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职业教育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范文

职业教育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范文

时间:2022-03-04 03:21:49

职业教育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

[摘要]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职业教育进程加速,职业教育专业结构问题日益凸显。结合目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存在的结构性偏差、特色与潜力专业缺乏、量足质优的双师型教师不足等问题,提出积极构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对策,包括加强特色专业与潜力专业建设、构建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等,从而形成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协同共进、发展共赢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产业结构;适应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作为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培养市场所需的人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相适应。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职业教育进程的加速,职业学校专业结构问题日益凸显。这种情况自然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上最为敏感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专业设置产生直接冲击。如何使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更趋合理、更具特色,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对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业结构与专业设置的关系论证

专业设置作为教育与经济的接口,不仅是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具体途径,更是职业学校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互利共生的关系,不仅使得产业结构成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客观依据,同时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对区域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提出了新要求,从而促使职业教育优化专业设置,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在积极构建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良性互动关系中,形成协同共进、发展共赢的良好局面。

(一)区域产业结构布局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前提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价值实现必须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的程度为基本衡量标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发展必然导致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而职业教育把握这一历史发展机遇的关键是培养数量足、质量优的人才队伍,培养具有区域特色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区域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因此,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以区域产业结构为依据进行合理设置。这不仅是促使自身时代价值发挥的重要方面,也是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的关键环节。

(二)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职业教育优化专业结构树立新方向职业教育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其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设置必须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同时也倒逼职业教育进行专业优化组合,以适应目前及未来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由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变化,区域产业结构布局随之调整,必然带动各产业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引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重新组合。许多原有的技术领域、职业、岗位在逐渐消失,新技术领域、新职业、新岗位应运而生。这些新变化将引发职业教育或主动、或被动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其中专业设置作为人才供给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种类、规格、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根本要求,势必需要做出适当调整,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尤其是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相匹配,从而起到服务产业经济的作用。

(三)合理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是实现区域产业结构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之间互动关系的建立,是以人才供需结构为纽带的。专业设置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优化,不仅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还影响着能否为区域经济提供合理充足的人才储备。专业设置如果符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培养的毕业生如果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就能为产业结构升级、技术革新、区域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反之,专业设置如果脱离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培养出的毕业生过剩、积压,而企业急需人才未能得到培养,将很难在推动区域产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合理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不仅能使职业教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更能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撑,是实现区域产业结构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现状分析

