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低碳经济下茶文化旅游研究(3篇)范文

低碳经济下茶文化旅游研究(3篇)范文

时间:2022-08-30 09:01:29

低碳经济下茶文化旅游研究(3篇)

第一篇:低碳经济下发展茶文化旅游的策略

摘要:

低碳的概念是在防范全球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滋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理念,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成为一种全球通用的创新理念,具有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效应,成为了一种新兴的经济概念。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倡导低碳、绿色、生态的理念,并在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中融合关于低碳经济旅游的设计内容,为推动茶文化旅游的新型旅游方式提供了发展契机和条件,可以实现低碳、绿色、生态理念下的茶区原生态旅游新体验。

关键词:

低碳经济;茶文化旅游;基本策略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态势之下,低碳、绿色、生态的经济理念正在盛行,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向也正在追求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人类生活方式的低碳水平、低碳排放成为了社会经济领域的新标志,在以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为依托的低碳生活方式中,以低碳理念结合茶文化旅游的生活方式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追求低碳经济理念下的低碳茶文化旅游体验,提倡低碳经济理念下的茶文化旅游消费方式,寻求更为丰富的低碳茶文化旅游内涵。

1低碳经济给茶文化旅游带来的契机分析

低碳经济的社会发展理念之下,旅游经济产业正在遵循低碳、绿色、生态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低碳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利用。然而,由于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和外张,旅游产业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碳排放,在这个庞大的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模式下,茶文化旅游产业也正在向绿色、低碳的产业方式迈进。我们看到,在旅游业产业链延伸的过程中,出现了轻视生态环境的现象,一些旅游消费者损害了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一些非环保产品也在粗放式经营模式下,对旅游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鉴于这一现状,茶文化旅游产业要利用其占用社会资源较少的优势,减少碳排放,在保护茶文化资源环境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茶文化内涵,创建全新的茶文化旅游新型碳机制,在旅游环境中创造性地进行良性替代和产业补偿,从而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绿色的生态化旅游效果。低碳经济为茶文化旅游带来了观念上的变革,主要是生产观念的变革和消费观念的变革,其中:生产观念的变革是指茶文化旅游产业在开发的过程中,注重能源的节约,在茶文化旅游的线路设计中,以低碳、生态、绿色为着眼点,设计开发环保、低碳的生态旅游线路。消费观念的变革是指茶文化旅游过程中,消费者选择低碳方式出行,尽量减少碳排放,避免给茶文化旅游环境留下碳痕迹。

2茶文化旅游的独特风格与特征

2.1群众的主动参与性特征

在茶文化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茶已经和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的三大饮料,然而,茶却更具有精神上的内涵和境界,它在不断延伸和拓展的发展进程中,拥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在茶文化旅游的项目中,大多离不开群众的主动参与,例如:茶文化旅游中的茶区、茶园游乐、群众在茶文化旅游中的植茶、采茶、制茶、品名茶叶、茶艺表演等项目,都显示出茶文化旅游深厚的民族性和群众性特点。

2.2个性化和集聚性的特征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由于地域的差异,而衍生出不同的茶文化内涵,这为茶文化旅游者提供了丰富的、深层次的体验,可以说在不同地域中的茶文化内容各有其风格和特点,同时,这些茶文化旅游项目又显现出其集聚性的特征,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推动下,茶文化旅游成为了开拓传统产业的集聚产业链条和增值途径,增强了茶文化旅游的丰富性。

2.3多元化与组合性的特征

在茶文化旅游的低碳环境下,开发出了低碳、绿色、环保的多元化茶文化旅游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显现出组合性、多元化的特征,基于低碳、环保的生态旅游理念,茶文化旅游开设了茶园绿色风光、、茶风茶俗、茶文化医疗保健等内容,增强了茶文化旅游的低碳娱乐体验。

2.4文化的高雅性特征

在低碳经济的时代下,茶文化也在倡导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显现出其内在的高雅性特征,为旅游增添了旅游活力,满足了人们的旅游心理需求,在生态旅游的休闲娱乐享受中乐而忘返。

3低碳经济中的茶文化旅游生态发展策略

具有创新概念的茶文化旅游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在与现代低碳经济相融合的茶文化旅游生态发展模式,可以极大地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低碳、生态的茶文化旅游设计,可以创设出新的茶文化旅游景观。

