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加工贸易机遇挑战范文

加工贸易机遇挑战范文

加工贸易机遇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从无到有发展至今,已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它以其“大进大出,两头对外”的特点,为我国的对外贸易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自1996年起,我国加工贸易连续多年占据外贸进出口的“半壁江山”。2003年尽管受到“非典”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加工贸易仍然进出两旺:2003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404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占当年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7.6%。其中出口2418.5亿美元,增长34.4%,占当年出口总值的55.2%;进口1629.4亿美元,增长33.3%,占当年进口总值的39.5%。在2004年,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为47.6%。

进入21世纪以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经济发展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国际方面,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新科技革命的新形势,使世界各国纷纷进行结构改革和调整,全球加工贸易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并且我国国内也提出了建立新型工业化,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国的加工贸易正处在这种新形势下,给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形势下我国加工贸易的新机遇

(一)国际分工新格局的形成给我国加工贸易的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国和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农业国之间的垂直分工继续发展,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部门之间的水平分工进一步深化;形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水平型”国际分工格局。同时,国际分工形式开始从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转化。由于通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用全球资源的成本降低和远距离多时空经营的便捷可行,以及由投资政策自由化所引致的要素流动,使得价值链上的各项功能性活动得以在国际间实现更加专业化的细分,国际分工越来越表现为相同产业不同产品之间和相同产品内不同工序、不同增值环节之间的多层次分工。这种分工是价值链上具有劳动要素密集、资本要素密集、技术要素密集或其他要素密集性质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分工。国际分工新格局的形成使生产的国际迂回程度不断加深,带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分布,同时也为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二)经济全球化下,跨国公司的进入给我国加工贸易带来新的优势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跨国公司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变革。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一些跨国公司将其生产布局日益细化,把一种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按照成本最低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同时,跨国公司也越来越多的专注于技术开发、品牌经营和营销网络的建设,将制造活动尽可能地以OEM(原厂委托制造)的方式外包给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加工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已初步显示出世界级制造业基地的前景。在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加工贸易的作用将会使我国有可能成为“世界工厂”。这正为我国原先的竞争优势融入全球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创造了更好地就地学习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机会,带来更多的就业、税收和发展资本等利益,也为企业带来更多与跨国公司合作的契机。跨国公司也正逐渐开始将我国作为重要的采购基地。为了降低成本,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把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组装配送环节转移到我国。这种产业转移,如果是以内销为目的,产业链必然会逐步向下游延伸和扩展,形成在国内的销售网络;而且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领域,跨国公司也将会把区域研发中心和运营管理总部转移到我国,这些做法均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加工贸易的国内价值链。如果是以外销为主,随着我国加工制造能力的不断增强,加工制造的技术和质量在升级,当我国低生产成本优势与跨国公司综合物流运作能力相结合,就可形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网络提供从采购、加工制造、仓储运输一直到分销和售后服务的合作,这样也有利于进一步利用跨国公司的国际营销网络,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更快发展。因此,从发展前景看,全球化不仅带来把我国加工制造能力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的机遇,而且也创造了把加工贸易升级为综合优势的契机,使加工贸易开始新的机遇。

(三)我国加入WTO对加工贸易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入世后,我国的加工制造能力将获得巨大进步,以国际分工和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为背景的加工贸易在我国将会有新一轮的发展高峰。其主要表现如下:

1.我国加入WTO后,将进一步开放本国市场,尤其是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将加大开放力度,外商在华投资的领域必将扩大。外商在华从事加工贸易的产品将有可能就地销售,而无须运往国外。外商将会发挥服务业的优势,为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的国有企业或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信贷、保险等服务,有利于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开展国际加工贸易。

2.按照WTO中的国民待遇的原则,WTO的任何成员国不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对加工贸易生产中使用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有特定国内数量限制,或强制规定优先使用国内原料。这样,我国的市场资源便能够公平地进入国际市场进行优化配置和组合。也就是说,通过加工贸易,我国的优势资源(如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与外国的优势资源(如资本、技术、管理等)能够实现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最佳配置的强化竞争机制,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

