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行为研究范文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行为研究范文

时间:2022-11-19 10:38:32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行为研究

1理论假设

1.1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转移行为知识转移能力是跨国公司回任人员运用合适的方式对知识进行解释说明并传授知识的能力。回任人员在外派期间积累了新鲜的国际营销理念和实践经验,这些知识具有隐含性、复杂性和专有性,将导致知识产生模糊性,阻碍知识转移与沟通的进行。如果回任人员拥有清晰恰当的表达、呈现与沟通知识的能力,并针对被转移知识的具体特性采用相应的转移机制,则能够大大提高知识转移的效果。Baldwin等[6]研究发现,个体能力是影响知识转移的重要因素,知识转移能力越强,则越有利于转移知识。同时Goh[7]认为,成员具备快速与有效地转移知识的能力相当重要,如果知识仅储存在资料库或个人身上,并未共享与流通,则组织无法利用其来进行学习活动。Davenport等[8]则在研究中证实知识发送方的发送能力与知识转移发生的几率正相关。因此回任人员知识转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隐性和显性知识转移行为的发生。基于此提出假设:假设H1a:知识转移能力对隐性知识转移行为有正面影响假设H1b:知识转移能力对显性知识转移行为有正面影响

1.2知识转移动机和知识转移行为知识转移动机影响回任人员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行为、打算和利益,并最终推动知识转移行为的发生。跨国公司回任人员的知识转移是由他的知识转移动机直接决定的,个体执行某一行为的动机与该行为实际发生之间存在显著关系。Ye等的研究认为,动机和实际行为之间有很强的直接关系,当个体拥有较高的知识转移动机时,知识转移行为则更为频繁。Cummings等指出,知识提供者的动机是促使知识转移成功的关键因素。与此类似,Gupta等在研究跨国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知识转移时认为,知识源企业与其他子公司共享知识的动机越强烈,知识越容易流入到其他子公司,即知识源企业的动机与知识转移效果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知识转移动机影响回任人员知识转移的意愿、态度和行为,并最终推动知识转移的进行。因此,回任人员知识转移的动机越强烈,越有利于将国际市场上获取的知识和经验等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转移给其他人员。基于此提出假设:假设H2a:知识转移动机对隐性知识转移行为有正面影响假设H2b:知识转移动机对显性知识转移行为有正面影响

1.3知识转移机会和知识转移行为知识转移机会提供了个体之间进行知识转移的可能性,是知识转移有效运转的前提,主要包括知识发送者和知识接收者之间存在的潜在联系和渠道丰富性两个方面。个体间的紧密联系缩短了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双方快捷准确地搜寻需要的知识。知识转移渠道是转移知识的机制、组织框架以及关于何种知识适合转移的知觉系统。回任人员的知识转移渠道主要以人际互动或嵌入惯例为形式。例如人与人之间的非正式沟通、非正式群体活动等。这种转移渠道不仅有利于显性知识的转移,也有利于隐性知识的转移。研究表明,组织内绝大多数知识共享和交换是通过非正式渠道或关系进行的,因而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将个人间的联系作为沟通的首选方式。Hakanson等[12]认为,知识转移的机会越多知识转移越容易发生。Najafi-Tavani等认为,当跨国公司中的人员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时,知识转移效果更好。因此,跨国公司回任人员和母公司的员工联系越密切、接触越频繁,彼此之间知识的流通渠道就越丰富,从而有利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流动和转移。基于此提出假设:假设H3a:知识转移机会对隐性知识转移行为有正面影响假设H3b:知识转移机会对显性知识转移行为有正面影响

1.4隐性知识转移行为和显性知识转移行为回任人员的显性知识主要包括海外收集的技术文档、程序、规范、书面报告等,隐性知识包括与市场相关的知识、个人技能、与工作相关的管理技巧和技能等知识。由于隐性知识是不容易表达出来的、高度个人化的、难以规范化的知识,具有难以理解,难以用数字、语言和科学法则等来精确表达,交流与转化速度相对较慢,转移需要花费更多的努力。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员工通过传授或者互动学习转移隐性知识的行为也将导致文件、书面报告等显性知识的转移。例如有经验的回任人员,如果他把技巧等隐性知识转移给其他人,那么他也就很愿意把显性知识转移给其他人。Reychav等认为,隐性知识给回任人员提供在组织中的竞争力,隐性知识转移行为影响显性知识转移行为。此外Hau等研究发现,隐性知识转移行为更具有价值,并将影响其显性知识转移行为。因此本文认为,隐性知识转移行为将对显性知识转移行为有显著正面影响。基于此提出假设:假设H4:回任人员的隐性知识转移行为对显性知识转移行为有显著正面影响根据分析,提出本文的理论模型。

