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会计信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4篇)范文

会计信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4篇)范文

时间:2022-03-28 04:04:54

会计信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4篇)

第一篇: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作业成本核算的运用

摘要:为加强数据的准确性、提高收集数据的效率,从而更好地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通过对苏州AMD企业借助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成本归集管理的案例分析,发现会计信息系统与作业成本法的结合大大提高了会计数据传递的效率与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以作业成本法为导向构建的信息系统将为企业提高综合管理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作业成本法;时间驱动因素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加强数据的准确性、提高收集数据的效率,从而更好地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企业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与此同时,用户需求个性化所导致了产品种类的多样化,促使新的生产方式不断出现。生产过程中,间接成本所占的比重逐渐上升到不容忽视的程度,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己经无法正确反映产品的真实成本,而扭曲的分配结果将直接导致企业的决策错误,从而会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面对这样的压力,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动因对成本费用进行分摊,有效解决了成本的合理分配问题。在这样的双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借助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平台来实施作业成本法。为研究作业成本核算信息化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本文以苏州AMD企业为分析对象,试图探究企业运用作业成本导向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成本核算的效果及在实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为企业获取准确的成本信息、进行合理科学的战略决策提供借鉴。

二、案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与作业成本应用现状

(一)苏州AMD分公司简介

AMD(超威半导体)是一家以研发生产处理器为主的高科技跨国公司,其中国分公司的总部设在北京,研发部门在上海,2005年,其制造中心在苏州设立。AMD苏州分公司的主要作用就是对产品进行封装之后再进行测试、标记与包装,因此,车间的产线按照生产流程分成了AO车间(封装车间)与TMP车间(测试、标记与包装车间,又称PO车间),所有的制造过程都是在这两个车间之间完成。AO车间的制造工作主要是由机器完成的,所以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主要将不同机器运转的时间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作为衡量各种产品消耗机器价值的依据,从而将机器的折旧归集到各产品中的成本中,而TMP车间的工作主要是由人工完成的,所以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主要是将工人工作的工时和标准工资率作为依据进行成本归集,因此,财务人员在进行成本信息的收集与核算的时候,对两个车间的关注重点也有所不同,对于AO车间比较侧重于机器运转状况,而对PO车间则更关注人员的工作状况与人事安排。因此在进行信息收集以及之后的成本分摊等工作时,都需要借助SAP会计信息系统的完成。

(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介绍

(1)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会计信息系统按照核算的需要分成了AO、PO与汇总三个部分,AO与PO部分均下设七大模块,具体包括Labor(人员信息模块)、IDM(间接成本模块)、RM(直接成本模块)、OS(外包信息模块)、Building(办公厂房信息模块)、Dep(折旧信息模块)与Others(其他信息模块)。在实际进行成本归集工作时,还要进入生产信息系统将产品信息(包括产成品、在产品以及废品等相关信息)导出,结合相关生产信息进行成本确认,为避免重复设置,会计信息系统中没有专门设置该模块且财务人员对此模块没有操作权限。另外,最终的成本归集与分析结果以及下一期的生产计划则按照各级明细目录分类录入汇总部分中。

(2)会计信息的收集与录入。Labor模块按照不同的生产车间与部门记录直接人工(一般是产线上的工人信息)与间接人工(主要是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人员)两个部分信息。由于企业人员的流动性较大,财务人员每个月都要更新一下当月最新的人员变动情况(包括新员工的进入与老员工的离职),同时还要对员工的工作时间及薪资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正常薪资与加班补贴)。其中,人员变动情况与员工工作时间信息从人力资源部门取得,而薪资情况则从会计部门获取。IDM模块主要是由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每周更新,将本部门无法计入某一产品成本中耗用的材料等资源信息(不包括人力资源,该部门资源己在Labor模块中进行管理)及明细说明告知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先按照部门分类录入,月末时再进行汇总归集。RM模块主要是由车间的管理人员将可以直接归于产品的成本(如封装、测试等成本)信息按照产品类别汇总给财务人员,每周汇总一次,再由财务人员录入该模块中。OS模块主要记录的是外包项目的服务费用,主要包括外包设备的租赁费用与外来人员的薪资费用。其中,设备的租赁费用由生产部门提供,外来人员的薪资费用由人力资源部门提供,财务人员每月更新一次。Building模块与Dep模块在没有发生其他非正常事件时,均由系统按照事先设定的使用年限和设备价值提取按月折旧,如果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可能会影响设备与厂房的使用状况,则由财务及其他相关人员开会讨论其使用年限与价值是否变更,如果变更则由财务人员按讨论结果录入。另外,设备的更新、报废与转移在Dep模块进行录入,包括相关时间与剩余价值等信息。Others模块则是记录了除上述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这些信息一般数额较小,不作为控制重点,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往往直接进行简单处理。汇总部分的信息录入往往是在每个季度的财务分析工作过后,由财务人员按照设置好的明细科目分别输入系统,系统在按照程序设定的规则逐级向上分类计算,最终汇总为总实际成本数和计划成本总数。

(三)借助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应用

AMD苏州分公司主要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原理进行成品成本归集。能够直接归集于产品成本的材料、人工等成本费用作为直接成本进行归集,对于间接成本则是将作业作为成本分配的动因,根据产品消耗资源的因果关系进行归集核算。成本核算的工作中心就是按照AO车间与PO车间生产过程各自不同的特点分别进行分析,将适应本车间特点的作业动因作为依据进行成本归置。

