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会计信息内部控制论文2篇范文

会计信息内部控制论文2篇范文

时间:2022-07-17 10:21:30

会计信息内部控制论文2篇

第一篇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表现

(一)会计信息不真实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基础,但一些上市公司出于种种目的,或粉饰财务信息,制造虚假业绩;或利用会计估计变更等手段操纵利润。比如轰动一时的万福生科,其承认2008年至2011年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从而顺利达到了上市目的。会计信息不真实已经成为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中最突出的问题。企业通过虚假手段来控制财务报表,造成业绩表面上的提升,误导投资者,而随着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暴露,投资者将面临重大的损失。

(二)信息披露不完整

根据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在会计披露中全面充分的对公司的各项情况进行披露,不得隐瞒或者短缺。而实际情况是,部分上市公司对于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流于形式,只重视一般项目的披露。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对应该披露的信息没有做完整的披露,而是避重就轻,选择夸大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避开对自己不利的信息,隐瞒事实真相。企业的不完全披露影响了投资者对企业整体情况的判断,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三)信息披露不及时

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重要保证。上市公司应按法定的时间规定,及时披露财务会计信息,而部分上市公司没有按法定时间及时披露财务会计信息。以厦华电子为例,今年2月19日其在公司内部发出《厦华电子公司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方案》的通告,预估补偿金额约在1.5亿至1.8亿元之间,但在媒体报道前,公司并未对外做出说明。上市公司这种有意或无意滞后的信息披露给内幕交易创造了有利条件,影响了投资者的判断和预测。

二、上市公司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现象普遍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程度低,少数大股东过多的涉足管理体系,造成管理职能与监督权职能重叠,自然削弱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和决策有用性,从而导致会计信息披露的不真实。此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较差,缺乏对其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了信息失真的风险。

(二)会计监督体系较为薄弱

一是会计师事务所监督不到位。事务所审计在信息披露中非常重要,但实际上事务所的收入来源于企业,导致其常常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失去应有的原则。二是政府监管缺乏力度。我国法律对会计信息造假的惩罚力度较之其获得利益而言,非常之小,并且监管部门存在重复监督和没有深入进行的问题。三是会计法规和制度存在漏洞,现行法律条文可操作性不高。

(三)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方面的法律法规仍存在许多空白,许多会计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职业道德有待提高,造成会计信息客观或主观上被任意更改,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时,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不高,导致一些会计人员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使会计数据出现不实的情况。

三、控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一)改善公司内部管理环境

规范的治理结构,可以从源头上遏制会计信息失真,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首先应完善公司法人结构,逐步消除“一股独大”的现象,实现股权多元化,从而形成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真实的内在约束机制。其次,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监控机制,提高独立董事和监事的地位,建立对独立董事和监事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让监督职能有效的发挥。最后,要重视对公司内控体系的建设,保证企业内部经营活动互相联系和制约,提高公司内部审计的力度,切实有效地实行内部监督。

(二)加强外部监督体系的建设

首先,推行注册会计师标准规范,加强对社会审计组织的行业监管。政府部门应严格审查会计师事务所的诚信资质,注册师协会要积极发挥监管作用,提高监管水平。其次,根据我国现实国情逐步完善会计信息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并在法律条文中加大对违法公司和个人处罚力度。此外,各级财政、税收、审计部门应互相配合,形成有效的联动监督机制,并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加强对公司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宣传教育

一是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司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制意识,强化职业道德观念。二是严格要求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三是要求会计人员不仅应当具备专业的记账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坚持不懈学习专业知识,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不断的创新精神,做一个综合性的人才。

作者:冯春单位: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

第二篇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设

在以委托关系连接的资本市场上,掌握私人信息的公司和对此缺乏了解的投资者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解决逆向选择的方法是优质项目通过信号传递与劣质项目区别开来,或者投资者设置一种信息甄别机制,通过公司的选择来甄别项目的优劣;解决道德风险的方法是设置一种机制激励公司按照合约精神行事。无论是信号传递、信息甄别还是激励机制,都需要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要对信息的真实可靠进行鉴定。

(一)政府监管、参与约束与信息相关

财务报告既是信号传递的重要手段,也是投资者信息甄别的重要途径,并为激励提供了重要依据。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越充分及信息质量越高信息不对称就越少。内部控制系统,尤其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系统对财务报告信息的生产和披露过程实施监控,将对信息质量的结果控制转移成为过程控制,减少投资者的监督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增强他们的投资信心。存在缺陷的内部控制将导致信息生产的监控过程失效,这会导致会计信息误报,或者管理层错报,二者必然都会加大信息不对称,引起投资者信心不足。孙光国和莫东燕(2012)认为内部控制的各要素相互“关联”或“交叉”,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会计信息,提高了信息的可信性,是不完全契约下信息质量的合理保证。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抑制公司的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从而改善财务报告的质量、减少信息不对称。公司建立并披露内部控制是一种高成本投资,只有优质公司才能获得超过投入成本的收益,作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大多数不满足参与约束的公司动机不足。政府管制为市场设置了一个内部控制的最低供给标准,投资者因此获得了一种甄别机制,继而将他对信息质量的判断转移成对内部控制过程有效性的判断,这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当公司普遍提高内部控制标准,因而减少了蓄意操纵和无意识错误时,盈余质量就会得到提高。Donaldson(2005)将后安然时代SOX法案对公司施加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发现施行内部控制,提高其有效性对持续改善盈余质量有显著影响。Asare和Wright(2012)指出投资者预见到政府监管的经济后果,就会增加估价时对信息质量的信心,从而增加信息质量和股价的相关性。