从目前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现状看,基本呈现出专业设置数量多、覆盖面广等特点,专业布局基本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然而,从实践操作和长远发展审视,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在与产业结构紧密对接、主动适应和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现状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存在结构偏差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反映在专业设置方面要求专业结构与一定时期的地区经济产业结构相匹配。因此,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适应区域产业结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经济逐步向开放型、外向型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也开始向农业产业化迈进。农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加快与新型农业类专业紧缺之间的矛盾,农业经济战略转型与急需的技术型、管理型、服务型人才紧缺之间的矛盾凸显,现代农业类专业开设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浙江省中部发展城市金华市为例,该市农业人口364.3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6.98%,为农业大市,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13年,该市实现生产总值2959亿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88元,增长11.3%。2013年新增家庭农场34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47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24家。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经营方式开始向产业化迈进,已由封闭型逐步走向开放型,由内向型走向外向型,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这种情形相矛盾的是,该市职业学校中第一产业专业设置相对偏少。全市23所职业学校仅有1所学校开设与第一产业有关的专业,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求。对2010—2014年该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后发现,除资源环境类、石油化工类、休闲保健类和其他类几乎没有涉及以外,该市职业学校专业基本覆盖15个专业大类,其中该市“农林牧渔类”基本以农业类为主。如下表所示,由对2010—2014年该市农业类专业设置情况的分析可见,该市农业类专业数量尽管在2012年、2013年有所增加,但相较于农业产业经济所需的人力需求仍显不力,开设的专业中仅观光农业经营是与现代服务性农业发展有关联的,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可以归列为管理型农村经济所需,但是技术型、创新型等农业经济转型所需的专业尚未开设,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市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职业教育缺乏有区域优势的特色专业与潜力专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具有区域性,应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一般来说,职业教育专业构建是地方政府依据区域经济特色和社会发展状况对人才需求予以规划,与产业发展相对接,是区域产业优势和学校自身优势的有机融合。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专业构建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基础,形成对区域产业结构强有力的专业支撑。然而,目前专业设置中存在资源浪费、缺乏统一规范、特色品牌专业欠缺等现象,不利于形成核心优势。例如,不同学校甚至同一所学校开设几乎相同的两个或更多专业,专业名称缺乏规范,不仅造成专业内涵的模糊,更造成资源的浪费。有些专业名称易造成误解,如家政与幼教专业、幼师与礼仪培养目标均为学前教育教师,实则与礼仪学、家政学关联不大,容易被误解是两个不同培养方向的专业,令人产生歧义;还有一些“别出心裁”却不知所云的专业名称,如数据速录专业,这些都给学生、家长、企业在理解专业方向时带来诸多困惑。这些专业设置缺乏有力的市场调研和长远规划,没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建设过程中师资队伍、硬件环境跟进不力,有的无法达到开班人数,只能合并专业进行日常管理;有的即使开设了相关专业,在教学管理上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换汤不换药”式地进行人才培养,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不凸显,无法适应行业需求。同时,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新职业、新岗位、新门类的人才需求随之增加。尽管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中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已做出很大程度调整,也更加凸显五个对接的特色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然而,在专业设置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对产业技术升级、新劳动岗位所需的实际技术能力认识不足,缺乏对潜力专业的前瞻性培养认识,使得新兴专业的构建难以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相匹配,在新兴人才培养与满足产业战略发展需求之间存在时滞效应,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顺利进行。对于专业划分和名称的确定没有遵循产业划分的思路,凭经验和感觉多于科学方法的运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例如,部分职业学校为相互争抢有限生源,在学校硬件条件、人员配备等欠缺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创办所谓“热门”“新兴”专业,有的甚至是“拍脑子”工程,没有考虑到教育的滞后性和前瞻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无知无畏”地设立新兴热门专业,造成部分专业设置后续建设跟进不力,专业教学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困难。

(三)支撑专业优化发展所需量足质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需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是职业教育培育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梯队的重要媒介,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主体——职教教师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打造一支数量足、质量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然而,当前职业学校师资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令人担忧。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构)教职工历年数据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机构)专任教师2013年共有66.88万人,相较于2011年减少了2.06万人。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普遍不足,同时由于对双师素质技能型教师的界定模糊,真正实践技能强、教学水平高、德才兼备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更是不容乐观。受招聘条件所限,职业学校教师大部分来自普通高校,不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行业职业知识欠缺,实践操作经验不足。有的专业教师是学校缺什么教什么,所教专业甚至与过去所学专业完全不相关。据了解,金华市教育政策对引进职业学校教师的倾斜度不大,历年招考职业学校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远远满足不了职业教育发展对专业教师的需求,同时受招聘政策限制和薪酬制度影响,职业学校很难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技能型人才。

三、专业设置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对策探讨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如何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相适应,主动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以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助推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相应对策。

(一)以产业转移为机遇,有针对性地规划与区域发展战略相关联的专业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沿海地区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的巨大压力。目前,长三角经济区作为我国现代意义上最早和最成熟的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能源、人力等要素的生产成本持续增加。金华市作为浙江省中部城市,不仅具备与长三角无缝对接的天然地理优势,更具有生产要素成本低的劳动力优势以及能源丰富的优势,产业也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应以区域产业转移为机遇,利用与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具备的对接空间和互利共赢的机会,加快产业平台整合提升,努力构筑产业转移优势行业的新高地。在进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地方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进行相应调整。一方面,专业设置更具针对性。产业转移需要职业学校增加与产业相适应的专业设置。如果转入的产业对区域内一些传统产业产生替代效应,则区域内原有的传统产业将逐渐缩减,相对应的职业学校为传统产业提供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也将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专业设置更具关联性。产业转移要求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更注重关联性,不仅在专业设置上考虑为新转入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更要为新转入的相关产业或潜力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