(1)AO车间的成本核算。AO车间主要职能是利用专门的机器对不同的产品进行封装,而人力成本相对来说比例较低,只有少部分的管理人员和机器设备看护人员等,因此该车间的间接成本费用主要是由机器设备的运转而产生的,包括电费及机器的折旧等,所以将设备的运行时间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作为动因进行成本归集是比较合理的。A0车间成本核算的原理是由有经验的车间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根据以往机器运转的状况与产品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参考与分析,对每种单位产品(包括进入TMP环节产品与留在本车间的在产品)所需要耗费设备的时间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尽量做出准确的估计,并在以后季度的成本归集过程中分析其合理性并不断加以修正,若在季度分析中,归集的成本数与计划数差别不大,则可以继续沿用之前的标准用时,否则需要进行调整。根据估计的单位产品所需的机器用时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乘积,将其乘以各种产品的实际产量,再按照各种产品的总变动制造费用(单位标准用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比例分摊A0车间的成本费用。AO车间作业成本核算的具体实施过程为,每月月末,财务人员将本月每周更新的产品信息从生产信息系统中导出汇总,按照产成品与在产品分类,并统计没有通过PO系统检验而返回的产品,返回的产品将根据实际情况再次分为在产品与废品,该部分在产品将加总进本车间的总在产品数量中,而废品耗费的资源则作为成本于月末在产成品(即进入下一环节的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AO车间的成本将按照不同部门的七大模块从会计信息系统中获取,由于其他并非由于机器运转产生的成本费用所占的比例并不大,所以这些成本也按照各产品的总机器用时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乘积的比例进行分类。财务人员将最详细的明细项目成本进行分配,成本归集完成后录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汇总部分,并由系统按照明细级别自动逐级向上汇总,管理人员可根据需要按照不同的明细科目获取成本信息。

(2)PO车间的成本核算。PO车间的主要职能是需要车间的各个员工按照产品的出厂流程对AO车间转到本车间的产品依次进行测试、标记与包装,测试通过的在产品将进入标记环节,按照不同的品种进行标记后进行最后的包装形成最终产成品,而没有通过测试的在产品将会被退回上一生产车间。虽然PO车间也有机器折旧(传送带的运转等)产生的成本,但该车间成本消耗主要是由于车间工人的作业而产生的,因此将工人工作时间和标准工资率作为动因进行成本归集。PO车间成本核算的原理是由有经验的车间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根据以往车间各类工人工作的时间与产品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参考与分析,对每种单位产品(包括最终产成品与留在本车间的在产品)所需要耗费工人工作的时间和标准工资率尽量做出准确的估计,并在以后季度的成本归集过程中分析其合理性并不断加以修正,若在季度分析中,归集的成本数与计划数差别不大,则可以继续沿用之前的标准用时,否则需要进行调整。根据估计的单位产品所需的工人工时和标准工资率的乘积,将其乘以各种产品的实际产量,再按照各种产品的总间接人工标准成本(单位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实际×产量)比例分摊PO车间的成本费用。PO车间作业成本核算的具体实施过程与AO车间作业成本核算过程类似。每月月末,财务人员将本月每周更新的产品信息从生产信息系统中导出汇总,按照产成品与在产品分类,将废品耗费的资源则作为成本于月末在最终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PO车间的成本也要按照不同部门的七大模块从会计信息系统中获取,由于其他并非由于工人作业产生的成本费用所占的比例并不大,所以这些成本也按照各产品的总间接人工标准成本比例进行分类。财务人员将最详细的明细项目成本进行分配,成本归集完成后录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汇总部分,并由系统按照明细级别自动逐级向上汇总,管理人员可根据需要按照不同的明细科目获取成本信息。

三、案例企业实施作业成本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作业成本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虽然利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作业成本核算在准确反映产品实际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会计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能极大地提高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企业财务人员实际操作过程中,会计信息系统的运用以及在进行作业成本核算时对分配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就AMD苏州制造中心而言,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AO车间,虽然成本动因分析基本正确,但是在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过程中,会计信息系统并没有产生相应的作用,对于标准的正确性检验也没有产生相应的影响。其次,在PO车间,成本动因分析也应当是正确的,但也存在许多影响正确反映产品成本的问题。与AO车间一样,会计信息系统没有对标准工时和标准工资率的制定与正确性检验提供帮助。而且,PO车间的作业成本核算还存在着自身固有的缺陷:PO车间存在测试、标记与包装三种作业,实际上是一个车间里的三道步骤,追溯到更细的因果关系,应该按照进一步的每一步骤区分产成品(进入下一流程产品)与在产品,对每一步骤的单位产品进行标准工时和标准工资率的估计与制定并在每一步进行一次成本归集,按照现行的操作方法来核算成本,直接将PO车间的各项成本直接按照一个标准“打包处理”,其结果很有可能是偏离了真实值的。最后,无论是AO还是PO车间,制定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或间接人工成本)所用的数据都是历史数据,这种过去产生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当期可能发生变化,无法保证其作业标准的合理性,企业也只能以目标计划数为参考,结合其他因素不断进行修正其标准,使其误差不超过可接受范围。但是,成本核算的数值偏离计划数的潜在原因有很多,不能够因此就断定是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制定不合理造成的,所以修正标准是否必要有待商榷,修正后的结果是否更加准确也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企业在借助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作业成本核算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能达到理论上的理想效果。虽然财务人员也致力于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但由于受到人力、物力的限制,结果并不理想,有时候为了解决问题往往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就会得不偿失。这些现象都要求我们对会计信息系统作业成本法功能的开发进行不断改善,对于作业成本法如何更好地运用于企业实践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

