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新技术发展中国家贸易竞争力范文

高新技术发展中国家贸易竞争力范文

高新技术发展中国家贸易竞争力

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贸易及提高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的理论框架

(一)关于高新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问题的基本理论和研究背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各国使用的技术(生产函数)不同或者生产要素使用比例的差异而导致的生产成本不同决定了国际间生产和贸易的分工,发展中国家有劳动力和资源的比较优势,发达国家有资本和技术丰富的比较优势,因此典型的国际分工模式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而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自由贸易会使贸易的双方福利都增加。然而古典贸易理论只是两种产品两种要素的简单模型,没有考虑知识、人力资本以及科技创新对比较优势的影响,而信息经济时代决定各国产业贸易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已经转移到知识、人力资本等科技创新要素上,由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遇到了科技创新等因素越来越多的挑战:

第一,传统要素已细化为有形资本、一般劳动力、人力资本(可细分为技能型人力资本和高素质人力资本)等种类,而智力要素成为决定当前决定各国比较优势的最关键因素,智力或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具有规模报酬递增和外部经济的特征,这是以假定规模报酬不变为前提的新古典经济学所没有考虑到的;

二、高技术产业贸易更多的表现为使用相同生产要素的水平型或产业内国际分工,使用相同生产要素比例的国家间发生高新技术产业贸易的规模占全球高技术产业贸易的主体;

第三,跨国公司推动的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极大的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贸易的发展;

第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战略要求发展关键产业,特别是在通讯信息、生物技术、计算机等高技术产业中占有竞争优势,但新古典贸易理论不支持发展中国家从事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因此发展中国家陷于两难选择,要么以牺牲静态贸易利益为代价换取长期的动态比较优势,要么放弃长期工业化努力。

动态贸易理论考虑到了科技等要素对比较优势的影响,并将落后国家的工业化战略与国际贸易理论协调起来。同时新增长理论对动态贸易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超越索洛模型中已经系统的研究了研究和开发(r&d)以及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的作用,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是知识及人力资本等要素的观点更符合目前国际贸易结构中高技术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的事实(罗默,1999)。动态贸易理论认为比较优势的变化关键在于要素的不平衡增长,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只要保证经济的快速增长就可以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同时实现工业化利益和贸易利益,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在不损失贸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逐步改变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近年来战略贸易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发展关键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也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技术引进、高科技投入以及贸易保护政策扶植本国战略产业,能较快的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贸易的地位和影响高技术产业的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当前高技术产业贸易已经成为影响国际贸易构成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也成为决定各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原因,高新技术产业贸易强烈的影响着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和层次,对于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的提升、技术水平的升级和充分吸收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新技术产业贸易在全球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地位和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技术产业贸易反映了动态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提升一个国家的贸易结构。动态贸易理论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比较优势不再囿于一个国家的禀赋的绝对拥有量和相对拥有量,加大知识技术及人力资本等要素的投入,使其增长速度快于实物资本及劳动力普通要素,就会将该国的比较劣势部门产业变成比较优势产业,进而提升其贸易结构。

2、高新技术产业贸易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和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形式。高技术产业成为发展中国家推行工业化战略中优先考虑发展的产业之一,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贸易优势转向高技术产业后,国内围绕该产业的相关行业的成长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加之要素积累都会更有利于其发展,从而带来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3、高技术产业贸易是跨国公司企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当前跨国公司企业内贸易占了国际贸易份额的80%以上,而跨国公司企业内贸易的3/4采取了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形式,因此跨国公司是当前高技术产业贸易的主要参加者。20世纪8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加快了在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这也符合费农的产品周期理论的解释,处于标准化阶段的产品对所在地的生产成本及区位因素成为主导对外投资的主要原因,而发展中国家符合跨国公司的投资要求。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将处于不同国家的各个子公司的生产、销售连为一体,特别是通过加工贸易的国际分工形式,将各个东道国参与到了跨国公司构造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享受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