3.1注重茶文化旅游的科学规划与设计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们要大力宣扬“环境兴游、绿色兴游、低碳兴游”的理念,进行茶文化旅游的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要根据不同地域的茶文化生态环境以及茶文化资源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筹谋。首先要进行茶文化旅游景点的环境容量设计,要对规划之内的旅游景点进行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调配,并且采用科学的节能降耗技术,对茶文化旅游景区的污染源进行剔除,从而创造良好的茶文化旅游环境,使茶文化旅游景区“可进入”、“可停留”、“可享受”,在全面构建科学化的、低碳茶文化旅游景区的设计之中,要形成低碳旅游的良性循环趋势,引领旅游消费者的低碳旅游方式,并建立科学的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对茶文化旅游区域进行低碳、环保的环境测试和保护。例如:湖北宜昌雾渡河茶叶科技园、现代示范茶园设计、湖南安化县以“千两茶”而设计的低碳生态旅游线路等。还有在贵州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的野生乔木型大茶树,要进行低碳、生态的保护和发展,可以推广低碳生态、循环经济建园的模式,对茶文化旅游环境进行适度的开发,形成有机野生茶、林、花相间的低碳、生态茶园。

3.2开创低碳的茶文化旅游生态产品

在低碳经济理念下,茶文化旅游要进行低碳、绿色的旅游线路设计和开发,要创设具有特色和风格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与当地的茶文化相融合,设计出具有特色的茶低碳产品、茶保健品,吸引旅游消费者的低碳产品消费和使用需求。同时,还可以推出低碳、生态的茶文化旅游主题,例如:对年轻的旅游者可以推出以山水低碳、生态游为主题的茶乡文化体验活动;对于中老年的旅游者可以倡导低碳生活、康体健身为主题的茶文化旅游项目。例如在重庆永川茶山的竹海低碳生态旅游开发中,全面推行了低碳、绿色的茶文化旅游生态产品,有用竹制作成的生活实用品和工艺品,如:竹伞、竹笠、竹椅、竹扫帚等。还有湖南安化的黑茶,由于其颜色幽黑而得名,制作成饼状、砖状、圆形的不同低碳茶产品,引起了旅游者浓厚的欣赏兴趣,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3.3推动低碳经济旅游的绿色价值

在茶文化旅游过程中,要深度挖掘旅游的茶文化内涵,要用深层次、多元化的茶文化价值吸引旅游者,要深入到民间,搜集当地的茶文化典故、传说以及名人佚事等。如:贵州茶文化低碳、生态旅游要着重开发其民俗茶文化内容,由于贵州是多民族聚居地,沉淀了丰厚的民俗茶文化内涵,有仡佬族的油茶“干劲汤”、贞丰的“状元笔茶”、普安的“擂茶”、彝族的“罐罐茶”、苗族的“三道茶”、侗族的“米花茶”等,这些不同的民族茶俗文化,为贵州的茶文化旅游带来了极高的文化价值。还有在传承和保护茶文化表演的文化价值挖掘,如:闽南的石亭绿茶显现出茶、亭与人之间的侨乡风情,具有文化魅力。重庆的茶山竹海生态旅游可以开发其不同的文化内容,丰富其茶文化内涵,如:“茶竹”文化、隐士文化、箕山龙文化等,并紧紧抓住“茶竹共生”这个低碳、生态的绿色景观,使这些低碳、绿色的茶文化为景区增光添彩。

3.4倡导茶文化旅游的低碳消费理念

在茶文化旅游过程中,要向旅游者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消费理念,改变传统高端消费的误区,采用各种方式引导旅游者进入清水品茗、居住于农户、徒步茶园、欣赏茶戏,使旅游者在茶文化旅游过程中真正回归自然,采用一切自然的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的低碳旅游效果。例如:苏州就以其碧螺春的品牌和太湖山水,推荐旅游者沿太湖品茗碧螺春茶为主题的低碳、休闲茶文化旅游园,提升了茶文化价值,延伸了茶文化旅游的产业链。

3.5推广茶文化旅游品牌绿色化

在提倡人们低碳生活的同时,可以打造与人们低碳生活相适应的茶文化品牌,可以重点宣传茶文化中的提神、健胃、减肥、美容等功效,引导人们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进行保健茶产品的低碳旅游,并且将茶文化品牌与文化相融合,推动低碳、绿色的品牌消费。如:安徽名茶与徽州茶文化相融合,创造出“茶乡书乡”、“茶香书香”的良好品牌效应。福建省茶文化旅游中茶文化与餐饮业相结合的“茶餐”已经成为旅游者保健养生的餐饮品牌。

4结语

总之,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茶文化旅游要与传统茶文化相结合,通过各种方式和策略,推广茶文化旅游中的低碳、绿色、生态理念,使消费者在品茗茶叶、欣赏茶园、观赏茶艺的过程中,实现低碳消费、绿色出行的目的,通过低碳茶文化旅游线路的统筹规划、低碳茶产品的推广、品牌茶文化旅游的创建等,真正使旅游者返朴归真,融入在自然、绿色、生态的茶文化旅游之中。

参考文献:

[1]张耀武,龚永新.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J].旅游研究,2011(2):39-42.

