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公共管理学教育制度的构建范文

公共管理学教育制度的构建范文

时间:2022-11-20 05:19:58

公共管理学教育制度的构建

作者:李承辉单位: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副教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业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与模式应把实践教学作为重要环节来设计、安排与实施,建立实际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专业建设的应有之议与必然之选。

一、以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为核心的日常性课程实践

(一)案例教学

1.专业教学案例库现状与建设

案例教学是目前国际管理类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它通过教师的组织与实施,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课前阅读、思考,课中讨论、交流,课后总结、提出或设计方案等系统规范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训练中体验案例所涉及的现实(或曰实践)内容,在案例教学中接触、体验和运用理论知识,培养分析思考的实践习惯与能力。案例教学中案例库建设是其首要的基础性环节与工作。案例库建设需要专业任课教师具有扎实深广的理论基础与广博的案例储备以及运用理论分析、研究案例的实践能力。目前地方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师资相对薄弱,科班出身的公管类教师都较为年轻,较为年长的教师则多从别的专业转型而来,师资力量的薄弱一方面体现为公共管理理论结构的不够完备深入、实际案例数量储备的不够丰富以及理论分析实际能力的不够专业与深化,另一方面则体现为案例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的不够扎实。因此,要构建较为完善的案例教学模式,必须先从教师水平的提高入手。既要提高拓展自己的理论水平、增加自己的案例储备、训练自己分析研究案例的习惯与能力,还要以专业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公共案例,才能具备建设案例库与组织案例教学的基础能力。

2.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开展

许多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都开设有公共事业管理案例分析的专门课程,在其他专业课程授课中,授课老师也在运用一些案例进行教学。然而,专设的案例教学课程其内容往往因过于宽泛而难以划定、易流于随意且难以组织;结合课程进度而设置的渗透在各课程内的案例教学更能让学生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更能加深他们对理论的理解及其在现实中存在状态的体认,因而变专门案例分析课程为各课程内设案例教学环节更为合理。而许多教师正在尝试运用的案例教学也往往因学时所限难以把握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讨论的时间分配,也难以深入开展,案例往往只用来作为理论的证明;即使花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提前阅读思考,再在课堂上讨论分析,却因学生理论储备的不足与专业分析能力不强常常流于就事论事、发发牢骚、泄泄心愤而已。因此案例教学的组织须有较为扎实的计划与实施安排。首先,实践课程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环节的严谨计划与实施安排。要求每个教师在既定的理论讲授与实践环节的学时要求下,确定课程各章节的重点及其理论讲授的方法与时间安排,确定每讲的经典案例,计划案例教学的时间、学生理论知识与案例准备的时间与要求、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与目标要求,老师对课堂的组织方式等。计划与安排甚至案例都可打印成集开课之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对课程进度心中有数,提前预习与思考。其次,教研活动对教学环节实施与改进的保障。以上环节的扎实实施与有效实现,需要院系浓厚的科研教研氛围和严谨的科研教研习惯的引导、督促和保障。专业竞争力的增强、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术能力的提升,需要合力,需要现有师资坐下来静心静气扎扎实实研究些问题、解决些实务。科研活动教研活动应当常规化、规范化、实际任务明确化、检查汇报与交流讨论务实化。在常规的严谨的科研教研讨论交流中完善培养方案、编著案例教材、改进案例教学方法、形成案例教学特色,提升教学与研究水平。

(二)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一改传统的教师讲授理论,学生听取知识、记忆知识点、回答问题、用所学理论要点简单回答考试论述题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就某个或几个专门问题进行学习、探索和研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所学课程内容及其所涉现实现象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是对问题的探究而进行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教学同样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研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每章重点内容及其现实现象提炼研究问题,组成课程研究问题库。在课程开始初期将所有问题发给学生,在对每个问题的所属范畴、所涉领域、基本理论作简要介绍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取研究问题,展开研究。可对每章节内容选择名额加以一定限制,各章节选题学生数大致相当,可以小组研究的形式进行。对每个问题提出具体的研究要求与步骤安排。无论是案例教学法还是研究性教学法都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一方面需要准备好教材,即案例库和研究问题库,另一方面需要对教学的组织方法和步骤提前作出全面详细的计划与安排;一方面需要教师自己对案例和问题本身有较深较透的理解与分析,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具备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有效进行分析与研究的能力与素养。一旦教师群体具备了这些能力与素养,就能将规范、严谨、科学的案例教学与研究性教学日常化、深入化、扎实化,学生的实践习惯与能力也就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慢慢养成与具备了。

