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地方加工贸易转型途径抉择范文

地方加工贸易转型途径抉择范文

时间:2022-07-31 08:51:22

地方加工贸易转型途径抉择

纵观广州加工贸易近30年的发展,已越过了简单组装而进入加工阶段,并不断向价值链的上下游延伸,但仍未摆脱以劳动密集型的非差异化加工为主的局面。面对新形势下国际国内合作与竞争的新局面,广州市加工贸易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是当前关系到经济发展大局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转型升级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般来说,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归根到底是企业的转型升级,它可以从转型和升级两个层面来理解。转型就是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转变,即企业在不同产业之间的转换和不同发展模式之间的转变。前者表现为转行,后者表现为转轨。升级就是企业提高迈向更具获利能力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领域的能力的过程,即企业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位置的提升。一般通过创新和整合来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就是制造商成功地从生产劳动密集型低价值产品向生产更高价值的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经济角色转移过程。但无论从哪个层面看,企业转型升级都包括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状态演变的过程。目前国外对加工贸易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动态能力理论视角[1]、核心竞争能力理论视角[2],全球价值链(GVC)理论视角[3]等。从国内来看,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容、背景和政策进行系统阐述[4],近期研究多是金融危机后基于区域调研作出的分析,如吴家曦和李华燊对浙江省[5],吴金胜对山东省[6]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毛蕴诗和吴瑶在其专著中系统研究了国内外企业转型升级经验以及政府宏观对策[7],张波则探讨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微观策略[8]。综上可见,已有文献多着眼于政府政策、企业策略和转型模式等方面,本文则基于外部环境变化集中分析新时期全球价值链下的广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二、广州市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加工贸易一直保持了快速的发展势头。2010年全市加工贸易出口259.7亿美元,同比增长30.4%,占出口总值的53.7%。其中进料加工出口196.6亿美元,增长41.5%;来料加工出口63.0亿美元,增长4.8%。一般贸易出口202.6亿美元,同比增长26.4%,占出口总值的41.9%。同期,加工贸易进口192.9亿美元,增长56.8%;一般贸易进口309.7亿美元,增长29.4%。

(一)加工贸易是广州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加工贸易一直以来都是广州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如下表1所示,2001-2010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额从70.53亿美元增加到259.65亿美元,年均增长16.2%,占全市出口总额保持在50%至60%,占全市GDP总值的比重为20%左右;同期,一般贸易出口额从45.7亿美元增加到224.2亿美元,年均增长20.3%,占全市出口总额比重由39.3%上升为48.3%,占全市GDP总值的比重几乎不变,维持在15%-16%左右。

(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大幅提高,2010年,机电产品出口264.0亿美元,增长31.9%,占全市出口总值的54.6%,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9.0亿美元,增长30.3%,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0.5%。与此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纺织服装、鞋帽、皮革制品三类产品占加工贸易出口总比重从2001年的32.58%下降为11.99%,下降了20.59个百分点。

(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截至2010年,广州有609家外商投资企业拥有自主商标(含外商投资企业自有商标),以自主商标出口的占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30.08%。其中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的19.04%。此外,还有285家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购买或租赁和获得授权等方式拥有品牌(商标)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共设立各类研发机构133个。

(四)集约化发展和产业集聚态势日趋显著

2010年以来广州开发区和南沙开发区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比重50%以上,较2004年(当年南沙区建区)提高了20个百分点。广州开发区机电电子产业、南沙汽车产业、番禺区珠宝加工产业、花都区皮具产业、黄埔区日用消费品产业等已形成集群效应,其中后四者曾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

