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经济全球化下仲裁业发展的SWOT分析范文

经济全球化下仲裁业发展的SWOT分析范文

时间:2022-09-26 04:23:51

经济全球化下仲裁业发展的SWOT分析

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保证国际投资贸易活动顺利进行,维护国家、城市、企业权益,提高竞争力,需要有公平、公正、能解决日益增多的国际商事纠纷机制,满足市场主体及利益日益多元化诉求,仲裁是解决国际商事争端的最主要途径。近年来,青岛坚持开放发展,立足港口优势、产业优势、开放优势和海洋科研优势,不断加强与半岛城市、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流协作,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强化,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随着青岛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的加强,各类商事纠纷在所难免,建立完善的符合国际惯例和要求的纠纷解决机制已势在必行。

一、青岛仲裁业发展优势

1.良好的空间区位良好的空间区位优势为青岛仲裁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氛围。青岛山海城相融相拥的滨海景色,中西方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积淀,特别是多元包容、兼收并蓄、自由开放、创新求变的文化氛围,与国际知名仲裁机构自由、包容、公正的特点相契合,与当前国际上采用更为开放的心态和规则处理民商事纠纷的大趋势相契合,具有发展青岛仲裁业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青岛是我国重要的招商口岸和对外开放城市、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国家海洋科研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8个国际会议中心城市。这种城市功能一方面为发展对外贸易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为打造“青岛仲裁”城市新名片创造了有利条件。青岛处于东北亚中日韩经济交融结合带、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两大中心的联结区、我国陇兰经济带东部桥头堡的地位,与韩日地缘相近、商缘相连,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合作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我国构架“试验一个点(上海),启动一条线(沿海开放城市),展开整个面”的自由贸易区建设战略格局中,青岛处于“启动一条线”的有利地位,从而为培育建设区域性、国际化的青岛仲裁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良好的国际贸易及对外经济合作态势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与对外经济合作格局为青岛仲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青岛进出口贸易规模大,与日韩等国家的贸易投资往来频繁,再加上广泛的人员交流,这些有利条件均为打造青岛仲裁特色品牌、培育建设青岛仲裁业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有160个国家和地区在青岛市投资,外国政府和企业驻青机构2100家,常住外国人口超过10万。2013年,青岛海港口岸外贸进出口货运量30963.3万吨,同比增长7.3%;口岸外贸进出口总值1566亿美元,同比增长5.2%;“青岛制造”销往世界21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总额(不含中央、省驻青企业)达到408亿美元。与韩日贸易、利用外资的比重已分别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左右。截止2012年底,青岛累计吸引境外投资2.4万个项目,合同利用外资731.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32.5亿美元;全市累积核准境外投资项目752个,对外投资28.4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88.34亿美元;“走出去”项目遍布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青岛已成为中日韩经济合作示范城市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调研基地,与全球60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与韩国釜山、荷兰海牙、德国雷根斯堡、日本京都、川崎等5个城市缔结为经济合作伙伴城市;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和西海岸出口获批并封关运行,中国与德国政府共同支持的中德生态园在青岛建立,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通道开通,率先开展韩元挂牌交易试点。从2000年至2013年,青岛出入境人数平均每年按照11%左右的速率在增加,2013年青岛出入境人数达到1465.6万人次。自1991年至2013年青岛市对外劳务合作外派累积78227人次,期末在外人数为130739人。青岛国际贸易的发展,尤其是与日韩经贸合作往来,为青岛建设面向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知名仲裁机构提供了有利条件。

3.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成为青岛仲裁业发展的良好平台与支撑。蓝色经济快速发展推进了海洋产业的空间集聚。目前已形成市级海洋特色产业园区8个,其中5个被认定为省级特色园区。中船重工、海洋新材料研究院等一批国家重大海洋科技平台落户,为搭建海事海商仲裁服务平台创造了有利条件。家电、化工、橡胶、汽车、服装、食品、机械装备等传统制造业的健康发展,轨道交通、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等现代制造业的迅速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搭建特色产业仲裁服务平台奠定了有利基础。如表1所示。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旅游、商贸流通、科技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房地产、中介、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以港口物流服务为主的西海经济区、以金融商务服务为主的崂山金融服务区、以海洋高科技信息服务为主的蓝色硅谷等空间布局的形成,为扩大仲裁服务业务范围,保障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基础。

