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产业结构论文3篇范文

农业产业结构论文3篇范文

时间:2022-02-27 04:06:03

农业产业结构论文3篇

第一篇

1研究区资源禀赋条件分析

怒江州山区人民的生活方式相对传统,农业开发强度较低,生态环境良好,农产品生态环保,优质安全。区域性原生态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产品基本为露天、绿色、天然的无公害、优质、健康食品。怒江州林业、牧草地资源非常丰富。2012年怒江州林业用地面积1224447hm2,占国土面积的83.3%,活立木蓄积量16526万立方米,占云南省活立木蓄积量的10%,森林覆盖率达72%,是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区,怒江州政府所在地六库镇空气综合污染指数0.73mg/m3,是云南省监测的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怒江牧草地97400hm2,占国土面积的6.6%。怒江州丰富的林业、牧草地资源不仅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也为怒江州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条件,怒江州农业内部结构具有调优的潜力和需求,怒江州林下经济发展空间优势明显,全州农民人均拥有集体林地18亩,林下经济发展空间非常广阔。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扎实推进,明晰的产权让更多的企业和林农有了经营林业的空间,社会参与和广大农民经营山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林下经济的发展和绿色产品的营销带来了活力。据不完全统计,到2012年末,全州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5.5万亩;森林蔬菜产量2713.8t;野生菌类产量1000t;推广楤木种植面积近1000亩;林下养殖山绵羊存栏46.38万只,牛存栏15万头,林下家禽养殖存栏30万只,林下蜂蜜产量163t。怒江州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加工为主的林下产业正逐步兴起,林下经济正逐渐成为全州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怒江州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都将依赖于林业的发展。

2怒江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怒江州生态区位重要,生物种类丰富,生物区系关键,战略地位特殊,承担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责任,保护好怒江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于维护云南乃至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怒江州产业结构调整要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要规避资源约束条件,以资源禀赋为突破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怒江州海拔高差达到4368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具有河谷亚热带、温带、中温带、高山草原地带四种气候带,独特的多类型小气候环境对农业立体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的资源条件,怒江州必须选择具有山地高原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怒江州林业用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3.3%,牧草地占国土面积的6.6%,丰富的林业、牧草地资源仅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应有的现金收入[7],没有成为怒江州致富的资源,反而成为经济发展的枷锁桎梏。从表1可以看出,林业和牧业产值比例小,特别是林业,长期存在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怒江种植业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其产值反而在农业内部产业中是最高的,因此,怒江州农业内部结构具有调优的潜力和需求。怒江州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都将依赖于林业、牧业的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怒江州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受到山高坡陡,生态脆弱、地形地貌特殊、地质灾害多发、耕地资源相对匮乏,交通不便等资源环境约束。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发挥区域特色,依托区域的资源禀赋,挖掘产业内部互补优势,规避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优化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生产率,是怒江州经济发展的关键。农业和渔业是怒江州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也是怒江发展的制约因素。林业和牧业是怒江州的优势产业,农业的发展要依靠丰富的林地、草甸资源,在良好的生态基础上发展特色生态农业,通过深层次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调整农林牧结构,扩大农业空间,延长产业链[8],走农林牧协调复合经营的道路,是怒江州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依托怒江州优良的生态环境,培育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农作物布局结构,走特色生态农业发展道路也将是怒江州克服其资源环境制约的必然选择。针对怒江州的情况,提出以下产业结构调整对策思路。

(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发展农业。怒江州受山高坡陡等地理环境约束,传统农业发展制约因素较多,产值低,农作物产值仅为每平方公里29.25万元,而经济林产值每平方公里超过46.2万元[9],长期的陡坡垦殖并没有带来经济的发展,怒江州的粮食仅能维持区域人口温饱(表2),还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怒江州不可能走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之路,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怒江州需要弱化传统农业种植。随着人口增加、城镇扩展,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怒江州耕地面积将越来越少,需要通过耕地质量保护、农田水利建设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对区域内的相对集中成片的主要产粮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管理,发挥规模效益。农业生产环境恶劣。

(2)发展特色生态林业。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提升林业价值,是怒江州立足于自身的资源优势,实现跨越发展,减小和其他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最佳途径。结合怒江州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州”发展战略和“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怒江州林业发展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构建林业产业生态化模式,在保证林业资源耗费最小化的基础上实现林业发展综合效益最大化[10]。鼓励发展利用林区多种资源的产业,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主导产业为主、以特色产业为辅,综合利用林区多种资源的产业体系[11]。结合天保、退耕、防护林体系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及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六大工程,抓好特色经济林产业、生物医药和林化产业、非木材产业、竹藤与速生丰产林产业、特色森林旅游业和观赏苗木等产业。构建林产品产、供、销服务体系,提高特色林产品的质量、效益、加工增值能力及产业化水平,使林业成为怒江州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怒江州经济发展的潜力在林,怒江州实现区域跨越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林业发展,林业发展空间大,必须把林业产业发展放在怒江州山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首位,开拓林业新的发展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林业发展,可以延长产业链,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怒江州丰富的林业资源,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为发展森林旅游、林下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前景。

