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及经济贡献的比较范文

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及经济贡献的比较范文

时间:2022-07-25 03:41:15

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及经济贡献的比较

摘要:文章依据1999—2015年我国三大林区林业产业发展数据,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三大林区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了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三大林区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对各大林区林业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素质以及区域竞争力优势的分析,提出了各林区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的若干措施,为我国林业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三大林区;林业产业结构;变动;贡献

0引言

现代林业经济理论一致认为:林业产业三大产业结构分布以及内部次级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对一国或区域经济经济增长具有深远的影响。深度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保持合理产业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也会促使林业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化[1]。为了落实新时期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战略,适当调整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和保障措施[2]。我国三大林区包括南方林区(东南林区)、西南林区以及东北林区,根据2015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相关资料整理可知,三大林区的林地面积、活立木总蓄积量和林业产业总产值占全国相应总量的55.90%、62.76%和69.15%,从已有研究来看,主要集中在对南方林区或者全国范围的林业经济分析,对林区之间的比较研究缺乏,因此无法厘清主要林区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以及劣势。本文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我国三大林区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部门经济模型探讨了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三大林区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结合上述分析结果,根据三大林区各自特征,为全国以及区域林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提供决策参考,以期实现我国林业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1理论模型与数据说明

1.1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模型美国经济学家Daniel和Creamer相继提出动态偏离一份额分析方法[3,4],并由Dunn等学者在之后进一步加以完善[5,6],是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分析中被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本文根据该方法原理,以三大林区为研究区,以全国为参照区,分析三大林区林业产业结构优劣及自身竞争力强弱。

1.2多部门经济模型

葛新元等在研究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时,提出了多部门经济模型[7],靖学青运用此模型定量测度了长江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8],黄烈亚等分析了全国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贡献及其空间差异[9]。该方法的价值和意义主要在于对同一区域不同时段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纵向比较或同一时段不同区域之间的横向比较,而非在于反映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绝对水平。

1.3数据描述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1999—2015年的历年《林业统计年鉴》中我国三大林区各省区的林业总产值及林业内部一、二、三产业产值。我国三大林区为南方林区(东南林区)、西南林区、东北林区。其中南方林区包括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十省(区);西南林区包括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由于西藏历年相关数据缺失过多,再加之林业产值过少,对西南林区林业产业结构总体变化趋势影响不大,所以本文对其不予分析;东北林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由于从2003年开始木竹采运业产值计算到林业第一产业中,在此之前的年份该指标计算到林业第二产业中,因此将1999—2002年木竹采运产值从林业第二产业中扣除,加总至林业第一产业当中。为了剔除价格变化对产值的影响,对各地各项产值以上一年为基期进行调整,其中物价指数依据历年以可变价格计算的各类林业生产总值和林业总产值指数推算得出,历年以不变价格计算各类林业生产总值由物价指数和以可变价格计算的各类林业生产总值推算得出。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南方林区、西南林区、东北林区及全国的林业产业总产值分别为1.6215×103亿元、2.2092×102亿元、3.2918×102亿元和3.1877×103亿元,到2015年分别增长到了3.2225×104亿元、4.1688×103亿元、4.6532×103亿元和5.9363×104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49%、13.02%、12.04%和13.76%。南方林区和西南林区1999年的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64.31:32.90:2.79和67.91:28.72:3.37,从2003年开始,林业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林业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到2015年分别调整为25.78:56.12:18.10和47.48:30.55:21.97。其中南方林区林业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主要向第二产业转移,共转移23.22个百分点,西南林区主要向第三产业转移,共转移18.6个百分点,由此得出南方林区的产业结构变动程度要大于西南林区。而东北林区的产业结构变动程度极小,三次产业比重由1999年的40.90:44.98:14.12调整为2015年的40.48:44.18:15.34,在林业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三次产业比重也始终保持在平稳状态。

2数据处理结果及分析

2.1三大林区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以三大林区为研究区,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参照全国评价三大林区林业产业结构优劣,分析其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林业产业及三次产业累计动态偏离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2.1.1三大林区林业产业结构总体情况

