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际贸易中心功能区建设探讨范文

国际贸易中心功能区建设探讨范文

时间:2022-04-22 04:38:24

国际贸易中心功能区建设探讨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建设是构建全方位、开放型的贸易发展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实现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接轨,尽快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推进我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金融、贸易体系,更加积极有效地配置全球生产要素和利用国际经济的互补性,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浦东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中应当承载起先行先试的改革开放历史重任。

一、浦东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的战略背景

(一)全球国际贸易发展格局与发展态势

1.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形态与特征

(1)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形态。近年来,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资本和金融的国际化,国际贸易已经成为以商品国际交易或交易服务为基础、以国际物流和相关金融信息服务为载体,为商品展销和交易服务提供全面现代化的运输、金融、商业等综合性服务,提供全天候现代通讯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提供必要的技术转让、资本运作以及相关科技、旅游、文化、教育、培训等专业化服务的现代国际贸易产业链。

(2)现代国际贸易中心的特征。现代国际贸易中心与传统国际贸易中心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一是传统国际贸易中心以最终产品为主,现代国际贸易中心是中间产品贸易、最终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综合。二是贸易枢纽方式不同。传统国际贸易中心主要依赖海上运输,港口是重要的枢纽,现代国际贸易中心是海港、航空港、信息港的集合,特别是服务贸易主要依赖信息传输的方式。三是贸易网络方式不同。传统国际贸易中心主要依赖实体贸易网络,现代国际贸易中心以虚拟网络来支撑实体贸易网络,虚拟贸易网络决定了现代国际贸易的广度和深度。四是贸易中心的承担主体不同。传统国际贸易中心以国际贸易企业为主,企业经营主题单一,同时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对独立,现代国际贸易中心除了国际贸易企业参与经营以外,还包括跨国采购商、跨国渠道商、国际品牌制造商等。这些经营主体的出现,使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联系在一起,也使得贸易内容、贸易方式更具有多样性[1]。

(3)中国国际贸易的地位与影响。从总量上看,近3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和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1980年我国的出口总额为181.2亿美元,排名第26位;200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在世界排名中上升到第3位;2008年,在世界排名中持续保持第3位的水平。这表明我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已经基本确立。

(4)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新态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国际贸易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格局,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尽管随着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深入落实,以及超低利率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释放大量流动性,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消费和投资开始缓慢恢复,经济结束自由落体式下滑并逐步走稳,但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将会持续存在(见表1)。

从长期来看,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态势表现出下述特征:一是国际贸易结构日趋高级化。传统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持续上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现代服务贸易迅猛发展,其中知识含量高的服务业发展最快。二是国际直接投资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推动力量。与资本流动相对应,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由于跨国公司在全球布局,实行大规模的产业内平行分工和“内部贸易”,这在很大程度上“创造”并壮大了国际贸易。三是电子商务引导国际贸易新潮流。据联合国的报告统计,2010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将占到世界贸易的1/3。四是全方位的市场争夺战日趋激烈。国际贸易领域已经成为各国进行竞争的最前线,并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2]。

2.国际贸易形态变化对国际贸易中心的城市功能产生的影响

一是国际贸易形态经历了以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最终产品和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的中间产品出口功能,逐步向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功能、贸易功能和贸易网络转换的过程。

二是国际贸易中心从原来以贸易集聚为特征的传统国际贸易中心向以功能和网络为特征的现代国际贸易中心转变。就城市吸引力而言,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因素对现代国际贸易的重要性相对下降,而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自由化的贸易体制环境已成为关键因素之一。现代国际贸易中心已成为在世界城市贸易网络体系中起中枢功能的城市,因而对城市功能的要求更加完备和多样化。

3.现代国际贸易中心的功能特征

(1)贸易要素配置功能。现代国际贸易中心都具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和灵活的市场机制,即交易市场品种齐全,交易机制高度市场化。如纽约就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信息枢纽之一,通过纽约交易所等生产要素市场、商品期货市场,每天产生着难以计量的数据、信息,并通过贸易市场的实践活动,使得数据、信息升华为指导全球贸易的风向标,实现在全球范围内贸易要素的配置。