[2]罗清.低碳旅游背景下的文化旅游发展策略[J].中国市场,2012(1):47-48.

[3]彭凤.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3(6):46.

[4]于兰兰.信阳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5]刘丽莉.低碳经济背景下区域生态文化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0):279-280.

[6]费维峰.基于RMP分析的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华侨大学,2013.

[7]张玉华.经济转型背景下低碳体育旅游发展的策略探骊[J].经济研究导刊,2013(21):261-262.

作者:郑晓曦 吴肇庆 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第二篇:低碳经济下茶文化旅游探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体会到石化能源经济带来的苦果。在此情况下,低碳经济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研究。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内容的文化旅游经济,因为其低碳、环保、人文的多种原因,逐渐被各地开发出来。本文就如何围绕茶开展文化旅游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以期为我国的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茶经济;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近两年我国大范围遭遇雾霾袭击,多地PM10、PM2.5爆表,部分地区PM2.5指数甚至达到500以上,当地医院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率飙升,因盲目、不计代价的发展能源经济而导致的环境污染让国人备受折磨。在这种情况下,低碳经济、碳排放等新的经济概念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经济学者所关注和提及,一批新兴的文化旅游概念和实体脱颖而出。其中,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被全国多地采用并不断扩展着。本文就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开发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能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1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低碳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通过产业转型与创新、开发新能源等多种手段,减少传统能源损耗,进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重目的的一种低能源损耗的经济形式。近年来我国雾霾范围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增加低碳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低碳经济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社会经济不断取得突破性发展,改革开放30余年创造的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了我国之前100多年的经济总和。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各种经济问题,其中尤其以能源经济带来的环境污染最为显著。多地出现了水污染、土污染等,部分地区甚至因此导致恶性疾病的高发,尤其是近年来逐步加重的全国性的雾霾的发生,使环境污染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忧虑。以钢铁大省河北关停多地低效钢铁厂,降低损耗保护环境为代表的以高消耗低产出的能源经济或者被强令升级,或者逐渐被新能源经济所取代。

1.2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多样性的需要。低碳经济以新能源、新技术为代表的经济形式,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性低且表现形式丰富多彩。采用具有清洁和可再生特性的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多种新能源,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方向。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减少之前的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消费结构,重视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无碳或低碳能源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多领域多方面全面开花。

1.3低碳经济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需要。低碳经济是“低碳”与“发展”的有机结合,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只有大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才能保护现有和恢复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保障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人们日益多元的物质文化需求;只有大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才能解决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的国情和巨大基数人口导致的巨大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民族的振兴与腾飞,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和国力的可持续发展。

2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的特点

旅游是自古以来就一直进行的一种经济行为,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之前的那种游山玩水、走马观花的简单欣赏,而是追求在旅游过程中能够欣赏到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民俗以及历史风貌。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主题的文化旅游,尤其是对当地深层次文化行为进行开发和传承的文化游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口口相传。其中,有着悠久历史的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是各种主题游中比较活跃的内容形式。

2.1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地域特色比较明显。我国是产茶大国,有着世界著名的产茶区和茶叶品种,以云南、福建等产茶大省为代表的普洱茶、茉莉花茶、铁观音茶在我国流传甚广。云南普洱茶产茶区处于滇西南,当地山肥光足雾大,适宜茶树生长,几十万亩野生的千年古茶树、古茶园以及几百万亩的现代化茶园分布在以昆明为中心由北向南的怒江、澜沧江、红河三大水系和怒山、无量山、哀牢山三大山脉之间。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千家寨哀牢山上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双江县勐库大雪山千年古茶树群落等都是云南茶文化的物质形态组成部分,这些既是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天然的、独特的旅游景点。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独特的气候和充足的日照为茶树种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至今福建已有一千多年的茶叶种植历史,是乌龙茶、红茶、白茶的发源地,几乎每一种茶类都有着自己的历史传说。不同地域的茶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历史,这种地域差别是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的重要特征和优势。

