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区域经济关系变迁效应范文

区域经济关系变迁效应范文

时间:2022-05-18 10:03:39

区域经济关系变迁效应

区域发展战略在国家层面的实施,主要考虑两个目标,即区域公平和经济效率。区域经济关系涉及两个以上区域的经济利益,在以区域经济利益为核心动力的区域竞争与区域经济联系中,也就必然涉及区域公平和经济效率。从上述中国区域经济关系变迁的三个阶段可以知道,东部地区始终处于区域分工的优势地位,中西部地区则处于劣势地位。区域经济关系变迁的效应主要表现为由于各区域主体地位的不平等而对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主要以改革开放后的区域经济增长、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作为变迁效应进行分析。

(一)区域经济增长

从经济总量上看,我国改革开放后实行的效率优先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呈现逐步上升态势,从1980年的51.13%上升到2005年的59.63%,提高了8.5个百分点;而同期中西部地区则分别下降了6.76和1.74个百分点。应该说,从改革开放到1999年中国区域政策的重心是经济增长或者说是注重效率,非均衡的区域发展战略在推动全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拉大了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区域经济差距;而1999年开始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改变中西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作用暂时没有充分发挥。

(二)地方保护主义

从总体上看,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东部与中西部间的资源---加工型垂直分工格局并未得到根本改变。面对利益的双重流失,在分权式改革体制下,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中西部地方政府纷纷采取资源转换战略,竭力控制本地区初级资源产品的直接输出比重,提高其深加工程度,企图把产品的贸易结构重心转移到中间制成品和最终制成品的输出上来,延长初级资源产品产业链,发挥区域乘数效应,推动经济增长。但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较差,在中间制成品和最终制成品方面同东部地区竞争很难获得优势。于是,中西部地区想方设法防止“肥水”外流,限制某些东部地区产品进口,保护自身幼稚产业,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因此,以“关、卡、封”为特征的地方保护主义便席卷各区域。

(三)地区产业结构趋同

中西部地区为了改变在区域分工中处于劣势地位的格局,集中投资于那些价高利大的加工产品,由此导致一些加工工业项目的重复引进和重复建设,形成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趋势。大多数省份都将汽车、电子、机械和石化等列为“九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其中,将汽车列为支柱产业的省区市有22个,而且整车是绝大多数省份发展的重点;将机械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省份有16个;将化工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省份有16个,大部分又以石化为重点;有24个省份将电子工业列为支柱产业,其中又以通讯设备、计算机、电子音像等作为发展的重点;有14个省份将冶金工业作为支柱产业。

二、中国区域经济关系变迁的启示与政策含义

(一)区域发展战略决定区域分工,并进而主导区域经济发展轨迹。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分工格局具有路径依赖性,必须充分考虑前期发展战略及业已形成的区域分工格局,即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兼顾垂直型产品分工和要素分工。

(二)正确处理经济效率与区域公平的关系。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效应来看,区域公平问题的解决,可以使区域经济之间保持适当的竞争协作能力,减轻由于区域差距过大给经济、社会带来的震荡和不确定性。

(三)找准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效率边界。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强化区域分工与协作,实现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另一方面,加强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尊重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利用区域和产业等政策,指导区域经济发展。

(四)坚持中央和地方职能的有效结合。区域经济关系的实质是区域在充分利用区域内优势的基础上实行专门化生产,并通过区际交换实现其产品价值,以满足自身对本区域不能生产或生产不利的产品的需求,从而扩大区域经济能力,增进区域利益。必须发挥中央政府的职能,协调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使区际外部性内部化,真正做到区域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协调、统一。

被举报文档标题:区域经济关系变迁效应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jjbylw/56712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