2研究设计

2.1研究样本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取数据,样本来自陕西、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跨国公司的回任人员。在2012年7~9月,通过三种形式发放问卷:①直接发放,选取本校MBA班具有外派经验的学员,与学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并发放问卷;②电子邮件方式,通过社会网络关系向相关人员发送电子邮件;③邮寄方式,通过查阅相关的企业名录,确定符合条件的样本企业将问卷直接邮寄给相关人员或企业。通过以上方式,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180份,有效问卷156份,有效回收率62.4%,满足数据处理的需要。

2.2变量定义与测量为确保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本文尽量采用国内外现有文献已经使用过的量表,再根据调查目的和调研对象以及预试的反馈结果加以适当修改和调整,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除基本信息外,具体问题全部采用通行的Likert5级量表形式。知识转移能力参考Martin等[16]的量表设计而成,包括我有很强的知识编码能力等3个问题。知识转移动机借鉴王三义等[17]的研究量表开发而成,涉及我转移自身的知识后,未来能获得对方的回馈等3个问题。知识转移机会借鉴Wasko等[18]的研究量表,包括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知识转移渠道等4个问题。隐性知识转移行为和显性知识转移行为参考Wang等[2]的研究量表,分别设计了4个问题。

2.3信度和效度分析信度采用Cronbach’sα系数进行检验,结果见表1。各系数值均超过0.75,在可接受范围内,说明本文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由于所使用问卷的题项大都来源于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文献,并经过相关领域专家检查修改而成,而且在最终确定问卷之前,通过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预试并修正了问卷的部分提法、内容,因此问卷具有相当好的内容效度。本文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进行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的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本文所设计的题项因子载荷均在对应的假设因素上,且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值均大于0.55的临界值,统计显著。由表1可以看出,5个变量的AVE值均大于0.60,表明5个潜变量的平均解释方差超过60%。因此可以认为本文问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同时5个因素的AVE值最小为0.605,AVE的平方根最小为0.778,大于因素间的相关系数,说明本文设计的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3研究结果

3.1模型拟合分析使用Amos17.0进行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分析,结果表明:χ2/df=1.771、GFI=0.952、NNFI=0.913、CFI=0.944、IFI=0.891、RMSEA=0.043,由于IFI非常接近0.9,因此仍认为可以接受,本文模型的其他拟合指数都在参考值范围之内,说明整体模型的拟合度很好。

3.2假设检验对模型的路径系数和方差解释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知识转移能力对隐性知识转移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β=0.236,P<0.01),知识转移能力对显性知识转移行为有显著正面影响(β=0.275,P<0.01),假设H1a和H1b获得支持。可以看出,知识转移能力对显性知识转移行为的影响比隐性知识转移行为要强一些(0.275>0.236)。知识转移动机对隐性知识转移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β=0.374,P<0.01),知识转移动机对显性知识转移行为有显著正面影响(β=0.202,P<0.01),假设H2a和H2b也获得支持。由于路径系数0.374大于路径系数0.202,因此知识转移动机对隐性知识转移行为的影响明显大于对显性知识转移行为的影响。知识转移机会对隐性知识转移行为(β=0.255,P<0.01)和显性知识转移行为(β=0.164,P<0.05)均有显著正面影响,因此假设H3a和H3b也获得支持,而且知识转移机会对隐性知识转移行为的影响要显著大于对显性知识转移行为的影响。与预期的结果一样,隐性知识转移行为对显性知识转移行为有显著的影响(β=0.512,P<0.01),假设H4也获得支持。同时三个因素对隐性知识转移行为的方差解释率为63.12%,三个因素对显性知识转移行为的方差解释率为69.32%,这进一步说明三个因素对回任人员隐性知识转移行为和显性知识转移行为有显著性影响。

4研究结论

跨国公司回任人员知识转移行为的影响因素是知识转移发生的前因,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探讨回任人员知识转移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与隐性知识转移行为和显性知识转移行为的关系。理论上,本文的主要贡献为:①将知识管理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相结合,基于AOM理论,突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一般化研究,探索跨国公司回任人员知识转移行为的影响因素;②将回任人员的知识转移行为分为隐性知识转移行为和显性知识转移行为,探讨知识转移能力、知识转移动机和知识转移机会与隐性知识转移行为和显性知识转移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提高跨国公司的知识创新能力奠定了理论基础。从实践上将为我国跨国公司充分有效地转移回任人员的知识提供科学指导与建议,促进回任人员有效地进行知识转移,提高我国跨国公司的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跨国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样本量及其所涉及行业有限,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改进研究方法,扩大样本量以及拓宽行业背景,采用更为全面客观的方法采集数据;第二,本文采用的是横截面数据,无法进行长时间的纵向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必要利用纵向数据,进一步探索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回任人员知识转移管理策略。

作者:王娟茹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跨国公司知识转移行为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kggslw/65870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