二、以探索专业问题为核心的长期性基地实习

(一)基地实习的现状

建立实习基地实现校社(社会组织或社区)共建、校事(事业单位)共建、校政(政府机关)共建是当前许多高校都在走的实践教学之路。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主要用于学生的认识实习,一般将认识实习安排在第四个学期的某一或某二周。实习方式多是参观、讲座及为实习基地打打文稿、出出板报、参与组织应时性活动、做一些事务性的打杂类工作等。实习之前都有实习计划与任务书,实习之中安排了实习指导老师,实习之后要求学生写出实习报告与总结。环节清楚,手续齐全。然而,事实上往往是有计划与任务书却没事先发给学生与实习指导老师,计划与任务内容也不具体、与学生专业学习的进度与内容缺少必然联系,学生并未带着专业的视野与要求去实习基地。没有明确的实习要求与具体的实习步骤以及较为理性的专业视野与思维,学生往往实习之前对实习满怀憧憬与期待,一到实习基地之后很快就觉得没有事做,或所做的“小事杂事很是无聊”。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往往把学生送到实习基地,把学生交给实习基地指导老师之后,就不去对学生进行专业性指导了,实习结束后督促学生交齐实习报告和总结后进行批改,批改完后给予实习成绩,认识实习的环节就算结束。并不组织学生对实习的过程、内容、收获、心得、难点进行交流、讨论甚至解惑。实习教学的开展并不深入,实习的效果甚微。

(二)基地实习的改进

1.实习任务

、步骤与目标的明确化、具体化在去基地实习之前,应该对实习任务、步骤与目标作出明确、具体的计划与安排,切忌大而化之。对实习的总任务、总目标作出规定之后,应对实习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具体目标作出要求。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指导老师的要求和任务都要明确化。具体明确计划之后,应当进行实习动员,将计划书发放到学生与指导老师手中,让学生结合各组的实际情况作出更细一步的安排与计划,让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实习指导也有章可循有针对性。

2.实习准备的充分化

首先为去不同实习基地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实习任务、建立有针对性的实习课题库,对课题库中每一个课题的研究意义、存在状态加以介绍,对每个课题的阶段性实习任务与目标作出明确要求,对每个课题的研究总目标、要获得与解决的具体目标及其最终成果作出明确规定。然后在实习前一段时间将课题库发给学生和实习指导老师,让学生选择课题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组,并将实习老师与学生组对接,让实习老师与学生组在已有实习计划与任务书指导下具体安排本组的实习进程与步骤,进而使实习计划化、目标化、规范化、有序化进行。

3.实习时间的长期化

基地实习应与课程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前期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课题及其研究状况,找出自己的兴趣点与探究性现实问题,后期即可带着问题到基地去继续进行实践性研究,也可在查找资料了解研究课题的同时,定期到基地去充实课题的现实内容。因此,基地实习可以突破用认识实习的局限,而与课程实践的日常性和长期性相结合。它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探讨问题,探讨问题的同时紧密联系社会,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它让老师在教授理论的同时紧贴实际,紧贴实际的同时活化已有理论积淀,活化理论积淀的同时关注现实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与实践教学的能力与水平。

三、以结合时政探索实际问题为核心的短期调研性假期实践

(一)假期实践的现状与可行方式

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是许多高校对学生的一致要求,但那一般是对学生成长的社会经历的总体而模糊的规定,除了“三下乡”之类由学校统一组织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小分队之外,多由学生自己联系社会实践单位,回校时向班主任或辅导员交一份社会实践报告,许多学生依靠家长或朋友的社会关系在实践报告上盖上公章,自己根本没有实习却胡乱写上“报告”内容上交就能拿到学分。与专业学习和研究挂钩的假期实践要求不多,近年来有些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探索实践教学时开始将假期实践与专业教学结合,的确是种不错的尝试。假期实践可以是对研究性教学中问题探讨的延伸,也可以是对基地实习专题的深化,还可以结合社会涉及面广影响较众的现实公共问题进行专门性的探讨与研究。

