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企业加息调控手段范文

企业加息调控手段范文

时间:2022-12-08 04:10:44

企业加息调控手段

加息在于人们告别了十年后,再一次与每一个人亲密接触,尽管央行只将一年期存款利率基准上调了0.27个百分点,但人们均对此不同程度作出了反应,或上银行将银行存款转存为定期或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投资方向或放缓了大额投资的脚步,加息标志着市场手段受到更多的重视,行政手段将逐渐淡出。我国目前的紧缩政策不足以抑制投资的迅猛增长,不加息,会引起投机活动的加剧,对国家的金融和经济稳定不利,升息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市场决定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的运用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而且货币政策发挥作用有明显的时滞效应。1993年以前,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发挥的时滞效应还认识不够,其结果是在货币政策实施的过程中,经常改变操作方向,以至于货币政策的效果刚要出现时,操作方向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而抵消了货币效力。1993~1996年间,货币政策始终以控制通货膨胀为出发点,通过贷款规模、货币供应量计划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以调控力度和操作进度是否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取舍标准,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坚持货币政策适度从紧的原则不变,广义货币M2增长率持续40个月下降,通货膨胀在1994、1995年缓慢下降,到1997年出现大幅度下降,经济的“软着陆”实现了。论文百事通此外,从中国的经济状况来看,供给约束已经被需求的约束所代替。

尽管我国目前所采用的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投资规模仍然偏大,煤电邮运供求关系仍然紧张,宏观调控工作不可放松。煤电邮运全面紧张表明国民经济的动力在紧张,而动力显然应用于全方位的国民经济,也即我们面临的总量问题仍很突出。面临的是总量问题,通过总量控制手段会更好。中国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很低,所以要有效控制总需求的宏观经济只有指令性压缩投资政策,而控制总需求的任务,主要是由货币政策来承担,货币政策在中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我国目前的货币传导机制不畅,总储蓄率以及银行存差依然偏高,发行央行票据与公开市场只能作用货币市场,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刺激银行扩大放款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国前期推出的间接紧缩性货币信贷政策效力甚微,从2003年的第二季度开始,央行为控制基础货币,调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资金,开始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来回笼货币。在4月22日至6月30日的10个发行日,人民银行以价格招标方式贴现发行17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为1950亿元,其中3个月期900亿元,6个月期750亿元,1年期300亿元。尽管央行用招宽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来收缩基础货币,但是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长幅度有增无减。进入7月份后,贷款增量是2002年同月增加额的1.7倍,并且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下半年,央行加大了央行票据的发行力度,力求收回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缩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态势。引人注目的是8月19日,央行票据每周例行发行200亿或300亿元一下子猛增到500亿元,创下了周发行量的历史新高。从累计量来看4~8月份央行已经发行票据超过4000亿元,然而信贷快速增长的趋势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央行票据这一工具来减弱货币信贷快速增长的趋势,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为了控制货币快速增长的势头,8月23日,央行被迫将存款准备金率由6%提高到7%,接着从2004年4月25日起,法定准备金率上调了0.5个百分点至7.5%,另38家中小银行因使用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则上调1.0个百分点至8.0%。另外。在一季度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2916亿元,通过债券公开市场操作回笼基础货币2810亿元,投放回笼相抵,全部公开市场业务,净投放基础货币106亿元,基本金额对冲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

尽管实行的是紧缩性政策,但2004年货币供应量增长仍然在提速,贷款增速也在回升,紧缩的只是票据融资和消费贷款。不仅总量上贷款增速不减反增,而且贷款结构上的变化更有利于投资的扩张。2004年3月来,人民币的各项贷款中,短期贷款累计增加3975亿元,同比多增423亿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增加140亿元,同比增加了20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了509亿元,同比少增加了79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了3587亿元,同比多增699亿元。多增的在最多的是中长期贷款,次为短期贷款;少增最多的是票据融资,次为中期流动资金贷款。

窗口指导之类的直接型紧缩性货币政策迅即有效,但是因震荡太大不可以持续使用。2003年8月,央行曾对商业银行贷款施以严格的窗口指导,结果第4季度贷幅较小,全年贷款控制在2.9万亿元,这曾被认为是不可实现的数量控制目标。2004年,央行继续推行窗口指导,但内容有所不同。1~3月,央行的窗口指导着重于贷款结构,主要是控制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过热”行业的贷款;从3月底开始,央行的窗口指导是既控结构,又控总量。央行2004年的窗口指导同样发生了迅即的效力:广义货币M2余额,4月末为23.36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与上月基本持平;5月末为23.48万亿元,同比增长17.5%,比调控目标低1.7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及各项贷款本外币并表余额,4月末为18.12万亿元,增长20.4%,增幅与上月基本持平,5月末为18.25万亿元,同比增长19%,比上月末低1.4个百分点,只用了大约40天窗口指导即见显著的成效。