(二)实务中出现的其他问题

AMD苏州分公司的成本核算与分析模式在整个苏州地区的企业中都属于先进水平,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作业成本管理信息化也大大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但在实务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首先,公司由不同的职能部门构成。由于不同部门的职能不同,在SAP信息系统中的权限也不同,因此不同部门对于交叉的业务工作有时就会产生重复劳动,比如生产部门在录入了本部门的产品产量等信息之后,还要通过邮件提醒财务人员进行查看,财务人员进行成本归集后,将同样的信息再一次录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汇总部分;在进行Labor信息收集与录入时,重复劳动的问题就更加明显,人力资源已将录入HR信息系统中的所有信息几乎还要由财务人员在进行Labor信息归集时原封不同、分门别类地再次输入系统之中。这些现象在造成重复劳动的同时,还会使系统数据产生大量冗余。其次,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缺乏系统性,模块划分的逻辑性不强。比如Labor模块与IDM模块都存在间接成本费用的内容,而Building模块与Dep模块中的设备厂房折旧等,实际上也是一种间接成本费用,IDM模块实际上并没有将所有的间接成本进行汇总,财务人员在进行间接成本费用分配时,还要从不同的模块中进行再一次的汇总工作;而Labor模块中的人员信息与OS模块中外包人员的薪资费用在逻辑上也有一定的重复性,在统计相关加班、考勤等工作时间等信息时可以一并处理。另一方面,虽然各个模块的数据录入均有相关说明,但仍可能会产生相同费用重复记录的现象,在这样的模块设置下,数据冗余的现象难以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就是实际和理论之间的差距,而差异的形成不仅仅是因为受到环境、政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更多是因为在实务过程中,一些看似暂时没有太大影响的不合理行为往往会随着工作量的加大和时间的推移,其不合理的影响也积累得越来越大,最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补救,而由于数据规模己经形成,重新进行流程再造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四、案例企业作业成本信息化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为有效解决上文提到的问题,使作业成本信息化管理更加行之有效,本文引入了采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DABC)的设想。

(一)应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构建信息系统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DABC)的思想在于以时间为线索,将时间作为动因对成本进行归集,而不再需要分解业务流程中的作业。将TDABC引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是一种新的系统模式,TDABC将时间等式思想贯穿于整个信息系统之中,对原有的作业成本法的动因分析过程进行了极大的简化。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物料消耗的产生与一线工人或机器运行的时间有直接关系,所以TDABC将实际发生效用的时间作为归集成本的依据,时间数据可以从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企业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对时间参数进行调整,这种思路下的信息系统有很强的灵活性。以TDABC为核心构建的会计信息系统比用传统作业成本法构建的信息系统更合理也更科学。首先,TDABC不需要细化流程作业,这就避免了在原有的作业信息系统建立初期时必须考虑的很多问题;另一方面,当未来的经营情况或者其他外部因素发生改变时,TDABC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只需要在相应的模块中添加相应的项目并输入时间参数即可,而原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很可能需要为此进行很大的变动,甚至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进行系统升级;其次,原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制定作业参数时往往需要对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且最终制定的参数是否合理可靠也不得而知,而TDABC模式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将直接记录车间工人简单操作或是机器运转的时间数据作为参数进行费用分配,这种记录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不会受到历史原因的干扰;最后,基于传统作业成本法设立的会计信息系统直接将所有的费用进行分配,无法反映闲置资源消耗的情况,在支持企业的资源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TDABC运用时间等式原理,能够在系统中清晰地看出限制成本比例的大小,这对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挖掘生产潜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应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分配成本

苏州AMD公司利用TDABC的思想进行成本分配的具体思路如下:建立苏州AMD产品的成本信息数据库,将各种产品所涉及的参数作为产品记录的不同属性输入系统进行储存,以便于后期因为各种管理需求对产品的成本信息进行搜索与组合。假设苏州AMD公司PO车间一个月的待分配成本为9.36万元(包括各种产品的公共成本,如水电费、管理人员的工资以及厂房与办公楼的房租等),公司一共雇了20名工人在产线上进行操作(不包括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即该20名工人为直接人工),每名工人每个月工作20天,每天工作8小时,减去平均每天休息及接受培训的时间1.5小时,则有效工作时间为6.5小时,即390分钟,那么20名员工一个月的实际有效时间为15.6万(390×20×20)分钟。根据TDABC的逻辑模型,需估算待分配费用的成本率(以分钟为单位)。因此,应在系统中输入待分配成本为9.36万元、实际有效时间为15.6万分钟,将产品的费用分配率统一设置为0.6元/分钟。在日常实务过程中,员工的工作时间或是机器的运转时间都是可以直接测量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时间的测算过程中,数据需要根据季节性的高低峰期以及加急订单等因素进行调整,以反应更加真实的成本分配率。根据TDABC逻辑模型,第二步需要估算的内容是进行操作的每一项作业及其需要的时间。

对于PO车间而言,需要进行的作业主要分为测试、标记和包装三种,假设当月PO车间需要生产A、B、C三种产品。可以将PO车间当月生产的三种产品实际消耗的总时间计算出来,即14万分钟(3+2+9)。此时,可以在按照表格数据在系统中分别输入产品A、B、C的月产量、单项作业的标准时间等基本信息,再利用简单的计算程序自动生成产品的实际消耗时间与总时间等数据。在TDABC模型的第一步估算中可以看出,工人实际的有效工作时间为15.6万分钟,而产品所消耗的总时间为14万分钟,那么,有1.6万分钟(15.6-14)为资源闲置时间,即有效工作时间的实际产能利用率为89.74%(14/15.6),所以,对于PO车间待分配的成本9.36万元中,只有90%可以分配进产品中,即产品成本为8.4万元。而剩下的10.26%为闲置成本,闲置成本为0.96万,闲置成本时间为1.6万分钟。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PO车间各项作业及产品应分摊的成本费用(应分摊的成本费用=成本分配率×产品/作业消耗时间)。