三、全球价值链下广州加工贸易产业的位置分析

广州市的加工贸易产业,总体来说,相对集中在产业链的组装生产环节,对土地、劳动力、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比较高,产业布局又集中在相对狭小的区域,土地资源稀缺矛盾凸现,电力等能源出现供应紧张现象,劳动力无限供给状况也已发生实质性改变。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的不断攀升,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增长空间缩小,加工贸易企业为拓展营利空间、提升加工贸易价值链,必须转移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生产环节,发展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生产环节,丰富加工贸易内涵,实现全市范围梯度协调发展。广州市加工贸易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价值链的位置如图1所示(图中虚线部分代表“广州市加工贸易产业所在环节,图中各个箭头代表产业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启转方向)。目前广州市的加工贸易主要还处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技术工序上,即加工制造档次仍处于低端。加工贸易的主体是亚洲四小龙及美欧日等外商投资企业[9],本地企业所占比例很小。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中,主体基本上都是外商投资企业,本地企业承接跨国公司加工生产业务的能力薄弱,目前尚未真正进入其生产链与价值链中。

四、广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管理体制瓶颈

(一)广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外部影响因素未来一个时期,影响广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外部因素很多,突出表现在:

1.国际需求疲软将持续,国内需求依然强劲。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深度结构调整和秩序重构的重大变革期,新兴国家通胀和发达国家债务危机具体表现着、实现着调整。预计全球需求低迷影响可能还将持续5年以上。我国内需拉动强劲,中西部经济进入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而25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成为新增城镇劳动力的主力,将进一步促进城市化的发展。这些预示着内需将快速扩展。

2.资源性生产要素增长减缓,创新成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国内年轻劳动力供应锐减,劳动成本上升长期存在。根据研究,全国年轻劳动力(25岁以下)在“十二五”期间逐年明显减少,减少额从2011年的200万到2016年达到1150万的高峰,“用工荒”将比过去更为严重,劳动力供给紧张和工资待遇提高将在农村和城市普遍存在①。同时,随着高中阶段教育普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劳动队伍整体素质以及知识水平得以提高,促进了技术进步加快,自主创新将超越引进成为技术进步的主动力。

3.扩大内需成为长期国策。未来一个时期,随着外需的持续疲软,在国内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扩大内需成为长期国策,收入及消费与经济同步增长将是扩大内需的有力支撑,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的民生建设(多数为生活性服务业)将得到大力发展。这为我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以及内销市场扩大提供了强有力政策支持。外经政策方面,由于劳动力总供应量逐步从零增长向负增长过渡,扩出口保就业压力减轻乃至消失,人民币汇率上升将是中期趋势,出口退税政策将逐步弱化。总的来看,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国家政策环境均倒逼着广东省必须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广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所面临的问题

1.资金紧张

广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最突出的困难是资金紧张问题,这几乎是社会各界形成的一致判断。尽管近年来广州市旨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力度空前,如创业板和中小板的设立等,但有关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原始积累和民间借贷,通过金融机构借贷的比例不高。从广州加工贸易中小企业自身角度来看,融资难问题主要在于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欠缺和融资渠道狭小,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有效抵押资产,加之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恐贷、拒贷。同时,面向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发展滞后,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债券融资和风险投资。中小企业资金流紧张而导致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资金,使得三角债老问题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新难题。应收账款平均占中小企业总资产的大头,一旦应收账款管理不善,企业就会出现坏账,无法付款给供应商,便会造成资金链断裂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2.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

深入分析广州加工贸易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表面上为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小企业占据的是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逼迫中小企业走转型和升级之路。从国外需求分析,在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之前,欧美日等国主要出口目的地国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得不置身于消化金融危机及其带来的各种后遗症的境地[10]。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将使我国的出口规模持续下降,从成本投入来看,原材料价格频繁波动的现象将在未来难以避免,在我国节能减排要兑现国际承诺、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和注重民生建设的大趋势下,中小企业降低投入成本难言乐观,原来的成本优势在其他新兴出口导向型国家面前也难以长期保持。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装备水平和生产技术较为落后,专业人才短缺,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不具有定价能力和议价能力,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参与竞争。因此,无法及时应对和转嫁上游各类投入成本,如:原材料、环境、劳动力的变动和增加,无法获得竞争优势[11]。从目前关停倒闭的中小企业来看,主要是原材料依赖型企业、传统低利润制造企业。产能过剩企业、环保不合格企业和落后产能企业等类型企业。比起资金问题,中小企业转型与升级更加迫在眉睫。