4、高技术产业贸易有技术外溢的作用,有利于推动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先进技术的拥有国通过贸易方式向进口国同时输出了与贸易有关的的技术、性能、参数等,从而发生了“技术外溢”,使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国成为技术的输入国,使得该国技术水平能够在低成本下较快的提高,而这个过程是通过“干中学”完成国内和国际技术外溢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各国发展最为迅速也是支持力度最大的产业,其贸易竞争力受各国贸易发展战略、外资规模和结构、人力资本投入和知识积累及研发投入(r&d)、国内工业增长速度和相关产业的支持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准备对发展中国家的整体高技术产业贸易的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在当前科技创新和新技术革命条件下,随着发展中国家内部以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规模的急剧增加,发展中国家贸易竞争力在高技术领域是否有所改善,随着知识要素的投入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其比较优势是否已经提高,通过对比研究以期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二、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一)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贸易与经济增长

1、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贸易规模增速很快,虽然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处于比较劣势地位,但是其比较优势不断增强。从199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增长很快,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1996年,发展中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为2156.73亿美元,到2000年已经增长到3471.87亿美元,增长了61%,占世界高技术出口贸易额的比重由1996年的14%增长到17%。高技术产业贸易规模的增长对于分析发展中国家整体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的变化意义不大,为了反映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高技术产业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的变化,我们计算出主要的16个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在几个高技术产品贸易中的显性优势指标值(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rca)(见表1)。由于多数样本国家在这两类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产品中的显性比较优势大多为负值,可以判断发展中国家在高技术产业贸易中仍处于劣势地位,但是因为大多数国家1985-1990年和1990-1995年的rca指标值上升数多于下降数,而且合计显性优势显示其向平衡贸易方向发展,总体1985-1990年rca升降比为22:10,1990-1995年也为22:11,即相对竞争力改善与恶化总体比例为2:1,说明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贸易比较优势正在增强。

表1部分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变化国家或地区商品1985年rca[1]1990年rca1995rca显性优势升降比国家或地区商品1985年rca1990rca1995rca显性优势升降比1985-1990显性优势升降比1990-19951985-19901990-1995阿根廷87-0.8259-0.569-0.86642:01:1韩国87-0.671-0.624-0.68381:10:288-0.4577-0.1351-0.080488-0.0796-0.2466-0.387巴西87-0.6323-0.7176-0.64871:12:0马来西亚87-0.5217-0.5217-0.4238-0.4812:01:188-0.4394-0.2992-0.089688-0.5863-0.3461-0.0651智利87-0.9999-0.9992-12:01:1墨西哥87-0.3267-0.6791-0.19160:22:088-0.9999-0.9694-0.968688-0.4472-0.4912-0.1683中国87-0.8708-0.606-0.41852:02:0巴基斯坦87-0.2284-0.08980.064421:11:188-0.72040.132310.2577288-0.9255-0.9733-0.9988埃及87-0.9998-0.9856-12:00:2菲律宾87-0.8286-0.9898-0.73590:21:188-0.9958-0.9945-1880.44714-0.6518-0.7327中国香港87-0.1165-0.0184-0.01651:12:0新加坡87-0.234-0.1842-0.20692:01:1880.093020.026350.0334788-0.3372-0.3095-0.1244印度87­-0.8528-0.8941-0.64440:22:0泰国87-0.9252-0.6752-0.50542:02:088-0.6439-0.8712-0.656388-0.4498-0.11830.05287印度尼西亚87-1-0.98-0.90182:02:0土耳其87-0.9943-0.9332-0.93182:01:188-0.9349-0.5293-0.137488-0.9928-0.9673-0.9847样本合计-0.3218-0.2498-0.194322:1021:11资料来源:吴建伟,《国际间产业竞争与市场容量》,1999年版第247页。注:商品分类采用联合国标准贸易分类方法即87:专业与科研设备及控制仪器具;88:光学用品、摄影器材等

