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旅游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分析范文

旅游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分析范文

时间:2022-03-09 11:11:28

旅游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分析

摘要:

产业集群对提高当地旅游产业地位和推动区域经济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旅游产业区位熵的测度来衡量山西旅游产业的集聚程度,并分析旅游产业集聚所带来的经济效应以及集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更好地推动山西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关键词:

旅游产业;集聚度;经济效应

一、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山西具有优质的旅游资源禀赋,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较为丰富。2000-2014年的15年间,山西省接待的游客数以及旅游业总收入呈不断增长的趋势。2014年,山西省接待的国内外游客人数高达30007.59万,旅游总收入达到了2829.3亿元。2011-2014年间全省接待的国内外游客人数以及旅游总收入增长快于2000-2011年间国内外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增长。2000-2015年间全省旅行社数量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从2000年的198家增加至2013年的788家。全省星级饭店数在2000-2009年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从2000年的147家增加至2009年的352家,但2010年山西省的星级饭店数开始突降到255家,2012年增加至301个,而2013-2014年间,山西省的星级饭店数又开始呈下降的趋势,但下降的趋势较为缓慢,由这些数据折射出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已进入瓶颈期。总体看来,山西省不论是星级饭店、旅行社的数量,还是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数以及旅游业的总收入,在近15年来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此也充分证明旅游业对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逐步突显,今后旅游业将成为山西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关键期的创新、引领产业。

二、山西省旅游产业区位熵测度

经济发展脚步加快的同时,旅游市场也变得愈加成熟,同时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与引导,将推动山西旅游产业向良性可持续的方向迈进。目前山西省旅游产业已拥有相当的实力。通过测算山西省旅游产业区位熵指数,掌握山西省旅游产业的集中程度,进行旅游产业集中的定量研究,并给予产业的移动性与产业集聚的变化带来适当的引导。下述是计算区位熵系数(LQ)的公式:LQ=(Eij/Ei)/(Ekj/Ek),其经济概念为特定区域里产业所占的比例和全域经济中此产业占据比例的比值所得值。此公式中Eij为i地区产业j的就业(产值),Ei指i地区总就业(总产值),代表的是国家及区域k产业j的整体就业(总产值),Ek为国家及区域k的整体就业(总产值)。LQ值大于1,代表着比一般集聚要高。假使产业就业及产值的非集聚数据有适当的价值,LQ系数能明确国家或区域的产业集群性是否具备高的专业化水平。这样由点至面、由微观至宏观展示出了本土旅游产业在全部产业中所占的份额,不仅提供了集群程度在某个区域的专业性,更能进一步展示本产业与其他产业集群的关联性。

山西2000-2014年旅游产业区位熵指数如表1所示。从计算结果可知,2000-2014年的15年间只有2003年和2011年山西旅游产业LQ数值小于1,其他年份LQ值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2000年的0.97上升为2014年的4.18,这说明山西省旅游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在不断地增强,产业的集聚性很高。根据2014年我国31个省份旅游产业区位熵分布(见图1)可以看出,全国31个省份中,LQ值大于4的有3个省份,从高到低分别是贵州、山西、西藏,LQ值为4.81、4.18和4.15,说明这3个省份的旅游产业在本省域的相对专业化水平较为领先,极可能形成产业集群,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产业[1]。LQ值小于1的只有1个省份为宁夏,LQ值为0.97,表明宁夏的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无法形成产业集群。在全国31个省份中,山西LQ值排名第二位,这充分说明山西省旅游产业的集聚度较高,专业化水平遥遥领先。但是山西省旅游业总收入却比较低,全国排名第十三位,这表明山西省旅游产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从山西省11个地级市旅游产业区位熵值的分布(见图2)可以看出,LQ值大于1的地级市有6个,其中晋中市的LQ值最高,为1.76,而朔州市的LQ值最低,为0.49,省会城市太原的LQ值为0.89,处于中下等水平。总体来说,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LQ值差异性较大,有些城市的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有了长足发展,还有一些地级市的旅游产业专业化程度低,有待进一步找出原因并促进健康发展。