使用计算程序,即可在各项产品的记录属性中自动生成单项产品所摊成本与本月的闲置成本数据。后期需要按照产品名称或者单项作业等分类进行成本管理时,只需要在系统中搜索相应的属性即可生成符合条件的记录,这样一来,成本信息一目了然。TDABC在辅助AMD企业进行作业成本核算时,不会涉及到标准工资率或标准制造费用率等因素的确定,而是用时间作为动因进行费用分配,这样就不会因为作业分析不够细化而导致费用归集不准确了。同时,由于作业时间可以真实记录,也保证了数据的时效性。其次,在TDABC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项记录都是相互独立的,相关信息可以根据需求组合出现,不会因为系统模块权限的不合理设置而产生重复工作量。因此,对于苏州AMD公司在利用作业成本法导向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成本核算所遇到的主要问题,TDABC系统都可以有效地解决。

参考文献:

[1]杨世忠、许江波、张丹:《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某高校成本核算的实例分析》,《会计研究》2012年第4期。

[2]万寿义、李礼和:《从行为科学及资源消耗会计角度分析ABC在我国的运用》,《财会学习》2010年第5期。

作者:袁明辉 单位:绵阳师范学院

第二篇: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摘要:一所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可以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当企业进行决策时,常常要以会计信息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于会计信息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我们应当努力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以适应新时代下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影响分析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会计信息质量影响重大,且影响的方面众多,涉及到企业计划、生产、销售、人事管理以及战略管理等方面。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更是一个企业在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它的作用已经不再仅限于单层面的一些数据,而是包含了很大程度上的社会意义。为了进一步地促进企业的建设,使企业的运转更加有条不紊,我们有必要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概念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4年颁布的ISO8402-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相关定义,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总和。简单来说就是是指会计信息满足需求者的程度和会计信息产品符合会计准则(制度)规定要求的程度。它属于具体化的财务目标,其特征在于对可供取舍的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的标准进行有效的选择或评价。会计信息质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为了更好地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相得益彰,会计信息质量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体现在:

(一)会计信息必须做到相关性

相关性主要是要求会计信息应该和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相符合。换句话说,企业在采集、处理、加工及传递会计信息的环节,必须尽可能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方的具体需求,结合政府机构、投资方和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具体需求而构建一种会计信息流。在会计信息当中,最关键的价值在于预测价值,这一价值的存在,表明会计信息能够让使用者有效地评价之前发生的事件,并在充分判断当前事件的走势和预估事件今后的发展方向上提供有效的参考。通过这种参考,有利于我们在企业中做出正确的决策。此外,会计信息另有一重要价值,便在于反馈价值。该价值充分表明通过会计信息,可以有效地纠正信息评价和预测结果中存在误差的部分。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预测价值与反馈价值,是会计信息的两大基本价值。其中,会计信息预测价值是指它有助于使用方来评价事件在过去和现在的分别状况,还可以有效地帮助使用方预估事件未来的发展走向,让使用方在对于事件不同阶段分别进行正确分析、评价和预测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更加精确的决策,使企业的决策更加具有合理性。而反馈价值则表明了会计信息可以有效地对于先前的评价结果和预测结果进行有效的证实和纠正,便于信息的使用方维持正确的决策,改变不合理的决策。

(二)会计信息必须做到可靠性

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基本属性,也就是要求会计信息必须确保真实可靠,它必须对任何会计要素首先进行仔细确认,并严格遵照会计要素定义的具体要求。这样,会计信息反映在会计报表上的所有要求都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其质量特征。一旦会计信息失去可靠性,甚至出现遗漏等不良后果,则使用方难免会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乃至于给企业的决策带来重大失误。对于较为重要的一些经济业务,必须在会计信息上予以单独反映。在进行会计核算的环节,我们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准,如实地申报企业经营和企业财务中的相关信息,不得弄虚作假。可靠性堪称是会计信息的“灵魂”。即使在未来,公允价值的使用范畴变得更加广泛,但还是难以全面替代历史成本的作用。并且,我们在采用公允价值时,同样必须确保其可靠性,全面而公允地申报企业的各方面真相。会计报告的任何改革,都不得偏离可靠性的轨道。

(三)会计信息必须做到真实性

所谓真实性,是指企业在所有的经济活动中所包含的经济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地反映在会计信息中。真实性可以说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如果会计信息发生了失真,那么就会削弱它的相关性。甚至对于社会上的广大群众造成不良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主要体现为它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两个方面。所谓动态性,是指会计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而随时做到同步更新。不可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动态相“脱节”。所谓相对性,则主要由于会计信息实乃对经济状况的记载,它不仅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心和遵章守纪的工作态度,还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财务工作经验、业务过硬、工作素质经得起检验。

三、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企业间的竞争力也愈来愈大,在这一过程中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企业的发展就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会计信息质量同企业的发展之间的关联度也就越来越大,受到企业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不断地水涨船高。从目前来看,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

通常来讲,一家企业的经营目标,由战略性目标和战术性目标两大体系组成。在企业运营的各个阶段,我们要制定一些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体现出差异战略性目标。但在战略性目标的各个具体环节,我们又要有针对性地制订详细的战术性目标,来促成战略性目标的落实。战略性目标又由成长性目标、稳定性目标和竞争性目标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成长性目标体现了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朝着成长性目标而努力,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准。稳定性目标则是关乎到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它制订与落实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一所企业能否有效地避免危机和顺利地克服危机。竞争性目标则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它要求企业在平时的经营中必须做到平稳有序。我们在制订这些目标时,就要充分地参照会计信息。

(二)影响企业的经营计划

完善的经营计划是一个企业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进行经营的关键所在。它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一个企业的活力。经营计划的制定,离不开企业对于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正确评估。在这个环节里,企业必须合理地依托于外部环境,通过有序的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来实现经营目标,来给消费者提供质量可靠且价格始终合理的服务和产品,使企业得以顺利地盈利。它主要包含了这几个具体的步骤:第一,具体地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第二,合理地分配企业的内部资源;第三,正确地协调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第四,不断地促进企业效益的增长。企业要在日常的生产经营工作中,对于企业的销售、生产作业和物质采购等工作计划进行合理的编排,要想做到这一点,那么质量可靠的会计信息是必不可少的。