4.完善的各类市场载体完善的各类市场载体为青岛发展仲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各类行业协会、商品交易所等市场载体的发展,为青岛仲裁业务扩展、国际规则制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为建设面向国内外的仲裁服务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青岛市各类、各级行业协会已发展到195个,不仅覆盖了商贸、餐旅、服务、交通、机械、纺织等传统行业,也扩展到了金融、通信、软件、咨询等新兴行业和高科技产业,并逐步向特殊行业和新兴行业延伸,产生了一些依据产品设立的新兴行业协会。青岛产权交易所逐步成为具备一定国内影响力和区域辐射能力的产权交易机构。青岛保税港区先后构建起以橡胶、棉花、矿权交易为龙头,集贵金属、化工品、农产品交易于一体的国际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了多种类别的专业化市场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青岛国际橡胶交易市场成为与日本东京工业品交易所、新加坡商品交易所齐名的世界第三大天然橡胶交易机构。全国主要商品期货交易所均分别在青岛设立了天然橡胶、棉花、小麦、大豆、白糖、油品等期货交割库。这些均为优化仲裁机构空间布局,拓展青岛特色仲裁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5.综合配套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综合配套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为青岛仲裁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硬件保障。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两大通道汇交于青岛,城际铁路形成半岛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青岛港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建立了贸易往来。青岛国际机场有22家国内外航空公司投入运用,通航城市54个,开通航线108个,其中日、韩空中快线已形成航班“公交化”模式。作为北方大型国际海底光缆唯一登陆站,已建成三条国际光缆,基本建成以光缆为主,一卫星、微波、海缆为辅,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网络智能化为一体的,覆盖全市并通达乡镇的网络通信。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发达的信息化服务水平,为青岛培育建设国际知名仲裁机构、高效解决国际商事争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6.快速发展的仲裁机构格局快速发展的仲裁机构格局为青岛仲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3]。青岛仲裁委员会1996年4月成立以来,依法、公正、亲和、高效裁处各类民商事合同纠纷12000件,涉案标的额180亿元,基本涵盖了商事领域各类纠纷类型,主要业务指标名列全省前茅,位居全国前10位,是全国第一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仲裁机构。先后在各区市、建设、工商、总商会、证券期货、海事海商、对外经济、消费调解、企业联合会等设立了20个仲裁中心,在市农委、市科技局、青岛高新区等部门,在青岛港、青钢、海尔、海信、青啤、双星、交运、建设等重点企业及工商联、总商会、道路运输协会、银行业协会等行业和部分律师事务所设立了56个仲裁办事处,其中9个办事处突破地域,已“走出”青岛,先后发展了900多名仲裁联络员。在国际合作方面,青岛仲裁委成功受理涉外、涉港台案件89件,与韩国商事仲裁院签订了中韩仲裁《合作协议》,与美国佛罗里达州联合举办了“中美仲裁法律实务交流会”,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联合举办了“WTO与国际商事仲裁论坛”等。④目前,青岛基本建立起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衔接联动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搭建了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重点推进劳动争议、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等专业化调解。这些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的发展,为进一步培育建设仲裁机构,构建青岛“大仲裁”格局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青岛仲裁业发展的劣势

1.仲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对仲裁业发展的地位作用认识不清,部门间制度性沟通机制尚未形成;二是仲裁宣传不够,企业、民众仲裁意识不强,全社会对仲裁业发展认知度依然较低;三是法院与仲裁的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法院对仲裁决议的认可力度及执行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仲裁结果的有效性;四是政府有关部门管理职责交叉,弱化了有关领域仲裁业务的统筹协调;五是仲裁地方法规体系建设薄弱,仲裁规则建设相对滞后。

2.仲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够灵活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青岛仲裁依然是集行政管理和仲裁事务于一体的“官仲一体”模式,这与国际知名仲裁机构的民间性、独立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等属性不一。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模式,更弱化了仲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潜力,与我国部分城市建设国际知名仲裁机构的实践比较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北京仲裁委建立了自收自支的事业法人体制,在经贸、建筑工程领域发展其特色仲裁业务;上海仲裁委员会作为自收自支的独立机构,享受政府免税等政策优惠;广州仲裁委员会尽管采取“参公管理”模式,但政府将其仲裁收费全部返还,用于支持仲裁业发展。

3.仲裁机构自身组织体系建设不够完备一是青岛仲裁机构数量发展有限,业务增长不足,区域布局结构有待完善。青岛仲裁委现下设20个仲裁中心,但其仲裁业务量增长有待继续提高,特别是在重点商品、特色行业等领域,其布局及业务拓展均亟待开发。二是仲裁业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一方面全社会仲裁人才储备不足,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工作进展缓慢,仲裁机构人才选聘的非自主性,使得有用的人进不来,不适合的人流转不出去。另一方面仲裁管理部门服务性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青岛仲裁委实有工作人员45人,从年龄结构看,45岁以上的占51.12%,队伍活力有待提升。从知识结构看,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7人,其中,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仅2人,法律专业学历仅5人。从仲裁员队伍组成比例看,在481名仲裁员队伍中,国际仲裁员仅有24名,远不能满足国际商事争端解决的需要。

