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低碳经济的科技创新体系研究范文

低碳经济的科技创新体系研究范文

时间:2022-03-10 09:59:23

低碳经济的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摘要: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高等学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学校应全面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创新水平和服务能力。本文分析了我国低碳经济条件下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功能特点,提出了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有效运行的对策。

关键词:

低碳经济;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国际社会极度不安,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受到广泛关注。高等学校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是我国区域经济建设的排头兵,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大力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加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低碳经济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消耗危机、环境持续恶化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人类不得不开始反思以往发展模式的弊病,思考能否用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取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1],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英国政府认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研究表明,由于人类社会大量使用化石燃料致使温室气体(CO2)浓度一直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温室气体(CO2)浓度上升引起“温室效应”“不断加剧温室效应将会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其严重程度不亚于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3]“世界各国必须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拨出1%(约合1840亿英镑)对抗全球变暖,否则全球经济将付出比治理还要高5—20倍的代价。世界每排放1吨二氧化碳,会造成至少85美元的破坏”[3]。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仍旧建立在消耗化石燃料基础上,必须建立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发展模式(见表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与此同时,资源消耗巨大,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同时,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快速增长(见表2)。据荷兰环境评估局(PBL)2008年6月17日的报告指出,中国是2007年最大的CO2排放国,中国2007年CO2排放比美国高约14%,占全球排放增长量的2/3,[4]近几年增幅虽有回落,但能源消费总量仍在高位运行。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高等学校必须从低碳经济发展的特定角度认清其在区域创新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了解增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联系及其内在逻辑,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和高等学校自身发展逻辑,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切实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利于发挥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加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研究,提高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对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低碳经济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原则

基于低碳经济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确定其指标体系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科学构建。

1.系统性和典型性相结合的原则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包括许多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作用在一个大系统中。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为了较为准确的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首先需要考虑系统性原则。在设计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时要以宏观视角入手,站在系统的角度通盘考虑,还要以点带面,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决定性、典型性的指标作为重点参数。

2.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基于低碳经济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应建立在科学、客观基础上,指标体系明确清晰。体系指标的设计必须以低碳经济理论、生态理论、区域发展理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等为依据和背景,采用科学的理论做出客观、可信的评价。科学性原则要求选择的指标能反映目标构成、目标和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客观真实反映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状况和能力。同时,选取的指标易得、易懂、易操作。

3.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结合原则科学技术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所构建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旧问题得到解决,新问题又会不断产生,系统的很多特征会随时间而改变,要随机对其进行监测,构建的指标体系也要不断进行调整[5]。指标体系的调整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但要求一些考核指标应保持相对稳定,这既是事物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进行比较、分析事物发展过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需要。

4.开放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的原则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1示)。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不断地与区域外部知识、信息进行交流并自动调适。因此,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不仅要实现区域内各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连接,而且要实现与国家及其他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连接[6]。建立开放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区域间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动,获得信息、知识和技术等互补性资源,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体系内的考核指标还必须尽可能相互独立,避免交叉。

5.易得性与可比性原则在考虑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相关指标准确性同时,还必须考虑指标的易得性。每项指标应可得、易得,可测、易测,只有这样才能提出参考意见。指标体系中所涉及的指标数据应尽可能通过统计、监测、调查等手段获得。还应要求指标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易比、可比,并据此提出改进意见。相关数据测算方法应明确,过程不要过于复杂。