(2)贸易主体中枢功能。现代国际贸易中心通常依托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营销网络成为全球贸易神经中枢。国际贸易中心正是跨国公司最为密集的地区。2007年世界500强全球总部地区分布中,东京有47家,伦敦有22家,纽约有20家,香港有4家。这几个中心城市大都通过实施引进国际总部的开放型战略,发展外向型服务业,改善经营环境和法制环境,全面改造与提高投资环境与生活质量,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与总部入驻。

(3)贸易辐射功能。贸易的辐射功能主要表现在进出口和内贸规模较大,转口贸易在口岸贸易中占有较大比重,口岸贸易在该国贸易和世界贸易总值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新加坡21世纪以来的转口贸易额在总的出口贸易额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已达47%以上;香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成为全球转口贸易中心,转口贸易已经占到香港整体贸易额的96%。

(4)与贸易相关的城市功能。传统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货物的集散方面,而现代国际贸易中心城市除具有货物进出口功能外,与之相关的物流、仓储、会展、金融、保险、商业、法律等服务功能都高度发达。制度环境优越,信息基础设施良好,教育娱乐等生活环境优良。正因为如此,现代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商业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等,尤其是金融服务功能十分突出。如伦敦是主导全球金融最大的交易市场,占外汇交易额的1/3以上,纽约占16%左右,香港也占到4%的份额

[3]

(二)国家关于上海发展“两大产业”、建设“两个中心”战略的安排

国际贸易中心作为连接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桥梁与中间连接点,是“两个中心”形成的支撑基础和发展前提。国际贸易带来大量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人流,是引发资金融通、航运物流等大量衍生需求的源头。以大力培育现代国际贸易产业,建设现代国际贸易中心为切入点,将会有效促进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国际经济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有助于上海抓住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机遇,在提升上海现代服务业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的功能,引领和带动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服务业的发展,推动金融、物流、会展、商业等相关服务业快速提升,提高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将大大推动上海贸易便利化、市场化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促进国内商业中心与消费中心发展,加快长三角、长江流域内外贸一体化格局的形成,推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内需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

(三)上海关于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战略部署

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六个层面:即口岸集散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与定价中心、贸易营运与控制中心、现代国际化采购交易中心、国际购物天堂与国际服务贸易中心。其中,口岸集散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与定价中心、贸易营运与控制中心、现代国际化采购交易中心、国际购物天堂是国际贸易中心的基本功能,国际服务贸易中心是现代国际贸易中心的延伸功能之一,也是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浦东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球国际贸易要素在空间实现高度集聚,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在东亚地区具有较强国际贸易资源配置能力,对外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联结东亚香港、东京、新加坡等主要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贸易影响力和辐射度遍及全球,在全球贸易网络体系中发挥重要的集散中心和枢纽中心作用;对内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联结长三角,辐射长江流域,与国内其他地区形成合理分工、紧密合作,具有面向全国的贸易经济辐射能力和贸易服务能力,呈双扇面放射型的现代国际贸易网络体系。

国际国内贸易规模不断做大,国际贸易及与此相关的各产业间的生态关系高度协调,新兴贸易内容和现代贸易方式不断扩展,高能级贸易主体集聚,基本形成多元化的国际贸易产业形态,可提供金融、航运、信息等多方面服务,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可完成多元贸易业务所要求的现代国际贸易产业体系。

贸易体制和政策创新程度较高,贸易体制创新不断强化,成为全国先行先试的典范;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作用不断显现;贸易便利化程度和贸易环境不断优化;基本形成服务优质、功能完备、制度完善的现代国际贸易服务体系。