(3)调优畜牧业结构,发展特色生态畜牧业。怒江州畜牧业在全国、云南省都具有一定优势,从畜产品结构看,主要以猪、牛、羊为主,与全国、全省比较,羊肉优势最突出,而奶类、禽蛋与全国、全省差距较大(表3)。畜产品结构有待优化,大力提高奶牛和鸡的养殖量,同时,发展具有本地特点的优势品种和生态品种。应大力发展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保护名录》的独龙牛、独龙鸡、兰坪的乌骨绵羊、绒毛鸡、高黎贡山猪等高原特色畜禽优良品种,使怒江州的畜牧业发展走上优势和特色共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怒江州自然环境优美,污染企业较少,土壤、水体、草场受污染少,空气洁净,为发展生态特色畜牧业提供了天然的环境基础。当地森林、草甸资源丰富,可以优化怒江州畜禽养殖结构,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把畜牧业培育成为怒江州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建设一批特色化、产业化、区域化的畜产品产业基地和产业带,促进优势特色畜产品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大力发展“林下特色畜牧业”,着力培植立体循环生态养殖业,倾力打造乌骨鸡、绒毛鸡等林下土鸡品牌,把山地养鸡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来培植;加大草山资源的建设力度,强化天然草场建设,恢复植被,制定天然草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完善种草养畜运行机制、创新种草养畜“种养联动”模式[12],促进天然草场保护和利用,提高草山单位面积的载畜量。

(4)构建具有峡谷特色的生态立体农业格局。怒江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依靠其优势资源,突出特色,从保护“三江并流世界遗产”生态环境的需求出发,将保护生物物种资源、集约发展生态农业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核心要素,结合退更还林(草)等政策,优化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依托怒江州丰富的林地资源,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及多物种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发挥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互补优势,充分利用梯次时空组合不同生物种群,发展林下、林间种养殖业,实施“林药、林菜、林草、林禽、林畜、林游”等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立体种养的生态农业格局,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通过科学合理布局,推动怒江州立体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的集约、高效、持续、安全,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3讨论与结论

区域的经济发展日益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协调的根本就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3]。要协调好区域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地处“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的怒江州,产业结构调整要以产业生态化为总体目标,努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规避和降低各种制约因素的约束,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怒江州具有丰富的林地和草甸资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要依托资源禀赋,进一步挖掘产业优势,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山区特色生态农业,依托怒江州优良的生态环境,立足气候和生物资源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打造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通过科学合理布局,发挥山区优势,整合农、林、牧资源,挖掘牧业、林业发展空间,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综合利用协调发展的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模式,构建怒江州农、林、牧业协调发展的立体生态农业格局,推动怒江州立体农业发展,积极构建高原山地特色的农产品产业带,形成有地域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实现怒江州农业的集约、生态、高效、持续、安全、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益敏张丽香王金花单位: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云南省地理研究所怒江州林业局

第二篇

1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进展

曲阜市现有农技推广机构20个,其中市级农技推广机构8个,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站12个。市农业局积极与山农大、济宁农科院等科研教育单位开展合作,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引进等工作。全市粮食生产实现连续10年增产,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均达95%以上,促进了全市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1.1做好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遴选和推广根据曲阜市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现状,确定了小麦、花生、蔬菜为3个主导产业。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通过专家遴选,确定泰农18、临麦4号、济麦22共3个小麦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为规范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技术、氮肥后移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5项。花生主推品种为丰花1号、山花9号、花玉22、花玉25。大力推广了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玉米“一增四改”技术、玉米直播晚收高产栽培技术、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农业生产新技术。蔬菜产业以大葱、大蒜、土豆和设施蔬菜为主导品种,主推地膜覆盖、有机肥重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编制了栽培技术规程。坚持主攻单产,推进高产创建,认真组织9个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和5个3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配合发改、财政、水利、国土等部门大力实施了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提升项目”、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高标准农田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等工作。选聘了82名农技人员组成了技术指导员队伍,做好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应用过程的跟踪调查和数据收集,并开展推广效果评价。

1.2积极开展各项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素质和科学种田本领近年来,曲阜市先后实施了科教兴村工程项目、新型农民培训项目、阳光工程培训和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等项目。每年举办各类农民技术培训班120期(次),累计培训各类农民14700人。其中:廉政教育培训了1500人,创业培训了3000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了5000人,专项技术培训5000人,新型农民培训200人。在全市选择100个行政村,每村培育20名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20户,较好地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聘任济南市蔬菜产业科技信息服务顾问、济南市鑫同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崇学先生为曲阜市农业科技专家顾问团首席专家。分别聘请泰安市林科院副院长王长宪研究员、济宁市高级职业技术学院刘显来副教授为吴村镇、尼山镇科技副书记,聘请山农大张连忠副教授为石门山镇科技副镇长。目前,每个行政村选聘了1名农民技术员。

