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建设项目环境在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范文

建设项目环境在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2-09-06 11:26:26

建设项目环境在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我国早在2002年就出台了《环境影响评价法》,随着近年来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地方违规建设工程项目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缺乏事前调研和科学规划,对项目所在位置及周边地区的环境造成了破坏影响,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这一背景下,必须要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视,通过进一步完善环评评审机制、保证环评工作公开透明和建立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等综合措施,切实发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1建设项目环评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分析

(1)因地制宜,提供最优发展思路。在集约化发展模式下,需要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对于不同的建设项目,由于其所在位置、项目规模、建设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为了避免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必须要开展针对性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对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基础、自然环境、交通条件、生态系统等,展开全面而细致的调查。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统计、整理和分析,编制多套建设项目的施工方案。对多套方案分别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从中选择一套最优方案。(2)保护环境,防患于未然。以往工程项目建设中,很多建设单位存在“先施工,后治理”的理念,等到项目建设完成甚至是投入使用后,再采取措施、投入资金对受损的环境进行治理和修复。这种模式不仅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而且生态环境很难恢复到原貌。在项目的前期设计、筹划阶段,或是在施工过程中,及时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能够提前了解该项目建设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这样建设单位就可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尽量在项目建设中减少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施工行为。(3)科学规划,控制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建设项目的施工周期短则数月,长则几年,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项目建设过程中或是竣工验收阶段,因为一些环境问题不能符合标准,或是达不到验收要求,需要重新整改,延长了工程工期,带来了额外的成本支出,甚至有可能因为预算不足而导致烂尾工程,增加了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之一,就是通过前期开展科学规划,从源头上消除这些潜在的风险和隐患,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完成施工。

2建设项目环评制度存在的问题

(1)环评报告的评审机制不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为建设项目的环评工作提供了规范和指导。但是现行的环评报告评审流程和工作机制还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为了保证评审工作的公正和客观,通常会组织多个部门共同参与进来。但是这样就造成了审批环节冗余、审批程序复杂,最终难以得出一个统一的评审结果,不利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尽快落实;还有就是为了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专业性,环保部门也会聘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但是由于不同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区域环境有差异,外地专家对本地情况缺乏深入了解,也会影响环评报告的合理性。(2)环境影响报告的执行不及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建筑”理念的影响下,现阶段的建设项目施工中,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视程度较高。许多施工单位在未获得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前,无法开展项目施工。如果审批部门没有尽快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就会导致既定的建设项目一拖再拖,也给项目顺利施工带来了负面影响。(3)建设项目环评中缺乏公众参与。现阶段国内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中,主要还是突出了环保部门的职责作用,而没有充分体现出公众意见的重要性。实际上,项目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大程度上都需要公众来承担,保证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也是体现出建设项目环评工作客观性和实用性的前提条件。造成当前环评工作中公众监督缺位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主管部门对于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的意识比较薄弱;其二,公众自身缺乏主动监督和积极参与的意识。(4)建设项目运行后环境监测缺位。当前环保部门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主要是通过开展事前评价,即在建设项目的设计、筹划阶段,甚至包括施工环节中,采取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达到控制环境污染的目的。但是当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对于项目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后续影响,则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很多项目在投入使用后,与周边环境仍然保持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如果后续的环评监测缺位,建设项目对周边环境带来的潜在的、负面的影响,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尽早的发现。

3增强建设项目环评有效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1)精简审批程序,提高环评工作效率。针对我国现行环评审批流程繁琐、审批时间偏长的问题,需要尽快制定和实施更加精简的审批程序。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强调环保部门的主管责任,原本参与环评工作的其他部门不再承担审批事项。这样既不会影响到环境影响评价的专业性,又能够切实提高环评工作效率。其次,为了杜绝环保部门全权负责环评工作可能出现的片面性,还需要引进专家决策和公众参与机制。组建专家小组,以本地的环评专家为主,可以适当聘请外地知名专家、学者,成立环评专家小组,通过进行建设项目相关信息(位置、环境、交通等)的分析,提出专业意见,为环保部门的审批工作提供参考。(2)引进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环境影响评价中,在提高环评工作效率、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保证环评流程透明公开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近年来,各地区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不断增加,环保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压力加大。传统以人工为主的工作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当下环评工作需要。在信息技术不断成熟且深入到各行各业的背景下,依托信息技术建立环境信息管理系统,也成为提升环评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措施。环保部门要结合工作开展需要,投入专项资金、资源,开展员工信息技术培训,充分发挥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用价值。(3)落实环境监督与公众参与。环评工作过程中,也要注重引进外部监督,充分保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可以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新型监督模式:一方面,环保部门要定期将建设项目的环评工作进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等,在部门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以便于满足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线上监督权利;另一方面,又要在线下工作中,为公众参与提供多样化的渠道。例如在项目周边的居民区中,选出若干名公众代表,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听证会,增强环评工作的公开性和公正性。(4)成立独立的环评管理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机制比较系统和成熟的发达国家,多数都成立了独立的环评管理机构,例如新加坡的环境影响评价局,独立于环境部,除了全权负责建设项目环评工作外,还可以将环评报告直接向环境部长汇报,不需要再经过环保部门的层层审核,这对于简化流程、确保建设项目尽快施工也有积极帮助。我国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这一经验,成立独立的环评管理机构,在促进环评工作不断成熟和规范的同时,满足可持续发展工作需要。

4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完善建设项目环评制度

(1)树立整体意识和前瞻意识。可持续发展要求环境影响评价跳出单个建设项目的框框,以当地经济与环境的长期协调发展作为考虑问题的基础。当多个建设项目发生时间或空间交叉时(例如若干相继建成的项目向同一条河流排污),不仅考虑本项目所引起的各环境要素的变化,还应考虑相关项目的叠加影响和累积影响,及污染物集中治理的可能性。(2)体现建设项目环评的动态性。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采用动态的观点,有助于发现和分析项目建设的时空过程中各方面可能发生的重要变化及影响。例如,某些工业或水利项目应进行风险评价及潜在影响的评价,建立必要的预警系统;某些分期上马的项目在进行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时,也应考虑到二期工程可能会带来的污染。(3)重视建设项目污染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的污染控制功能主要是通过工程分析与污染防治对策来体现,而工程分析又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以往“重治理,轻预防”的情况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比较常见,而没有对工艺路线和生产的全过程深入剖析。因此寻找节能降耗、压缩排污量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抓住工程分析,可将对“流”的消极治理变为首先是对“源”的积极削减。通过对工艺先进性及生产规模的评估,提出修正意见或替代方案反馈于设计。

5结束语

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是贯穿于建设项目各个环节的一项工作,包括前期的选址调查、环境评测,中期的建设管理,以及后期的环境监督。当前环评工作还存在审批流程繁琐、缺乏公众参与等问题,环评结果的公平、公正和规范得不到保证。下一步要针对这些问题作出调整和优化,建造更多“绿色项目”,充分体现建设项目环评工作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丽.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研究与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2):74-77.

[2]冉丽君.实现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有效衔接的建议[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2016.

[3]和丽萍,卢云涛,陈异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面临的政策性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37(6):60-64.

[4]丁赛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效率化改革研究———以浙江省最新改革为例[C]//201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2015.

作者:姜楠 单位:北京中咨华瑞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

被举报文档标题:建设项目环境在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kcxfzlw/74088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