2002年美国国会颁布SOX法案,掀起了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变革,政府以提供内控框架的方式要求公司对建立和保持有关对外披露的内部控制负责,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以保护资本市场投资者。这意味着内部控制成为保证信息质量的一项立法保证。当公司普遍提高内部控制标准,因而减少了蓄意操纵和无意识错误时,盈余质量就会得到提高。Altomuro和Beatty(2006)指出那些早在SOX法案颁布之前就已经按照1992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的要求对其内部控制进行了治理的银行,在盈余持久性、盈余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能力和盈余相关性等方面显著高于其他企业。众多研究也发现政府对内部控制的监管在提高盈余质量,降低公司控制风险、提高投资者信心上确实有所作为。67家政府监管公司除在A股市场上市外,还有66家在香港H股上市,1家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也有一些公司还在美国和英国同时上市。他们在认识内部控制的治理效果方面有更为成熟的心态,执行《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有更为良好的基础,这必然引致投资者对其实施效果的不同预期。鉴于此,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假设1:(1)政府监管组公司的信息相关性高于非政府监管组公司;(2)政府监管当年的信息相关性高于上一年。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会带来搜集和评价成本、错误评估产生的诉讼成本以及向竞争对手泄露公司信息的潜在成本。政府监管会给公司带来一个管制成本,即内部控制的供给成本,包括制定成本、披露成本和效率成本等。有研究发现公司执行SOX法案披露控制信息的当年,由于承受了巨大的初始成本,盈余质量反而出现下降,如果监管过度,其成本尤其是初始成本反而会抵消监管收益。

内部控制的管制收益源于一种更好的公司治理实践。内部控制能够向投资者传递出有效控制和竞争优势的信息,能够帮助公司规避风险并为长远发展做出保证。如果剔除政府的管制成本后管制收益仍然大于未管制收益,公司价值就会增加,股价就会有正向反应;否则公司股价下跌,并且由于无法满足公司的参与约束,管制就会受到抵制。如果管制后股价发生正向反应,说明管制收益大于未管制收益,否则就相反。67家政府监管公司同时在境外上市,更早接受监管,已经具备一定的内部控制基础,管制成本的影响相比其他公司要小,预期其能够获得正向的管制净收益。但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三大指引虽然借鉴了国际经验,但更多地适应了我国国情,且不局限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更多突出全面内部控制的要求。67家监管公司在满足境外监管机构要求的基础上,还必须对照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相关控制措施进行适当调整或补充完善。因此即使是67家公司也无法回避初始监管成本的影响,有可能出现投资者对这些公司的监管净收益反应不足,因而股价增溢不足的现象。鉴于此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假设2:内部控制的政府监管能带来股价的正向反应,但是反应不足。

(二)审计介入、激励相容与会计信息相关性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公司行为的外部性,比如将偷懒成本转嫁给投资人。政府监管通过将外部成本内部化,来诱导公司做出符合投资人利益的最优选择。政府监管在源头上设置标准推动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并以审计介入方式从报告终点鉴证内部控制实施的情况。投资者被告知:如果被审计公司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以至于可能影响信息披露质量,审计就会向投资者发出警示;如果确认财务报告存在缺陷,可以根据审计结果推定公司存在欺骗。审计以隐形激励的方式,通过责任界定以利于赔偿惩罚机制的实施,诱导公司做出符合投资人利益的安排,从而帮助政府管制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公司必然会以一种对自己负责任的方式,来最小化已内部化的外部成本,结果是交易成本得以节约并在公司和投资者之间进行分配,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进从而达到一种帕累托改进。这种隐形激励机制也被称之为信誉机制,由于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增强了投资者估价时对会计信息的信心,因此有利于信息相关性的提高。由于审计者在评价公司内部控制时运用比管理者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可以揭示更多的控制缺陷,因此比管理者更能赢得投资者的信赖,起到信息增信的作用。