(二)基本思路

按照“建设国际贸易核心功能区,在思想观念上要有重大转变,在发展思路上要有重大创新,在空间布局上要有重大调整,在政策措施上要有重大举措”的要求,浦东建设国际贸易核心功能区的基本思路是:坚持陆、海、空三大优势资源“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方针;遵循要素统筹配置、产业统筹规划、设施统筹建设、生态环境统筹整治的“四个统筹”的建设宗旨;按照“优势互补、产业配套、组团架构、特色发展”的规划思路;妥善处理好浦东国际贸易核心功能区建设与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核心功能区建设的关系,浦东发展与上海中心市区、虹桥商务区、长三角内陆腹地发展的关系;努力实现“培育七大核心功能,建设一条长江岸线国际贸易带,打造三个特色功能园区,完成十项建设任务”的发展目标。

(三)功能定位

1.商品流通功能

一是商品贸易功能。具体表现为批发贸易企业在商品流通中地位突出,批发额占商品销售额比重较大。二是外贸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大幅度提升,商品进出口额在地区贸易总额中占有较大比重。三是服务贸易快速增长,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在全市外贸总量中比重较大,进出口涉外收支总规模上升。四是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功能和作用更加突出。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加工贸易,并且高于总体贸易进出口增长水平,由加工贸易型城市向贸易服务型城市转变,贸易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服务经济的外向型特征日趋明显。

2.商品集散功能

浦东应该努力成为全球多种实物商品和全国各地进出口商品物流集散的桥头堡和转运中心。为此,需要做强一批综合贸易中心,壮大发展专业龙头市场,大力拓展港区转口贸易,重点发展会展贸易。将浦东建成对内立足长江三角洲、辐射长江商贸走廊、服务全国的进出口商品物流集散桥头堡和转运中心,对外成为立足东亚、辐射亚太地区、联接欧亚大陆桥的国际商品物流集散的桥头堡和转运中心。

3.信息集成功能

浦东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功能区,首先必须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借助不同行业的信息技术进步改变国际贸易方式,使信息化进一步渗透到国际贸易的装卸、运输、仓储、展览、金融等各个部门和环节,提升国际贸易领域的信息化水平,进而加快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同步发展,促进国际贸易的进一步繁荣。其次必须完善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各类新品信息中心,推进形成2~3个具有较强定价权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如积极培育上海石油交易所做大做强,鼓励开展具有“准金融”性质的连续现货、中远期交易形式,适时推出原油、成品油交易品种,并在原油、成品油国际贸易人民币结算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使其成为区域性的石油大宗商品定价中心之一。借助上海钻石交易所这个国内惟一的钻石交易平台,拓展其钻石信息、培训、展览、展示、鉴定中心功能,使之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钻石交易中心。支持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发展中远期交易和电子商务服务,使之成为中国大宗农产品的交易中心、结算中心、物流配置中心和信息中心。发挥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中心和展示中心对国际贸易信息化的作用,使浦东商务信息产业做大做强。

4.辐射吸引和资源整合功能

浦东应以国际贸易和综合服务需求为龙头,通过其辐射吸引作用系统整合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物流、制造业等资源,通过制度创新、流程创新、商务模式创新和价格发现影响国际市场。首先浦东的国际贸易发展能够吸引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带动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进而辐射全国,在金融、航运、国贸等方面同步发展,实现整合全球资源发展。

5.经济发展推进功能

浦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随着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建设,其国际贸易规模和结构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促进上海城市经济从以制造业为主的加工型产业结构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服务型产业结构转型,实现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目的。同时,上海较强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又将进一步激发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进而影响全国。

6.综合服务功能

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建设,要求浦东必须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发挥中枢神经的功能作用。为此,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建设必须与金融服务、航运物流服务、总部商务服务、会展服务等同步发展,使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同时也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商业中心和国际会展中心的核心功能区。

7.改革示范先行功能

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浦东“一个作用、三个区”的功能定位(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建设,要求浦东必须起到率先垂范、先行先试的作用。

(四)业态选择

1.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的产业选择

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建设离不开区内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浦东要想建成为真正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就必须大力发展域内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扩展与国际贸易相关联的各类延伸服务业。实践证明,实物贸易量并非是国际贸易中心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国际贸易中转量、发展贸易金融、强化贸易信息等支持性服务功能才是衡量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为此,浦东要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战略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利用外资的质量,继续引进微电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贸、会展旅游、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以知识应用为特征的创新创意产业,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浦东的综合竞争力。