三、基于低碳经济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

1.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构建基于低碳经济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高校的努力,更需要国家和地方教育、科技和产业部门的积极组织与协调,需要与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效互动,也需要与大学之外的科研单位、产业组织和政府机构有效互动,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创新功能。根据上述原则,我认为目前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应包括以下6个基本要素(如图示):(1)创新理念。创新理念是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灵魂和旗帜,对创新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应赋予它新的内涵。包含什么是创新、高校科技创新如何实施、评价和推进。创新理念不仅包括以上宏观方面,还贯穿于创新方式、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微观环节。(2)创新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是高校科技创新的实际运作体系,包含多个层次和类别的各种机构、组织等,分为实体机构和虚拟机构两类。既包含院、系、所、室等具有实体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科技创新团队和教学研究单位,也包含各种形式的虚拟性和临时性课题组、协作组以及科技创新团队等。(3)创新基础设施。这是科技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硬件基础和物质条件。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物化形式的知识的依赖性不断加重,物化知识的表现形式即是各种形态的科学研究设施。一流的大学应有一流的科学研究和办学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物质知识进行科技创新,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和研究装备是高校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4)创新人才队伍。人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决定性因素,优秀人才的培养既要强调其自身的因素,也要符合发展的规律,离不开其生长环境。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科技人才队伍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科技前沿,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5)创新运行机制。即各种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激发和保障高等学校创新活动并提升其效应的重要外部条件。科技创新有其自身规律,制度设计上要切实鼓励和保障学术自由、倡导原始性创新、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与奖励制度,通过制度将创新体系中的各种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6)创新成果。创新成果是高校科技创新运行的目的和结果,是体系内各要素综合运作的全力指向,也是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重要体现。其存在意义在于检验体系运行效果,揭示科技创新体系运行的内在逻辑。很多有关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研究文献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其构成,本文的论述也仅是一家之言。当然,上述6个组成要素还可进一步细化为二级指标,限于篇幅不再述及。

2.低碳经济条件下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功能与特点(1)它是传承与创造的有机结合。低碳经济背景下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首先要履行大学的基本功能,即对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传承。但从建立创新体系高度看,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体系一定要体现时代特点,要在传承过程中有所创造和提升。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表明人类对其发展的反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越来越感到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只有转变原先的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使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因而,现阶段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只有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寻找新的坐标,在低碳经济指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2)它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是近几年的事,不同研究出发点不同观点各异,是等到理论成熟后再实践推行,还是边摸索边前进?要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结合过程中,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体系担当了重要任务。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对区域低碳经济建设作用显著。现代意义的高校从诞生起就一直代表一定区域内的人的科技文化修养和文化素养。作为传播文化、培育思想与培养情感的基地,高校是以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方式向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传播各种先进理念。这些理念体现在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中,不断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3)它是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教学是高校作为育人单位最基本的活动方式,也是大学最重要的职能,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当代教学绝不仅仅是对已有知识和技能的简单传授,而是在教学过程中灌输创新思想,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当代大学发展的基本方向。当代社会发展要求加速高新技术的孵化和向生产力转化,低碳经济背景下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要将研究前研的最新成果不断引入教学课堂,形成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4)它是育人与服务的有机结合。高校的基本功能是育人,即培养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人才。这种培养绝不可能是传统的象牙塔式的自我封闭式教育,而是通过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只有将育人和服务相结合,积极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参与国家的科技进步、产业开发和服务社会,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5)它是科技与人文的有机结合。自然科学与技术具有价值中立性,它既可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也可能成为社会文化的破坏因素,其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把双刃剑。随着认知的不断提高,人类逐渐认识到,在发展低碳经济总体要求下,当代社会不仅需要发展自然科学和技术,也十分需要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和人文社会技术,两者不可偏废。只有这样,当代高等教育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真正确立大科学、大教育理念,才能建构具有全面创新功能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6)它是静态体系与动态互动的有机结合。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与低碳经济建设分属两个静态体系。高校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文化流、人才流、技术流等对低碳经济建设体系产生作用,而低碳经济建设体系通过信息流、资金流等对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产生反作用,两者形成一个相对封闭静止又循环不止的互动体系。正是由于两个相对静止封闭的体系之间的有机结合,产生互动形成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因而形成两大系统相互作用的螺旋上升式发展格局。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与低碳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图3示。

四、结论

高校在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时,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应大力营造创新环境,努力倡导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按照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构建创新团队和学习型组织,构造创新平台并加强软件建设,引导高校科技人才自觉参与到无止境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去。这样才能使高校的科技创新活动紧跟时代潮流,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在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同时体现其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UKGovernment.EnergyWhitePaper,OurEn⁃ergyFuture:CreatingaLowCarbonEconomy[R].2003.

[2]IPCC.EmissionScenarios[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

[3]NicolasStern.TheSternReviewontheEco⁃nomicsofClimateChange[R].2006.

[4]PBL.ChinacontributingtwothirdstoincreaseinCO2emissions[EB/OL],2008-6-13/2010-04-15.

[5]程晓民,叶正波.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3(12):14-15

[6]王永利.山东省东营市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作者:邱楷 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低碳经济的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