(三)影响企业的经营战略

经营战略可以说是一个企业宏观层面的经营目标。它除了同企业的战略目标方针、战略重点筛选等要素存在着较大关联之外,还关乎到企业的战略规划等方面。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战略规划直接决定着它的发展方向。只有当我们合理地实施了经营战略,才能让企业保持高效而稳定地发展。此外,企业为了选择正确的战略方案,往往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战略预算工作,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参照。此时,仅进行弹性预算,是难以精确地预算企业的业务量的。此时我们就需要根据“利”和“量”之间的关联,并结合企业的业务水平,参照其伸缩性来正确进行预算编制。这样才能为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时能拥有可靠的柔性发展方案。要想完成这些工作,自然是离不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提供的有效支持的。

(四)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

一个企业在经营决策上能否确保可靠性,是这个企业能否长久地立足于激烈的竞争市场的关键。此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更是必不可少。企业在其经营管理活动中,资金管理占了很大的比例。从企业对于资金的筹集、投放、运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由企业经营决策为其提供有效支持。经营决策的环节包括了对企业财务的控制、决策和预测等活动,是为了确保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服务的。为了满足这一系列的具体要求,我们必须充分遵循企业的成本原则和利益原则,以便企业在决策环节,能够深入地分析探讨对企业资金的分配和筹集。来为企业项目的正确决策提供有效依据。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企业的经营效果。企业在经营决策方面的质量,直接关乎到企业在财务管理的环节能否做到合理性及有效性。它是企业财务控制活动中的关键性引导环节。可以说这些环节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所产生的影响作用是深远的。此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更是不可或缺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要想长期保持良好、稳定且富有竞争力的发展势头,那么必须具备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让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价值。

四、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不少企业在会计信息质量上还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在于会计信息在确认、记录、计量、报告等各个环节的真实性不高,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可靠性有待提高

不少企业为了尽快地实现包装上市,并使信贷规模尽快得以扩大,便在会计记录中,夸大企业的总资产和利润,对财务报表进行“润色”,导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出现水分。

(二)信息披露环节的规范性不足

现行的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那些新型的业务来说还存在着很多漏洞,造成企业在披露会计信息的时候,往往规范性不足而随意性较强,导致披露出的信息缺乏准确性。

(三)没能充分的披露会计信息不少

企业往往从眼前利益出发,在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时总是“扬长避短”,造成企业在对于关联方交易和重要人事安排方面的披露并不够充分。

五、企业如何有效地提升

会计信息质量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越来越得到凸显,它已经成为了市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重要承载部分,故此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强化企业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企业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有效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一)合理制定会计制度

企业在起草和制定会计制度时,务必要在国家认可的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会计方针的框架内。假如一时半会儿缺乏有章可循的会计制度及带有公认性的法律法规,此时我们也要尽可能地在会计制度的制定上,向现有的法律法规靠拢。一旦会计制度正式投入运转,那么必须确保不折不扣地得到执行。此外,还要注意会计制度的稳定性,如出现不合理的条款,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改,但切不可“朝三暮四”地经常改动。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会计制度是不断地走向优化的,如果会计制度在实际的运作中出现了同企业的管理、同社会的大形势相“脱节”的地方,那么此时就应当及时对会计制度做出调整。这样才能让会计制度同企业的管理合拍。

(二)加强对于会计信息选择方面的监督管理

为了确保会计制度的可靠性、相关性和真实性,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加强对于会计信息选择方面的监督管理力度,使企业能够对会计信息的使用方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是加强对于会计信息选择方面的监督管理的有效监督措施。内部审计工作一方面可以对于企业的账目和财务收支进行有效的检查,确保企业在财务收支申报上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会计制度的定位,及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都决定了对企业会计制度的监督工作,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企业还要主动面对社会审计监督。它是指注册会计师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接受单位的委托,对受委托的单位展开对会计报表的审计并就审计结果发表相关意见。在社会审计监督的环节中,尤其要重点审计企业的会计制度制定及变更,对于任何可能出现的死角都要审计到位,避免任何的弄虚作假行为出现。尤其是审计人员要避免任何徇私枉法、把关不严、麻痹大意的做法,以公正的态度来进行审计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企业财务工作中的弄虚作假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高质量。

(三)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财务人员的素质,同样也是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决定着企业能否避免弄虚作假,如实地上报经营管理中的各项数据。所以我们还要在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上下功夫。一方面在对于财务人员的招聘环节,要认真的审查他们的信用记录,仔细地考核他们的业务能力,确保招聘到德才兼备的财务人才。另一方面,企业要定期对于财务人员做好职业道德和行业纪律及行业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确保他们遵纪守法,不弄虚作假。

六、结束语

在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要积极地采取各项措施,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真实性,让企业的财务活动始终处于高效而可靠的状态下运行。

参考文献:

[1]孙强,宫冰.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2015,2(20):103-107.

[2]刘欢,王欣兰.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J].企业技术开发,2015,4(26):106-110.

[3]袁铭江,王晓云.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J].品牌(下半月),2015,3(27):135-138.