2、高技术产业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升级发展中国家的高技术产业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跨国公司的国际分工体系所推动的,而跨国公司企业内贸易又占了全球高技术产业贸易的绝大部分,因此发展中国家的高技术产业进出口的主体是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不仅在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占有较高份额,而且生产技术水平和出口商品档次较高。根据一项对外资在中国投资的研究表明,33家著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项目中,有17家企业填补了中国空白的技术。另有一项日本在中国40家企业的调研表明,新技术、填补空白技术和先进技术三种类型企业有39家,占全部调查企业的95%以上(江小涓,1999)。外商投资高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是跨国公司全球生产和研发体系的组成部分,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技术溢出效应。创新型研究的技术领先性、技术全面性和技术共用性较好,与跨国公司研发体系的联系密切,但在使用东道国人才和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弱。适应型研发和专用技术型研发活动,虽然技术先进性、技术全面性和技术共用性方面相对较差,但能够更多地使用东道国当地人才,产生较多的技术溢出效应(江小涓,2000)。

3、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关联度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远远强于一般制成品贸易,根据清华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高新技术及产品出口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度为4.76成套设备的带动度为3.89,轻纺产品为2.4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贸易回带动很多产业的调整,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强有力的工具。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亚洲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经济中第三产业已占据主导地位,因其保持核心产业技术和占据高新技术产业关键生产环节而将附加值低劳动力成本高的环节转移到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其国内已经出现了从制造业撤出的迹象(吴建伟,1999)。

(二)决定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因素的经验与实证

1外商直接投资仍是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改善的重要原因。

9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规模剧增,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1980年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净流入额为44亿美元,到1990年增加到243亿美元,10年增长了4倍,1999年又激增到1854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近7倍,2000年fdi虽有所下降,但净流入仍高达1780亿美元。中等收入国家外资净流入占了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的95%,考察中等收入国家的fdi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具有代表性。作者将中等收入国家大致分为两组,即外资流入最多的一组和外资流入较少的一组,发现fdi流入和高技术产品占出口比率有很强的相关性,说明外资对发展中国家的高技术贸易竞争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见表2)。

外资在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分布大多集中在其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纺织、食品、机械、原材料加工业以及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电子设备、仪器仪表、运输设备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东亚是90年代以来外资流入最多的地区,也是产业结构变最大的地区,根据吴建伟(1999)对东亚国家外贸构成变化的研究发现,东亚国家形成了产业竞争力的梯级差异,亚洲四小龙国家在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已具备比较优势,其它国家也正在或已经取得部分产业的比较优势,东亚出口增长最快的产业基本都是外资最集中的产业如机械、电子等资本技术密集产业。表2发展中国家fdi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比率的关系第一组fdi流入最多的国家或地区第二组fdi流入较少的国家或地区国家(地区)fdi流入量(百万美元)(1990-1996)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制成品比重(1999年)国家(地区)fdi流入量(百万美元)(1992-1996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制成品比重(1999年)中国15634217%斯里兰卡6603%墨西哥4480621%乌拉圭5502%新加坡4336261%危地马拉4559%马来西亚3029359%阿曼43510%巴西2327613%保加利亚40012%阿根廷224098%立陶宛28512%印度尼西亚2077310%毛里求斯1050%泰国1414832%萨尔瓦多657%匈牙利1250823%马其顿602%香港1163921%阿尔及利亚554%平均3795526.5%平均3076.1%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汇总的各国净长期流动资本数据;oecd,serveyofoecdworkoninternationalinvestment,workingpaper,january1998;高技术出口数据根据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第310至313页;

2、智力型投入要素、贸易发展战略、经济增长等因素与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的关系:一项计量检验正如前文所论述,发展中国家在高技术产品贸易中的份额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表明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决定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跨国投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将发展中国家纳入到世界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体系中外,投入要素的积累、国内经济增长以及是否外向型的贸易战略都会直接影响到高技术产业的贸易竞争力,它是内外各种因素聚合和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新古典贸易理论一般认为,产业贸易竞争力的提高是国内生产要素积累状况使要素价格变动导致各国产业劣势的转换和产业的升级,按此推论,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日益提高的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应该与其正在或已经积累起来的高技术产业最重要的投入要素——知识积累以及人力资本要素有很强的相关性。国内经济增长代表了供给方面的因素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同时也是传统资本要素积累的数量的反映,应该与高技术贸易竞争力有一定相关性,外向型贸易战略直接推动本国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也应该与高技术贸易竞争力有很强相关性。