(二)假期实践的组织与开展

安排暑期实践也要做好详细扎实的计划,首先要结合年内或近年来影响较大的公共问题及学生专业教学进程编制好假期实践问题库。对库内每一问题的基本情况、研究价值、探究目的、探究步骤及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与目标、要解决的问题与达成的成果进行详细的计划与说明。然后在放假之前一段时间将问题库发给学生,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与准备。再确定并联系实习单位;确定实践方式,并安排各种实习方式的先后顺序。准备充分后再进行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实践。在实习的每一阶段与步骤都要做好阶段性的记录与整理、概括与归纳,直到最后写出扎实的总结报告。回到学校后进行汇报、交流、讨论,并形成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特征与要求

(一)以问题探讨为核心,各种方式交叉运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

无论是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还是基地实习、假期实践,在教学实践中都要求将学生的参与作为课程组织的主导方面,变传统的教师讲授的单一形式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查阅、调研、工作、交流、讨论、思考、写作融合为一的多元互动形式。通过学生参与让学生自己学会如何了解历史与现实、发现并思考问题、加工整理与分析归纳材料、写作实习计划与调研报告、设计解决问题方案等,既接触现实深化对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又在实践学习中提升实践思维能力、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

(二)以组建案例集、问题库为实践教学组织开展的坚实基础

案例集、问题库的运用需紧密结合课程进度确定所属实践环节与方式。尤其应对每个案例的运用要求与各步骤的具体要求和目标作出明确计划,对每个问题的研究步骤及其具体要求与目标作出细致安排。这些计划与安排需要教师作出大量的研究、编写工作,但一旦编制出品,就可成为实践教学很好的教材范本。

(三)以课程实践为牵引和维系各实践方式的轴心与纽带

课程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第一阵地,是理论传授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第一实验田。从理论上讲,各门课程即使是最深奥的哲学课都可与实际相结合,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理论传授的生动形象、在情理相得、理趣相生中收到上等教学效果。因此理论课程的实践化教学应该成为专业教学的主导方式,倡导或规定各任课老师在自己所承担的课程内积极开展与探索各种方式的实践性教学。每个老师都为自己的课程建立了实践课题库及其具体实施计划与目标要求,就能与各实践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运用起来。每个老师都能在自己的课程、自己的课堂里实行研究性探讨性教学,让学生选择、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问题或研究方向,也能引导学生较早地树立起专业意识与兴趣方向。学生可以在不同老师的不同课程里确定自己的兴趣问题,并将自己的兴趣问题带入基地实习与假期实践中进行深入研究。

(四)以导师制为最佳教学组合方式

不同老师所授课程不同,所建问题库不同,学术关注与研究兴趣点也不同,刚好适合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学生可在不同的课程里选取研究问题,跟着该课程任课老师(作为导师)带着研究问题穿插于各种实践教学方式,专业学习起步阶段就能在导师的指引下培养起专业学习、专业思考、专业研究的习惯,为以后的毕业论文写作、工作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院系支持、培养方案的确定是保障

1.任课教师能力的提升

如上所述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任课老师提出了很高要求,然而地方院校本专业的现有师资都相对薄弱,既要做到理论扎实涉猎广博,又要做到储备丰厚见识深广,既要编出适用详尽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案例集与研究问题库,还要能带着学生进行研究与实践,本身底子不厚的任课教师要能胜任这些工作就须给自己好好充电,院系领导要给这些老师创造好的学习深造环境,或进修或访学或升学或放假学习研究,都是提升老师水平、编制实践教学教材与方案的好途径。

2.对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及其经费的支持

上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然引起课时调整、上课模式、考核方式等的变化,带来培养方案的极大变更,需要学校的鼓励与支持。带着学生查阅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基地实习、实践考查、撰写研究成果都需要较多的花费,也需要学校给予经费保障。

3.培养方案的规定与保障

培养方案对课程实践性质及其教学方式的规定促使教师探索并遵循实践教学的规律与方法。培养方案做出规定,教师得按方案要求组织教学,硬性规定促使教师认真扎实地探讨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通过集体科研教研等活动,完善培养方案、交流教学方法与模式,从而逐步形成具有专业整体特色的实践教学风格,构建起具有专业特色与竞争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公共管理学教育制度的构建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glxyjlw/61274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