3.加工贸易本地产业配套率差别较大

广州市的经济基础、地缘关系和人文优势使其成为广东加工贸易的重要集聚区,该市的加工贸易量占广东省加工贸易总量的10%以上,但根据对典型企业的调查,发现很多加工贸易企业的本地产业配套率(包括转厂在内)并不是很高,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加工贸易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参差不齐

目前,广州市加工贸易企业随产品性质不同和企业所处的地域的不同,其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各有不同(如表2所示)。

5.本地企业参与加工贸易程度较低

廉价的劳动力优势、自然资源优势,贴近市场,以及相近的语言文化(主要针对台商和港商而言)等[12],是吸引加工贸易企业前来广州乃至广东投资的主要动机。而在目前的加工贸易体系中,承担OEM或ODM等形式的加工贸易企业大多数是承接了欧美日等跨国公司加工生产业务的亚洲“四小龙”企业,广州乃至广东沿海地区主要还是作为这些企业的加工地。在多数情况下,本地企业还没有进入全球性的OEM或ODM生产链条中,只是承接这条生产链条的外部环节的生产业务。目前,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非常小,主要是跨国公司和主要的OEM、ODM企业在生产链条上实行“体内循环”。本地企业由于技术能力和专业人才等条件的限制而难以进入循环圈内,只能提供一些低端或产品。

6.加工贸易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减弱

广州市加工贸易的自然禀赋优势已逐步减弱,如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环境条件的利用逐步趋于饱和,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问题日趋严峻。在加工贸易聚集地的环境保护成本正在逐渐提高,工人文化程度较低,而且出现招工难现象,土地资源稀缺矛盾凸现,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缺电现象。以上种种问题使更高技术、更大投资、上下游整合的投资项目难以在广州市寻找到合适的投资地,从而影响到广州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力度。

(三)管理体制成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瓶颈②

1.深加工结转不畅

在深加工结转(又称“转厂”)过程中,由于加工结转归类不合理,各关口审编码不一致,审批货物编码意见不一,因此处理手续繁琐,严重影响结转效率,不利于加工贸易产业链延伸。

2.出口退税存在不合理

2002年国家政策规定,一般性设备进口先征后退,每年核查产品是否出口,如果100%出口,征税额每年返还20%。但实际上,该项政策时过两年还没有制定详细的核查规则,比如核查机构、核查方法、退税单位。国家由去年开始实行新的退税政策(出口增长部分的退税由地方政府承担25%),如果当地企业配套不完善,加工贸易配套产品更多地从境外或周边城市运进,加重了地方政府的退税负担,从而降低当地政府促进贸易发展的积极性。

3.口岸验放和海关监管有待改善

据一些企业反映,口岸报关比以前效率有所提高,但透明度不大,很多都需要自行摸索;海关电脑故障经常影响通关时间;政策规定实际购料地与合同规定一致在应用中缺乏弹性;深加工结转转出方与转入方不能同时同步;口岸工作时间规定不方便公司正常运作(周六、周日不全日工作,带来不便)。联网监管的主要问题是电子合同审批系统与联网监管系统存在差异,容易造成混乱,而且电子口岸系统尚未成熟,时有数据丢失的现象。

4.加工贸易商检缺乏协调和环境评估费较高

广州市的通关与商检部门缺乏协调,报关和商检不能同步进行,查验时间长(一般一个下午,经常超过24小时),并且商检成本较高,每货柜的商检费达到800元左右,增加企业运营成本。环境评估费用较高,人员下厂检查,企业需要交纳人员各种费用,造成企业额外负担。

5.信息共享尚未实现

加工贸易管理体制涉及外经、海关、质检、外汇、税务等部门,各行政单位隶属关系不同,对加工贸易管理信息尚未实现数据共享,降低了加工贸易操作效率,增加了企业的办事环节和经营成本。

6.加工贸易形式有待转变

由于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来料加工企业需要扩展经营范围,但目前审批时间较长,不利于企业发展。另外,由于国外投资方的保密要求,三资企业不得不做来料加工,政策规定三资企业可做短期来料加工,但由于企业在这种业务中没有进出口权,要依赖外贸公司进出口,这有悖于国外投资方初衷,不利于高质量加工贸易的引进。

