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低碳经济与地方产业结构研讨范文

低碳经济与地方产业结构研讨范文

时间:2022-06-25 09:55:37

低碳经济与地方产业结构研讨

江苏产业结构演变及其能源消费现状

从1949年至今,江苏产业结构经历了曲折艰辛的发展历程,由总量大半依靠农业支撑、尚未进入工业化阶段的低级、落后状态,经历工业化初期和中期调整,演变为门类齐全、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较为优质的产业结构。图1为江苏1952—2008年近60年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轨迹。由图1可以看出,江苏省第一产业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降幅明显,从1952年的52.7%降到了2008年的6.9%;第二产业比重则快速攀升,从1972年开始便一直成为江苏省支柱产业,57年间增加了37.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变化相对来说平稳一些,从1987年起超过第一产业,比重也一直在不断增加,但与第二产业的差距仍然较大。江苏产业结构经过近60年的调整由最初的“一、三、二”模式逐渐演变为了今天的“二、三、一”模式,且第二产业占比超过了江苏总产值的一半,所占比重极大。

根据2012年的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江苏实现生产总值4911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6%,仅次于广东省。其中,第一产业生产值为3064.78亿元,第二产业生产值为25203.28亿元,第三产业生产值为20842.21亿元,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24%、51.32%、42.4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2290元,高于广东省的50807元,居全国首位。江苏是全国的经济大省,同时也是工业大省,能源消费量位于全国前列。其中,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最大,2000年以来,随着经济迅速增长,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量迅速增加,从2000年的8243.97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11年的27509.83万吨标准煤,以每年平均19.47%的速度递增;人均能源消费量也从2000年的1.13吨标准煤/人增长到了2011年的3.48吨标准煤/人,十年间增长了3倍多。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总量相对第二产业较少,但增长速度同样很快,从2000年的1426.32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09年的3838.72万吨标准煤,平均每年递增12%。而十年来第一产业的能源消费总量不增反降,从2000年的400.39万吨标准煤下降到2009年360.96万吨标准煤,降幅近10%。2011年江苏省的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69.82%,石油占比21.74%,天然气4.57%,水电为2.87%,新型能源核能占1%,其中化石能源煤炭和石油占绝对比重。

产业结构及发展低碳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及产业内部发展不合理

2011年江苏省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相对2010年有所上升,但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仍未改变,第三产业的比重仍然偏低,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劳动已占总劳动的60%~70%甚至以上。贾琳用2000—2003年和2004—2007年的数据对江苏地区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她分析得到的结果为:第二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关联度影响上升很快,关联度远远高于第一和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关联度急剧上升的同时,第三产业关联度则迅速下跌,表明近几年江苏省第二产业的发展过于强势,已在某种程度上挤占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根据统计年鉴的分类,第二产业可以分为工业和建筑业两大类,2011年江苏省工业产值为22280.61亿元,占第二产业总产值的88.4%,而工业生产中制造业产值为20978.51亿元,占到工业生产的94.16%。

2、能源消耗结构比较单一

江苏工业总产值绝大部分来自制造业,而制造业大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且多为高碳产业,致使江苏经济增长仍主要依赖高排放的重工业的发展。另外江苏乃至全国制造业的发展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病:一是发展方式粗放,长期以来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依靠土地、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二是这些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耗结构比较单一,大量依赖煤炭,由于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非常高,致使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严重;三是缺乏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尽管工业产量高,但是所引用的技术大多来自国外,自主创新意识薄弱;四是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自主品牌,影响力不大。

3、保障低碳经济政策实施的法规还有待完善

尽管江苏各级政府的相关主管部门都开始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并制定出相关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但整体来说,这些政策目前还处于计划阶段或者刚刚实施阶段,还有待改进和完善。例如,对高污染高排放的大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并未加以明确限制;现有的环境保护法、资源保护法等各个法律之间缺乏必要的配套制度,彼此之间甚至有存在割裂的地方,从而导致综合效力不强,对违法行为的判定也会存在冲突;江苏地方性法规对节能减排的相关规定及执行中存在空白。

江苏省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

1、优化第一产业结构,建设生态农业

近年来江苏用占全国1%的土地生产出来了占全国7%的粮食,迈开了向现代农业前进的脚步。而现代农业是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化肥和农药是现代农业发展支柱,曾为解决人类粮食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会使土壤酸化、土地板结并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和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政府要加大力度建设生态、高效农业,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业产量,加快第一产业转型。一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寻求新的除草与增肥的路径;二是在农村大量推广沼气工程,集中收集农业产生的废料物资,然后进行发酵处理,形成一个循环系统,建立生态农业;三是政府要改进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扩大绿色植被的覆盖面积,增加碳汇;四是在冬季严寒的时候,由于一般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因此农田此时都处于荒芜状态,可以对农田种植冬季绿肥,用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也可以储存大量的有机碳。

2、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开发可再生能源

第二产业作为江苏省的支柱产业,目前仍以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等高碳型企业居多。提升工业的发展质量,减少碳排放对江苏建设低碳经济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加大对排污量大的企业的督查力度,提高排污税费,鼓励其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及自主创新,力求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控制在国标内,积极发展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要减少对环境污染大的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江苏省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光热充沛,气候资源丰富,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为江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其还拥有核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海洋能等能源,这些能源都属于无碳能源,但由于技术、经济、基础设备等原因,这些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优化我国现有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产业,是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的重点,也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键。因此江苏省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资源,大力推动新能源开发。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第三产业比重

2011年,北京、上海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以及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均超过50%,而江苏省则分别仅为42.4%和36.1%,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3.1%。江苏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产业结构的整体提升,因而江苏要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步伐,提升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力求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江苏支柱产业,形成“三、二、一”的良性产业结构。在继续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的同时,也要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和娱乐等服务业;积极引进外资,走消化—吸收—创新的新型道路;重点支持、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鼓励自主创新,健全奖励机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重视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力量,培养技术型、专业型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优秀人才。

4、制定合理的产业规划政策,增强政府的战略地位

合理的政策工具、完善的政策体系是保障低碳经济顺利发展的基础。与工业文明时代的“参与式国家”中政府的辅助者角色不同的是,在低碳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领导、指导与引导者的角色更为突出,政府的战略地位更为显著。在企业方面,政府需要求碳排放量达到一定标准的大型企业向政府每年提交碳减排规划与措施报告,由政府进行评估定级并向社会公布以及负责监督其碳减排完成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建筑业方面,提高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节能评级,在建筑物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从建材的生产、运输,到房屋建造、维修,到家庭照明、家电的使用,都要制定严格的标准,遵循节约资源、倡导环保的原则;在交通运输方面,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环保汽车,降低低能耗汽车进入市场的准入条件,对购买节能汽车者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替代私人交通,鼓励步行或自行车出行。

作者:毛归来詹正华单位:江南大学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低碳经济与地方产业结构研讨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