三、山西省旅游产业经济效应分析

旅游产业集群区域经济效应的实质在于推动区域经济进步、增强区域优势与地位。因此要分析旅游产业集群还要看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以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2]。2000-2014年间山西省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变动如表2所示,15年间山西省旅游收入除2003年是负增长外,其他年份旅游收入则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通过查看相关资料可以得出,2003年山西省旅游业呈现负增长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2002-2003年我国爆发了大规模传染性疾病“非典”,对我国的旅游业造成了重创。而其他年份旅游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都为正。尤其是2009年和2014年,山西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00%多。就山西省旅游产业收入增量来看,经过15年的发展,其已从2000年的14.95亿元提升至541.1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7.03,远高于同期GDP增量的增速。山西省旅游产业贡献率也由2000年的8.37%提升至2014年的344.21%,年均增长率高达28.12%。2000年山西省旅游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仅为4.41%,到2014年旅游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已高达22.31%,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4年,山西省各地级市旅游产业占比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表3所示。就山西省各地级市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按照经济增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济正增长的地级市,包括大同市、晋城市、晋中市、太原市、忻州市、阳泉市、运城市等;另一类是经济负增长的地级市,包括临汾市、吕梁市、朔州市、长治市等。经济正增长的7个地级市中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低到高分别为晋城市、阳泉市、晋中市、忻州市、大同市、运城市、太原市,其中晋城市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106.28%,位居各地级市之首,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省会太原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45%,排名最为靠后。

经济负增长的4个地级市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均为正值,这表明在经济增速减缓的背景下旅游产业仍逆势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经济的下滑。充分说明在山西各地级市的经济转型期,更应注重旅游产业在其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根据2014年山西省各地级市旅游业产值在社会经济中的占比数,形象地描述了山西省各地级市旅游业竞争力的分布。按照旅游业产值占比,山西旅游业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为旅游业产值占比小于19.75的城市,主要包括朔州市、吕梁市;第二等级为旅游业产值占比在(19.75,22.37)区间的城市,主要包括太原市、长治市、临汾市;第三等级为旅游业产值占比在(22.37,24.21)之间的城市,主要包括运城市、晋城市、大同市;第四等级为旅游业产值占比大于24.21的城市,主要包括阳泉市、忻州市、晋中市。山西各地级市旅游业产值占比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晋中市、忻州市、阳泉市、大同市、晋城市、运城市、临汾市、长治市、太原市、吕梁市、朔州市,其中晋中市最高,为39.16%,朔州市最低,仅为10.90%。通过分析对比发现,各地级市旅游业产值占比与其旅游资源禀赋密切相关,例如晋中市的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乔家大院、平遥古城等经典景区闻名海内,丰裕的旅游资源和市场的科学运作使其旅游业产值占比在山西各地级市中位居首位。

四、山西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山西省旅游业和全国发达地区相比,具备很大的潜在发展空间。就整体层面而言,山西省旅游产业现阶段的发展形势和山西省多样化的旅游资源环境基本脱离。山西省旅游资源优势依旧未能整体展示出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未能实现其突破性的需求高度。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为了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需要进一步总结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企业整体规模有待提高山西省旅游企业仍存在着小、散、弱、差等问题。截至2014年年末,全省共有旅行社771家,在全国范围内的占比为2.89%,全省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为48.83亿元,在全国范围内的占比为1.44%。全省旅游饭店级别低,截至2015年,全省总计有星级宾馆(饭店)284家,在全国范围内的占比为2.57%,其中:五星级饭店18家,四星级饭店69家,三星级及以下的饭店197家,在全国范围内其占比分别为2.26%、2.86%和2.5%。旅游公司经营监管能力很低,全省旅游公司管理者里,有较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少之又少。外语导游严重不足,全省2.24万名导游中,外语导游仅有1400人,占全省导游总数的6.25%。