4.仲裁服务的硬件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青岛仲裁机构现有基础设施远不能适应仲裁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按建设部、国家计委印发的《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建标〔2002〕259号)规定,每年审理2000件案件的法院法庭面积应达10000㎡。而青岛仲裁委年审理案件2100余件,办公办案用房建筑面积合计只有2120㎡,且非自属产权办公场所。与国内其他知名仲裁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例如成都、武汉、重庆等地的仲裁委都有不低于2800m2的自属产权办案办公场所。

三、青岛仲裁业发展机遇

1.新一轮改革开放新格局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新格局对青岛加快发展仲裁业创造了良好外部机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并做出了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等战略部署。这无疑将会对现有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持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自由贸易区建设战略的实施,将构建起与世界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促进我国与世界经济体系的深度接轨,对外投资和经贸活动将更加频繁,涉及范围更加广泛,这些均为青岛仲裁业的飞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机遇。

2.青岛市委、市政府新的战略部署青岛市委、市政府在新发展阶段作出的战略部署为建设国际知名仲裁机构提供了强大内在动力。为落实国家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战略,青岛市提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龙头城市、我国东部沿海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等一系列战略任务。2013年又提出建设东北亚区域性贸易中心城市,打造青岛自由贸易港区的战略部署,推动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海关监管模式创新、国际航运物流能级提升、海洋等相关领域服务业的扩大开放,这些都为青岛高标准推进仲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发展动力。

四、青岛仲裁业发展的挑战

1.世界经济合作发展格局压力世界经济合作发展格局的深度拓展对青岛仲裁业的发展形成较大外部压力。随着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各国在经济、贸易、金融等各个方面的合作将会进一步深化,各国之间的经济对话、磋商与政策协调平台将会进一步增强。随着欧盟与美国结束《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首轮谈判,美国新战略“三大”规则(TPP、TTIP、PSA)之后的全球投资贸易新秩序将面临“破立”格局[4]。。意味着世界贸易和投资规则将产生巨大改变,并将掀起全球贸易进一步便利化、投资进一步自由化的新潮流。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投资和经贸活动将会深度接轨,国内外投资和经贸活动中的矛盾纠纷会更加复杂和频繁。这对青岛加快发展仲裁业,建立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形成极为紧迫的外部压力。

2.全球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发展态势构成极大挑战全球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发展态势对青岛仲裁业构成极大挑战。目前,国际上以谈判、调解和仲裁为主要方式的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ADR)已成为解决各国商事争端的重要手段。数据显示,欧美发达国家90%以上的商务纠纷是通过仲裁解决的,全球500强企业每年的商务纠纷约80%通过仲裁方式解决[5]。国外发达国家多元化的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并行快速发展,影响越来越巨大。例如,美国仲裁协会、伦敦仲裁院、巴黎国际商会仲裁院等依靠多年积累的发展经验,采取赋予当事人较大程度意思自治权,可以约定适用法律、仲裁地址、仲裁使用语言以及仲裁程序等高度灵活专业的特色争端解决方式,已在国际商事、投资、海商等领域主宰了国际商事争端的主导权和话语权。随着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具有国际资质的法律、会计、审计、设计咨询、海事服务、科技服务等境外人员、机构将会积极向中国市场拓展,这对青岛仲裁机构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

3.国际知名仲裁机构运营模式带来明显压力国际知名商事争端解决机构自主独立、灵活多样的运营模式对青岛仲裁机构建设构成明显压力。国际知名仲裁机构大多是自主发展,独立运行,仲裁队伍专业性强,且来自世界各地。这种运营模式使得其仲裁能够面向世界、不受行政干预,保障了仲裁的公平、公正、高效。比如,美国仲裁协会、伦敦国际仲裁院、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国际商会仲裁院以及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均是独立、非政府性、非营利性机构;中国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大韩商事仲裁院尽管获得政府有限资助,但依然保持其独立性;法国仲裁机构可以像企业一样自由设立与注销,没有税费负担。美国仲裁协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会员资助,其仲裁费收入被免于缴纳各种税收;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受到香港商界和香港政府慷慨资助,并给予仲裁机构税收等政策优惠(见表2)。这种灵活的机制使得这些机构有更多的自主权,认可度更高;而青岛目前仲裁机构运行机制为青岛吸引仲裁人才、大力发展仲裁业、打造高标准国际化的仲裁机构带来极大的挑战。

五、结语

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投资、贸易更频繁,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凸显的矛盾纠纷。为保障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青岛需要更进一步发展能快速解决矛盾纠纷的仲裁业。青岛在产业发展、对外经贸、仲裁机构建设等方面具有仲裁业发展的良好优势,但仍然需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及青岛市政府新的战略部署这一发展机遇,克服内外部环境、自身组织体系、尤其是体制机制的限制,积极应对青岛仲裁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知名仲裁机构的扩张、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压力等带来的挑战。

作者:刘俊艳 雷仲敏 单位: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经济全球化下仲裁业发展的SWOT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jjqqhlw/67961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