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于人类学视野中的戏剧和体育范文

基于人类学视野中的戏剧和体育范文

时间:2022-01-03 09:47:14

基于人类学视野中的戏剧和体育

摘要:戏剧与体育对于人类的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从人类学视野的角度来看,戏剧和体育在很多方面都是互通的,尤其在精神层面上都能给予人们更加深刻的思考。同时,对戏剧与体育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比较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一套系统的体育艺术理论。

关键词:人类学;戏剧;体育;发展

一、人类学本质下的戏剧与体育

“人类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最早期的人类学指的是人的体质构造,与现当代的定义和分类全然不同。和其他学科对比,人类学采用的田间调查法,关注人类怎样做出行为、人类的体质特征是什么、为什么在人类不同的种族群中有着不同的变化和异化等问题,强调了各学科之间的脉络联系和相对性。而戏剧与体育都是以人体活动为载体,演化和传承了相当大部分的人类学知识,也就使得戏剧和体育这对本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活动形式在人类学的视野中具有了巨大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人们心理上接受不了体育是一种艺术的前提下,人类学对于生物性的探讨告诉人们,人最初的艺术活动就是体育运动,后来为了审美而逐渐添加了柔软、灵动的动作,增添了艺术与文学思考,这才把体育与戏剧分割开来。但体育与戏剧的目的都是引导人们向善、向美、向真,在健康的体魄下演绎美。

二、人类学视野中的戏剧与体育

(一)戏剧与体育的相似性

“运动员”一词最早出自希腊文,意思是“竞争、夺奖、奋斗”等。换句话说,哪怕是运动场上只有一位运动员,这个运动员也并没有参加比赛,人们仍然可以从运动员的身上联想到与此竞争的其他运动员,以及运动员所属的国家、民族、团队等。“演员”一词也来自于希腊文,意思是“答话人”,这揭示了演员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在相应的环境下与他人相互应答,舞台就是所有动作和语言的集合体。比如陈道明在《大学表演第一季》中对年轻演员关于场景预设和对手臆想的训练,就是在还原“演员”一词的本意。陈老师要求演员将自己放空,找到最想成为的那个人,并将他设定为对话对象。由此可见,体育与戏剧在本质上是相关联的,都是在个体条件下找到能与之对战、对话的人,并迫使自己的训练达到最完善的程度。具体来说,二者具有以下相似性:首先,体育可以作为艺术特征的外在表现形式。翻看古代的体育史和戏剧史,不难发现古代戏剧表演和现代体育赛事很是相似,即剧场就是运动场,演员就是运动员,剧场观众就是运动场上的观众。比如现场观看足球世界杯联赛时,观众可以亲身体验比戏剧场景更为真实的场景运动,也可以看到比戏剧中更为真实的英雄人物。比如当贝克汉姆点球稳进时,观众自然地充当了体育场上的英雄配角,为了突出这一配角的重要性,观众还在自己的脸上涂上五颜六色的图案,以自己的方式为运动员们欢呼雀跃或黯然神伤。此时的观众已经不是单纯的旁观者,而是运动场上重要的一员,他们的情绪变化也成为了影响运动员发挥的重要因素。其次,体育与戏剧在本质精神上也是相通的,主要表现在二者共同展现出来的对民主、自由与美好生活的追求。戏剧从游戏或是仪式中剥离出来的时候,就肩负着建立民主、和平的社会秩序的使命,这就在客观上体现了体育和戏剧存在着人们无法想象的不可断裂的关系。比如,奥运体操运动的表演就集结了体育与戏剧的形式和精神,运动员的每个动作和每个表情不仅是训练后的结果也是审美的需要,同时还是运动员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的流露。在花样滑冰《梁祝》中,从服饰、发型、动作、人物表情、音乐选择、颜色搭配等细节上极大地体现出体育运动员在艺术层面上的审美意识,也将戏剧的虚拟性在体育的真实呈现中变得越来越生动。再者,体育是戏剧和古代仪式连结的基础。体育如果没有艺术作为基石,就不会同时体现戏剧和仪式的相通之处。