根据1999—2015年三大林区林业产业累计动态偏离分析结果(见下页表1),从林业产业(三次产业总计)的累计情况来看,南方林区的总偏离量(883.28+886.15)大于0,西南林区(66.95-79.35)与东北林区(1599.34-2883.48)均小于0,说明南方林区1999—2015年累计的林业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林业产业平均增长速度,而西南林区与东北林区均低于全国林业产业平均增长速度。西南林区的结构偏离分量(-79.35)小于0,南方林区(883.28)和东北林区(1599.34)均大于0,说明西南林区林业产业结构素质较差,而南方林区和东北林区则具有较好的林业产业结构素质。南方林区(886.15)和西南林区(66.95)的竞争力偏离分量均大于0,而东北林区(-2883.48)小于0,说明南方林区和西南林区的林业产业具有竞争力优势,而东北林区不具备此优势,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的构成相当复杂,实际上竞争力偏离量包括了除产业结构以外的其他一切因素,其大小由生产率水平、投资规模、产业政策等因素共同影响,东北林区已具备了较好的林业产业结构素质,要通过对除林业产业结构之外的各个方面进行完善,来逐步加强其林业产业竞争力优势。

2.1.2三大林区三次产业结构优劣及竞争力差异分析

从林业三次产业1999—2015年的累计结果来看,南方林区林业第一产业的总偏离量(-7539.72-851.77)、结构偏离分量(-7539.72)和竞争力偏离分量(-851.77)均小于0,表示相对于全国水平而言,南方林区1999—2015年累计的林业第一产业增长速度较慢,产业结构素质较差且不具有区域竞争力优势;同样,南方林区林业第二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较快且具有良好的产业结构素质,但林业第二产业不具有区域竞争力优势,第三产业具有区域竞争力优势。西南林区林业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且具有较好的结构素质,林业第一产业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且结构素质较差;区域竞争力方面,林业第二和第三产业具备区域竞争力优势,而第二产业不具备。东北林区林业第一产业增速缓慢、结构素质差且不具备区域竞争力优势;林业第二产业增速较快,有较好的林业产业结构素质,但不具备竞争力优势;林业第三产业增速缓慢且不具备区域竞争力优势,但是林业产业结构素质较好。

2.2三大林区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

上文对三大林区间林业产业结构变动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挖掘产业结构在林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本文应用多部门经济模型。从平均水平来看,西南林区产业结构变动对其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Z值与S值的均值分别达到了3.0865和17.2948;南方林区居中,其Z值与S值的均值分别为1.4291和11.9161,通过数据描述已知南方林区的林业产业结构变动程度要大于西南林区,但其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却小于西南林区,说明西南林区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取得了更好的成效,而南方林区的年均增长率(14.49%)大于西南林区(13.02%),说明南方林区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虽然低于西南林区,但其他诸如资金、劳动力、科技的投入以及政策等因素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要远远大于西南林区。东北林区的Z值与S值的均值分别为0.5034和5.4038,其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虽然较低,但从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东北林区有较高的林业产业结构素质,因此只需保持较好的林业产业结构素质,从其他方面着手,稳步提高东北林区林业产业产值。从平稳性来看,西南林区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贡献的波动最大,其Z值和S值的标准差分别为6.2474和68.1376,极差分别为23.3982和299.0649;南方林区居中,其Z值的标准差和极差分别为1.9314和6.0574,S值的标准差和极差分别为2.8518和11.0056;东北林区最小,其Z值和S值的标准差分别为0.6520和1.9473,极差分别为2.2823和7.3090。