2.2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与经济活动契合性相对较高。茶本身就是一种快速消费品,而且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相对较高,消费者对某一品种的茶叶认可之后,将长期对该种茶叶进行购买消费。所以,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可以在旅游者欣赏当地茶园、品尝当地茶叶、聆听当地茶故事的同时,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以及对茶乡的认同,对茶叶的认同,并进而成为茶叶的一个长期消费者。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除了具备普通旅游特点和功能之外,还在旅游过程中,对当地的茶叶产品进行了推广,而这种推广是极易或者旅游者认可的一种推广,推广成本极低而推广效果却极好。可以说,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对茶乡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茶叶营销活动,只要茶乡在消费者旅游过程中,做到细心、真心,拿出真正好的茶叶产品,就很容易达到大城市中茶叶营销难以达到的目的。这种经济活动的契合度,是其他产品难以达到的。

2.3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能够实现我国多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我国产茶区跨度极大,既有多山多雾的云南产茶大省,也有一山一茶的福建茶园;既有富有神话气息的古茶传说,也有讲究禅理的禅茶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有着不同的茶文化,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能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逐渐接触到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人文历史,并在旅游过程中对这段文化通过朋友圈等多种媒介进行传播和传承。不同茶乡的遗迹文化,一条起步于无量山脉的六大茶山,穿越滇、藏、川大三角地带的茶马古道,沿途分布着易武,普洱、黑井等上百个古村镇,还有遗留在古城中的石碑、寺庙等遗迹都是茶文化的实物遗存,可成为开展茶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不同茶乡的饮茶文化等,都可以让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增加我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优越感,并对其进行传播和传承。

3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分析

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基本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消费者在茶乡当地的旅游行为,二是文化认同下茶乡对茶叶制品的多次营销。茶乡只有把这两个阶段都做好做足,才算是完成一个完整的茶叶旅游项目,在让消费者得到心理满足和身体愉悦的同时,茶乡获得旅游收入和后期稳定的客户群。

3.1消费者在茶乡当地的旅游行为开发。不同茶乡都具有不同的资源、民族、文化以及地理地貌,旅游组织者可以针对自己茶乡的特点开发旅游项目,推介旅游产品。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应该主打茶乡的原生态、乡村游特色,避免盲目开发。消费者到茶乡,是要体会当地独特的民族风情以及了解茶乡源远流长的茶叶传说,进而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所以,茶乡在针对旅游行为开发时,要注重自己茶乡的特色与提高当地人文这一软件的水平。增加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旅游用品在于特色和精致而不是奢华,游客吃住行在于绿色环保而不是穷奢极欲。要大力发展当地交通、水电、通讯、住宿、餐饮等相关配套娱乐设施,满足游客吃穿住行多方面的需求。尤其要注意价格的合理,避免出现类似“青岛大虾”等景区宰客事件的发生。要多方面多途径提高茶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举办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每个人都要对茶乡历史和传说做到了如指掌,要对当地茶艺、茶舞、茶歌都有所了解并能进行演绎;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必要时要聘请职业的经理人、引进专业的管理团队;对当地茶农和茶园进行整合,以整体的旅游面貌和详实规划对旅游进行细化,提高茶农接待游客的水平,避免茶乡内部的恶性竞争。

3.2文化认同下茶乡对茶叶制品的多次营销。茶乡导游要对茶叶种植历史、发展沿革、人文故事、神话传说都有比较详细具体的了解,并具备现代营养学的基本知识,能够向消费者将茶叶的成分、与其他茶叶的对比进行详细的解释,并在旅游者游览中进行知识的趣味灌输,使旅游者在游览中逐渐认同当地的茶乡文化与茶叶品性,一株古茶树、一栋古茶屋、一个老故事,都会使旅游者对当地的茶倍感兴趣,并形成购买的欲望和冲动。在此过程中,茶乡导游要及时对旅游者进行茶叶知识的讲解和宣传当地茶叶产品的优势,对旅游者这种购买欲望和冲动进行强化,从而完成茶旅游的二次营销。茶乡要利用多种新技术、新媒体,及时建立旅游者的数据库,对旅游者进行茶旅游的云数据采集,引导旅游者完成旅游者到饮茶者的身份转变,由旅游者变为茶乡的长期客户,进而完成茶乡对茶叶制品的三次以及多次营销。

低碳经济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我们应当减少甚至摒弃传统的高能源高消耗的经济形式,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低碳经济大势之中。大力发展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可以达到人类保护环境与和谐共存的双赢目的,我国茶叶种植范围广泛,各地茶乡应该充分挖掘当地特色,开发各种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造福当地,服务经济,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伟珍.体验经济视角下的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潮州凤凰山功夫茶文化公园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14.