(二)以区域内支柱与潜力产业为依托,加强特色专业与潜力专业建设一方面,职业教育支柱产业专业群与特色专业建设应聚焦区域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准确把握区域产业集群结构和未来发展规划,整合专业资源优势,通过培育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来带动其他相关专业,形成竞争力强、关联密切的专业群。与此同时,加强各职业学校间的沟通与联系,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学校优势的专业特色品牌,建立一批与区域支柱产业、主导行业相匹配的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群,使专业建设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助推区域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近年来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昭示着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匹配现象。在大力发展支柱产业相应专业的同时,要注重职业教育内部结构的合理性,挖掘新的产业需求。职业教育应结合新兴产业与区位优势,不断开拓潜力专业领域。为了避免“同质竞争”和资源浪费,职业学校应着眼于未来发展,以区域内潜力产业为依托加强潜力专业建设,避免开设重复率高、低成本的热门专业,避免专业低水平、低效益的盲目重复建设。

(三)以提升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素养为突破口,支撑职业教育专业优化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逐渐驶入快车道。然而,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张速度与职教教师数量增长相对缓慢且质量较低形成了巨大反差,双师型教师数量更是严重缺乏。同时,由于不同部门、不同评估检查评比体系对双师型教师界定不一,双师型教师权威标准缺失,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更是无从谈起,给双师型教师的政策规划与制定带来了障碍,影响了职教师资队伍的良性建设。作为支撑专业优化发展所需的重要主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承担着职业教育培育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梯队的重要任务。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要以提升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素养为突破口,坚持“科学规划、整体推进”的原则,从职前培养、入职培训、职后提高的一体化等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寻求积极有效的策略,使职教双师型教师不仅具备胜任专业理论教学的能力,更具备指导专业实践的能力,推进职教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向终身化迈进。首先,要严把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入口关,提高社会对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认可度。通过制定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标准和任职资格,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强化职教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性与实践性。其次,建立相应的职业教育资格认定机构,完善职教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通过对教师长期培养培训、实践操练和教师个人自身的不断努力,促使双师型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有力地支撑职业教育专业的优化发展。

(四)以产业结构为依据,探索构建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围绕支柱产业、区域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要求,以产业为依据,加强职业教育资源要素之间的统筹、整合、优化,积极探索职业学校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形成区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综合性和专门性有机结合的专业结构体系。新专业不断产生,老专业被市场需求所更新或淘汰,专业由热变冷或由冷变热,是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要适时动态调整。地方政府应在充分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础上,对本区域内的专业建设进行通盘考虑。具体来说,地方政府尤其是教育部门要从宏观上把握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区域产业结构实际现状,通过强化区域特色,根据当地产业结构中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合理布局专业结构,同时充分考虑技能人才培养的周期性规律,探索构建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

[参考文献]

[1]余秀琴,李术蕊.合力抓好关键战略机遇扎实给力职教改革创新——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综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

[2]于志晶,刘海.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010年职业教育发展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1(3).

[3]鲁昕.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J].教育与职业,2011(7).

[4]郭阳.莱州市中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5]姜大源.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属性、冲突、定位与前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5).

[6]袁旭.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互动关系的研究之二[J].高教论坛,2006(6).

[7]杨艳.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对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8]葛道凯.以修订专业目录为抓手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6).

[9]王勇,卢长娥.安徽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分析[J].职教通讯,2012(7).

[10]袁丽英.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编制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11]徐健.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的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0(7).

作者:徐莉亚 单位:金华广播电视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职业教育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cyjglw/68817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