1.3加大对各类农机具购置投入力度全年新增各类农机具2138台,包括耕整地机械205台,种植施肥机械232台,田间管理机械1088台,收获机械158台,收获后处理机械20台,排灌机械134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32台,动力机械135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8台,设施农业设备125台,其他机械1台。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其中秸秆还田率达到90%以上。积极推进沼气“三进”工程建设,大力推进规模养殖场沼气池等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工程,使粪污得到有效的资源化利用,年内新增沼气用户达到10055户。

2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方面

2.1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3年以来,曲阜市把家庭农场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政策激励和金融扶持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无偿提供市场供求信息,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家庭农场,对有意愿组建家庭农场的农民从工商注册到章程制定、财务管理、农业投入品等制度的完善,进行了全程指导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展家庭农场167个,家庭农场数量位居济宁市前列。曲阜市工商、农口部门制定了《关于办理家庭农场的登记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家庭农场登记注册的标准和程序。对家庭农场的登记注册实行免收注册登记费、验照年检费和工本费优惠。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市农业产业化项目扶持工作的通知》,加大对家庭农场的奖励补助。对投资规模不少于30万元、土地经营规模200亩以上、生产管理方式先进规范的家庭农场,验收合格后每处给予10万元补助。

2.2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曲阜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书院街道圣方园大蒜专业合作社获部级示范社称号,3家获省级示范社称号,8家获市级示范社称号。截至目前,在市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534家,合作社成员总数2.7万人,出资额4.8亿元,带动农户4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年均纯收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0%以上。曲阜市制定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农民专业合作社考核奖励办法》等文件,加大财政扶持,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金融部门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探索推行由农业龙头企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会员担保等方式发放贷款,有效解决其贷款难和担保难问题。定期组织专业人员为合作社生产经营、产品销售和内部管理提供指导服务,帮助合作社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合作社章程、加强财务管理,为每个合作社建立台账。积极协助合作社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注册商标、品牌、基地认证,带动了农业标准化基地由小变大。多数合作社建立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为社员服务以销售为主,服务内容涉及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个生产环节,互助方式以技术信息服务为主,经费以社员缴纳的出资额为主。

3存在问题

1)龙头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带动作用不强,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受到较大制约。2)农资市场面广、量大,监管机制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亟待加强。3)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繁重。4)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年龄大,接受新知识、新事物能力差,科教兴村任务艰巨。5)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影响,干部群众的土地流转意识不强,土地流转氛围不浓,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网络平台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小、土地流转程序有待规范、土地流转价格评估和流转纠纷调处机制尚未健全。6)政策配套不到位,结构调整缺少技术力量,后期管理不到位,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弱,粮食生产整体水平不高。

4建议

4.1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强化农业基础,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切实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4.2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扩大良种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认真总结各地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经验和做法,稳步扩大试点范围,科学确定补贴品种。

4.3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应用政府可采取委托、招标等形式,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形成多元化农技推广网络。

4.4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应安排一定的信贷资金,逐步扩大贷款领域,增加贷款规模,重点解决土地规模效益显著、示范作用明显的种养大户、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等短期流动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特别是对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济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等,更要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它们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增强它们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利用好林业贴息贷款项目和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资金。

4.5提高农产品营销的组织化程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营销手段,大力发展网上交易、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形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养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和营销大户,形成全方位的营销网络,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和空间。

作者:张玉霞张玉焕单位:山东省曲阜市农业局山东省曲阜市小雪镇农技站

第三篇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分析

农业产业结构本身就包含生产结构、产品结构和品种结构三个层次。为此,对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要随时根据市场的需求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不断对其做出优化与调整。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1.1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的品种,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农产品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却存在着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不够优化的问题。众所周知,我国是苹果的生产大国,每年产出的苹果量稳居世界第一,这也就让我国的苹果本身就能在国际市场上占得价格的优势。然而,我国的苹果在国家市场的销量情况却并不容乐观,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与数量相比,我国苹果的质量不高,最为突出的就是果实农药的残留超标等。为此,我们必须对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不要盲目追求农产品数量的增长,而是要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的提升,为全面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实力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1.2加强科技创新,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第一,转变农业科技研发的重点,在传统层面,科技研发的重点主要是为了实现农产品产量的增加,而伴随着人们对农产品需求的变化,应该尽快将科技研发的重点转移到追求优质高效的技术上来;第二,抓住关键技术,进行科技攻关。科技攻关的重点就是要围绕高科技育种技术、设施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工厂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农产品保鲜储运技术、农产品质量监测和动植物检疫技术进行重点攻关。

1.3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体系、市场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定要尽快实现农产品信息体系、市场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于健全,为农民调整农业结构提供及时、准确的消息;与此同时,要不断制订和修订农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督监测体系,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完善农产品优质优价政策。

2结语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为此,我们一定要立足于国际和国内双重市场的需求,不断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调整与优化,使其真正符合市场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经济收入增加的目的。

作者:王波单位:昭通市永善县务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被举报文档标题:农业产业结构论文3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cyjglw/66706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