3.加入WTO,将使我国的关税大幅度降低,扩大市场准入范围,这在一定程度虽使我国加工贸易政策的优惠程度有所减弱。但在实际上,却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了不法分子利用加工贸易进行走私的机会,使走私分子失去了利用加工贸易牟取暴利的土壤。可以纯洁加工贸易这一方沃土,有利于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

4.WTO的透明度原则将使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下的新型政企关系,促进公平竞争市场体制的形成,完善加工贸易的运行环境。这对于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来说,无论是从事境内加工贸易还是境外加工贸易,都有利于公平竞争。

5.WTO倡导贸易自由化。在WTO下,主张取消以数量限制为主的非关税壁垒。按照取消数量限制的原则,我国加入WTO后,将进一步加强同世界各国相互间的依赖关系,而取消配额限制,则会增加更多新的贸易机会,使我国在生产、销售、服务等广泛的事业领域发展成为可能。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加工贸易将会从中获得利益。我国依靠劳动力优势,可以在更广的领域从事加工贸易。这样不仅可以使我国加工贸易产品摆脱国外市场的数量限制,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且利用国内原材料、零部件的机会也将增加。

二、新形势下我国加工贸易的新挑战

(一)现行监管政策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加工贸易的发展需要,加工贸易监管面临挑战

随着我国加工贸易活动的新发展、新变化,一些新问题的出现对我国加工贸易政策与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有关部门也对我国加工贸易的政策与管理按照市场的要求进行了调整,如1994年税制改革后,加工贸易进口保税政策又纳入了国内增值税保税的内容;针对加工贸易中存在的走私漏洞,引进保证金台帐制、出口加工区政策等。但是,由于没有将有关政策与监管制度进行通盘考虑,使得加工贸易政策与监管体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表现在:一是加工贸易监管政策存在不足,加工贸易的监管政策滞后于业务的发展;缺乏健全、有效的产业政策导向和税收保障机制;相关政策不协调;在贸易政策和税收等政策方面,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之间存在较大的政策落差。二是不法企业利用加工贸易走私现象十分突出,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由于加工贸易的管理模式与监管手段仍有实际困难,使加工贸易成为不法分子走私的渠道之一,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经营秩序。三是没有形成有力的协调配合机制:各部门多头共管,各地区监管条件不平衡;技术标准不规范;管理脱节;保证金台帐制度需要进一步落实;监管任务重。加工贸易超常比例增长与海关监管人力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过重的监管任务使海关事实上难以有效监管。

(二)境外加工贸易发展面临挑战

一是对境外加工贸易认识不足。加工贸易在我国已20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对加工贸易的认识很全面。但对于境外加工贸易,我们的认识还很不足。我国现行的政策限定过死。目前,生产企业获得的自营进出口权,只限于经营自己生产的产品,而事实上,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需要出口的原材料、零部件不仅仅限于本企业生产的。二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尚未配套。以金融服务业为例,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程度较低,难以对境外加工贸易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我国企业在境外开展加工贸易过程中,遇有流动资金短缺时,难以得到国内商业银行和国家进出口银行的信贷支持。三是产业发展不均衡。我国拥有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行业领域少。现在,我国的纺织、服装、家用电器和轻工业品还占有优势,其它诸如汽车、IT产业、电信等领域,我国没有竞争优势。尤其是我国的服务业水平同国际相比,差距很大,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境外加工贸易的发展。四是信息机制不健全。从市场信息需求看,企业对国外有关政策、法律和投资环境知之甚少。不少企业想走出去,但不知从哪里能够得到有关国家的市场资料。对于国际上与加工贸易相关的原产地规则了解不多,国际通行做法也不掌握。