2.现代国际贸易发展催生了多样化的贸易服务

新业态,使国际贸易的主体形态也日渐多样化从国际贸易中心城市贸易形态发展来看,传统国际贸易中心以最终产品为主,现代国际贸易中心是中间产品贸易、最终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综合,而且服务贸易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浦东地区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中心的金融服务业、以洋山港和外高桥保税区为中心的物流服务业和其他诸如会展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不仅为浦东国际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加大了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单纯的国际服务贸易(如浦东众多外资银行业的中间汇兑业务)等的比重也将日渐上升。目前,浦东一般贸易占出口的45%左右、进口的30%左右,加工贸易等占出口的30%左右、进口的15%左右,而这两种贸易形态中都包含为数不少的服务贸易。从伦敦、纽约和香港等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经验来看,国际服务贸易,尤其是金融和物流服务的比重将逐步增大[4]。

传统国际贸易以国际贸易企业为主,企业经营主体单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对独立。现代国际贸易除了国际贸易企业参与经营外,还包括跨国采购商、跨国渠道商、国际品牌制造商,甚至包括跨国制造商。这些经营主体的出现使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联系在一起,也使贸易内容、贸易方式具有多样性。目前浦东外资企业集聚,外向型特征明显,随着总部经济的发展,将有更多的跨国公司来到浦东。同时,随着浦东内引外联作用的进一步体现,很多国内企业也会将其进出口办事处和公司设在浦东,浦东的贸易主体将日渐丰富。

3.现代国际贸易新业态对核心功能区的枢纽结构提出了新要求

传统国际贸易中心主要依赖海上运输,港口是重要的枢纽,但现代国际贸易中心是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的集合。由于中间产品在不同国家之间生产,产品的附加值不同,所依赖的贸易设施就不同。高附加值的中间产品通过航空运输的方式,中低附加值的产品则通过海上运输和公路运输方式,而服务产品则通过信息传输方式。浦东拥有深水港—洋山港和国内首屈一指的空港—浦东国际机场,加上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外高桥保税区等辅助枢纽,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浦东各种形态的贸易枢纽得以同步发展。

4.现代国际贸易业务运行的虚拟化对企业组织形态的网络化提出了新标准

传统国际贸易主要依赖实体贸易网络,现代国际贸易以虚拟网络来支撑实体贸易网络,并通过虚拟网络选择不同的实体贸易网络,虚拟贸易网络决定了现代国际贸易的广度和深度。浦东地区应制订引导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交易;重点扶持大宗商品BtoB电子交易,做大做强上海石油交易所、上海大宗农产品中远期交易市场,吸引大宗商品中远期电子交易市场向浦东集聚,吸引国内外电子商务运营企业特别是总部型的电子商务运营企业落户浦东,使浦东成为中外电子商务运营企业的总部集聚地和运营中心。

(五)功能布局

按照现代国际贸易中心的内涵和特征,依托现有基础和未来发展条件,通过空间置换、设施建设、规划和政策引导,浦东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产业发展的空间规划与功能布局建议采取“一带三区”的发展格局。

“一带”:沿长江岸线建设国际自由贸易港区发展带。从外高桥、临空地区至临港新城和洋山港,发挥口岸货物集散作用,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贸易功能,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形成贸易新增长带。发挥内外贸一体化和贸易便利化环境优势,进一步集聚跨国公司营运中心,建设对外辐射的贸易专业平台,拓展中转、分拨、采购、销售等货物贸易功能和研发设计、产品测试、售后维修、技术服务、设备租赁、商品展示与交易等服务贸易功能,使之成为面向长三角和亚太地区的生产和生活资料配送中心,以及跨国公司在东北亚和亚太地区重要的贸易节点。

