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经济体制变革中的品德建设的优化范文

经济体制变革中的品德建设的优化范文

时间:2022-04-18 09:16:25

经济体制变革中的品德建设的优化

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公平交易的现象一直存在,且有继续发展的趋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关于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公平交易这一原则的观念逐渐确立并不断深化,但是,在现实中,不公平交易现象却一直存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总体来看,我国的不公平交易主要存在于企业和政府之间、企业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等领域。首先,企业和政府之间。我国自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政府采购制度对规范各级行政性财政支出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地方财政采购的公平程度尚不能令社会广泛满意。无论是采购商品,还是各类服务,很多情况下具有对本地企业的偏袒性。与此相联系的是目前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现象还比较严重,尤其是在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其次,企业和企业之间。在我国,主要体现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国有企业至今借助传统的惯性和政策的力量,在规模、融资、技术、人才,以及市场份额占有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仍保持着较大的优势。国企垄断式的经营模式必然挤压民营企业生存空间。最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与生产者相比,由于信息、组织的不对称,消费者明显处于劣势,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受到损害的事件时有发生。消费者会经常遭遇霸王条款、缺斤少两、制假售假、价格虚高等不公平交易,一些生产者为了牟取暴利,不择手段地坑蒙拐骗、尔虞我诈、巧取豪夺,在生产活动中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这些现象的出现显然有悖于市场经济中自愿、平等、公平的交易原则。

经济生活中诚信缺失,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道德原则。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企业失信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本身抗风险能力较弱,信用缺失的问题也更加严重。一些企业在经济合作中不守信用、商业欺诈,提供虚假信息,签订虚假合同,搞资金、设备假到位,欺骗国家、集体,欺骗投资者、消费者。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因诈骗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十亿元,而且诈骗案数量激增,个案案值大幅度上升,让人触目惊心。这些都充分地表明,我国一些企业信用道德缺失严重,破坏了理应遵守的社会底线和最基本的公共道德。

经济生活中诚信缺失的现象还表现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保护主义严重,为了攫取暂时利益而不守信用、不守合同,正常的市场信息受到了扭曲,导致矛盾迭出,造成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严重危及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假冒伪劣现象或睁一眼闭一眼,或提供各种条件、政策帮助,而对于打击假冒伪劣工作,则千方百计采取捂、堵、搪塞手段,阻挠打假治劣的正常开展。这些地方保护主义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如腐败、道德伦丧、信用缺失等,不但危害地方经济发展,而且严重阻碍了市场的正常发育。

经济体制改革中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尽管总体上看,我国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德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但是上述市场经济道德失范的存在也同样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特权思想广泛存在,与权利平等的原则背道而驰。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今天所反对的特权,就是政治上、经济上在法律和制度之外的权利。搞特权,这是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尚未肃清的表现。”也就是说,所谓特权,就是利用国家公共权力,在法律和制度之外所获得的政治上、经济上的权利,特权思想显然与市场经济发展所要求的权利平等原则背道而驰。正如张维迎先生所说的,“在一个特权盛行的社会当中,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经济。”可见,市场讲求的是权利的自由和平等,它在本质上是排斥特权的。有特权就没有市场,要市场就不能有特权,所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才会把权力限制在一个笼子里。而我国目前的问题是,市场发展了,特权也在发展,由特权而产生的特权思想,依然蔓延和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社会认同”:拥有特权的人,凭借特权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享受丰厚的特权利益;没有特权的人,则“望特权兴叹”,心生羡慕。特权思想的存在并且“被认同”,使人们在思想中形成对特权追逐的同时,势必也造成了对公平的漠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市场经济权利平等原则实现的进程。

(二)极端个人主义盛行,使公平交易的原则遭受践踏。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主体的利己心、竞争和对财富的欲望,正是千千万个个体对利益的追求,才使社会发展进步。因此,市场经济承认经济主体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并鼓励市场主体在法律框架内追求、维护自身利益。然而市场经济活动所激发的自主自立、公平交易、平等竞争和务实趋利等价值观念在这个过渡期中具有双重性,自主自立可塑造独立人格精神,在某些人当中也会造成极端个人主义;公平交易可实现互惠互利,也可能出现“把一切变成市场交易”的不良思想。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一些人在利益的诱导下,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信条,信守着“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恒的友谊”的原则,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导致了社会上一切丑恶现象滋生和无数恶性事件发生。这种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会损害市场经济应有的公平性,在人们的社会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危害,不可避免地导致道德滑坡,为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增加阻力。

(三)拜金主义空前泛滥,诚信精神被经济利益所僭越。

市场经济离不开商品交换,作为商品交换中介的货币因此成为广泛价值的代表,进而成为财富的化身,仿佛只要拥有了货币就能够拥有一切。这就使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使人发生对货币、金钱的崇拜,从而走向拜金主义。这种拜金主义倾向根源于市场经济中利益驱动下而产生的功利主义思想,在拜金主义思想认识中,“你自己不能办到的一切,你的货币都能办到……它能为你占有一切;它能够买到这一切;它是真正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思想不断滋生并发展,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突出表现为诚信精神被经济利益所僭越。由于诚信缺失,势必会损害市场经济道德形成发展的坚实基础,导致经济活动的混乱无序,不仅造成经济活动领域中交易成本提高,浪费社会资源,而且会造成交易障碍,使许多经济合作无法进行,损害经济活动的效率,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快道德建设的步伐,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使市场经济道德理念、道德规范深入人心并得以切实贯彻,从而实现社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加强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人们遵守道德规范。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所必须面对的社会现实。对人们进行价值观教育是形成共同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是非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二)加快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为实现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构建制度保障。

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因此,需要不断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力度,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各项民主制度,确保人民民主权力的正确行使和监督渠道畅通。重点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日趋完善,减少腐败和社会不公平滋生的土壤,“着力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中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理顺收入分配秩序,再次分配时更多向弱势群体倾斜。从而“通过改革发展经济,并且改变收入分配不公和差距过大的现象,让人民群众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都能够享受改革和建设的成果。”

(三)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以制度约束人们的道德行为规范。

有效的制度设置,即公正的制度伦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特定的价值导向,规定了人们的选择集合,构成了人们的行为规范,决定着社会生活的运行机制,并能激发人们的潜能,促进资源的最佳配置和使用,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通过适当的合道德目的性的制度安排,将人们道德追求与市场经济的效率追求协调起来,以促成经济行为的个人性、自利性与社会性、公利性的和谐与一致。

作者:梁琳单位: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经济体制变革中的品德建设的优化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jjtzlw/61782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