作者:陈军 单位: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

第三篇: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升,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瘦肉精”、“老酸奶”、“三聚氰胺”奶粉等等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使我国消费者对于食品行业的信心大打折扣,甚至一度威胁着我国社会和谐的稳定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就更加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所受到的关注度逐日增加。为解决食品行业问题频发的这一现象,提高行业公信力与企业信誉,必须持续发展社会与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基于此,本文主要简述了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以这些不足为基础做出了符合实际的解决策略与意见。

关键词: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现代企业的会计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对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同时财务报告这一形式也变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论点为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目的是列举出现今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足之处,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使食品企业的经营者和主要受益者可以避免企业在决策时出现重大失误,并且提升企业管理成效,使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大部分企业在做财务报告时开始以实际情况为依托量身定做。

一、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1.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我国对于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方面同样具备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关于这一层面的研究理念,涉及到的理论研究成果相对统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结果:一方面,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发展的一项分支,在其中融入了社会学、环境学、生态学以及伦理学等综合性学科,各个学科的有机结合,使得会计学与社会责任形成有机整体;另一方面,涉及到社会责任会计因素,主要是指企业在发展与经营过程中,对于社会层面产生的实际影响,是一种计量标准以及影响状况的直观反映。社会公众在这一层面,起到监督作用,充分的考量社会责任以及主要贡献。由此看来,社会责任会计就是会计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中的运用,是在委托责任前提下以会计的形式衡量和反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状况的一种方法。

2.社会责任会计的作用。社会责任会计能够为相关主体提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保证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在主观角度分析,社会责任会计代表这企业管理当局者、政府机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利益群体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为其提供根本社会的履行状况。社会责任会计是基于会计学角度发展而来,代表着社会责任以及会计两项因素的根本作用。

二、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特殊性

1.客观性。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意味着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必须是符合本身的内容来满足实际真实情况的社会责任,为了确保食品企业在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相关会计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客观、准确的,确保反映出的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真实、准确,满足实际需求,以避免影响正确判断的概率,为食品行业建立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强制性。目前,我国没有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强制性相关法律规定。因此,大多数公司都是自愿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但是,由于中国食品行业的特殊性,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已对公众健康和食品企业的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为食品行业在我国建立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于食品行业企业来说,应该进行强制性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可以减少食品安全事故,提高食品行业在社会公众内心的信任度,同时促进食品企业在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方面的全面认识和了解,并对此做出准确的评判。

3.公开性。中国在世界上来说是一个食品消费以及食品生产大国,作为正处于发展中的国家,食品在其食品的交易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食品出现一定的安全方面的问题,对于整个食品行业的发展所造成的影响便难以估量,更会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对于食品的监管能力,进一步来说也就是政府执政能力,食品的安全监管,也可以换言成政府执政能力的进一步实现的职能,提高食品的安全监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提升政府执政能力水平的体现,所以食品的安全监管,是十分的具有必要意义的。

三、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企业主动披露自身的责任会计信息,有利于政府机构与人民群众对企业的监督,这将促进企业的进步使其缺陷在萌芽中得到完善;再者,企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下文简称信息披露)会提升企业的使命感,使其在进步的道路上不仅注重利润的提升还将为社会做出贡献;不仅如此,信息披露在提升企业形象与产品销量方面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它主要立足于未来更为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环境与社会角度着手以保证企业将来的持久高效的发展。而这样的现状,在食品企业中也依然存在。

1.相关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即便有些企业的信息披露具有时效性,但他们所披露的内容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同时企业内部对社会的贡献也属失实信息,对实际情况进行粉饰,由此很少有企业对自身所有信息都加以披露,多数有所保留,只呈现给大众有利于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部分。此外,食品行业企业中的会计信息系统分为总部的财务会计部门和其所属子公司的的财务会计部门,在会计核算时,要以会计部门的会计制度为准。由于目前很多企业会计的综合素质不够高,规模较小,会计工作很难发挥其有的作用。

2.缺乏披露方面的意识。因为现今我国能够意识到会计信息披露重要性的仅有少数大型食品企业,所以只有这部分企业会积极开展信息披露,然而在食品企业中绝大部分都不会积极开展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企业并未意识到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只追求眼前的利益不立足于长远发展,这不利于食品行业的进步。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这虽然会使他们的短期利益有所提升,不过却导致社会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3.披露形式过于单一。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是以财务报表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手段是会计计算,在这一过程中并未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同时对真实展现企业经营状况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从另一角度来谈,运用特定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可未与会计计算有效结合,这样的会计信息披露同样没有太大成效,同时由于企业多数以附注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对政府机构与人民群众进行监督与评价起到了干扰作用,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也不过是盲目跟风,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

4.监管过于狭隘,存在漏洞。本文认为,其监管不力固然存在着一定的漏洞,然而利益的驱使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很多地方政府较为容易受到利益的驱动,企业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尤其是很多地方的食品企业甚至成为了当地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而食品企业一旦上市则当地政府所获得的效益则会更大。因此,有些地方政府支持或默认企业会计造假、保护企业会计造假甚至参与企业会计造假的案例为数并不少。导致的在不同利益趋动下形成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表现便显而易见,虽然食品行业企业规模有限,但除了以上社会捐赠和内部激励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尚且说得过去之外,关于生态保护方面的会计信息却在近些年呈现出明显的相似之处,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应付了事之嫌。

四、提高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建议

1.强化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管理。就目前国内部的会计行业发展而言,企业责任会计信息使用的频繁程度与在经济市场中的重要性与其所面临和接受的管理强度是很不相称的,因此,要想加快国内企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健康发展,使国内诸如食品行业这样的与国民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能够被进一步的规范和约束,就必须从制度角度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管理力度。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是最近才被提出的新的会计形式,不管是在理论和内容的研究和发展上都有所欠缺,也正是因为内容与理论的不够完善,致使相关制度的建设无法加强。因此,国家和政府必须重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理论内容的研究和扩展,为社会责任会计实务操作提供理论内容指导,以达到完善当前滞后的食品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此外,国家和有关部门需要对食品行业的会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业指导以及培训,从而使我国的食品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能够由上而下地全面净化,以达到在制度上规范和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目的。

