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旅游经济差异研究综述范文

旅游经济差异研究综述范文

时间:2022-04-16 05:06:40

旅游经济差异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繁荣的助推剂,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旅游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区域社会经济综合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各地区旅游经济水平存在差异,使得中国旅游业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区域旅游经济差异也日益成为学术研究热点之一。根据CNKI进行相关文献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关于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研究文献数量逐年递增,研究内容日益丰富和完善,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愈来愈呈现多元化,因此有必要对此领域近年来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和评述,以期为后续研究理清研究脉络和指明研究趋势。

国内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方面:(1)从不同角度构建省域旅游业实力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的综合实力,对比分析省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实力;(2)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分析我国旅游业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特征,探讨旅游区域差异的动因,提出了缩小地区差异的对策[1]。近几年,地区旅游业实力差异研究由于研究内容局限和研究方法单一等原因,逐渐淡出学术研究视野,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的旅游经济差异研究紧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而让人耳目一新,成为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本文选择后者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原因。近期研究中,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研究框架主要从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程度、分布格局或空间特征、影响因素或差异动因等三大方面构建或辅以协调发展建议、对策。本文将先从基础理论和实践研究两大方面对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和评述,最后对新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一、基础理论研究

1.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衡量指标

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定量测度,要基于一定的指标。指标的选定首先要保证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区域间的可比性,且指标能够合理有效的反映中国各个区域的旅游经济的总体水平和发展态势。目前,在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领域,学者们囿于研究区域的不同及数据的可获得性,采用的衡量指标有所差异,最常见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及旅游总收入等。

入境旅游是我国开展最早的旅游形式,各地区对于旅游外汇收入的统计口径较为一致。为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旅游外汇收入成为多数研究所利用的衡量指标。陆林,余凤龙(2005)[1]、叶护平,韦燕生(2005)[3]、张海霞,张旭亮(2007)[4]以国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作为衡量指标分别研究了中国省际和浙江省区际旅游经济差异和空间特征。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国民经济收入和休闲时间日益增多,国内旅游由小至大,快速发展起来,各地区的国内旅游统计数据也日益完善,因此也不乏采取国内旅游收入为衡量指标的研究,高超、陆玉麟(2006)[5]、程进,陆林(2010)[6]即以国内旅游收入为衡量指标分析了江苏省、安徽省的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旅游收入的来源多样,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只是旅游收入的一部分,因此上述研究因为样本数据的单一,研究结果不免有所偏颇。为此,有学者选取旅游综合收入(旅游总收入)作为衡量指标,以期获得较准确的研究结论。肖波,王嘉学等(2008)[7]、赵俊远,苏朝阳(2008)[8]、郝俊卿,曹明明(2009)[9]、蔡业新(2009)[10]即采用旅游综合收入对云南省、西北五省、吉林省和陕西省做个案研究。相较于以单一变量为衡量指标的上述研究,王凯,李华(2007)[2]提出以以国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为基础构成的综合指数为衡量指标,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变化的时空特征及旅游产业基础的现实格局进行分析。此后,李元青,薛东前(2008)[11]、苏建军(2009)[12]沿用此衡量指标对山西省的旅游经济差异做出分析。

2.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测度方法

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测度方法比较多,主要分为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大部分。前者主要有离差、标准差,后者则有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极值差率、离均差系数、加权离均差系数、泰尔(Theil)指数和基尼(Gini)系数。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测度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和使用条件限制,各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及具体分析要求进行选择。现有的研究文献中,各学者所采用的测度方法有所差异,但以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因为简单易行而较为普遍。陆林,余凤龙(2005)[1]、高超、陆玉麟(2006)[5]、苑涛,何秉宇等(2007)[13]、张海霞,张旭亮(2007)[4]、张广海,田纪鹏(2008)[14]、邹家红,王慧琴(2009)[15]、郝俊卿,曹明明(2009)[9]、王凯,李华(2007)[2]、李元青,薛东前(2008)[11]、苏建军(2009)[12]均采取两种方法进行研究。

在相对差异研究方面,变异系数虽然简单易行,但只能对相对差异程度及发展趋势作出测度,难以对造成差异的因素进行分解,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恰恰能弥补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在这方面的不足。因此有学者尝试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及其他测度方法进行研究。叶护平,韦燕生(2005)[3]以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以及泰尔指数为测度方法,系统地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差异及其变迁。通过对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的地区构成进行分解,发现东部地区内部的省际差异及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是造成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杨世河(2007)[16]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运用变异系数和综合差异指数分别对黄山市年际旅游经济差异和其平均水平与祁门县旅游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智博,吴小根等(2007)[17]采用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差异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江苏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特征。赵俊远,苏朝阳(2008)[8]用旅游总收入和及其所占GDP的百分比2个测度指标,采用泰尔指数对1996—2005年西北5省(区)旅游经济差异变化进行了分析:由组内差距造成的差异在西北5省(区)旅游经济差异中处于主导地位。邹家红,袁开国等(2009)[18]以2000-2007年湖南旅游统计基础数据,采取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湖南旅游经济区域非均衡增长做了系统分析且得出五大旅游区间差异和各自内部差异是造成湖南区域旅游经济非均衡增长的主要原因。陈晓,王丹(2009)[19]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1992-2004年辽宁省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王迎英,曹荣林(2009)[20]用标准差、加权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定量评价了山东省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趋势及空间特征。运用泰尔指数对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的区域构成进行了分解,研究表明差异主要是由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的差异引起的,东中西内部差异较小,而在内部差异中又以东部的贡献率最大。程进,陆林(2010)[6]以国内旅游收入为衡量指标,利用极差、标准差、极值比和变异系数对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进行了分析。

