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共2篇)范文

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共2篇)范文

时间:2022-02-28 11:01:08

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共2篇)

第一篇

一、新的经济环境下一名合格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无论是外贸行业还是金融机构,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及其流通领域的竞争性,所具有的核心资产如人才、客户资源都不容易控制。往往一名业务员离职,会带走大批客户资源,甚至会泄露企业或金融机构的商业秘密,使企业或金融机构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很多高校毕业生自身期望值较高,而企业包括金融机构提供的报酬和工作环境远低于毕业生的期望,巨大的落差使得毕业生不安心于本职工作频繁跳槽。根据近百家企业及金融机构网上招聘要求来看,76%的企业把就职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摆在首位。

2.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包括金融机构想方设法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特别是大多数中小企业、中小股份制金融机构,在招聘时基本上招聘有相关工作经验、熟悉业务操作流程、动手操作能力强的专业人员。一方面能更快地适应高强度的工作,融入企业团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节约培训时间,降低企业自身的培训成本。

3.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贸易合作的不断增加,外语成为国际贸易活动的主要工作语言,没有出色的外语能力是无法胜任工作的。此外要求国际贸易人才必须了解外国的历史、政治、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熟悉外国的相关法律,尊重外国的宗教信仰,具有跨国文化沟通的能力。

4.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悉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专业的人才应掌握最基本的运输与保险、仲裁、国际结算等国际贸易理论、具体操作流程;熟悉对外贸易政策、国内外经贸法律法规、了解国际条约等规则,并运用这些规则帮助企业应对处理买卖双方间的贸易纠纷,在国际贸易中争取自己的权利,捍卫自身的经济利益。

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社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有着强烈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却面临着求职难的问题。调查资料显示,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不到60%,形成了需求旺和就业率低,入学热门和就业冷门这一对鲜明的矛盾,其原因如下:

1.高校培养的专业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大多数高校虽然都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实习,但往往都只流于形式,没有专门的实训工具和场地,课程设置与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由于学生缺少体验实际操作过程的机会,无法掌握实践所需要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方法,特别是在最基本的审核信用证、填制相关单据、报关和防范商业风险等方面缺乏实践经验,出现理论和实践环节缺失,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低下,直接影响就业机会。

2.缺乏对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多数高校由于配套措施不够健全,很难营造讲外语和用外语的氛围,加之专业基础和外语能力“双优”的教师短缺,不能对学生进行专业外语应用能力训练,使大多数学生的外语水平仍停留在阅读阶段,听、说、写的能力普遍较弱,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3.师资队伍不够完善,教学方法单一。从目前高校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留校或直接分配到高校,由于没有外贸以及金融实践工作经历,不熟悉实践操作,教学中普遍采取单一灌输的教育方式,在讲授实务实践课程时只是纸上谈兵,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远不能满足市场和企业的要求。

4.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许多高校在课程体系上没有能够根据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和更新,缺少高质量的专业教材,缺乏针对用人单位和针对主导产品特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致使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在理论知识方面不如研究生,在操作技能方面不如高职生和专科生的两难困境。

5.用人单位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上的问题。随着外资企业、金融机构等大举进入中国,不论是贸易企业、政府部门还是金融机构等有关部门对现有的国际经贸人才的管理、使用等方面不能人尽其才发挥其作用,造成企业、金融机构等部门专业人才大量流失。

三、对改进及如何培养合格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一些建议

1.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议各高校积极拓展教学空间,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签订共建协议,共同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实用型人才。一是“走出去”的方式,即让学生和授课教师共同走出去,到行业、企业领域参观,了解进出口业务及银行相关的操作流程及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获得一定的职业能力。二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组织专业讲座。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界人士为学生及老师讲授实际工作以及经常遇到的操作性问题,在增强学生间接经验的同时,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使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

2.营造讲外语和用外语的氛围。健全配套措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专业外语应用能力训练,特别是提升具有专业基础和外语能力“双优”教师的水平,使大多数学生突破“哑巴”式的外语水平。

3.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根据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和更新,把传授知识、运用知识及探索知识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改变被动的灌输方法,重点加强创造性活动方法、能力的教育,对一些专业较强的课程,有针对性的加强用人单位的合作,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加强激励机制。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的加强对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竞争择优,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和激励人才的机制,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优秀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做到内部人才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当,避免人才流失。

作者:张妍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二篇

一、传统经济贸易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传统经济贸易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培养理念落后传统经济贸易本科人才的培养理念陈旧,不能主动服务于国家战略的调整,且不能体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色和学校办学优势特色。不同类型的高校经济贸易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过程、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基本一致,既没体现培养主体的差异,也没反映培养客体的差异,培养的结果基本同质。传统经济贸易人才的培养主要由高校完成,与行业部门联系不紧密,学生实习容易流于形式,培养出的人才在素质、技能等方面与行业部门需求不一致,不能主动服务于行业部门发展需求。

2.课程体系不完善传统经济贸易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不完善表现在:一是开设课程与所需要培养的本科人才能力不匹配;二是课程体系不能体现学校办学的特色优势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导致不同类型的高校课程体系几乎雷同;三是课程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和相关性,出现“拼盘式”课程体系,导致课程功能不明确,课程体系的整体价值得不到体现;四是实践课程安排不合理,具体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时间、内容错位。

3.教材建设缺乏特色特色教材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优势特色,很多高校没有自己的特色教材,都选用通用教材;部分高校由于教材编写组成员对教材内容缺乏深入研究,加上教材编写时间限制导致编写成员不能精雕细琢使特色教材编写质量不高;教材编写重理论,轻实践,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处理不当。

