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常态视域下经济结构论文范文

新常态视域下经济结构论文范文

时间:2022-05-29 04:13:33

新常态视域下经济结构论文

一、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历史机遇

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包括“一带一路”建设在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是城镇化潜力巨大。所谓城镇化,本意是指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即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的过程。由于我国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的基础设施较差,劳动生产率较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福利保障和社会地位不如城镇,人口城镇化意愿较强。同样一个人,在农村传统农业中劳动,因分工协作不发达等原因,每年只能获得五千元的收入。迁移到城镇后,因进入到更发达的分工协作体系中,每年就可以获得三万元以上的收入。因此,人口城镇化意味着整个国民经济效率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过去三十多年,人口城镇化和对外贸易一起,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两大动力。2014年底,我国城镇化率仅为54.77%,户籍城镇化率只有36%,城镇化水平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率介于30%到70%之间时,属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显然,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阶段。按照目前每年大约提升1%的速度,城镇化加速阶段还有15年左右。今后,人口城镇化的巨大潜力将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并促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是产业结构加速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低端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中高端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从而使产业附加值提高的过程。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一是消费结构升级了,产业必须随之升级,二是要素成本提高了,产业不升级就无法消化高成本。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逐步取代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成为主体。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1%,第二产业增长7.3%,第三产业增长8.1%,第三产业的比重高达48.2%,第二产业则降低为42.6%。尽管如此,我国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仍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明显低于印度。因此,第三产业存在较大上升空间,养老、医疗、卫生、旅游、文化、物流、互联网相关产业等领域将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此外,工业信息化加速推进,信息产业和环保、低碳行业的大发展,以及农业部门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建立,都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前景广阔。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的不同城市、地区或国家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分工协作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避免恶性竞争和产业同构,降低交易成本、减少重复建设,有利于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分工协作效应,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共赢发展。当前,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加速推进。过去已经成型的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地区需要继续发展,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党的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大战略,兴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热潮。“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是我国首倡、高层力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此后又在印度尼西亚访问时首次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战略沿线涉及的60多个国家,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2015年3月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再次倡导“一带一路”战略。随后,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了“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开始实施以“一带一路”为主旋律的外交战略,也标志着以“一带一路”为契机的国家资产负债表正式重构,可能在我国兴起第四次投资浪潮,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虽然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存在难得的历史机遇,但由于以往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原因,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还面临四个方面的阵痛:一是钢铁、水泥、造船电解铝等制造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制造业要“去产能化”;二是地方政府负债率较高,金融业要“去杠杆化”;三是房地产调整阵痛;四是资源环境压力。这些阵痛决定了我国经济正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增速还有可能进一步放缓。为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消除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

二、以深化改革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在新常态下,要稳定经济增长,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关键是深化改革。无论是新型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包括“一带一路”建设在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所蕴含的巨大潜力都要通过改革释放出来。因此,在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趋于衰竭,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改革便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早在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是,二十年过去了,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质量、低效益、低附加值为特征的传统增长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究其原因,主要是体制因素所致。

从理论上来说,只有建立一整套有效的制度安排,对市场主体和政府的行为形成有效激励,使其主动选择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才能保证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在我国,过去三十多年已经形成了适应传统增长模式而不利于发展方式转型的制度藩篱。比如,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导致产业同构现象严重;市场竞争不充分,垄断和歧视民营企业的体制、意识和政策广泛存在,阻碍企业优胜劣汰和经济结构调整。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消除阻碍商品、劳动力、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才能实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深化改革,全方位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城镇化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释放出来。当前,重点是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城乡一体化、迁徙自由化和去利益化为目标,逐步剥离户口所附着的福利功能,实现外来人口与当地居民在劳动就业、工资待遇、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还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民进城资源。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允许个人、集体、法人和政府多方参与土地市场,实现土地资源可流转及市场化配置,使农村居民拥有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为他们参与城镇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坚持市场供应为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通过深化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现代产业新体系由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有机整合而成,它是传统的三次产业的全面提升。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动力来自于市场竞争。因此,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深化改革,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竞争。良性市场需要政府来培育,市场经济离不开有为政府。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创造、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因此,政府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向社会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同时,政府要积极转变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善于运用负面清单管理市场,保证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着力克服我国服务业发展面临所面临的评价体系和诚信体系缺失、对多层次服务的包容性差等诸多制约因素,建立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扫清阻碍服务业发展的制度障碍和政策障碍。

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势头良好,区域差距略有缩小。但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分工协作关系比较混乱,区域规划凌乱,区域政策“碎片化”等问题。因此,要逐步制定和出台一些急需的空间规划,建立完善的区域规划和政策体系。要在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利用财政、税收和信贷金融政策,引导资源流向,在宏观上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充分利用2014年以来的结构性减税机会,建立我国地区差异化税收体制框架。“一带一路”建设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战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坚持市场导向,合理界定和发挥市场、企业和各级各地政府的作用,力争形成合力。要树立企业贸易投资合作主体的地位,引导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同时引导企业按照市场规则守法诚信经营,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此外,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财政金融体制、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领域的改革。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于深化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能否尽快形成。为此,必须牢牢抓住历史机遇,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作者:林成单位:西安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新常态视域下经济结构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jjjglw/67272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