(二)体育本身的艺术性

体育的诞生本身就具有艺术性。在原始社会,体育和艺术都起源于游戏之中,发展于巫术活动里,后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逐渐从劳动、宗教、军事等形式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专业的学科科目。翻开世界体育史和艺术史,不难发现古希腊是体育事业的摇篮,不仅有雅典、斯巴达的对于体育事业的不同培训方式,还有久负盛名的不同的竞技场和竞技项目,使得竞技项目及时脱离生产劳动而独立存在,并在社会文化和体育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衍生出了今天人们所尊崇的“奥运精神”。生活中所有的艺术都产生于仪式,体育运动就是一种具有力量感的仪式活动,最早见于巫术活动当中。笔者以为,体育事业更多的是倾向于以群体形式客观展现集体的情感,艺术则是以具体的客观形式表现个体的感情。体育活动中具有一种集体性、公共性,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艺术则具有个体性、具体性、日常生活性,关注的是人与人心理矛盾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体育事业和艺术都是仪式的一部分,经脱离而演变成为单独的专业学科,而艺术在剥离仪式的过程中主动放弃了仪式中集体的、公共的特征,从个人的角度寻找艺术本身的群体模式。正是在这样的碰撞中,体育事业才得以脱离泛化的仪式集体性,有选择地接受了艺术剥离的经验,在某些科目上采取极其个人化的训练。比如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跳马、举重、滑冰等单人比赛,都是借鉴艺术的模式而走上了发展之路。尤其是奥运会中的花样滑冰,运动员不仅要接受身体上的高强度体育训练,还要借助艺术性的动作将滑冰变成一场视觉上的美感大戏,这就必须让被训练者既符合体育活动的要求又接受艺术美感的考验,最后观众才能看到一场精彩的滑冰表演。所以体育运动本身就具有也必须具有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将公共性极强的体育活动演变为个人化兼具集体性的审美事业,激励观众在欣赏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分析艺术的美感。

(三)戏剧艺术形式背后的思考

戏剧的分类有很多标准,也存在着很多的形式。戏剧按照矛盾冲突性质和结果分为正剧、悲剧、喜剧三类。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喜剧则是将人生中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由此,展现悲剧、喜剧或正剧艺术价值的先决条件是打动观众,而打动观众的关键又在于观众认为戏剧表达的情感是否基本吻合生活发展模式。第一,中国的“家国”文化导致了传统式的悲剧也将以团圆结局。中国人的“大团圆”心理,不仅是对自己真实生活的一种反应,也是对内心期盼的美好生活的写照,得不到的越是想要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比如《西厢记》《孔雀东南飞》等典型的中国式悲剧中,人格的异化和社会大背景的黑暗造成了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但在悲剧的背后依然有一条微弱的“团圆”线索牵动着观众的心。即便是戏剧本身就是个悲剧,没有婆媳的原谅、夫妻的和解、父子的双赢,观众也会在自己的理解上生发出对生活美与丑的看法,使得戏剧本身脱离了真实生活的轨道,按照作者个人的喜好去设想自己想要的那个结局。这一点从戏剧的发展形式上就可以看出来,也影响着中国很大一部分戏剧家,尤其是掌握着观众情感走向和泪腺开关的编剧。第二,中国的“中庸”“尚用”“私爱”等传统思想深刻展现着中国人对于喜剧的那份热情追求。站在人类学的视角笔者认为,戏剧中喜剧的表达突破了以往人们追求的模式,不仅在台词上下功夫,还在戏剧演员的功力上找平衡点。现代的戏剧表演更多地关注到演员和观众的互动,在体现剧本情感的同时考虑到了观众的接受程度,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亲民化、大众化。比如话剧《暗恋桃花源》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蓝本,分为“暗恋”和“桃花源”两个部分,采用了同一场景不同戏剧形式的表演形式。“暗恋”部分是关于两个年轻人长达40年的情感纠葛的现代剧。“桃花源”则是让人啼笑皆非的古装剧,讲的是武陵人老陶不满妻子和房东的私通,选择离家出走后误入桃花源,回来时妻子与房东早已结婚生子的故事。这样的创作突破使得这部喜剧让观众在剧场哭了笑、笑了哭,让人们在戏剧的不同形式下多角度地体验戏剧的不同观念,将生活中那种不可扩大的“自私”“尚用”的思想,经过戏剧家的手和喜剧演员的内化展现得不再像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式”,而更多地具有了中国人骨子里的烟火气和人情味。第三,戏剧本身洋溢着传播正能量的功用。不管是悲剧、喜剧还是正剧,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和接受,也就是说,生活不可能是完全美好或完全残酷的,而是兼具正面和反面的东西。当然,喜欢“中间地带”的中国人同样在探索戏剧新的表现方式,却始终无法走出正剧的束缚,往往不让悲剧以更悲、喜剧以更喜,随之也失去了纯粹的表现戏剧情感的出口,让戏剧的场面不够宏大、情感不够整合。笔者以为,正是这样的现实拉锯使得人们无法区分正剧,因为正剧明显具有悲喜交集、苦乐相携的多重感情色彩,说是悲剧不像,说是喜剧不及,也令研究戏剧的学者们十分为难,尤其是关于正剧的改革和发展,为戏剧家们提出了难题。比如《四世同堂》表现了一个大家族的生活点滴和家庭摩擦,表现出“家”是爱、美、残酷、冷漠的集结体。但是人们依然需要这样的一个矛盾体存在,因为只有这样人才是真正的人,是属于那个具有人间烟火气的群体的人,而不是“遗世而独立”的个体。