4.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经济贸易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因材施教,这表现为老师教学过程中不体现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全体学生要求一样,任务一样,教法一样;教师不能紧跟经济贸易理论发展前沿,关注经济社会发展,自觉摒弃教材中不合时宜的部分,加入新的内容;教学过程中不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手段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长处,不能根据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手段,教学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的能力较差,使学生感觉课堂沉闷而生厌倦之心。

5.考核方式不科学考核方式分两个方面,教师考核和学生的课程考核。传统的教师考核方式重视教学任务和科研考核而忽略了教学质量和实践指导的考核;重视管理者和教师的参与,忽略了教学服务的对象学生的参与;重视结果与老师的职称、待遇挂钩,而忽略了对教学工作的改进。传统的学生考核方式缺乏创新,主要的是考试,分开卷和闭卷两种,考查主要是课程论文,反映不出课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如贸易人才的外语口语考核;考核方式多是根据是否容易控制考核结果的达标率来选择和设计。

6.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数量不足。近年来高校规模的扩张过快,部分学校师资队伍数量扩张慢,达不到专业认证标准中师生比要求,也有的是考虑到大学生源的缩减,在本科教学评估过后,故意放慢师资队伍规模的扩张。二是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紧缺,从事理论教学的老师多,能进行实践指导的较少;高校规模扩张过程中,新专业的教师偏少,存在先建专业后引进人才的现象;学缘结构不够合理,尤其是西部地区,引进人才比较难,扩散效应很微弱;队伍知识结构老化,知识学习更新、外出培训受到队伍数量不足的制约。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乏卓越经济贸易本科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现在教育部虽然有了“卓越计划”,但是还只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其他卓越人才还没有实施,即使有个别试点,但未推广,很多学校还处于研究和摸索之中,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因此学校标准的制定也无章可循,带有很大随意性。

2.近年来高校规模扩张过快,忽视了质量提升规模扩张过快,学校财力有限,硬件设施跟不上,软件也跟不上,比如说实践基地偏少,学生能动手实践的场地不足,无法提高实践能力;师资队伍建设数量问题,导致教师教学研究时间较少、教材编写质量不高;结构问题导致部分课程教学存在应付现象;教学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和办学理念跟不上等,导致经济贸易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

3.制度设计不合理考核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中,教师考核重视教学任务完成和科研成果,教师就偏重科研,就追求完成教学任务,忽视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生就业应该进入市场,双向选择,但是教育主管部门抓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因此学校、教师、学生都以就业为导向,片面追求就业率,存在学生课程考核不能严格进行的现象。师资队伍的知识更新和在职进修完全可以解决知识结构老化问题,但是制度设计不合理的话,老师可能没动力去进修培训,导致学校虽有心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老师参与热情不高,形成“一头热”的现象。

二、卓越经济贸易本科人才培养途径

(一)调整培养理念在当前,国家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卓越经济贸易本科人才培养要根据“卓越计划”提出的“分类实施、形式多样、追求卓越”理念,各种类型的高校发挥自己的优势特色,采取多种教育教学方式,注重人才校企联合培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各种类型卓越工程师,懂经济、懂管理的卓越经济贸易人才,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增加综合国力,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

(二)明确培养标准高校制定卓越经济贸易人才本科培养的学校标准要满足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即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面向、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体现学校人才培养优势、特色和专业特点、与众不同的学校标准。学校标准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可评估检查的标准,它是高校在实施“卓越计划”时要具体实现的,因此不仅要能够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且要能够在日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中用于对照检查。

(三)丰富培养手段在根据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按照经济贸易案例组织教学内容、着力推行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要求本科生基于行业部门的调查研究做好毕业论文。加强国际学生交流,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对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也大有帮助。

(四)创新培养方案卓越经济贸易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重视行业部门的参与,充分吸纳他们的意见,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合理。高校要高度重视行业部门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选好合作行业部门,要根据专业领域,行业部门实践教学环境、教师资源和以往校企合作情况择优选择合作企业,做好与校内学习阶段的衔接,校内学习阶段主要进行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核心专业课以及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学,行业部门学习阶段主要完成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要求企业有实施保障措施,包括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配备经验丰富的员工作为指导教师,提供教学实践科研场所和设备以及可能的参与实践的机会。

(五)充实培养队伍建立专职教师到行业部门工作的制度,学校安排没有行业部门工作经历的教师参与行业部门的经营管理研究工作,以获得比较丰富的实践经历,并制定到行业部门轮训的制度;建立从行业部门选聘兼职教师的制度,大力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专家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论文指导等任务;改革教师考评制度,要综合评价理论研究成果和发表学术论文,行业部门的工作经历,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外指导能力。

(六)完善课程体系按照卓越经济贸易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具体做法是先将学校标准进一步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再针对大纲中的各要素设计获得相应的知识能力素质所需要开设的相关课程,然后制定出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最后形成了卓越经济贸易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七)严格质量管理加强内部质量管理,以设立专门机构为途径,构建卓越经济贸易本科人才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对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卓越经济贸易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督;引入社会质量监督,通过网站、信访等渠道对学校定位、卓越经济贸易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目标、专业设置沟通等方面收集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反映,接受社会对学校卓越经济贸易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公众监督;引入行业部门合作,通过有计划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卓越经济贸易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情况,加强双方的沟通反馈。

作者:谭建新张云兰单位: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共2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gjmylw/63954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