为了检验以上因素对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应证我们的观点,作者选取了一组样本,包括中等发展程度的24个发展中国家,它们占了发展中国家贸易的绝大部分,有很强的代表性。我们建立以下的计量回归检验方程:hei=c+a1exi+a2rdi+a3inihe代表1990-1999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制成品出口的平均比重,ex为1999年对外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rd为1987年至1997年研究和发展经费投入(r&d)占国民收入的比重,in为1990年至1999年的工业平均增长速度,代表了供给方面的因素和国内相关产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a1,a2,a3为回归系数。回归结果如下:表3高技术出口竞争力的多因素分析①被解释变量常数cexinrd系数数值-0.05680.17711.52740.4826t统计值-0.68693.59471.89790.0798统计指标r2=0.5418ad.r2=0.4436dw=2.1505f=5.5190f值显著程度为1%从经济计量的ols方法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回归拟合程度较好。因为影响因变量的因素可能很多,所以r2显示中等偏上程度的拟合度属于正常,dw、f检验都通过检验。计量结果验证了我们的观点,外贸依存度及国内工业增长的传统要素的积累对高技术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很显著,工业增长的回归系数很大表示传统要素积累及国内供给因素的重要性,外贸对高技术产业影响也很大,但是研发等知识要素的积累影响很弱,而且统计检验也不显著,t值极小。说明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积累等高技术要素方面仍处于劣势,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主要靠其它因素如外贸、国内工业的快速增长以及外资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仍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及部分资本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近年来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的改善主要靠政府的推动而非知识等智力型要素生产率大幅提高之带动,其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仍不能同发达国家抗衡。另外吴建伟(1999)对影响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因素作过计量模型分析,他把劳动力分为普通劳动力、技能型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用受高等教育人数占同龄人比重代表各国人力资本储备虽然不尽完美,但回归结果得出人力资本要素对出口的回归系数为负数,表明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仍很匮乏,对出口的正面影响较小,这也符合要素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理论。

三、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状况80年代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高技术产品出口也迅猛增长,从而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数据,1991年,高技术产品在我国出口贸易总额中的份额仅为4%,在工业制成品中的份额只有5.2%,但是到1999年,高技术产品在出口贸易总额和工业制成品中的份额分别提高到12.7%和14.1%。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技术产业及高技术产品贸易仍存在很大差距,中国不但与发达国家在高技术产业贸易中差距大,而且也落后于有的发展中国家。根据美国商务部提供的1996年全球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工业品出口比例的排名,排在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新加坡、牙买加、马来西亚、菲律宾、爱尔兰、塞内加尔、美国、荷兰、奥地利和玻利维亚,它们的比例都在40%以上。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1999年美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品出口的比重为34.8%,oecd国家在40%以上,新加坡为60.9%,马来西亚为58.9%,菲律宾为58.7%。

与国外比较,我国及主要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重点城市近年来在高技术贸易中存在的主要差距和问题是:

1、高技术产品竞争力依然很弱。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虽然增长较快,但竞争力仍较低。1991年至1994年年我国高技术产品竞争力指数一直在-0.53附近徘徊,1995年竞争力指数为-0.37,以后提高较快,98年上升到-0.18,但1999年又降到-0.21。

2、完善的国家创新系统没有建立起来,对推动高技术贸易的持续发展作用有限。虽然国家技术创新系统已经成为最近几年讨论的热点,政府投入很大力量,但是在研发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各个创新子系统协同方面都同国际上技术先进国家差距很大。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但是我国研发投入一直不足,1990年来r&d投入占gdp的比重一直徘徊在0.7%左右,1996年下降为0.6%,仅相当于韩国70年代末的投入强度,而韩国1999年r&d在gdp中的比重为2.83%,美国为2.79%,日本为2.83%,研发经费投入低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外商直接投资大规模流入与我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比重提高幅度缓慢形成了反差。外商直接投资对推动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规模及贸易结构的改善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91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为43.66亿美元,到1999年增长到403.19亿美元,增长了8倍,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外资推动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迅猛增长的时期,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由1991年的28.77亿美元增长到1999年的247.04亿美元,增长了7倍多,可见外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改善功不可没。但是,高技术产品所占出口的比重还很低,1999年仅为12.7%,2000年也仅为14.86%,这说明了我国出口总体比较优势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技术含量不高,但是提升的空间很大。