“三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板块,依托高档商务楼宇、会展资源、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要素市场、贸易金融,形成若干个以大企业营销总部、大宗商品交易、高端零售、会展贸易、专业服务为主的贸易集聚区。“一江两桥”高新技术产业区板块,“一江”即张江高科技园区,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为主导功能,重点发展微电子、软件和生物医药三大产业;“两桥”即金桥出口加工区,以现代制造和出口加工为主导功能,大力提高技术含量,做大产业规模,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孙桥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发展生物工程和现代农业,在产业和功能上与张江相衔接。三林地区板块,延伸陆家嘴功能,释放世博效应,吸引和集聚贸易流通类总部、国际贸易组织和贸易促进机构,发展会展贸易和服务贸易。

三、浦东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规划建设的基本任务和保障措施

(一)规划建设重点

加快推进浦东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时空上点、线、面联动,为此,需要重点推进以“一个自由贸易港区、一条区域合作贸易走廊、两大国际服务门户、三个现代商品市场、四项商务服务环境”为重点的“11234”功能环境建设工程。

1.积极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区

以建立自由贸易港区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浦东的对外开放水平,使之成为国际贸易产业发展的区域载体。国际自由贸易港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是要从系统的政策设计角度,对经贸法规进行专项研究,及时制定出台完善措施。如推行“积极不干预”原则和一系列经济政策,提高自由贸易区的自由化和国际化程度等[5]。

2.加强国内区域合作,全方位构建长江流域商贸走廊

以现代物流的理念,联手长江流域各省市,加强江海联运商贸业硬件和相关服务功能的跨地区、标准化、信息化、系统化软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浦东进出口贸易和服务。

3.重点加强两大国际门户功能区建设

加快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城和张江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建设,借浦东改革先行先试动力,形成上海具有强势竞争力的国际金融服务集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做大做强三大现代商品交易市场

做大做强“现代商品交易市场”、“国际会展市场”、“产权技术交易市场”三个交易市场,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东亚最大商品、会展和技术交易市场,为上海发展国际商务提供宽厚的平台。要克服并根本扭转以往光展示无交易的状况,以促进商品市场交易为主导,以增强交易服务功能为方向,以行业为单元,从体制和机制上全方位规划设计推进“三个市场”的会前会后的商品交易与交易服务功能,探索人民币交易结算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国际商品贸易和国际技术服务交易的大平台,活跃相关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商务活动。

5.努力创造四个方面的商务服务环境

努力创造良好的商品交易服务、资本市场服务、转口贸易营运服务条件,从系统的政策设计角度,加快推进“商贸法规实施环境、商务交易信用履行环境、管理和服务技术创新支持环境、国际商务复合人才成长培养环境”的服务环境建设工程。学习借鉴纽约、东京、香港的商品交易及其服务、资本市场建设、转口贸易服务营运发展的有益经验,加强改善四大商务环境建设,及时制定出台完善措施。

(二)主要建设任务

1.加快培育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体系

目前浦东的金融保险、物流航运、信息与会展等与国际贸易发展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已经初具规模,由2007年的数据来看,浦东地区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已经达到52.2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到了58.29%。预计2020年,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功能区,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将会达到GDP的80%以上,逐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先进制造和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产业发展体系。

2.进一步加强制度环境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

世界重要贸易中心在初期发展阶段,大多是凭借优良的港口、便捷的交通、齐全的设施、广阔的腹地等因素成长起来。虽然这些因素仍然影响着贸易中心的发展,然而,随着国际贸易中心城市间竞争的日趋激烈,政策的透明度和灵活性、法制的健全和规范程度、政府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甚至城市的文化特色等这些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都将成为吸引国际贸易商的关键因素。随着上海市“四个中心”建设的进一步落实,浦东作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应进一步加强贸易制度和环境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

3.尽快提高与贸易相关的信息基础设施的现代

化水平

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往往是运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最密集、电子商务普及程度最高、商务资讯传播最迅速和自由的地方。应该看到在这方面浦东与香港等城市的差距,要加快浦东与贸易相关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做好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的整体功能设计和科学规划,做好重点地块动拆迁和重点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完善各功能区的商业配套服务等。

4.建立有助于自由贸易的政策安排

应继续发挥先行先试的综合配套改革功能,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使自由贸易政策安排完全达到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的要求。