[2]冯卫英,朱世桂,黎星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以江苏宜兴阳羡茶文化博览园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7-134.

[3]黄木.让特色茶文化为旅游带来一抹清香———以湖北恩施自治州为例[J].农业考古,2013(2):251-255.

[4]郭雅玲,冯会,郑明芬,黄晓敏.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与产品发展探讨[J].福建茶叶,2011,33(2):43-47.

[5]冯卫英,王玉花,JohnKipkorirTanui,黎星辉.苏州洞庭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估[J].茶叶科学,2012,32(4):353-361.

作者:李琴 单位:四川省旅游学校

第三篇:低碳经济下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摘要:

低碳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低碳经济与茶文化旅游的结合,能够对茶文化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低碳茶文化旅游的分析与研究,进而提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关键词:

低碳经济;茶文化;生态旅游

低碳经济是指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模式,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和新理念。低碳经济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从产业发展到生活技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碳排放量成为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模式,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低碳旅游是指减少旅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使旅游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低碳旅游主要体现在装备与消费模式的改变,这种旅游方式也成为未来高品质旅游的重要组成方式。

1低碳旅游的发展

1.1低碳旅游成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低碳旅游是充分利用可循环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旅游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使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得到愉悦,同时提高旅游产业收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相比其它产业,旅游业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较小,但是也并非零污染。由于旅游业是一条较长的产业链,随着产业的不断扩张,旅游也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仍然有较大节能减排空间。所以,低碳旅游作为绿色环保产业,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当前的旅游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尤其是许多旅游资源在没有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盲目开发,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坏,使许多不可再生资源遭到浪费,尤其是一些娱乐、餐饮等行业为了获得更大利益,只一味地采用非环保产品,对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旅游业也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游客对生态环境破坏也十分明显。旅游业是旅游的综合服务产业。由于旅游业所占用的资源少,而且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多,碳排放量相对较少,因此,旅游业应当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示范,通过发展低碳旅游,挖掘文化、保护环境,达到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1.2低碳旅游的发展与变迁

1.2.1旅游观念的改变

我国旅游业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但也显现出服务质量不高、基础设施欠缺、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这些问题对旅游业的良性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行业,低碳旅游的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以生态环保为前提和基础,并将这一理念融入景区设计开发中,防止资源浪费;其次,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旅游,旅游饭店提倡舒适方便,强调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最后,推出环保低碳旅游线路,进一步加强自然景观的生态环境保护,使旅游景点成为生态环保的旅游地,让更多人形成环保意识。

1.2.2消费观念的改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许多游客会选择低碳出行方式,例如骑自行车或徒步旅游;住宿时选择干净舒适的旅馆,减少物品的浪费;从自身做起,积极维护景区的环境卫生;参与环保的旅游活动,提升旅游品质,自觉减少污染排放,避免产生过多碳排放。消费观念的改变对低碳旅游发挥了积极有效的影响作用。

1.2.3旅游政策的变革

低碳旅游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需要旅游企业和游客的自觉和推广,同时需要政策的大力扶持。例如发展低碳企业,支持景区企业引进节能减排技术,减少气体排放和碳消耗;引入低碳考核标准,将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点推介项目,不仅推进旅游的智能化和多元化,同时提升服务水平和执行效率,降低碳排放。

2低碳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条件

2.1良好的旅游业发展背景

2.1.1旅游需求不断提升

低碳旅游既使社会环境更加生态环保,也提升了旅游需求,丰富了旅游项目,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个性化特点。低碳旅游属于服务行业,通过与茶文化旅游的结合,引导着消费者向着更高品质的旅游方向推进。茶文化不仅有丰富的文化特色和思想内涵,而且是低碳旅游的重点项目,必然会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其中最典型的当属云南的茶文化旅游,云南是普洱茶的主要产地,由于仍然保护着原生态的气候环境,加上浓郁的茶文化特色,当地的茶文化旅游已经形成一定规模,雄厚的茶产业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使茶文化旅游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成为全国重点生态旅游的黄金线路。