2.旅游产品品质低、针对性差第一,旅游产品不适应游客需求。针对旅游产品建设而言,偏向景点拓展,食、住、购、娱环节配套不够完善,服务设施需要进一步提升。山西各级政府与旅游公司参考市场需求,和国际旅游发展脚步相吻合,打造了很多全新的旅游产品。举例来说,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等,在增加市场占比与增加经济成效方面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但是还有很多方面不尽如人意。除太原与五台山的饭店住宿设施达到了适当的规模和级别,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外,全省很多的城市与重点旅游景区、景点饭店住宿设施都供给不足。山西省旅游产业未能将吃、住、行、游、购、娱等独立的产品连接起来,变成彼此连接的综合优质的旅游产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体验需求,旅游市场需求得不到进一步的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势无法全面展示出来。第二,产品创新需要提升,产品品质易变化,没有长期稳定的竞争力。回望国际旅游产品,已从普通观光旅游与主题观光旅游逐步过渡到了非观光旅游的时期。旅游产品不断从单项参加型过渡到了双项以至于多项参与型,这是世界旅游产品发展的潜在趋势。而就山西省当下的旅游产品而言,观光型产品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处在一般观光旅游阶段。在中国旅游产品里面,观光与度假种类的产品所占比例分别为44%、33%,别的类型产品所占份额是23%。这些是山西省旅游产品的基本状况。第三,没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国际旅游市场形势,山西省未能尽快把握住市场信息,结合自身的条件,大力开发全新的旅游产品,以致不能与当今旅游业的发展标准保持一致。同时,观光型产品同质化问题明显,替代性相当强,其创汇水平不高,没有特有的竞争力;没有对旅游产品进行综合性的挖掘;没有创新的产品研发等,让山西旅游产品普遍仅有一次性消费的意义。此外,旅游产品竞争力的前提条件主要出自较高的产品品质,打造品牌效应。如果游客对自己旅游经历缺乏深刻的感知,那么相应旅游产品很快就会在市场上消失。和西方旅游大国比较起来,中国旅游业的品牌发展脚步慢。山西省知名的旅游品牌相当少,未对云岗石窟、恒山、芦芽山、五台山、晋祠、平遥古城、绵山、壶口瀑布、解州关帝庙、鹤雀楼、历山旅游景区等进行有力的推广与文化价值的营销,因此所具备的仅仅是品位极其高的旅游资源,而品牌地位很低,缺少可以长时间吸引参观者的旅游产品。

3.旅游商品开发滞后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然而开发利用率不是很高,旅游商品研发不够充足,没有高效地使用山西自身的自然、历史、人文等优势资源。举例来说:平遥推光漆器、五台山的“台砚”、河边的澄泥砚、太谷的“龟龄集”酒、杏花村汾酒、清徐老陈醋、山西剪纸、山西面食、太原玉雕、大同艺术瓷、平阳版画、五寨地毯、陵川棋子山的棋子石、山西煤雕艺术品、山西民间工艺品等,这些商品不但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特色突出[3]。同时,山西省自身的历史传统与历史名人等都是拓展旅游商品极具发展潜力的资源。就目前山西旅游市场而言,旅游产品的不足和其多样的资源相脱节,是非常严峻的问题,消费者不易买到极具山西文化与纪念价值的山西制造的旅游商品。尽管山西具备相当丰富的旅游商品资源,然而除了汾酒与老陈醋等金字招牌外,可以使省外参观者相当熟悉的为数很少,就此层面展现了山西省旅游商品的制造与经营未能渗透进品牌观念[4]。

五、山西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

1.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属于产业集群的关键的行为对象,而集群的出现和发展,集群内、外部的沟通均靠的是公司的活动。公司活动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集群的发展,还被集群发展所限制。山西省旅游公司如果启用产业集群的发展方案与线路,集群的公司则需要建立大、中、小公司,并具有分工明确、紧密协作的整体的生产系统[5]。山西的旅游企业需充分掌握国际层面里公司组织形式出现的变化。垂直、水平分工相结合,多变独立的制造与网络化监管形式和知识经济时代规定的组织形式相吻合。所以,企业战略的建立要符合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并与区域产业整体发展相协调。大型企业集团具备资本、研发等一系列的优势,可以做到规模经营,进而在技术、商品、监管形式、市场等方面引领全省的旅游产业发展大方向。而中小企业具备经营适应性强,生产专业化和顾客需求市场保持一致,可以做到减少自身投入,增加劳动生产率,精细短时间的市场信息传输[6]。大、中、小企业分别有自身的优势,针对发展战略而言需要取长补短。实际来看,具有普通要素及高层次要素优势的区域大企业,高效使用已具备的核心自然资源、地域优势、气候基础、人口总数等普通要素与科技装备、人文条件、教育程度高的人才、国家与区域独有的方针等高级别要素的优势,并控制好市场需求落实到独立的社会化的经营方案[7]。