以2003年为界,1999—2003年三大林区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都相对有较大波动,2003—2015年南方林区与东北林区都趋于平稳,但西南林区2003—2006年波动幅度很大,这可能是由于2003年以来,全国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此时南方林区与东北林区已经有比较合理的林业产业结构,通过林权改革这一政策的实施,林业产业产值可以稳步增长,而西南林区之前的林业产业结构可能阻碍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其2003年以前的林业产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0.49%,因此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2002年西南林区林业三次产业比重为85.53:12.02:2.45,之后林业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调整为2006年的53.54:32.72:13.74,此举措使2003—2006年西南林区的林业产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7.52%,远远超过1999—2015年的平均水平(13.02%),从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值来看,S值从2002年的-232.4521增长到了2003年的57.4575,2006年以后西南林区的林业产业结构逐渐趋向合理,Z值和S值也随之变小且趋于平稳。由上述分析可知,林业经济受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正向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并在其影响下周期性增长。

3结论和对策建议

3.1结论

本文主要分析了1999—2015年我国三大林区林业经济增长、林业产业结构优劣和竞争力优势的强弱,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

(1)与全国相比,南方林区的林业产业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而西南林区与东北林区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大林区的林业第一产业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第二产业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南方林区与西南林区的林业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快,而东北林区则相对较慢。

(2)南方林区与东北林区均具有较好的林业产业结构素质,但西南林区林业产业结构素质较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的结构层面,三大林区的林业第一产业结构素质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则有较好的结构素质。

(3)除东北林区外,南方林区与西南林区的林业产业结构均具备区域竞争力优势。但在三次产业的区域竞争力方面,仅有西南林区的林业第一和第三产业,及南方林区的林业第三产业具有区域竞争力优势。

(4)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其林业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西南林区,其波动幅度也最大;南方林区贡献位居第二,波动幅度也居中;东北林区产业结构贡献最小,但相对最平稳。通过分析西南林区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及其对林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变化趋势,得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对林业经济增长和产业持续发展的正向拉动作用比较显著;随着林业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日益突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深度优化势在必行,从而促使了产业结构变动的贡献逐渐上升,产业结构也逐渐合理,使经济增长率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变动贡献也再次变小。因此,林业经济增长变缓是促使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动力之一,而结构调整同样也是林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使林业经济周期性增长,从而实现林业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3.2对策建议

(1)南方林区林业具有第一产业增长缓慢、结构素质差的特征,且与其他林区相比缺乏区域竞争力,但其拥有雄厚的第一产业基础。为实现林业资源转化能力的全面提升,要以林业经济的稳步增长为基础,同时加强对林业的投入和管理,切实保证林业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完善;要注重林产加工业技术水平的有效提升,带动以林产工业为核心的第二产业的持续发展;此外还要重视以森林旅游业为重心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以便实现林业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的有效转化。

(2)西南林区森林旅游资源丰富,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较大,因此要推动资源优势的整合,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旅游产业的合理布局,形成以第三产业为核心的林业发展模式。同时,要切实强化森林培育力度,规范森林经营措施,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深化林业科技创新并提高科技含量,以推动林业第一、二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为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东北林区蕴含丰富的森林资源,2015年活立木蓄积量占到了全国的18.27%,但其资源优势未能实现向经济发展优势的有效转换,林业产业总产值只占到全国的7.84%,这主要是由于“天保工程”的实施缩小了木材生产的规模。目前木材加工业仍是东北林区的主导产业,且面临生产要素分散、产品科技含量偏低的发展瓶颈,林业产业效益本身就不高,木材生产规模的退化更是制约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在保证林业传统产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将林木培养、经济林产品种植和采集等作为培育重点,优化第一产业结构;淘汰落后次级产业,整合优势次级产业,调整第二产业内部格局;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加大对第三产业的规划与投资建设,实现东北林区的产业重心向以森林休闲等行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转换。

参考文献:

[1]肖兴志,彭宜钟,李少林.中国最优产业结构:理论模型与定量测算[J].经济学(季刊),2015,(1).

[2]张智光.江苏省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体系研究[J].林业科学,2004,40(5).

[7]葛新元,王大辉,袁强,方福康.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计量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

[8]靖学青.长三角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9]黄烈亚,翟印礼,梁霁.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贡献及其空间差异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08,(5)

作者:罗小锋1,2,王泽均1,2,李兆亮1,2,薛龙飞1,2 单位:1.华中农业大学,2.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被举报文档标题: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及经济贡献的比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cyjglw/70566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