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服务贸易机遇扩大发展范文

服务贸易机遇扩大发展范文

服务贸易机遇扩大发展

一、中国东盟扩大发展服务贸易的机遇

1、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为双方扩大发展服务贸易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共同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作为自由贸易区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一开始就列入了双方的谈判议程。2004年11月《货物贸易协议》签署后,双方决定加快服务贸易的谈判。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历经多轮磋商,最终就协议的内容达成一致。2007年1月14日,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并将于2007年7月1日正式生效。根据《协议》规定,中国将在WTO承诺的基础上,在建筑、环保、运输、体育和商务服务等5个服务部门的26个分部门,向东盟国家做出了新的市场开放承诺,具体包括进一步开放上述服务领域,允许对方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放宽设立公司的股比限制等内容。东盟各国也在其WTO承诺基础上做出了新的开放承诺。新加坡的承诺主要包括商务服务、分销、教育、金融、医疗、娱乐和体育休闲服务、运输等部门;马来西亚的承诺主要包括商务服务、电信、建筑、金融、医疗、旅游和运输等部门;泰国的承诺主要包括专业服务、建筑及工程、教育、旅游和运输等部门;菲律宾的承诺主要包括商务服务、电信、建筑及工程、环境、旅游等部门;文莱的承诺主要包括旅游和运输等部门;印度尼西亚的承诺主要包括建筑及工程、旅游和能源服务。此外,东盟新成员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也在商务服务、电信、建筑、金融、旅游和运输等部门做出了开放承诺,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了市场准入限制。

《服务贸易协议》是我国在自贸区框架下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第一个服务贸易协议,为中国与东盟开展服务贸易提供制度性保障。《协议》为双方搭建一个新的合作平台,营造更加稳定、开放的贸易环境,有利于推动双方服务贸易的发展。

2、中国东盟服务产业结构互补为双方扩大发展服务贸易奠定了经济基础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双方服务贸易基础不同,产业优势领域各异。中国在建筑服务、海运服务、旅游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方面竞争力较强,而新加坡、马来西亚则在航空运输服务、金融服务、酒店和会展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泰国的旅游服务更是独具特色。双方在教育、交通、能源、文化、医疗等服务领域,双方的合作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和东盟成员服务产业结构互补性强,为双方扩大发展服务贸易提供经济基础,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增强竞争力,扩大服务贸易出口,而且还可以使双方的消费者扩大选择服务的范围,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服务。

3、中国东盟毗邻的地缘使双方扩大发展服务贸易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

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表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和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以地域相近的次区域板块形式出现。中国与许多东盟成员山水相连,在地理上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与东盟的越南、老挝和缅甸陆上毗邻而居,山同脉,河同源。通过澜沧江-湄公河和怒江-萨尔温江,与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等中南半岛国家相通,相离不远;与菲律宾、印尼和文莱等海岛国家一衣带水,近在咫尺。中国的云南、广西与东盟的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的陆上边界长达4160多公里,拥有东兴、凭洋、友谊关、瑞丽等国家一类口岸16个,二类口岸及边贸据点近百来个。同时,中国与东盟许多成员国历史文化渊源相近,民族亲缘关系密切,习俗相似,需求偏好雷同。双方人民历来就有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传统。因此,在地缘区位作用下的地缘经济关系使双方的扩大发展服务贸易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

二、中国东盟扩大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

1、重点突破、由点到面,优先发展消费者服务贸易

从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业相互开放序列来看,可以从重点领域合作过渡到全面合作。当前,有重点地发展消费者服务业如旅游、劳务承包、商贸等合作,进一步过渡扩大到生产者服务如金融、电信、专业服务等领域,有步骤地发展服务贸易。使得合作呈现出“由点到面”的态势。从目前自由贸易区发展总体情况看,双方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具有优势先导作用的旅游服务贸易上。中国与东盟的旅游市场是比较成熟的,在市场对接方面,中国与新、马、泰旅游市场是首先充分对接的,包括从景区、旅游线路、旅行社合作到规则等服务的全方位对接。通过大力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可以带动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带来的人员流动必然带动客运运输,进而加快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联运航道的开通,泛亚铁路和昆明——曼谷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以及中国与东盟各国许多城市空中航线的开通等。在加强旅游服务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对其他服务行业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促进银行业业务的开展,提高区域金融合作水平。