2.重视对旅游产业集聚的研究对以往陈旧的发展思路进行调整,不再受狭隘的旅游产业观的影响,意识到旅游产业集群针对推动地方旅游业与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关注对旅游产业集群研究,鼓励各方专家学者对旅游产业集群开展全面的理论分析工作,从而希望可以通过其成果来指引集群的实践[8]。根据山西各地区旅游产业进步的特点与优势,通过产业集群的观念来衡量与拓展地方旅游产业,指明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计划方案。此规划一方面需要关注对旅游产业依旧没有集群的地区来推动旅游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也需对旅游产业集群较成熟的地区进行旅游产业集群的管理和控制,使得集群能够在适度、公平的环境下进行。同时此类规划需要以当下的旅游产业发展为前提条件,而不可以简单的形成集群,因为产业集群的建立与发展应该经历适当的阶段。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做好宏观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发挥其润滑剂和催化剂的作用。

3.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首先,推动中小旅游企业的集聚化经营,结合本地具体状况挑选一种或几种和旅游关联较大的产业,通过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实现集聚化经营中小企业。其次,旅游产业园区专项和多项建设力度要加强,产业链相同情况下一系列的极具协同效应以及内在联系的公司,需要依靠当下及有潜在形成集群空间的某个地域根据适当的规模集中规划[9]。最后,旅游市场建设力度要提升。依据市场建设使产业集中发展脚步得到提升,同时在产业发展方面给予的市场空间不变。对于旅游产业集群来说,旅游公司生存发展的条件对于它的形成非常重要。政府可以对旅游公司集群的条件建立与塑造,对旅游公司进行引进,使得在合适地域空间里得到聚集。第一,需打造公司集群发展的制度氛围。根据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标准,进一步健全企业集群发展的法律条款等一系列的公共方针;发展中介机构,给公司创造信息传输、技术顾问、创业指导等相关的服务;促进国有旅游公司产权体制创新,让其变成单独的市场对象[10]。第二,优化公司集群的产业经营条件。强调市场化创新的提升,尽可能地在行业垄断以及市场分割方面减少限制,市场的塑造做到整体公开,市场体制在资源配置中占据的位置得到全面展现,创建生产要素与商品各自流动的市场氛围。第三,完善公司集群发展所需的条件。国家需关注提升三大公共要素扶持力度,也就是:基础设施、劳动力培训和信息服务。同时根据实验室等全新的硬件基础,来优化公司扩大规模与改革的外部环境。第四,塑造企业集群内部优质的人文氛围。在企业集群的塑造与推广时,形成其人文环境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公司内部信任与承诺的合作意识和企业内部职员素养整体发展的人本主义观念。

参考文献:

[1]王桂兰.福建省旅游产业集群的集聚度和经济效应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2]闫利民.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25):140-141.

[3]冯卫红.旅游产业集群的企业网络属性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J].人文地理,2015(5).

[4]张铁梅.基于产业集群的山西清徐葡萄文化旅游发展探究[J].太原大学学报,2013(4):31-33.

[5]杜宇,乔美华.山西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7(5).

[6]蔡兰兰.基于旅游产业集群视角的福建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4.

[7]胡玫,刘春生,陈飞.产业集聚对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广东省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5(4):78-82.

[8]冯卫红.旅游产业集聚的动因分析[J].经济问题,2009(7):114-116.

[9]PAMELAJ,McRae-Williams.Wineandtourism:clustercomplementarityandregionaldevelopment[M].Welling:ABCPress,2004:237-245.

[10]JACKSONJ.DevelopingregionaltourisminChina:thepo-tentialforactivatingbusinessclustersinasocialistmarketeconomy[J]TourismManagement,2006(27).

作者:赵华 于静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旅游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cyjqlw/68839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