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区域经济关系变迁主效应与政策含义范文

区域经济关系变迁主效应与政策含义范文

时间:2022-05-18 10:01:19

区域经济关系变迁主效应与政策含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增长历程,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关键转折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但是,大国的经济增长需要经济要素在各地区之间垂直及水平整合,这需要有效区域分工的存在。区域分工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十分重要的内容,基于区域分工的中国区域经济关系的分析框架对于理解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区域经济关系的变迁路径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了由区域均衡发展到区域非均衡发展,再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转变,从区域分工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关系经历了“产品分工—要素分工—产业分工”等三个不同阶段。

(一)产品分工阶段(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建国初期我国工农业基础相当薄弱,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后,在地域分布上极不平衡。

从“一五”时期开始,国家根据中西部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东部经济基础较好,劳动力素质较高,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布局生产,加大了对内地的支持力度,采取了以开发内地资源为特征、以实现区域间均衡发展为目标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形成了中西部资源开发---东部加工制造---产品返销内地的垂直区域分工格局。

东部与中西部间的这种垂直性产品分工导致区域经济交换关系的不平等格局,使中西部地区遭受区域利益的双重流失,一方面东部地区获得了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输出的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时因价格“剪刀差”而转移的价值;另一方面,东部地区高价向中西部地区返销制成品,又把中西部地区创造的部分价值带到东部地区,从而为东部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二)要素分工阶段(1979—1999年)

从改革开放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充分认识到各区域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投资效率等存在差异,要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开始向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转变。

1.资本要素。不论从长期还是短期看,资本流动都是影响经济增长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资本流动的趋利性偏好,基本格局是从中西部向东部沿海地区的单方向流动。资本流动渠道很多,我们仅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角度,重点分析九十年代的资金流动变化情况。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各区域的分配

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向东部地区倾斜,国家基本建设及贷款投资总量的60%以上是在东部地区完成的,西部地区不足20%。1990--1999年期间,东部地区实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0年的51.99%提高到1999年的55.27%;中西部地区占全国的比重从1990年的48.01%下降到1999年的44.73%,其中中部地区从27.52%下降到24.06%,西部地区从20.49%提高20.67%。

(2)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在各区域的分配

改革开放后,资金的配置和流动更多的体现了市场经济的需求,但从根本上讲,政府在资金配置仍具有较大的作用和影响力。

由于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是以税收返还的形式实现的,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发达的东部地区不仅得到了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而且从绝对量上看,东部的转移支付还要略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2.人力资源要素。在经济转型期的所有影响经济发展的要素中,人力资源处于所有要素转化的中心,一个区域的人力资源状况最大程度地决定了这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崛起,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普通劳动力和专业技术人才出现了大规模的“东南飞”现象。

(1)普通劳动力。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后,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需要寻求就业机会并获得比农业生产更高的劳动收益,而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自发性劳动力区际流动现象,基本格局是由中西部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流动。

(2)专业技术人才。区域之间的竞争归结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等高层次创新人才,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使得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之间,人才的单向流动越来越严重。

3.制度要素。东部沿海地区是对外开放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和金融投资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在我国的对外开放实施战略中,东部沿海地区是重点。从创办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开辟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等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立保税区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时间最早、程度最大、层次最多。

(三)产业分工阶段(1999年以后)

这一阶段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标志,区域发展战略由非均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转变。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开始接近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同时,快速工业化和产业集聚过程吸引了大量中西部农村劳动力向沿海地区流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但是,随着产业和要素往东部地区持续集聚,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面临的资源约束也日趋加剧,表现为不断出现的“民工荒”、“电荒”、“油荒”、“地荒”,环境资源承载压力加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集聚不经济问题凸显,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生存压力显著加大。与此同时,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迟缓,地区差距持续扩大,其资源优势、劳动力要素优势和市场潜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我国开始出现明显的产业区域转移现象。

二、中国区域经济关系变迁的效应分析

区域发展战略在国家层面的实施,主要考虑两个目标,即区域公平和经济效率。区域经济关系涉及两个以上区域的经济利益,在以区域经济利益为核心动力的区域竞争与区域经济联系中,也就必然涉及区域公平和经济效率。从上述中国区域经济关系变迁的三个阶段可以知道,东部地区始终处于区域分工的优势地位,中西部地区则处于劣势地位。区域经济关系变迁的效应主要表现为由于各区域主体地位的不平等而对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主要以改革开放后的区域经济增长、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作为变迁效应进行分析。

(一)区域经济增长

从经济总量上看,我国改革开放后实行的效率优先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呈现逐步上升态势,从1980年的51.13%上升到2005年的59.63%,提高了8.5个百分点;而同期中西部地区则分别下降了6.76和1.74个百分点。应该说,从改革开放到1999年中国区域政策的重心是经济增长或者说是注重效率,非均衡的区域发展战略在推动全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拉大了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区域经济差距;而1999年开始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改变中西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作用暂时没有充分发挥。

(二)地方保护主义

从总体上看,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东部与中西部间的资源---加工型垂直分工格局并未得到根本改变。面对利益的双重流失,在分权式改革体制下,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中西部地方政府纷纷采取资源转换战略,竭力控制本地区初级资源产品的直接输出比重,提高其深加工程度,企图把产品的贸易结构重心转移到中间制成品和最终制成品的输出上来,延长初级资源产品产业链,发挥区域乘数效应,推动经济增长。但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较差,在中间制成品和最终制成品方面同东部地区竞争很难获得优势。于是,中西部地区想方设法防止“肥水”外流,限制某些东部地区产品进口,保护自身幼稚产业,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因此,以“关、卡、封”为特征的地方保护主义便席卷各区域。

(三)地区产业结构趋同

中西部地区为了改变在区域分工中处于劣势地位的格局,集中投资于那些价高利大的加工产品,由此导致一些加工工业项目的重复引进和重复建设,形成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趋势。大多数省份都将汽车、电子、机械和石化等列为“九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其中,将汽车列为支柱产业的省区市有22个,而且整车是绝大多数省份发展的重点;将机械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省份有16个;将化工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省份有16个,大部分又以石化为重点;有24个省份将电子工业列为支柱产业,其中又以通讯设备、计算机、电子音像等作为发展的重点;有14个省份将冶金工业作为支柱产业。

三、中国区域经济关系变迁的启示与政策含义

(一)区域发展战略决定区域分工,并进而主导区域经济发展轨迹。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分工格局具有路径依赖性,必须充分考虑前期发展战略及业已形成的区域分工格局,即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兼顾垂直型产品分工和要素分工。

(二)正确处理经济效率与区域公平的关系。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效应来看,区域公平问题的解决,可以使区域经济之间保持适当的竞争协作能力,减轻由于区域差距过大给经济、社会带来的震荡和不确定性。

(三)找准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效率边界。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强化区域分工与协作,实现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另一方面,加强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尊重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利用区域和产业等政策,指导区域经济发展。

(四)坚持中央和地方职能的有效结合。区域经济关系的实质是区域在充分利用区域内优势的基础上实行专门化生产,并通过区际交换实现其产品价值,以满足自身对本区域不能生产或生产不利的产品的需求,从而扩大区域经济能力,增进区域利益。必须发挥中央政府的职能,协调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使区际外部性内部化,真正做到区域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协调、统一。

被举报文档标题:区域经济关系变迁主效应与政策含义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jjbylw/56712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