窗口指导源于货币政策工具中的道义劝告,即中央银行通过发表正式申明或私下谈话,表明它们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与对各家银行的希望,以达到影响银行业务符合政策目标的要求。窗口指导最大的缺点在于引致不公平的格局,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银行自主权,也可能造成金融机构资产趋同化。在我国,窗口指导的最大的危害是引起贷款的大起大落:当被劝告时,商业银行都蓄积力量,待风声一过,便是贷款的超常增长。2003年的第四季度,商业银行听从劝告缩小放款,而到2004年一季度多数银行则是贷款大增,对于以银行融资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国,贷款的大起大落就是投资和经济的大起大落,这样的震荡是中国经济所承受不起的。窗口指导只能临时运用于宏观调控的危急时刻,切不可变成一项持续的短期,、中期计划。运用窗口指导是为了弥补市场化货币政策工具效力的暂时不足,一旦危急时刻过去,就应搁置窗口指导政策,而应加快运用和培育市场化的调控工具,特别是利率工具。

由于采用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不足以抑制贷款扩张,窗口指导虽能约束贷款,但所带来的贷款大起大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央行在2004年10月28日宣布:从2004年10月29日起,加息27个基本点。这一决策是宏观经济新的压力下一个必然的选择。

1、利率变动要跟上价格变化,否则行成负利率会导致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倾向的变化。高涨的国际原油价格,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工资水平的上升都为物价水平造成了压力。2004年我国的CPI的增幅一直居高不下。2004年,国家发改委在两会期间确定的控制目标为3%,2004年1月~3月CPI同比增长3.2%,2.1%和3.1%,5月份的涨幅为4.4%,7、8月份的涨幅更是触到了底线,达到了5.3%(我国的一年期的贷款利率为5.31%),9月份的CPI的增幅为5.2%。这使得经风险调整后的存款收益率远低于金融市场的收益率。“负利率”动摇了居民的储蓄的传统金融投资习惯,对于资本严重不足,持续的存款增长是维系其生存所在的中国银行业来说,是个不小的冲击。新晨

2、我们同时还要关注“严格执行土地使用计划”对房地产的影响。事实上,对土地的严格管理,使市场形成了房地产供给减少的预期,而供给的减少,需求不变只能导致价格更高,进而刺激更大的投机需求,持续高升的房地产价格可能会带来泡沫,从这一点出发,提高利率能在边际减少居民对住房贷款的需求,当需求被抑制,房产的流动性丧失之后价格会下跌,投机需求的减少是必然的。

3、利率调整的时滞短,现代的企业等经济主体对利率相当的敏感。当前的投资以资金密集型的大项目居多,微小的利率变动足以增加巨大的财务成本。国有企业改制后,大量的国有控股企业对成本相当敏感,特别是相当多的大企业的财务部分已不仅仅是成本部门,而是一个利润中心。民营企业等企业更是如此。实践中,国有控股企业往往为几点的利差与多家银行博弈。

这次加息是9年来利率第一次由下降通道逆转到上升的通道,这次逆转不仅来得十分突然,而且是不同利益集团反复博弈的结果。有一个特征就是,以往国内利率变化基本上是计划框架下进行。因此,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企业与民众对它都不敏感。在此次央行加息以前,许多购房的民众在购房时就是没有考虑到利率的风险,就是在计算个人还贷支付能够时以固定利率来计算。而这次加息,媒体宣传与民众亲身的感受这才知道了利率风险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次加息,是一次全国性的利率风险大教育。这种意识一旦在民众思想中生根,本身就已经是国内利率市场化迈出了很大的一步。大家都知道,这次央行突然加息主要的原因一是CPI过高,导致居民存款的负利率、导致大量居民储蓄存款流到银行体系外循环,从而可能导致国内金融体制大的风险;二是国内房地产价格的居高不下。这不仅说明了早些时候国内宏观调控效果并不是那样明显,而且说明了所存在经济过热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获得解决。而这两大问题如果不能够得到缓解,无论是国内金融体系还是对整个国家经济成长都是一个十分大的隐患。央行这次加息27个百分点,对解决这两大问题可能是杯水车薪,所起到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不过它却向市场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政府会通过利率机制来化解这两大问题的风险。此次加息对房地产,航空,原材料行业的影响较大,但是对市场的整体影响不太大,仅仅27个百分点的加息,并不足以将中国的旺盛的经济和需求拉回既定的轨道。但是这次央行加息的意义并不在于加息的幅度大小,而是希望发出这个信号来看市场的反映,是向国内外业界表明央行宏观调控方式的改变,是国内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迈出了重大一步,是央行向市场发出国内利率将进入一个上升周期的信号。加息,这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长的利率水平正常化过程的开始。

被举报文档标题:企业加息调控手段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jjbylw/55927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