2、以货物贸易、投资促进带动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发展

从发展生产者服务贸易的角度,应格外重视通过发展双方的货物贸易、投资促进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通过发展中国和东盟相互投资,带动货物贸易,通过货物贸易促进服务贸易,实现投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互动。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加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推进,结合我国政府鼓励“走出去”的战略,中国对外投资必将增加。东盟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相近的文化,低廉的成本将成为我国企业优先考虑的市场。东盟与中国地理临近、文化相似,易于管理;一些国家的成本比国内还低,而且泰国、马来西亚等国还有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此外,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一方面可以继续做大自己的制造业,另一方面可以大力发展与制造相关的服务业的出口。实际上面对的是两个市场,一个是东盟产品市场:由于其本身就是自由贸易区,按照其原产地规则,在东盟一国投资且当地含量达到40%,生产出的产品就可享受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关税优惠,这样实际上就是拥有了整个东盟的5亿消费者市场。二是可充分利用在东盟生产的有利条件,更多地进入当地的服务市场。与此同时,东盟国家也积极向中国投资,以争取中国广大的市场,如泰国正大集团在中国己经投资100多个项目;新加坡在云南投资建设的春城高尔夫球场是目前亚洲最好的球场之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也正在云南广西等地进行旅游方面的投资项目。在相互投资中,就商贸、娱乐、旅游进行的投资,本身促进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服务贸易的发展;其次,就制造业投资来看,除了可以继续加强制造业的发展外,对于对金融、保险、法律及专业服务产生的巨大合作需求,可带动相关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企业可根据自身规模以及东盟各国的不同特点,灵活地发展与东盟10国的服务贸易。例如,可利用一些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及在发达国家享有的优惠出口政策优势,设立加工工业,发展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利用一些国家如新加坡的技术优势,设立研发中心,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利用一些国家的区位优势建立分销中心,发展中介服务业;或是利用资源优势,投资能源开发型服务项目等。

3、发挥聚集和扩散效应,发展重点地区的服务贸易

随着自由贸易区机制的不断完善,在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中前期可以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通过聚集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增长极的聚集效应主要表现在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极点聚集;扩散效应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向转移。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聚集效应是主要的,增长及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聚集效应削弱,扩散效应加强,进而扩散效应占主导地位。由于中国、东盟国家均存在着市场机制不完善、资本稀缺、信息不充分的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集中财力,选择若干条件好的区域和服务业重点发展,进而牵动整个服务贸易的发展。在云南、广西和越南、老挝交界的湄公河流域,多条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的交通大动脉如昆曼公路,泛亚铁路以及湄公河黄金水道在这里交汇,又有广西和越南的出海口,是连接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桥梁”地带,同时又有十年的次区域合作基础,可优先考虑将湄公河流域培育为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合作的增长极。除此之外,泰国及其周边地区以及中国的珠江三角洲等都有可能成为增长极。

4、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加强合作,提升双方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首先,中国东盟应以服务业为核心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整合资源,加强合作,形成区内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增强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的凝聚力和整体竞争力。这是自贸区成员共同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性构架和战略选择。

其次,面对全球日益竞争的国际服务贸易,中国东盟虽然存在竞争,但双方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的多层次阶梯状态,使双方在比较优势方面呈现多样性和互补性,决定了双方的合作空间多于竞争领域。因此,中国东盟发展服务贸易要优势互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第三,要以此次签署《服务贸易协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双方发展服务贸易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协调等方面的合作。东盟10国中还有尚未加入世贸组织的成员,要通过《协议》的签订促使这些国家完善国内法律框架基础。此外,东盟成员内部的服务贸易政策差异较大,要加强沟通与协调。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推动双方发展服务贸易的政策促进与限制的调整,拓宽市场准入,推动中国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