(三)现行的原产地政策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带来限制

1.我国现行的原产地规则,对加工产品的原产地认定,采取以制造、加工工序为主,辅以构成比例的原则,因而对加工产品的原产地认定更多地注重“最终组装工序”,对加工产品中的原材料、零部件的构成也更多地从组装工序角度考虑,而忽视了其中核心部件在原产地认定中的作用。这既造成在我国只进行简单加工的产品轻易可以获得中国原产地证书,也使外商更倾向于只将最终简单加工环节放我国境内,原材料、零部件更多地采用进口,而不注重从本地采购,这对中间产业的发展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2.由于宽松的原产地规则,使的加工贸易产品可轻易获得原产地证书。外商也往往通过投资设立企业,在我国从事“三来一补”业务,申领我国十分有限的出口配额,致使加工贸易对一般贸易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同时,这类在我国进行简单加工的产品其产品实质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但也以“中国产品”出口,名义上增加了我国出口数量,从而加剧了外国与我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目前,我国对美国和欧洲存在较大的贸易顺差,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加工贸易顺差较大而引起的。

(四)WTO规则对加工贸易带来挑战

1.由于关税的减让,原来销往国外市场的加工贸易产品可能转而在本地销售,从而影响国产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一些加工贸易货物通过内销途径可能逃避配额许可证管理,既影响了企业加工贸易的正常运行,也为海关对加工贸易进行后续管理造成困难;按照WTO国民待遇原则,任何成员不能以直接或间接方法对产品的混合、加工或使用有特定数量或比例的国内数量限制,或强制规定优先国内产品。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不能用政策上的限制来促使加工贸易企业更多地使用国产料件;随着关税的降低,政策优惠的吸引力下降。

2.作为WTO的成员国,我国的加工贸易市场也将进一步向外商扩大开放,为外商投资带来广阔的发展天地。外商企业以其雄厚的资金及高新的技术给我国的国内产业带来一定的冲击。由于国内开展加工贸易的企业由于技术、资金、人才、服装、网络以及体制上的原因,在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竞争压力将增大,一些质量差、成本高的加工贸易企业必将被淘汰。

(五)我国目前加工贸易中的国内价值链过短

我国加工贸易中间投入品的本地化比例不高,从而导致其发展后劲不足。2003年1~4月,我国加工贸易(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出口665.6亿美元,占同期出口总额的31.5%;加工贸易进口456.1亿美元,占同期进口总额的32.7%。这表明我国加工贸易尚处于典型的简单加工或组装型发展阶段,加工贸易国内产业链短,生产能力集中于下游产业,零部件和原材料也过度依赖进口,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些将会逐渐失去发展后劲。而且在整个加工贸易的研发、设计、制造、仓储、运输、销售、服务等环节构成的价值链中,我国企业承担的往往是对零件或原辅材料的初级加工、装配和组装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占有的价值链环节较少,从而导致产品附加值的提高状况极不理想,造成我国加工贸易的增值率极低。据统计,在来料加工中,目前我方企业平均仅能获得占出口总额8%左右的工缴费收人,其余大量的产品增值部分被外方获得;而在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中,由于外方控制着原材料采购和制成品销售等关键环节,便于利用转移价格等手段,造成我方企业利润严重流失。

(六)现在我国的加工贸易工业功能发挥得不好,对我国产业的提升造成脱节

加工贸易应当发挥两种功能,即贸易功能和工业功能。贸易功能是促进贸易的发展,工业功能是促进工业的发展。我国加工贸易较好地发挥了贸易功能,促进和带动了贸易的高增长,充分发挥了鼓励出口的功能。但是在促进我国工业发展的方面却无法充分体现出来。由于现阶段,我国加工贸易最突出的表现是“两头在外”和“大进大出”的规定。“两头在外”即原材料采购在外和产品销售在外,意味着加工贸易同我国工业之间的联系是被切断的。切断这种联系就使加工贸易带动国内工业发展的功能无法发挥,并且会给国内相关原材料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冲击。而在“大进大出”模式中,由于外商控制着核心技术和销售渠道,中方只参与简单的加工环节,从而造成我国加工贸易的真正经营主体是外商企业而非我国国有企业的局面,因而使我国原有的产业基础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延缓了加工贸易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

三、结论

总之,在这种国内、国际发生新变化的时期,我国的加工贸易也正面临着许多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正确的把握和利用当前难得的机会,进一步的拓展我国加工贸易向纵深方向发展;如何更好的解决当前加工贸易中遇到的难题或挑战,为加工贸易的飞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都是在今后中亟待解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