(四)人类学中戏剧与体育的融合

体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而戏剧的创作灵感又来自于这样的社会实践,也就是说,戏剧的取材可以是体育实践后的生活。现当代戏剧的发展已经将本身具有的美感延伸到了体育事业的方方面面,把戏剧的场景认识和人物语言的感受通过戏剧演员的身体张力传达给观众。而对于体育事业来说,应该借助戏剧的平台丰富和加深文化内涵,用审美评判来提升理论知识的评估价值,用审美的视角来引领体育事业未来的发展之路,并且通过体育“审美化”的模式来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创造能力、评价能力,分辨生活中的丑陋与美好,让人们期盼的世界变得更加完善和美好。比如戏剧《白毛女》,最初的版本中,剧作家们停留在自我感情的宣泄期,后来随着艺术的不断加深和发展,剧作家们在新编《白毛女》中添加了舞蹈(舞蹈也可看作体育的一种形式)的成分,进一步将体育活动引入到戏剧创作中。现在人们百看不厌的《白毛女》不仅注重喜儿内心世界的独白和预留,还借助舞蹈把那种内心的煎熬传达给观众。家徒四壁、父亲欠债、黄世仁意图不轨、喜儿进深山躲避等,一环扣着一环,不管是舞台的设置、演员服装的搭配、关键时候的舞蹈动作、语言力度的拿捏等,都在表现戏剧与体育的融合。这种为了审美而作的努力是必须,也是应该的。除此之外,团体花样体操也是戏剧和体育的良好结合,既有体育活动应有的技术水平的考察,也有戏剧所具有的美学意识,比如在哪需要下腰、在哪应该挥彩带、在哪要转圈以及怎样整体编排等等,都是很好的体现。其实,戏剧与体育的融合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尽管如此,笔者认为有一点还是值得注意,即在探讨体育与戏剧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力度,要从“审美”观念上转变,切实把握人类美感经验的本质。现当代体育越来越多地融合了戏剧的因素,体育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戏剧的影响,所展现出来的美也离不开戏剧的支撑。

