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公共产品会计信息范文

公共产品会计信息范文

公共产品会计信息

一、公共产品的概念、范围、特征

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所有成员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以及公共设施的总称。公共产品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公平性,这种公平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公共产品的供给不仅出于弥补市场失效、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同时还要求实现社会总福利最大化,要求政府必须按照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提供公共产品,而不是以获取利润为最终目的。

二、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公共产品的特殊特征决定了公共产品的提供不能用单一市场机制的要求去供给,应由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去供给。公共产品的提供不同于其他商品的提供,其在供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

政府与纳税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由于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较高的交易成本,从而无法使公共产品有效地反映社会公众的偏好,无法使公共资源达到有效配置。社会公众作为纳税人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所需资金的供应者,政府只不过是作为人,拿着纳税人的钱向社会履行责任。政府部门在整个公共产品的提供过程中处于较有利的地位,不但拥有提供公共产品的有关成本信息,而且掌握预算程序,这就可能出现政府作为人能否为纳税人的最佳利益着想的问题。

政府机构与实际构建公共产品的中标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政府是公共产品的供给者,相应拥有大量的资金来源,但并不可能直接生产和提供所有的公共产品和劳务,政府必须授给下级建设部门,这样政府和下级建设机构就行形成了关系。人不可能把全体纳税人的利益作为最高准则,人总是想方设法把纳税人的钱变到私人的腰包。并且在公共产品的提供过程中,政府只是进行一个宏观预算,而具体的项目则是由人安排。

三、公共产品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公共产品关系全体纳税人的切身利益,存在上述不同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及资金管理和产品建设方面的问题,所以必须要去解决它,对公共产品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有以下作用:

1、有利于解决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通过信息披露

纳税人从披露的会计信息报表中清晰地了解该公共产品的实际开支、产品质量、效益,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腰包的钱怎么花的、花在了哪儿。同时有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的监督,这样纳税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有所缓和。

2、有利于保护国有资金的安全、完整

充分的会计信息披露使得国有资金配置到最有效的地方,有利于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而且,实行公共产品的会计信息披露,可以促进国有预算收支的实现,保护国有资金的安全完整。

3、有助于确定资金使用是否遵循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及产品效果和效率的评价

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说明资金的支出和资源的利用,有利于根据已支出的情况改善规划和资源分配。可以评价和监督支出机构的活动是否朝着确定的目标进展、是否与适当的资金使用程序相一致。通过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及时发现计划管理、机构和资源供应方面的缺陷,从而进行解决问题,改进实施程序。

公共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其会计信息的披露必须是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相结合。

四、公共产品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

会计信息披露是一个包括财务报告编制、审计、信息公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可以调节环节,这些不同环节内容的组合就构成了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如下:

1、公共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公共产品的披露主要表现在强制性方面。强制性披露主要是在财务报告编制方面。财务报告的内容通常包括会计报表、报表附注、财务状况说明书三个部分,公共产品的具体构建企业必须向公众提供这些信息。

2、其次是自愿性披露方面。自愿性披露主要是针对公认会计原则和其他法律、法规未作要求,企业自愿披露。它包括:基于公共产品构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经营状况、经营计划、经营环境和战略规划等有助于政府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决策等信息;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及时性的盈利预测信息和相关的风险因素等信息;由于计量和披露的复杂性和尚不具备强制披露条件的单位治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等信息。针对企业的规模和法律形式,既可以要求进行财务状况说明,也可以不要求进行说明或仅仅进行简要说明。

3、最后在信息公开方面,主要包括公开的时间要求和特定公开媒体的要求。在公开时间上,公共产品的提供无论完工与否都应该定期的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未完工的应该向公众公开构建产品的进度;完工的要及时向公众完工时间及投入使用时间。公共产品的信息公开要在特定公开媒体,可以是指明的政府工作报告、政府网站、政府的报纸、地方性报纸、地方性政府经济公告等。

基于以上的分析公共产品必须进行会计信息批露,而且公共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其会计信息的披露必须是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相结合。公共产品的会计信息披露首先是解脱了政府和实施建设公共产品企业的受托责任。更重要的是使政府的财政支出更加透明,能够真正的实现阳光财政,纳税人也能消费得明白,真正的感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从而形成纳税人和政府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