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内林业经济结构的转变范文

国内林业经济结构的转变范文

时间:2022-04-17 03:33:14

国内林业经济结构的转变

通过分析2009年和2010年全国、上海和陕西省产业结构以及就业结构构成,可以看出导致陕西省城乡经济结构“二元”化严重的主要因素在于农业部门就业人数比重过大,即农业部门承载了过多的剩余劳动力。2009年,陕西省农业部门就业人数比重为45.7%,高出全国水平(38.1%)7.6个百分点。2010年的就业人数比重为43.9%,高出全国水平(36.7%)7.2个百分点。使得陕西省非农业部门的劳动力比重低于全国水平,在陕西省和全国的农业和非农业部门产值比重相近的情况下,陕西省农业部门就业人数比重过大直接造成的结果是拉大了两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之差。

造成陕西省农业部门就业人数比重过大的因素有两点。一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差距。2009年和2010年,城乡经济结构优化度排名第二的上海的产业结构相对来说是合理的,呈现“三、二、一”格局,而陕西省的产业结构却是呈现“二、三、一”格局,该格局表明第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偏低,发展滞后。2009年,陕西省第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比全国低了4.9个百分点,比上海低了20.9个百分点。2010年,陕西省第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比全国低6.7个百分点,比上海低20.9个百分点。经过测算,2010年陕西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为0.543,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是0.485。由此表明,陕西省第三产业产值增长所引起的就业人数增长幅度大于第二产业,其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更强,但由于陕西省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使相当一部分就业空间没有释放,没有充分发挥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到非农业部门就业的作用。二是第二产业内部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的差距。

就陕西省和全国的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和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作对比,2009年陕西省第二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比重高于全国5.6个百分点,按理论推理陕西省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也应高于全国,但实际数据低于全国5.3个百分点。由此可以证明陕西省的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发挥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的作用不如全国平均水平。究其原因是在陕西省第二产业内部轻工业与重工业产值比低于全国水平。2009年,陕西轻工业与重工业产值的比是0.252,远低于全国0.418的水平。重工业由于资本有机构成高于轻工业,资本对劳动的替代能力强,在吸纳劳动力方面的能力比轻工业低,这就使得在第二产业部门的产出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迅速上升的同时就业比重却没有明显的增加,农村滞留了大量过剩的农业劳动力。

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全国的差距

造成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经济不发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1993年,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102元,2009年是14129元,年均增长率为12.6%,而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577.4元,2009年17174.7元,年均增长率为12.5%。1993年,陕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是653元,2009年是3438元,年均增长率为10.9%,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是921.6元,2009年是5153.2元,年均增长率为11.3%。由此可以看出,陕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比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低1.7个百分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比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低1.2个百分点。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差距高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差距高0.5个百分点。陕西省农民居民人均收入起点低,不仅低于城镇居民,还低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再加上年均增长率又低于城镇居民收入,且低的差距比全国还大,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城乡收入差距大于全国。造成陕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㈠陕西省农业市场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一是农产品商品率与全国存在差距。农产品商品率即农产品市场化指数,是指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的程度,由农产品的社会收购总额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表示。

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0》显示,陕西省在九种农产品(包括中籼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烤烟、桑蚕茧和苹果)中有四种农产品(中籼稻、玉米、大豆、油菜籽)的市场化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资源优势不能较好地转变为经济优势,造成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和效益低下。二是陕西省农业投资市场化程度与全国存在的差距。农业投资市场化是农业固定资产投入中集体、个人及外资投资额占农村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2009年,陕西省的该项指标数值为44.27%,远低于上海(99.65%),比全国平均水平(75.77%)低了31.5百分点。

农业投资市场化可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提供资金支持,从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作用。显然,陕西省农业投资市场化程度低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步伐,也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总之,陕西省农业市场化程度低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十分脆弱,农业生产经营跟不上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难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㈡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利用土地面积低于全国水平通过分析对比2009年陕西省和全国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构成,发现两者在家庭经营收入方面差距最大。家庭经营收入占陕西省农民人均收入的比重是45.7%,占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的比重是49%,占比重最大的两项收入差距最大,直接影响到陕西省农民人均收入与全国水平的差距。在影响家庭经营收入的因素中,可经营性土地面积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同年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利用土地面积(包括经营耕地、经营山地、园地、牧草地和养殖水面)为0.17公顷,高于上海(0.026公顷/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2公顷/人)。另外,陕西省水土流失严重更是造成了可经营性土地面积的进一步下降,且省内部各区域土地资源因自然因素分配不均衡,致使人多地少矛盾在各区域表现迥异。加之农地流转制度不健全,出现了大量弃耕抛荒和没地可种的现象并存。土地资源无法优化配置,影响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陕西省城市化进程与全国的差距

城市化一般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市地区集中和集聚的过程。城市化通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农业实施反哺,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城市人口的增长刺激了工业品的需求,促进了工业部门的纵深发展。城市化促进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效率不断提高。此外,城市化还使得城市发挥自身的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快速发展。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可以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测度的主要指标是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指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点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产业城市化的结果,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据有关专家测算,在城市化的中前期阶段(30%~50%),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提高1.5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入提高24.37元;在城市化的中后期阶段(50%~70%),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降低0.8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入提高71.10元。这从一个侧面有力地证明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农民收入水平和城乡居城乡统筹民收入比的影响。然而,陕西省城市化进程竞争力从2000年~2010年在全国省域竞争力排名中一直处于劣势地位。2005年~2010年,陕西省的城市化水平一直处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左右的状态。2010年,陕西省城市化水平为45.7%,远远低于上海88.86%的水平,同时也低于全国49.95%的水平。陕西省城市化进程长年滞后,并且在2008年以前城市化进程还一直滞后于其工业化进程,只是在2009年和2010年城市化进程才略微超过工业化进程。另外,在陕西省城市化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陕西省城市发展布局不合理,城镇规模效益不高,辐射带动力亟待增强。目前,陕西省城镇发展基本呈现自中间向南北两极梯度递减的态势,即陇海铁路沿线的关中城市群分布比较密集,发展水平较高,而陕北陕南地区城镇分布零散。

从全省总体来看,多数城镇规模仍然处于小、散、低、弱的状态,难以承担区域经济中心的重任。从城市人口规模来看,2009年陕西省的10个地级市中拥有400万以上人口的超大城市只有1个,100万~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有1个,50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7个,20万~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有1个。因此,城镇整体规模偏小,除省会城市西安超前发展,城市首位度较高外,其他城市发展缓慢,多数城市的人口、经济等主要指标均没有达到科学合理的规模。二是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机制不活,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2000年至2010年,陕西省城市平均建成区面积和人均居住面积在全国省域排名中连续多年处于劣势地位。陕西省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短缺已成为困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问题和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制约因素。陕西省城市化水平发展的缓慢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途径,影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致使全省在现代化建设中步伐放缓,进一步拉大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结语

基于以上分析,要优化陕西城乡经济结构,提高其竞争力,根本途径在于增加农民收入。为此,陕西省应着重在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改造和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轻工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扩大非农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使城乡经济结构由“二元”向一元转化等方面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政策,促进陕西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王云芳单位:延安大学财经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国内林业经济结构的转变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jjjglw/61780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