Chan(2008)发现审计者对公司保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威慑力,如果被审计者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进行公告的话,会引起政府和市场的关注,因此公司会在审计未发现之前改善其内部控制,从而减少财务报告有意或无意的错报漏报。由于审计本身是具有成本的,只有信息质量较高的公司才能获得高于审计成本的净收益;对于信息质量不高及控制风险较大的公司,审计者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比如针对某些以前未测试的、低于重要性水平或风险较小的账户余额和认定实施实质性程序、扩大审计范围等,导致审计收费增加,直接增加这些公司的审计成本。通常信息质量较高的公司偏向于选择质量更高的审计者,信息质量较差的公司则会做出相反选择。因此,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还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市场甄别机制:只有扣除审计成本后的审计净收益大于未审计收益时,公司才愿意选择审计。强制审计反而削弱了这一机制,将判断审计净收益的职能推给了投资者,即发生的审计成本可能未来才见效且不易观察的审计收益,有可能对投资者造成负面影响,比如引起股价的负向反应。因此,内部控制的强制审计可能存在双重影响,一方面,由于增信作用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另一方面,由于削弱信息甑别作用引起股价的负向反应。藉此,提出第三个和第四个假设。假设3:内部控制的强制审计提高了会计信息相关性。假设4:内部控制的强制审计引起了股价的负向反应。

二、实证检验

(一)数据特征

与均值相比,标准差较大的变量有LEV和Grow,显示样本间差异较大。这两个变量无论是基于年度还是基于样本类别的方差分析都不显著,说明企业在负债和增长上的年度间差异很小,监管组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差异也很小。因此进行年度间比较以及样本类别比较时,它们的影响可能比较小。Price均值和中位数偏离较大,并且基于年度的方差分析表现显著,说明样本间和年度间该变量差异较大。选用混合线性模型可以达到分析样本变异和年度变异的目的,因此,从描述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模型选择是恰当的。

(二)回归分析

在正式分析前,首先对不含随机效应的基础模型进行模拟,并提供模拟结果以便于与后续分析进行对比。NI和BV的参数估计值分别为0.466和0.326,均表现出高度显著性,表明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与股价有显著正向的价值相关。与基础模型相比,NI和BV的固定效应参数估计表现稳定;随机效应参数估计高度显著,即NI和BV对股价的解释能力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样本类别产生的随机效应,随机效应高度显著地增加了两个变量尤其是净利润与股价的价值相关性。假设1中的(1)初步得到验证。模型残差由基础模型的0.583分别下降到政府监管公司的0.245和其他公司的0.267,政府监管公司的模型残差更小、价值相关性更高。假设1中的(1)进一步得以验证,政府监管公司的会计信息相关性确实更高。g的参数估计值为正,政府监管确实引起了股价的正向反应,但是不具有统计显著性,说明监管净收益虽然大于未监管收益,但受到监管成本的影响,投资者反应不足,因而股价增溢幅度较小。Audit和Big4的参数估计都是显著为负,内控报告经审计尤其是经国际“四大”审计的公司,市场估价会显著更低。审计成本负担尤其是国际“四大”的审计成本更高,影响了投资者的期望估价,产生负向效应。假设4得以验证。DE的参数估计值显著为负。说明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公布具有价值相关性,市场能够正确对内控缺陷信息进行识别。BI和BV的固定效应、随机效应的检验结果与前述模型相似,Au-dit和DE的估计结果也表现稳定。随机误差项被按年度分解成3项,估计值都是显著为正,其中2010年的随机误差估计要小于其余两年,即在政府治理内部控制正式施行的当年,剩余未经解释的股价变异最小,价值相关性最高。假设1中的(2)得到验证。2011年的随机误差估计比2010年增加,即政府监管的年度效应开始回落。有可能是投资者对政府监管的期望回落,具体原因有待持续观察。与基础模型相比,引入随机效应后,各项信息准则都有所降低,尤其是模型(3)的-2倍对数似然值由7171.1下降为276.9,显然拟合效果有了较大改善,更多的股价变异得以解释,相关性也显著提高。这就从模型拟合优度上进一步验证了各项假设。

三、研究结论

1.政府监管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但监管成本不容忽视,会引起投资者反应不足及股价增溢幅度小。

政府监管公司的会计信息相关性确实比未监管公司更高,监管当年的会计信息相关性也高于未监管年度;但随着期望回落,监管年度效应会在后续年度回调。政府监管的净收益确实大于未监管收益,带来了股价的正向反应,但是初始监管成本不容忽视,股价存在反应不足的现象。

2.公司审计成本负担较重,影响投资者估价预期,导致了审计介入的双重效应。

审计介入存在双重效应:一方面,内控审计增强了投资者估价时对会计信息的信心,提高了信息相关性;另一方面,强制审计削弱了自愿性审计的信息甄别作用,致使即时发生的审计成本和可能未来才见效且不易观察的审计收益对投资者造成负面影响,引起股价的负向反应。实证结果证实,经国际“四大”执行内控鉴证的公司其股价的负向反应越大。这一结论也支持了Patterson(2007)等研究关于强制审计加大了公司成本反而导致投资者相反选择的发现。本文仅从相关性的角度讨论了内部控制政府监管的经济后果,对可靠性、稳健性等主题未予以展开,而这些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本文也仅从投资相关的方面讨论了监管的经济后果,尚无法涵盖其他同样具有研究价值的主题;同时,本文虽然发现政府监管公司的监管收益确实更大于未监管收益,但是同时也发现投资者反应不足,仍然有必要持续观察,这些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赵兴楣单位: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

被举报文档标题:会计信息内部控制论文2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kzxxlw/64917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