4、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品贸易逆差有所扩大。根据2000年中国科技年鉴的数据,1999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247.04亿美元,同比增长22.0%,远远高于机电产品17.2%和全部商品6.1%的增长水平,但是国内对高技术产品的需求较大,进口额达375.98亿美元,远高于全部商品进口额18.2%的增幅,该年逆差扩大40亿美元,上升到128亿美元,2000年高技术产品贸易逆差又扩大到154.64亿美元。

四、结论及政策主张高技术产业具有不完全竞争、战略选择的相互依存、动态的规模经济和技术的外在性等特征,这为政府对高技术产业的干预提供了沃土(罗拉,1996),欧盟、日本、巴西以及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对本国高技术产业的大力扶植就是一例,即使发达国家对高技术工业也有贸易壁垒和国内贸易补偿等手段。

虽然自由贸易仍是当今国际贸易的主流,对高技术贸易的保护主义仍存有不同意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放任自流的高技术产业会使本国贸易条件损失、损害国家安全、放弃带动经济良性增长的贡献,因此无一例外的是各个国家都对发展高技术产业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扶植。发展中国家面临者追赶发达国家及在关键产业中提高竞争力的任务,重点支持高技术产业是发展中国家是首选战略之一。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存在着知识等智力要素投入和积累不足、高技术产业发展主要靠跨国公司、外向型贸易战略等外部因素推动的共同问题。但是在21世纪,中国将面临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有利国际环境,将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些有利因素是:高新技术产业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转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转移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结构的升级和改善奠定了产业基础;全球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在高技术产品或生产的某一环节具有比较优势;跨国公司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推动力量,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将会纳入到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中,这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

如上所述,中国高新技术出口产业与国外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着落后于国际上先进国家的状况,为了缩短在高新技术产业及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方面的差距,中国应该在政策扶植、提高国内配套率和出口产品附加值、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海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产品出口等方面做好工作,迎头赶上。

内容提要:高新技术产业是近年来各国增长最为迅速也是支持力度最大的产业,其贸易竞争力受贸易发展战略、外资规模和结构、人力资本投入和知识积累、国内经济的增长速度和相关产业的支持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发展中国家的高技术产业贸易的整体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在当前科技创新和知识积累迅速增长的背景下,随着发展中国家内部以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规模的急剧增加,发展中国家贸易竞争力在高技术产业领域是否有所改善,随着知识要素的积累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其比较优势是否已经提高,通过对比研究以期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比较优势研究和开发(r&d)外商直接投资(fdi)

参考文献:戴维·罗默,1999,《高级宏观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中译本,1999年9月版。罗拉·d安生·迪森:《鹿死谁手?—高技术产业中的贸易冲突》,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江小涓,1999:“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管理世界》1999年第2期江小涓,2000:“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研发行为”,《科技导报》2000年第9期吴建伟,1999:《国际间产业竞争与市场容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李荣林,2000:《动态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8月版。[1]显性比较优势即rca指数计算方法是:(第i项产品出口-第i项产品进口)/(第i项产品出口+第i项产品进口)指标值大于0表示具有比较优势,越大优势越明显,指标值小于0表示处于劣势地位,等于1说明该国在i产品的贸易中拥有完全优势,等于-1表示处于完全劣势。1资料来源于孙清,“创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2期64-66页①此项检验采用的样本国家是墨西哥、中国、巴西、韩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智利、巴拿马、南非、匈牙利、爱沙尼亚、赞比亚、克罗地亚、哥斯达黎加、毛里求斯、波兰、斯罗文尼亚、土耳其、委内瑞拉、阿根廷等24个发展中国家,数据采用世界银行提供的各年统计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姚战琪原载于《财贸经济》2002年第3期email:yzhan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