三、人类学视野中戏剧与体育的发展

(一)人类学中戏剧的外延

人类学中戏剧的外延是指它的研究分类、对象视野和学科分支。人类学中的戏剧研究是美学和人类学交叉形成的复合性研究项目。就外延的本质而言,人类学研究的是人类的构造、物种的起源和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与文化。而美学则注重探讨美的本质和人类审美的活动和现象。所以,作为普世的人类活动,审美实践并没有超出人类学中戏剧的研究方向。把人类学和戏剧美学交叉后,形成的关键研究领域分为三个层面。首先,在心理学范畴中人类学家经过对人类心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人类的行为做出了相对标准的学理解释。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中指出:“近代美学所侧重的问题是:‘在美感经验中我们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样?’至于一般人所喜欢问的‘什么样的事物才能算是美’的问题还在其次。”综上所述,心理学是戏剧美学和人类学共同涉及的研究范围,对人类心理机制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理论可以直接应用到对人类审美心理的分析中去,从而对人类的审美需求、生理机制、作用效果提供学术和学科支撑。其次,在社会学范畴中,人类学戏剧研究从中汲取了过重的营养成分。人类是社会的主体,社会为人类提供了不同于自然界的社会环境,成为人类特有的生存和发展要素,因此,人类学研究人的活动,离不开其赖以生活的社会环境。笔者以为,审美意识折射的关于人类的全部心理结构、机制、功能都可以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形成和发展,所以全面深入地考察人类审美活动的来龙去脉,是社会学开展人类学中戏剧审美研究的必经之路。通过“人类学中戏剧的审美”视角对人类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观察和研究,能够对人类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审美习俗、仪式、文化,甚至是制度进行具体而深入的讨论研究。再者,在文化学层面中能更好地研究分析关于人类学中戏剧的审美价值。文化,“就是人类为了适应自然生态环境、适应社会演进以期实现身心和谐而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人类为了获取生存的物质资源,发明了各种技术手段来控制自然,后来又使心灵与自然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关系,形成了一套社会规范和愉悦人身心的精神文化体系。由此可知,要是按照人类学的文化整体观来开辟一个新的思辨空间,人类就会发现,艺术是人类生活创作的一种富有审美情感又兼具形象特征的精神产品,假如缺失了给人以最基本的精神享受的外在艺术形式,这个世界的文化便不会得以连续性的传承。所以说,人类学可以先研究一个人群的审美现状来揭示其本质下的独特文化内涵,这样戏剧审美就可以借助人类学的研究得到更加合理的解释,从而实现戏剧美学和人类学文化研究的双向探讨。

(二)人类学中体育的变式

综合全文,笔者认为人类学中的体育存在着较多的变式,从单纯的体育技术水平层面跳跃到与舞蹈、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方方面面的结合,使得体育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高度。但本文只是在体育审美层面上探析关于人类学中体育的变式。从人类学最初研究人的体质构造出发,体育活动集体性和个性化的审美在训练当中提升了一个新层次。比如奥运会中的花样体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比赛项目都是在体育的技术水平上添加了关于审美的意识,从运动员服装的设计到音乐的选择,再到动作的改进和伸展,体现了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发扬。即便是简单到毫无美感可言的乒乓球赛目,在发球的瞬间也展现了美学的精神。又如现当代的体育活动已不是单纯的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而成为一种时尚的潮流,跑酷、健身、舞蹈、瑜伽等体育项目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之中,将原本死板枯燥的运动变成了年轻人追求的时尚生活方式。“夜跑”“晨跑”群体的组建,以及每天以不同方式进行打卡监督,这些新模式的出现让体育变得灵动而有趣。人类学视野下的戏剧和体育从本源上就是紧密联系的,它们在历史文化的发展中自然也不会选择独立存在而完全互相排斥。因此在文化事业的推进中,要始终注重戏剧与体育的恰当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的长处以期达到更高的审美层面。

参考文献:

[1]陈世雄.戏剧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方法[J].文艺研究,2013(1).

[2]龚晓杰,张剑主编.人的行为和社会环境[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3]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4]程卫波,于军.体育与艺术的关系演进之管窥[J].体育科学,2010.

[5]瞿慧芳.体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的范式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6);施毅.高校戏剧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拓展[J].大家,2010.

[7]刘恒.素质教育视野下高校戏剧类课程的设置与改革[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

作者:张艳;张建

被举报文档标题:基于人类学视野中的戏剧和体育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lyjjlw/71049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