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邓小平非公有制经济论文范文

邓小平非公有制经济论文范文

时间:2022-11-18 10:33:53

邓小平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非公经济的过度发展还造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差距日益拉大。全国基尼系数1981年仅为0.26;1990年已突破警戒线为0.41;到2007年已高达0.47以上,超过了所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周边国家和地区。私营企业的过度膨胀是导致我国分配不公,基尼系数拉大的主要原因。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使私营企业主无偿占有广大工人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私营企业主所拥有的社会财富远非普通职工所能比。根据国家工商局和全国工商联公布的资料,2003年全国私营企业职工人均工资8033元,而早在2000年全国私营企业主平均收入就已高达110470元。两者的收入差距远非常人能想。造成收入差距悬殊的根源不在于分配制度本身,而在于私有制。而且因为私营、外企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大,这是形成我国两极分化的最重要因素。非公有制经济的过度发展不仅造成企业内部收入差距的拉大,也造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日益增大。非公有制经济在第二、三产业的投入比重远远大于第一产业。非公有制经济活跃了城市经济,提高了城市居民的收入。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也伴随着非公经济的蓬勃发展,不断增加居民收入。而第一产业的广大农民群体却仍然按原来的速度缓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越繁荣,发展越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越大。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曾指出:“只要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过剩的资本就不会用来提高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平,而会输出国外,以提高利润。”虽然列宁主要是从资本输出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但从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应看到,若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过剩资本也只是用来追逐更多的资本,而不是用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消除两极分化,那么社会主义也与资本主义社会无异。因此,为了反对贫富悬殊必须巩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保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逐步限制私营企业的过度膨胀。

一、邓小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思想

建国以后,由于对马克思、恩格斯公有制经济体制的片面理解,加之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在所有制结构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三纯”。1957年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越来越“左”,对三大改造后剩下的私营工商业采取了更为严厉的限制和改造措施,致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窒息。“”期间,更是片面强调发展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经济,批判、否定、取消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大割“资本主义尾巴”。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以后,国民经济百废待兴。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国情,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逐步深化,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著名论断,为非公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自此,非公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华大地上蓬勃发展起来。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邓小平发展非公经济的思想是以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1985年3月邓小平指出:“我们采用的所有开放、搞活、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们允许个体经济发展,允许中外合资经营和外资独营的企业发展,但是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从改革之初到南方谈话,邓小平始终是强调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明确指出:“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了两条,一条是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一条是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避免两极分化。我们吸收外资允许个体经济发展,不会影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这一基本点。相反地,吸收外资也好,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也好,归根到底,是要更有力地发展生产力,加强公有制经济。”后来又多次强调“我们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外国的技术,利用外资,是为了搞好社会主义建设,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增加全民所得。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又重点强调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

有部分学者指出,“如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一样,公有制资本的比重也可以在一定时期围绕确保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数量比重上下波动。只要国有经济还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还拥有充分的控制力,并不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只减不增,并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丝毫没有上升的迹象。即便是如价值规律一般上下波动,那么公有制比重下降到的最低点在哪里?其实早在南方谈话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已经对这个问题做了阐述:“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起来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在这里明确指出,到20世纪末的时候,就要着手去解决这一问题。距离南巡讲话20年已经过去了。贫富差距非但没有得到控制,反而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高居各国之首。“以公有制为主体,不搞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特征的两个主要方面。”而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日益受到威胁,两极分化严重,这显然已经违背了邓小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初衷。

二、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设想

“十二五”期间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首先,放缓发展速度,不断提高自身质量。我国法律明确规定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但非公经济的过猛发展,数量的不断增加,很难保证其“健康”发展。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小,管理形式简单,不少企业是家族式管理。这种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的要求。某些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文化水平低,不善管理,只顾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置职工的生命财产于不顾。在我国事故频发的煤矿企业和近年发生的富士康11连跳事件,充分揭示了私营企业的这一弊病。因此,“十二五”期间,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重点应放在提高现有非公企业的质量上。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人才素质。国家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引导其向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型企业转变。其次,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只有国有经济得到巩固和发展,控制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我们的社会制度才能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如果不具有先进强大的生产力,在国民经济中不起主导作用,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表现出自己的优越性,公有制为主体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社会主义也就有名无实。我国宪法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积极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使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再次,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和谐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个车轮”。二者理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和谐发展。混合所有制是两种所有制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力发展股份制企业,一方面可以发挥公有制经济中国有企业规模大、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等优点,又可以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产权清晰、竞争意识强的长处。另一方面,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由公有资本实行控股,则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新时期必须大力发展股份制企业,促进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和谐发展。据相关数据统计,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业、航空运输、电气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国有经济仍然具有绝对优势。有学者便用事物发展的质量统一原理来为非公经济的发展作辩护,认为决定事物根本性质的是质,质才是事物的本质性规定。看公有制是否还占主体地位,主要是考量公有资本的主导作用和控制力。可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了量对质的影响。量变同样可以引起质变。某一事物量的发展超过了一定的“度”也会引起事物质的变化。因此,我们绝不能以为只要公有资本还有主导作用和控制力便盲目乐观高枕无忧,任由非公经济过度膨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至今,已不再是仅仅“控制国家命脉”这么简单,非公有制经济的过度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作者:贾少丽单位: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被举报文档标题:邓小平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fgtzjjlw/65859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