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会计信息缺陷范文

会计信息缺陷范文

会计信息缺陷

(一)理性会计行为失范是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缺陷的主要根源。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信息就是会计主体的一种“产品”,其生产过程由“原始信息的取得——原始信息的加工处理——加工处理后的信息输出”三个环节组成。在这个过程中,会计信息的质量主要受制度性规范、会计行为主体的会计行为、会计对象三个因素制约。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缺陷的原因也可分为三方面:一是制度性原因。如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人员分工不明确,会计理论滞后等;二是人为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某些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不能正确的理解会计法律、法规的含义;一方面则是因为会计行为主体的理性行为失范,表现在相关人员为了自身或单位的利益,故意造假或操纵会计信息;三是技术层面原因。主要是会计对象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难以进行准确确认和计量。在这些原因中,会计行为主体的会计行为是会计信息生产过程中的唯一能动因素,理性会计行为失范是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缺陷的主要根源。

(二)理性会计行为失范的成因分析。理性会计行为失范具体可以划分为两类:造假和恶性操纵会计信息。这两类行为都会造成会计信息质量缺陷,但性质却有差别。造假的行为主体主要是会计人员,他们出于个人私利而采用弄虚作假的非法手段提供严重失真的会计信息,如作假账、伪造凭证、虚构业务等。恶性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主体则多是单位或部门领导,他们为了维护本单位或部门的利益,对数据进行人为操纵,使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确切了解单位经济实情,如隐瞒家底,改变经费用途、性质等。它们的共同特征如下:会计行为主体有造成会计信息质量缺陷的主观愿望,并从中获得了利益或避免了损失。

1、博弈模型分析。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没有类似企业性质的产权结构,所以不能简单的将博弈的双方划分为经营者和所有者。下面建立的这个模型是根据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主体之一的会计人员与内部监督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建立的,内部监督者代表整体的利益。

两者符合以下假定:(1)会计人员和内部监督者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2)会计信息具有经济价值,可以用货币价值来计量。(3)双方在会计信息的占有上不具有垄断优势。(4)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有“作假”和“不作假”两种选择,而监督者也有“监督”和“不监督”两种选择;设W为会计人员的固定工资收入(设为不变常数);P为会计信息的货币价格,进一步区分:P1表示会计人员不作假时会计信息的价值收益,P2表示会计人员作假时会计信息的价值收益,假设P2>P1;F(P)为会计人员除固定工资W以外对会计信息的收入,把它定义为以会计信息价格P为自变量的函数,C为内部监督所需的固定成本(设为不变常数),Q为会计人员因作假而获得的不正当收益,也就是对整体利益造成的部分损失,设(Q>C)。G为内部监督所代表整体的利益;V为会计人员因作假而被内部监督的处罚(设V>Q)。我们假如双方都知道对方行动选择的得益。

根据博弈理论,对于这个得益矩阵可以作如下分析:

(1)当会计人员选择以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对会计信息作假时,内部监督选择监督。因为监督成本小于整体利益损失,所以:

G-C+V-Q>G-Q

(2)当内部监督选择监督时,会计人员选择以整体利益最大化而对会计信息不作假。因为V值较大,即对会计人员的惩罚要大于因其作假而获得的不当得利,所以:

W+F(P2)+Q-V<W+F(P1)

(3)当会计人员以整体利益最大化而对会计信息不作假时,内部监督选择不监督。因为:

G>G-C

(4)当内部监督不监督时,会计人员又会选择以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对会计信息作假。因为:W+F(P2)+Q>W+F(P1)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会计人员和内部监督者双方都知道对方“监督”或“不监督”、“作假”或“不作假”的得益情况下,没有一个组合满足纯纳什均衡。但是,考虑会计人员和内部监督者随机选择不同策略的概率分布,则该博弈模型存在一个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所以,内部监督者选择监督的概率,一定要使会计人员选以整体利益最大化而不作假和以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作假的期望收益相等,求得:

β=[F(P2)-F(P1)+Q]/V

同理,会计人员选择以整体利益最大化而不作假的概率,一定要使监督者选择监督和不监督的期望收益相等,求得:

λ=(V-C)/V

由此,上述矩阵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是,内部监督者以β的概率选择监督;会计人员以λ的概率选择不作假。这个模型只是对会计人员造假行为进行分析,造成理性会计行为失范还有会计主体和上级单位之间的利益冲突。

2、理性会计行为失范的进一步因素分析

(1)理性会计行为失范起因于会计信息相关主体的利益不一致。一般来说,会计信息主要涉及本单位会计人员、会计主体、上级单位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的职责是按有关规定处理经济业务,为本级和上级部门提供符合要求的,尽可能真实的会计信息,并以此获得自己的经济利益——工资,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会计人员的所得与工作绩效并不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当会计业务复杂,确认困难时,会计人员就有可能私自简化手续,从而造成计价不准,核算不实等问题。其次,他们还可能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通过收多记少、支少记多等隐性手段制造差额,为自己谋取不正当的物质利益。

本级单位是会计核算的主体,它接受上级部门的拨款,并通过报决算的方式对上提供会计信息,以此解除自己的负债。但同地方企业注重创造经济价值、实现资本盈利不同,单位存在的价值在于它能够生产“公共安全”,所以它更多关注的是其整体战斗力的提高。众所周知,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有赖于经济的投入,但其产出却很难用货币指标体系来衡量。因此,尽管新《会计规则》在总则中规定:“各单位的主管领导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确保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当会计信息披露和单位整体建设发生冲突时,单位领导可能会更倾向于能彰显其能力的军事事业建设上,甚至不惜直接授意会计人员造假。

上级单位是会计信息的最主要使用者,也是整体利益的维护者,他们了解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了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考核下级单位的资金使用效果,并为从宏观上进行科学的决策,合理的分配军事经济资源提供依据。因此,上级单位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希望下级单位能按规定处理会计业务,报告会计信息。

(2)成本——效益的不对称是理性会计行为失范的直接动力。如本文所假设的,会计行为主体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会计行为的选择实质就是一种利益的选择。从我军的现状来看,理性会计行为失范的成本很低甚至是没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军现行的法律环境存在缺陷,存在执法不严、惩罚不力的现象;二是监督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由于保密性的特殊要求,不能向地方一样借助民间审计机构对会计工作实施监督,而内部的审计部门又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使违法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发现和处理;三是内控制度还不够健全,不同人员和部门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牵制机制。而理性会计行为失范的收益却是直接而现实的。根据博弈论有关观点,当理性会计行为失范的收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成本,同时又不会导致严厉的惩罚时,会计信息质量缺陷就成了会计信息相关主体之间博弈的均衡结果。

(3)会计信息生产的垄断性是理性会计行为失范的外部条件。会计信息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很广,因此具有部分“公共产品”的属性,但它的生产却是高度垄断的,会计主体掌握着全部的会计资料,独占了会计信息生产的全过程,这种天然的优势造成了会计信息供需双方的地位不对称,并潜在的降低了不良会计行为的风险成本。这样,会计主体在生产、提供会计信息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取向,对原始资料进行人为的选择、加工,尽可能地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修正。而其他利益相关者由于在信息生产中处于劣势地位,所以只能被动的接受会计主体提供的财务会计报表,无法有效的验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时上级单位可能会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制导、监督权对下级施加影响,引导下级单位的会计行为主体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但这种影响不是实时的,而且成本较高,因而所起的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