致村民生计问题得不到实质性的解决。因此,村民对待旅游建设大多数都是采取配合的态度,对本村旅游建设建言献策的积极性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二、解决乡村旅游经济困境的对策与建议

(一)注重强化乡村自身建设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旅游环境目前,我国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因此,可借助乡村旅游这一渠道,引进休闲养生度假区、农耕文化区、民风民俗体验区等现代乡村旅游业态。加强交通、卫生、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停车场、道路、路灯、公共厕所等方面要不断完善,统筹利用政府、企业和村民的资源和资金,以实现乡村旅游的住宿设施、餐饮设施、交通设施标准化,为乡村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游客的体验感,促进现代乡村服务体系形成。2.深挖本地特色文化,设计精品体验路线特色是旅游产品开发与竞争的根本要求,市场需求是有差异的,同一种或相似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很难满足各类需求。鉴于乡村旅游同质化问题严重的现状,为了提高乡村旅游内容的竞争性,以设计本土体验路线为契机,在对本土已有的精神文化资源和物质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地方特色,设计出既注重本土化文化的挖掘,又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经营路线。例如,通过农耕文化的体验活动,使游客从静态参观变成动态体验,调动游客的主动参与积极性,从而感受当地民俗和生活习惯;通过设置民俗风情集市,将特色小吃、手工制品、纪念品等穿插其中,既让游客体验乡村昔日风情,又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收益;通过开发特色文化主题民宿,展示乡村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怀,创设文化氛围,改善游客的居住体验,从而为乡村旅游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3.重视本土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人才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因素,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参与建设。目前,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快培养合格人才。首先,当地政府应承担起领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给予更多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回乡发展,留住人才,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其次,通过开设村民培训班、学习交流会等形式,提高村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与认同感,加强对村民旅游工作的指导,进而培养一批重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乡土人才。最后,对于村内岗位的设置上,采取公平竞争的方式,让每一位村民都有机会参与到旅游建设中,保证村民的从业质量和水平。

(二)积极寻求外界多方合作1.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助推乡村经济发展在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时,要在充分挖掘自身特色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特色与文化底蕴,根据各类市场需要,加强与周边地区资源的整合,明确旅游特色的总体定位,提高自身竞争力。注重和周边旅游景点建立联系,搭建共享信息平台,有效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统筹,实现联合开发,打造区域旅游路线,组合连贯的旅游活动,促进旅游资源聚集区的形成,与周边地区形成既合作又竞争的良性发展态势,从而避免重复建设、同质化问题严重的资源恶性竞争开发,提高旅游资源的可辨识度,实现旅游资源的共享与差异性开发。2.依托“互联网+”背景,突破传统营销模式在过去传统媒体占优势的时代,乡村旅游宣传途径单一、成本高、影响范围小,大多数乡村难以承担。而处于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移动互联网具有快捷性、广泛传播性、及时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正是乡村旅游宣传所缺乏的要素,因此,可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突破传统宣传模式,实现乡村旅游宣传模式的新发展和新跨越。为了降低乡村旅游的宣传和销售成本,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首先,需建立一个旅游产品预订和促销的乡村旅游网站,网站的内容应包括各类信息,比如:地理位置、住宿饭店的详细情况、当地的特色、风土民情、旅游路线和报价等信息。其次,可邀请公众人物入村体验,利用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旅游攻略、旅游宣传片,介绍乡村风景美食以及风俗民情,吸引更多游客,从而提高知名度,打造旅游特色。最后,可采取网络“宣传+销售”的新模式,建立旅游产品的预定和销售平台,打开乡村旅游产品市场。3.寻求外界社会力量,建立多方式合作机制在谋求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除了要注重自身的建设,还要加强与外界的合作,以外界合作带动自身建设,唤醒发展新活力。首先,可采取“政府+旅游公司+村民”的旅游合作发展模式,其中政府应承担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责任,给予相关政策优惠和资金辅助,优化发展环境,搭建旅游公司与村民间合作的桥梁;旅游公司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因地制宜的旅游经营模式,保证乡村旅游的商业运作;村民要采取主动配合的态度,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参与其中。其次,可主动寻求资金投入,对外招商引资,与当地的相关企业和机构合作,完善自身基础服务设施,发展农业园等新产业。最后,还可与当地的学校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科研等合作项目,既能带动游客量和经济效益,也能在无形中进行宣传。

(三)增强村民参与感和归属感1.提高村民参与建设的自治意识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我国乡村旅游应属于村民自治事项,提高村民参与建设的自治意识尤为重要。首先,通过对村民的培训教育,转变村民的思想,树立其主体意识,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让他们由旅游开发结果的承受者向旅游开发的创造者转变,真正做到村民参与和村民自治。其次,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统一本村村民意见,立足实际,协调一致开展行动,提高旅游开发效率。最后,应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改进村民运行机制,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增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让村民“有话说”“有得说”“不怕说”,从而增强村民的社区归属感,促进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拓宽村民在乡村旅游中的参与渠道过去,村民多以服务者、生产者参与旅游建设其中,参与渠道单一且被动。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村民通过何种渠道参与乡村旅游间接影响乡村旅游建设的发展,从村民参与旅游建设的方式来看,村民参与可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两种方式,直接参与即村民以服务者、管理者的角色,为乡村旅游提供经营和服务与管理;间接参与即村民以生产者、经营者的角色,从事旅游产品的制作和经营的生产性活动。只有当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相结合,拓宽村民的旅游建设参与渠道,才能提高村民参与归属感。3.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村民参与是乡村旅游经济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旅游经济的规划开发中,不仅要符合游客的需要,村民作为乡村旅游经济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也应体现当地村民的权益和意见。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如进行股份制改革,鼓励村民以土地、技术、人力、资金等入股,确保村民的长远发展利益。在具体利益分配方面,可采取村务公开的方式,及时公布资金的流动,解决分配过程中不够透明的问题,保证村民对村内旅游事务的知情权,使村民获得真实的经济利益,加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激发村民对乡村旅游的参与热情和认同支持。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仍缺乏科学的规划方法和理论指导,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本文旨在围绕“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背景下,分析乡村旅游存在的困境和问题,提出关于乡村旅游经济规划的对策与建议,进而探析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为推动我国未来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王伟彬 黄思敏 梁燕平 陈丽思 黄欣桐 单位:韶关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谈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规划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lyjjlw/73961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