2.引入第三方监督来规范和指导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随着食品行业与国民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食品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理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不光要企业内部人员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意识,社会群体也应该强化对其的关注和监督职责。现行的一些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往往将信息披露的主动权放在企业自身,而要提升相关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客观性,就需要从食品行业会计信息披露的源头做到对相关数据信息的监督和管理。具体做法可以是,在食品行业组建一支第三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监督和公证队伍,其成员需要涵盖企业自身的会计人员、社会代表、政府权威部门等,以此做到在信息披露源头遏制食品行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此外,需要灵活、合理利用互联网、纸质媒体、广播电视等渠道更加全面地使广大群众能够接收和关注到有关食品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如此一来,食品行业的会计信息将会全方位“无死角”地展示在大众视野中,从而使社会的监督力度以及强度都有质的提升,以此促进食品行业企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

3.明确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以及内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具有特殊要求的原因就是食品行业直接关乎着“食品安全”的民生问题,因此这一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不仅是必要的,更要全面而科学地落实。而当前,由于我国经济市场发展的时间较短,相关管理体制的建设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在食品行业就表现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以及内容含糊不清,从而导致一些企业避重就轻,有选择地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这样的信息披露是达不到广大消费者对这一行业的信息披露需求的。因此,国家和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文件,明确食品行业披露的形式以及内容,首先,形式上要做到完全对外公开;其次在披露的方式选择上,需要食品行业企业经过详细而细致的内部核算之后,撰写独立报告交至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的数据、信息、资料需要附有明确的来源,以便审查人员进行审阅核对;再次,内容上要涵盖食品行业中一些被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企业的经营现状,发展规划以及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等;最后,所披露的信息需要系统、全面地反应食品行业的生产、经营、发展状况,相关信息需具备高度的权威性。综合上述三点要求,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必将得到提升,这对于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繁荣稳定都具有深刻而长远的积极影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食品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几乎可以说是食品安全的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容不得半点马虎。在这个食品安全负面问题层出不穷的时代背景下,食品行业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危机,而食品企业处于“危机”环境中,加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是一条能够力挽狂澜的有效途径,而食品行业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则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大方面。以期能够为更多企业提供些许的参考,并为今后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打好提前量。

参考文献:

[1]黄世忠.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评价[J].商业经济,2002,02:96-97.

[2]曾华锋.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05:123-128.

[3]单生远.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融资约束[J].财经研究,2014,08:60-71+83.

[4]舒强兴,王红英.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06:114-116.

[5]刘建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J].财政监督,2015,14:29-30.

作者:袁晨光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第四篇:上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究

摘要:本文以我国上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分类,包括强制性信息披露,自愿性信息披露;紧接着分析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包括资源披露水平较低,具体数据和定量披露较少,缺乏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独立报告;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成因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包括国内相关研究起步研究较晚、上市公司的资金链条不够稳定,政府缺乏高效的监管;文章的最后为优化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对策建议,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出台政策扶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企业,优化现有信息披露模式,加强立法监管和行政力度,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意见。

关键词:上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披露

我国上市企业披露会计信息是企业对公众以及社会大环境负责任的表现,企业的收入来源于社会,因此当企业的经济环境和盈利状况较好的情况下,有必要对社会进行一定的回馈,另一方面,上市企业的社会责任相对大于普通民营企业,加强其社会责任的监管是符合国情的需要,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属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社会责任落实的最终环节,因此加快上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这一课题具有较高的现实性和实用性。

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分类

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依法律规定,通过适当方式向证券管理机构及广大投资者完全公开与证券发行、交易有关的会计信息资料的行为。会计信息披露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工作,同时也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助于企业加快信息共享,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完善市场经济监督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1.强制性信息披露

强制性信息披露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和相关部门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对企业内部的经营信息和基本内容向社会公众进行披露,以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对社会事件活动的参与权。要求上市公司进行强制性披露的信息往往国家以及社会公众之间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对公众的个人利益影响较大。强制性披露的关键在于其高度的强制性和无保留性,即要求披露内容要完善齐备,同时也要保障信息的准确无误。

2.自愿性信息披露

自愿性信息披露是指在强制性信息披露之外,上市公司根据公司自身经营状况以及市场环境对公司的部分信息选择性公开披露,其目的相对多样化,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潜在投资者对企业的了解,从而促进融资,另一方面,对企业的优势信息进行公开披露有助于加强市场认知度和公众的认可度,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强制性批露相比较,自愿性披露的内容更加广泛,更多是一种补充性信息和扩展性信息而存在,虽然关键性低于强制性披露的内容,但是对于系统了解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也有着巨大的意义。

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上市公司资本量较大,资金链条较长,股东来源广泛,同时企业面向的社会受众众多,这是上市公司的优势所在,但是在日常事务管理当中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例如在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上市公司需要处理的工作量较大,工作内容较为繁琐,同时面向的社会受众群体较多导致在社会信息披露的过程中难以照顾到各个受众的个体差异。因此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还存在着较多问题,比较显著的问题包括以下三点。

1.资源披露水平较低

上市公司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只在传统会计报表内做有限披露,没有单列社会责任会计项目。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自愿性披露水平较低,对于国家部门统一规定强制性披露的一些信息披露程度较高,其准确率也较高,虽然在披露周期和时效性方面还存在这一定的不足,但是在强制性披露方面,整体可以满足公众的需要,也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然而在国家法律规定中没有明文规定必须披露的指标和统计数字上,很多上市企业的态度表现的相当含糊暧昧,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信息的驻留期短,即信息只经过短暂的披露后就停止后续更新和实时监控,甚至还出现已有信息删除的情况;第二则是信息披露的准确度较低,很多来源不同的信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很多民众难以进行辩白,造成误信错误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

