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范文

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范文

时间:2022-12-17 10:14:50

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壮大和发展能够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在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应当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完成就业,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相关路径,旨在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水平,推动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就业模式

现阶段,产业结构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浙江省的产业结构为例,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现阶段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已经形成了初步合理化的和高级化的市场机制。在世界经济环境大背景下,我国需立足当前,不断地扩大内需,实现经济的又快又稳增长,进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此,高职院校应及时提出全新的人才培养新战略,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现就业,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就业效率。具体来说,在产业结构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新战略与就业工作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同产业结构转型的良性互动

1.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数量增大。所谓产业结构调整,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调整和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实现产业的发展。现如今传统的钢铁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等第二产业应当在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下实现改造升级,实现传统产业生产和加工过程的信息化,例如,将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增加到原有设备基础上,并全面监控生产过程,等等,进而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而在自动化过程中所需要的仅会低端单一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将会下降,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水平较高的技能人才的需求数量则会加大。

2.多层次复合型的人才备受青睐。除了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过程以外自动化技术的作用也相对较大,逐步应用到其他新兴领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如今诸多行业已经尝试着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工艺及传统设备结合在一起,创新出新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从业人员一方面要拥有新型的技术产业,另一方面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只有拥有复合型能力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就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高水平的人才更加被企业需求。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综合能力,能够及时地了解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掌握新型的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客户所需求的最佳的改进方案或新的解决方案,更好地更优质地服务水平。新技术出现以来,广大从业人员,一方面要深入掌握一些技术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应当灵活地将一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文化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就业应当为产业结构转型服务

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人才供应方面,高职院校应当从现有的办学状况出发,尽可能地扩大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采用订单式培养和预测式培养模式,有机结合的方式、方法,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与此同时提高就业率。众所周知,不同的教育类型往往造就不同类型的人才,高职院校应充分借鉴国外的独特的培养模式,例如,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与培训模式等,不断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基础后,知识博,能力强,素质高,口径宽”的新型高素质人才。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订单式培养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该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从社会和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制订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地进入到企业工作,改变了以往落后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能够更符合市场的需求,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产业结构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当做到适度超前

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度超前,要求教育先行。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来看,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只有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教育水平才能够得到提高。高职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人、财、物等各种物质基础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只有通过这种技能素质造就,才能够使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实现适度超前,这是因为技能型人才基本具有先导性驱动作用,只有不断实现人才培养的适度超前,才能够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各类人才在数量上和规格上都能够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适度超前原则,既是一种预先谋划的策略,也是高职院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项总的原则,高职院校广大教师必须具备人才培养的超前意识,才能够着眼未来,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转型的方向,实现新兴专业学科的发展,更好地提升广大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适应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产业结构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水平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需要广大高职院校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互联互动,打造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社会需求,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够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就业率。

参考资料:

[1]王少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工作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243.

[2]吕贵鑫,薛丽红,李晓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招生、培养的联动机制研究[J].中国商论,2018(31):172-173.

[3]李红岩.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8):79.

[4]张慧青.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高职专业结构调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作者:卢珍宏 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cyjglw/74591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