五、广州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路径探讨

近年来,面临要素成本上升、政策和市场环境约束等一系列内外综合因素的挑战,价值链攀升势在必行。根据国内外一些地区发展情况的实际比较和了解,结合本地区的调研,广州市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总体目标可以制定为:在3-5年内,将广州市加工贸易由主要承担初级加工、产品供应转型升级为自主的OEM和ODM,并将加工贸易向上下游延伸,即由初级加工阶段转型升级为中高级加工阶段。未来广州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通过价值链内的横向扩展升级路径、价值链间的纵向跃升路径和价值链“切片”外移的路径,逐步实现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逐步在全球加工贸易价值链中占据部分目前由亚洲四小龙占据的位置[13]。

(一)加快建立加工贸易配套发展平台

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市内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国际产业循环的分工和竞争。应按照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整体部署,一方面,有步骤地推进本地企业为大型加工贸易企业建立稳定的材料、零配件供需采购渠道,提高加工贸易与广东省产业间的关联度,促进广州市基础产品的间接出口;另一方面,将重要的配套工业列入广州市重点鼓励和培育计划,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加工贸易产业配套信息服务系统,发挥信息化的“倍增器”和“催化剂”作用,推动广州市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快速发展。

(二)引导和支持支柱产业的核心技术及关联基础产业发展

积极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生产指挥中心或区域总部角色转变。受国际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的影响,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显现出在广州市原有加工贸易业务的基础上,延伸业务分工链,设立地区生产指挥中心,从单一的生产制造功能向复合型营运功能发展的战略意向,这为更多地吸引外资和扩大出口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要积极拓展加工贸易企业的业务经营领域,允许加工贸易企业为其境内外公司提供采购、销售、物流、信息、决策咨询、研究开发等经营性业务。

(三)以“产业园区带动战略”促进加工贸易集聚

科学制定加工贸易制造业发展的园区规划,分期实施、协调管理,有重点、分阶段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园区聚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不断增强园区产业集中度,带动加工贸易集聚发展。在各工业行业重点培育一批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围绕这些大企业,培养和扶持一批在国内同行业占有优势地位、发展前景广阔的“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建立起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双向协调发展的互动结构。推动工业园区的发展应将粗放型经营改为集约型经营,应吸取以前盲目的推山建房导致了管理难题、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教训。

(四)促进加工贸易由“加工基地”向“制造中心”转变

重视发展装备制造业,为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提供服务,实现加工贸易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的进一步转变。发挥广州市特色经济的优势,重视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加工贸易,对于提高广州市外经贸水平,构建广州市开放型经济坚实脊梁和核心竞争力,加速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有意识地引导、培育装备制造整机工业的形成,不断延伸产业和加工链条,力促配套产业带和产业群的形成,促进加工贸易由“加工基地”向“制造中心”转变,以构建加工贸易的核心竞争力。各有关部门要努力为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提供便捷服务,促进加工贸易向深加工发展,促使广州市的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

(五)大力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加工贸易

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开展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对民营企业实行与外资企业一样的优惠待遇,重点培育支持科技型、自主知识产权型民营企业进入跨国公司产业链体系。逐步建立对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出口信贷资金支持体系,探索建立对民营企业发展加工贸易的激励机制,加大优化加工贸易企业结构的政策力度。正确认识小规模企业在产业配套中的作用。小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下)在促进产业链完善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广州市的加工贸易产业转型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变化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和动态性。遵循通过价值链内的横向扩展升级路径、价值链间的纵向跃升路径和价值链“切片”外移的路径,从上述五个方面发力,真正增强广州市加工贸易企业及产业的集群性、国际性、创新性,才能一方面吸收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及技术经验;另一方面真正培育本土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加工贸易的跨国企业。这样,才能真正有能力去抢占全球产业链的高地,从而实现广州到2015年,全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占75%和45%;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工贸易产业基本实现高端化、现代化。全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占80%和55%的宏伟目标。

被举报文档标题:地方加工贸易转型途径抉择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jgmylw/60739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