5.加快国际商务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和引进

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往往人才集聚,尤其是国际商务复合型人才。目前浦东人气已经比较旺盛,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集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高端人才,随着上海市“四个中心”建设的进一步落实,2020年的浦东作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其人才集聚能力应进一步增强,以成为各类高端人才,尤其是国际商务复合型人才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6.创造更加适宜的生活环境

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往往环境优越,商业发达,交通便利,各项事业发展全球领先,如香港被誉为购物天堂,纽约作为国际大都市其文化功能独占鳌头(纽约的电视、戏剧、广告和音乐等单项被评为世界第一,电影、设计、时装等单项被评为世界第二)。浦东应建设成为中国国际贸易最繁荣的地区,商业发达,不仅成为人们购物的天堂,其生活环境、文化事业等方面也应基本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水准。

7.进一步加快国际贸易要素的空间集聚效应

着重引入五类机构:第一类是国际贸易总部机构。近期要争取吸引贸易经营和贸易服务集团等重量级国际机构在浦东发展。第二类是新型国际贸易组织和机构。密切关注国内外贸易组织和机构的设立情况,特别注意吸引跨地区的国际贸易组织,及时把新设的国际贸易机构引过来。第三类是台湾国际贸易机构。第四类是外资电子商务和网络运营公司。

第五类是知名贸易中介配套服务机构。

8.探索构建依托国际贸易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体系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和各类服务业的产业联动,通过构建不同类型的国内贸易组织,组建不同产业链的产学研商产业联盟,推动国内一批有潜力的科工贸企业在浦东国际贸易核心功能区这一国际贸易平台参与国际竞争,走向国际舞台。探索国际贸易与科技、国际贸易与制造业、国际贸易与其他服务业联动发展的有效途径,争取集聚产业资本,积极推动金融、航运与国际贸易的联动发展。

9.加快功能转换步伐,全方位提升核心功能区的功能水平

一是沿功能链演进路径,由国内转口带动国际转口阶段逐步过渡至国际转口带动国内转口阶段;二是产业链演进路径,形成转口贸易—国际中转、水水中转—离岸金融—离岸服务—离岸生产制造的城市和区域产业链;三是市场链演进路径,逐步在国内市场、国际市场、转口国(地)市场三种价格形成的过程中,完成转口贸易的市场定价中心功能,实现带动国际市场商品的集散功能,成为国际市场(供给)—上海转口贸易市场—国际市场(需求)的重要链接点;四是贸易价值链演进路径,遵循空间价值—时间价值—信息价值—综合价值的发展层次,按照转口贸易产业的价值增长的路径延伸,培育和促成转口贸易功能的形成[6]。

(三)制度创新与政策保障

1.授予自由贸易区的立法权,特别是要提高国际贸易和国际法律方面的立法水平。按照国际惯例尽快试行“自由贸易区”政策,为全国范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先行先试,与国际规则接轨,创建公平、透明、高效的制度环境。

2.适当扩大浦东在贸易管理方面的事权,包括投资审批权、会展业审批权等。

3.开辟内外贸直通车,在体制、机制、政策上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健全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法律法规,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允许其投资各个产业,尤其鼓励其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投资高层次的第三产业。鼓励国内外企业在浦东设立国际服务运营中心。

4.积极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进程,整合贸易服务和管理资源,切实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形成良好的更加人性化的商务发展配套服务环境。

5.尽快研究和制订应对后危机时代的国际贸易宏观对策。新一轮经济危机后,世界经济进入大调整、大变革时期。金融危机对现有国际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国际贸易秩序将面临着重组,国际贸易面临着重要转型。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各国及各地区之间双边和区域层次上的贸易合作,注意区域贸易协定体制与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协调,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尽快推进我国跨国公司的建立,参与国际间高资本集中要素合理输出调整,以公司整体交易最大化和全球资源合理协调为出发点,推动国际贸易健康发展。

被举报文档标题:国际贸易中心功能区建设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gjmylw/59815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