3.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对于造成旅游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或动因,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共识:资源禀赋(赋存)、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差异造成区域旅游经济存在差异。陆林,余凤龙(2005)[1]指出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区位要素是影响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高超、陆玉麟(2006)[5]认为除了资源、区位、基础设施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外,服务设施差异也是因素之一。苑涛,何秉宇等(2007)[13]探讨了新疆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动因主要是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区位条件的差异。杨世河(2007)[16]根据黄山市域的具体情况,将影响黄山旅游经济差异的因素归为两类:年际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政府行为和突发事件;空间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郝俊卿,曹明明(2009)[9]的研究显示旅游资源禀赋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陕西省旅游经济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陈智博,吴小根等(2007)[17]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三个方面对江苏省旅游经济差异的内在影响因子进行了阐释。肖波,王嘉学等(2008)[7]的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六大旅游区旅游资源禀赋条件的差异、旅游开发的历史条件限制、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制约等影响云南旅游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地域差异因素使得云南区域旅游的非均衡态势将长期存在。邹家红,袁开国等(2009)[18]认为旅游资源赋存差异、客源市场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造成湖南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程进,陆林(2010)[6]指出旅游产品差异是影响安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李元青,薛东前(2008)[11]认为山西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受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性因素等的影响,尤其是政策导向的影响十分显著。

二、实证研究

1.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结论比较国内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多为实证研究,且多数研究结论相似: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缩小。但因为研究区域、样本数据、衡量指标及测度方法不同,有些研究结论相异。苑涛,何秉宇等(2007)[13]分析了新疆15个地州近10年旅游经济的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总体水平: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波浪式”扩大态势,绝前者扩大速度大于后者的扩大速度。张广海,田纪鹏(2008)[14]发现山东省旅游经济存在地域差异及其特征:入境旅游经济绝时差异和相对差异都在扩大。肖波,王嘉学等(2008)[7]对云南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呈波动式递增状态,相对差异呈先增大后缩小的演替趋势。苏建军(2009)[12]分析了1992-2006年山西省11个地市的旅游经济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总体水平及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呈在波动起伏中缓慢下降的总体趋势,并存在局部两极分化的现象。

2.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

结合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程度的研究,有学者对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分布格局做出分析。高超、陆玉麟(2006)[5]根据梯度原理,将江苏省分为3个梯度空间。苑涛,何秉宇等(2007)[13]针对新疆旅游经济的区域非均衡性的演变空间特征,得出如下研究结论:新疆旅游经济空间分布呈现以天山为界、“富的越富,穷的越穷”的金子塔模式;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符合位序-规模模型。张海霞,张旭亮(2007)[4]认为浙江省旅游经济的空间集中性显著。邹家红,王慧琴(2009)[15]的研究结果表明:湖南已基本形成以长沙为中心。以张家界和衡阳为两翼的“一中心、两劲翼”,以及分别以长沙、张家界和衡阳为增长极的湘中、湘北、湘南三大旅游区的空间格局。陈晓,王丹(2009)[19]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1992-2004年辽宁省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得出研究结论:旅游集中度很高,且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梯度很大。程进,陆林(2010)[6]指出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差异。综观各区域差异的空间格局,不难发现空间格局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利用传统的统计指数,或再结合地理集中指数进行的定性描述,而未反映出区域间的空间异质性、空间相互作用和旅游经济差异的演变规律。

3.评述和展望

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自开始以来,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不断借鉴区域经济学的新理论和方法,基础理论和实践研究日益深入,诞生了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将区域旅游经济差异与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进行横向比较,不难发现,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存在些许不足。在研究内容上,大部分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仅仅就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程度的现状做出简单的统计描述;研究尺度上,有学者基于全国省级行政单位的数据,就全国宏观旅游经济差异格局进行研究,大部分学者则以地市数据为基础,就省域内部旅游经济差异格局进行实证研究,宏中观尺度的研究较多,微观尺度的研究甚微,主要原因是囿于数据的可获得性;研究方法上,诸多研究局限于传统的数量统计模型,忽略了空间因素对数值的影响。

同样,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丰富成果也为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提供了诸多可借鉴之处。比如,相较于现今区域经济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区域经济差异收敛研究,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中也开始有这方面的涉及。目前,空间统计理论和方法被不断引用于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中。空间统计为在分析空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数值的相关分析提供了新思路,其核心就是认识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间的空间依赖、空间关联或空间自相关。逐渐发展和完善的ESDA(ExploratorySpatialDataAnalysis,探索性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也为实现空间分析提供了实现途径。因此对于区域旅游经济差异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借鉴区域经济学中这一思路,在GIS基础上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进行研究,揭示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从而有效地认识区域旅游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内在规律性及其动态演变的过程,并进行空间格局的成因分析。

被举报文档标题:旅游经济差异研究综述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lyjjlw/59765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