2.具体数据和定量披露较少

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是大多数企业将大量精力耗费在经济责任、环境责任上。社会责任披露的内容极不全面,很少有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披露,缺少全面披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披露元素的缺乏,第二是披露类型和形式的匮乏。很多企业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仍然以定性化披露为主,公布的数字非常少,并且披露数字的时效性和准确度相对较低。在已有的披露数字中,难以进行定量化的数字分析,建立起长期的预测模型。另一方面,在现有的披露数字中,一部分数字的准确度值得商榷,其来源的可靠程度上市公司并没有进行准确的说明,因此很多公司之间所披露的信息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和披露,这都对公众的知情权造成了较大的损害。

3.缺乏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独立报告

当下我国的会计披露还缺乏具有一定强制力的披露规范,导致很多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将会计信息归于某类具体工作内容当中,而没有对社会性的会计信息进行专门化的分类。这样做虽然在信息披露环节降低了工作量,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披露差错,但是在相应的会计报告中没有体现出社会责任信息,一旦社会责任信息出现了一定的误差和错误,那么就要审查整个会计报告,责任的划分和界定工作量大大加大,准确度也会相应的降低。独立的会计信息报告能够提供更加简明的排版制式,数据的引用和分析计算更加贴近于财务报表而不是工作报告,因此披露的效率更高,内容也更加的充实细致。

三、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成因探析

1.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

国内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目前还处于一个相对空白的状态,仅就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这一问题而言,很多企业都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状态,企业从资本条件、技术条件与管理水平方面都与跨国公司存在很大差距。在中国企业社会信息披露表现较差的现状下,众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也就忽略了对这一内容的深入研究。当下国内对此研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误区,第一是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衔接缺乏,很多学者在引进外国的披露案例后回溯到理论知识,但是并没有和国内企业的社会会计信息披露建立起联系。另一方面则是理论研究较为肤浅化、狭隘化,社会学和会计披露这两点的衔接不够紧密。

2.上市公司的资金链条不够稳定

社会会计信息的披露是企业反馈社会的后续性行为,是一个企业收益后回馈社会的一个表现,因此有能力承担社会责任进行会计披露的企业一定是企业效益较好,企业规模相对较大,资金链条相对稳定性较高的企业。对于规模较小和盈利程度较差的企业而言,承担社会公益活动和福利活动的经费较大,是企业的一笔巨大花销,会对企业的资金链条造成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因此对于狠毒企业而言,只有在自身经济状况良好,企业由稳定的收入并且发展前景良好的情况在,企业才能在自身资金承受范围之内积极从事于社会公益活动。在资金链条不稳定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企业都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也就不够充实,企业自身也不够重视。

3.政府缺乏高效的监管尽管理论界对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做过许多研究,但众说纷纭,尚未建立具有法律的权威性、规范化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缺乏高效的监管体系导致整个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的公信度不高,一部分违反相关规定,进行虚假信息披露或者拒绝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企业难以受到有效的惩罚,而对于遵纪守法,依法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而言,其得到的市场认知和社会赞誉又相对有限。换言之,在当下的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之下,进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缺乏法律的强力性保障,遵纪守法带来的正面效益较少,而进行违法披露或者拒不披露的处罚成本却又相对较低。

四、优化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1.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上市公司的融资来源较为广泛,承担的经济贡献值也相对较大因此很多企业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经济效益之上,而忽视了对社会的回馈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披露是社会活动的完善和补充过程,也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完善,是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任的表现,因此建立起以“回报社会,服务民生”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是理论研究的重要过程。注重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结合,为我国社会责任的发展、社会责任法规的实施、资本市场的规范夯定基石。在实践方面,上市公司应该借鉴国外大型企业积极承担社会公益活动后积累的经验,并且借鉴其完备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结合自身情况加以完善丰富。

2.出台政策扶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企业自上世纪80年代社会责任观念传入我国以来,政府一直没有出台要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法规。国家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应该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深入性的政策研究,扶植在此方面表现优秀的大型企业,就我国目前国情而言,国有企业的资金较为充裕,在实施方面也更加具有典型性和引导性,因此应该结合统计数字以及国外的成功案例制定出辅助性扶植政策,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较好的企业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或者税务减免,继而促进社会责任会计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引导企业回馈社会,细致披露,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优化现有信息披露模式

当下企业在借鉴国外先进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处理过程中,可以借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处理方法,在现有财务报告基础上,单独编制“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社会责任利润表”、“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促进企业全面系统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这其中特备值得注意是社会先进流量表,这是企业投入于社会活动中的现金流的直观反映,不仅仅包括现金量,同时还包括先进的结转周期、现金的回报率等多种参数,对于这样较为直观的数据和表格,企业可以选择在披露过程中进行选择性披露,增加社会公众的了解程度。这一方面有助于建立起良性的披露风气,带动其它企业参与其中,另一方面也是企业提升公信力和社会评价的大好契机。

4.加强立法监管和行政力度

加强立法监管和行政力度是我国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的立法速度仍然难以赶上市场的变化速度,而行政部门的行政效率和行政能力也难以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加强立法监管可以提升强制披露信息的执行力,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而对于非强制披露信息方面,不同的行业和地区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规范,这是立法弹性和市场经济弹性的表现。在行政方面,坚持依法治国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由此可见,坚持依法治国中三个环节都和依法行政密切相关,这是我国社会责任的发展、社会责任法规的实施、资本市场的规范夯定基石。

五、结束语

加快我国上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一方面符合我国经济形势以及国情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企业的成长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大有裨益,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加快会上市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披露,一方面应该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要求企业本身提升会计信息披露的意识和披露数字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国家和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立法和监督管理,从宏观层面上加强引导。加快上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研究,能够提升我国会计行业的建设水平,也能提升大型上市企业的规范化程度,对于经济总体建设和市场秩序的规范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林天源.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

[2]张卫利.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河南大学,2014.

[3]叶,聂莎莉,李娜.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企业经济,2011,06:170-172.

[4]周腾飞.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

作者:周健鑫 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会计信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4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kzxxlw/70349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