2.1.2低碳旅游理念得以践行

开发和建设绿色旅游资源,培育绿色消费是当前旅游市场的主要目标。目前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绿色旅游建设有上海世博园和海南国际旅游岛,这两处旅游景观都是低碳环保的代表者,将低碳旅游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在了一起,用事实证明低碳旅游既然可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同时也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低碳旅游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接受。并以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自备生活物品、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等方式支持低碳旅游的理念。

2.1.3特色旅游日渐兴起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对旅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一的旅游形式已经很难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由此,更具个性化的特色旅游逐渐兴起,迎合了大众的消费需求。特色茶文化旅游融合了自然景观和茶文化底蕴,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代表,能够满足更多个性游客的需求。例如安徽黄山因地制宜,开发了许多特色旅游项目,也成为当地的旅游新景观,也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再例如云南的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地的茶马古道也成为生态旅游的黄金线路,受到游客的青睐。

2.2茶文化旅游的初步发展

茶文化旅游是将自然资源与茶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旅游产业,是茶产业资源与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茶文化旅游以自然历史景观为依托,以茶文化为主要内容,其中包括了多种体验活动项目,使旅游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云南的茶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最成功的旅游项目,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茶产业也得到了积极有效的发展,并形成了以茶文化为核心的茶文化旅游链;再例如福建武夷山的《印象大红袍》演出,通过实景方式展现了当地传统的茶文化特色,以及民间斗茶、茶文化节等项目,使当地的茶文化内涵得以挖掘和展现,茶文化融入旅游产业中,既指明了未来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促进了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茶叶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艺术内涵;茶树生长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采茶、制茶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茶艺、茶歌等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丰富多样的茶文化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茶文化体验和审美享受。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形势较好,茶文化旅游作为特色旅游项目也受到了广泛欢迎,各种乡村生态游、特色茶园游等内容形式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当然,茶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对茶文化旅游的内涵认识不清,在旅游开发上缺乏整体规划,最终导致了生态环境被毁坏,茶文化内涵没有得到积极有效地体现和运用,使碳排放量有所增加。想要做到既保持生态环境,又要积极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低碳旅游是明智的选择。

3低碳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策略

3.1做好科学规划

在低碳旅游发展中要坚持旅游与生态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科学的论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在实际开发时,要充分借鉴其它国家和地区相关的低碳旅游项目,通过分析论证,结合自身的茶区特点,进一步完善规划环境评价,科学评定环境资源的配比,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运用,同时运用减排技术减少污染,使茶区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3.2发挥示范推广作用

低碳旅游不仅是旅游产业的一个重点工程,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低碳旅游不是单独存在的,它需要与茶叶企业和消费者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综合体,发挥各自效能,共同促进低碳旅游的良好发展。茶文化旅游可以按照茶乡的不同特点,依托自身的茶文化特点,发展特色茶文化旅游项目。例如杭州梅家坞茶文化村,这里以古朴的民居和茶乡风情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成为全国示范性的茶文化旅游区。游客在这里不仅能够欣赏自然风光,而且能够体验茶文化内涵,梅家坞茶文化村也成为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成功典范。

3.3完善运营方式

茶旅游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状况选择合适的旅游项目,以茶区产业改造作为主要目标,从粗放式的经营模式逐渐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做大做强茶产业项目。例如福建安溪的茶叶基地,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共同运作建设,积极发挥产业经济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使当地的茶文化旅游得到了良性发展;再例如浙江湖州的顾渚茶文化乡村旅游区,这里是贡茶之乡,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通过景区带动综合开发的模式,营造了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发展茶文化旅游,开发出以茶叶为主的茶具、茶画等各种旅游产品,带动了当地的茶企业发展共赢。

3.4提高环保意识

提高环保意识是当前旅游业大力提倡的消费理念,通过低碳旅游、谢绝高端消费、转变旅游方式,与低碳旅游的要求达成一致。低碳旅游具体表现为乘坐动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旅游、居住简单方便的旅馆、观赏茶俗茶艺等。只有将低碳理念与消费者的生活融为一体,才能在低碳旅游中提升环保意识,使游客对茶文化旅游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使茶文化旅游产业得到更好的延伸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小安.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9-10-30(2).

[2]刘德艳.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变革[N].中国旅游报,2010-2-26(11).

[3]和献中,王世金.云南省普洱茶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战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52-57.

[4]张琳洁.论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J].茶叶,2007(3):183-186.

[5]马驰,丁俊慧.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7):17-19.

作者:徐茜 单位:成都大学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低碳经济下茶文化旅游研究(3篇)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