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经济统计质量误差因素分析范文

经济统计质量误差因素分析范文

时间:2022-11-07 05:21:41

经济统计质量误差因素分析

作者:李晓雯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职业学院财经系

2009年到2010年,从房地产的价格到部分农产品的价格,人们都体验到了价格飙升的感觉,不少老百姓感受到了物价上涨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影响,表示出对物价上涨的担忧,产生了较强的通胀预期。国家统计部门的数据虽然也显示出物价的上涨,但和人们的感受比较起来,却存在一定的差异,于是引来人们的一片质疑声。是人们的感觉出了问题,还是统计数据不准确,差异存在的原因何在?如何减少差异,使统计数据反映出经济发展的准确信息?作为一名统计学的教师,尝试在这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统计数据产生误差是一种客观存在

统计学提供了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作为一门数据科学,其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很多学科所运用。但是作为一种调查方法,统计不可能做到准确无误,统计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在实际工作中,当无法对总体展开全面调查时,往往会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以达到对总体现象的认识和了解。在抽样推断中,总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一是登记性误差,即在调查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误差,比如在调查登记的过程中由于工作不够认真细致、疏忽大意导致数据的误填误写等;二是代表性误差,即由于样本的结构情况不足以代表总体特征而导致的误差。代表性误差的产生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违反了抽样推断的随机原则,如调查者有意地多选较好的单位或多选较差的单位来进行调查,这样计算出来的样本指标必然出现偏高或偏低的情况,造成系统性误差,即偏差;另一种情况是遵守了抽样推断的随机原则,但由于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有多种多样的可能,当取得一个样本时,只要被抽中样本的内部结构与被研究对象总体的结构有所出入,就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偶然性的代表性误差,也称为随机误差。登记性误差和系统性误差都是由于抽样工作组织不当而导致的,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避免发生。而随机误差是无法消除的,是抽样方法本身所固有的,统计误差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二、经济统计数据与人们感受差异的其他原因探析

(一)经济统计数据的综合性和居民感受的局限性

在这里以物价为例来进行探讨。在反映物价的变动程度时,国家统计部门经常公布的是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一个总体指标,它反映的是众多居民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总水平,具体包括了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每一类在整个指数中的权重也不一样,综合性非常强。而普通居民关注的是“吃穿用住行”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商品和服务。CPI作为一个加权计算后的综合平均数,其中既包含有上涨的品种,也包括了下跌的品种,如果居民只用上涨的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价格与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相比,就会觉得CPI被低估了。

(二)统计数据的滞后性和人们对物价感受的即时性

价格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但是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往往是前一时段的物价变动情况,一般会以月或季为单位来统计和价格的同比增长和环比增长情况,数据有滞后性。而居民对物价的感受则是即时性的。比如某城市商品住房的价格在2009年1月份平均价格是6000元/m2,2009年12月达到了6400元/m2,2010年1月份平均价格是6500元/m2,而到了2010年2月时才会公布2010年1月份的住房价格变化情况,即2010年1月商品住房的价格同比增长了【(6500-6000)/6000】,即8.33%,环比增长了【(6500-6400)/6400】,即1.56%。而商品房价格如果在2月份突然加速上涨到了7000元/m2,那么公布的住房上涨数据和人们即时的感觉当然会有明显的差异。

(三)社会因素对数据的影响

对官员的量化考核以及统计的不独立,易导致统计数据的失真。在统计领域出现的GDP数据失真现象,就与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囿于畸型政绩观,对GDP数字的强烈追逐有关;而在房价数据“打架”的背后,则是一些地方政府与开发商联手,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注水,来操控房价,误导消费者。统计的不独立,使统计数据容易被政绩和利益所绑架,在人为操纵数据的情况下,数据不再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准确仪表。为了满足当地政府的需要,数据造假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人们的感觉未必真实

不同的人在感知世界时,有不同的视角和层面,知识、阅历、经验不同,对同一个事物的感知也会不同。同时,人们也会以自己喜欢的惯常方式来观察世界,所以在不同的人眼中“,真实”的世界也是不同的。这样来看,人们眼中的世界也不一定都是世界的客观面目。

由于客观和主观方面的诸多原因,经济统计数据和人们的感受之间存在差异自然在所难免。

三、过大差异的长期存在会导致数据的失信

差异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并不代表社会公众可以一直容忍差异。一定范围内的误差是可以理解的,而超出一定范围的差异就会使人们对统计数据产生怀疑,尤其是过大差异的长期存在会使统计数据失去公信力。统计有三大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和预测职能。在三大职能中,信息职能是最基本的职能。社会经济统计通过特定的方法,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特征、数量关系以及数量界限。国家也会根据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来对经济运行进行相应的调控和指导。只有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是真实准确的,咨询和预测才有正确的可能,否则只能误导相关部门和人们作出错误的决策。在当今社会人们着重借助于官方数据来了解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对自己的经济行为作出决策时,准确的统计数据显得日益重要。但当数据和个人的感觉差异过大时,怀疑自然产生。如果这样的情况频繁出现,统计数据就会失信,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指导作用也会打折甚至失效。

四、提高数据质量,增强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一)控制调查中的误差

统计工作中的登记性误差是人为造成的,是可以逐步消除的。统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对调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加责任心,提高业务素质,合理设计调查表,不使被调查者产生误解,以及采用合适的调查组织形式,尽量避开人为因素的干扰等措施来消除登记性误差。而代表性误差不可避免,只能通过优化抽样设计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或适当扩大样本容量来进行控制,将调查误差控制在合理的界限内。

(二)及时调整统计指标设计中的不合理因素

统计指标要准确地反映现实状况,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及时调整指标设计中的不合理因素,使统计指标尽量能反映社会现实。比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逐渐增加,食品支出在人们生活中的支出比重逐渐下降,那么CPI中的相应权重亦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加强统计的独立性

要保证统计结果不被异化扭曲,务必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统计的独立性,使相关统计能够彻底摆脱行政权力的干预。“依法独立开展统计调查,独立上报统计资料”,离不开相关的制度支撑。毕竟,统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全方位的、配套的、强有力的措施来保证,特别是要通过加大统计监督与责任追究的力度,真正使统计摆脱行政掣肘,实现统计的独立性。

统计的价值,既在于盘点清算,更在于指导引领。这样的价值实现,取决于统计结果的真实性。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不断通过改革来最大程度地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后续决策的正确,也避免公众无奈地被感觉牵引的状况。

被举报文档标题:经济统计质量误差因素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jjtjgslw/61226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