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企业内控有效性与财务风险关系研究范文

企业内控有效性与财务风险关系研究范文

时间:2022-04-25 09:01:10

企业内控有效性与财务风险关系研究

摘要:

由于财务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及其环境的复杂性,企业时刻面临着财务风险。虽然内部控制建设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但其仍未充分发挥预警和防范财务风险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两者关系的梳理来引导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关键词:

内控;内控有效性;财务风险管理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渗透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拥有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实施,企业才能保证各级管理层的职责得到正确履行。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文献中,主要涉及到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与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学者对内控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在企业自身因素方面,内部控制缺陷更可能存在于规模更小(朱荣恩,2004)、成立时间更短(郑石桥等,2009;张继德等,2013)、财务状况不好(张颖、郑洪涛,2010)、经营活动更复杂(田高良等,2010)、企业文化建设不足(程晓陵、王怀明,2008;张继德等,2013)的企业中。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规模、股权集中度、高管薪酬激励、高管持股比例、审计委员会的设立、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合一等(吴益兵等,2009;张先治、戴文涛,2010;李育红,2011;刘亚丽,2011;李颖琦等,2012;刘启亮等,2012)都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有一定的影响。外部监督方面,主要从是否聘用十大会计师事务所(曹建新等,2009)、是否对内控评价报告进行审计(薄澜、姚海鑫,2012)等审计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蔡军等(2006)、王希全(2009)、池国华(2010)、张先治等(2011)、戴文涛等(2013)从不同角度出发,构建了内控评价整体框架。很多学者从COSO的内部控制五目标出发,构建了内控评价指标体系,如张先治和戴文涛(2011)、张兆国(2011)、黄曼行(2013)等。由于COSO五要素间联系紧密、互相牵制、逻辑性强,能够反映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的全貌(池国华等,2011),绝大多数学者从五要素出发构建了内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王素莲(2005)、孟林和任志宏(2007)、林钟高等(2007)、方敏(2009)、袁晓波(2010)、王宏等(2011)、陈关亭(2013)。在内控评价方法方面,我国学者的研究集中于德尔菲法(周瑜等,2008),熵值法(敖世友,2009),层次分析法(骆良彬和王河流,2008;韩传模和汪士果,2009),多层模糊评价法(王卫星,2008;王希全,2009;张先治和戴文涛,2011;杨洁,2011),BP神经网络模型(朱卫东等,2005)和IC-CMM(王海林,2009)等。

二、财务风险文献综述

由于财务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及其环境的复杂性,企业时刻面临着财务风险。本文主要从制度层面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两方面对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制度层面,国内学者基本上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探讨财务风险的管理。企业的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高管持股、总经理与董事长二职分离等对企业财务风险有一定影响(于富生等,2008;迟旭升和李明,2011;张红英和钱文彪,2012),因此,可通过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刘健海,2012)及从公司治理角度入手,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预警方面,我国学者主要通过确立相关指标,构建数学模型来进行研究。其中使用比较多的有F分数模型(周首华等,1966),概率模型(吴世农等,1999),主成分分析法(张爱民等,2001),Logistic模型(刘翰林,2002;吴勤、周国强,2005;罗晓光、刘飞虎,2011),BP神经网络(杨保安等,2001),RBF神经网络模型(刘磊、郭岩,2012),粗集神经网络(周敏,2002;刘洪,2004),逻辑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相结合(李娜,2008)。

三、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关系文献综述

首先,内部控制的目标是有效保证企业合法合规经营、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资产安全,这与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其次,良好的内部控制依赖于企业对其所处风险的正确评价,内部控制是实现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但不是全部,它的目的是适当地管理与控制风险。由此可见,内部控制是一种最小化风险的机制,企业可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有效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水平。理论研究方面,黄秋菊(1994)最先提出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王飞跃(1998)梳理了内部控制对财务管理的作用及在具体实施中需把握的关键点,对企业内部控制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蔡韧(2003)分析了内部控制的优点及局限,给出了内部控制制度降低财务风险的前提是:制度完善、执行正常且有效、坚持不懈,并且需有一个良好的财务环境。雷振华(2005)、张智勇(2007)也都认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对财务风险预警及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王福涛(2011)提出企业应基于内部控制的不同视角(会计控制、管理控制)建立不同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战松涛(2011)基于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负相关提出了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管理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王团现(2013)对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国内实证方面,大多数研究表明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呈负相关关系。鄂秀丽(2008)统计分析表明,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程度随着时间、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周凌(2012)、黄曼行(2013)分别对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小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内部控制可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结论。而董育军、黄益雄(2013)在考虑多种内部控制质量衡量指标及财务风险指标、采用不同回归方程的基础上,仍然得出了此结论。COSO内部控制框架认为,内部控制系统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组成。在从五要素出发的实证分析中,袁晓波(2010)提出内部环境、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与财务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关注薄弱环节,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郄萌(2013)从微型企业的视角得出:管理者薪酬、管理者持股数量和财产保护是影响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李丹(2013)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控制活动和风险评估因素与财务风险相关性最高。杨艾(201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提高独立董事有效性可有效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从而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然而,也有学者得出不同结论。金烨(2012)实证得出五要素对抵抗财务风险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总体内部控制质量与抵抗财务风险能力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四、文献述评

在关于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关系的研究中,很多学者提出了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来管理财务风险的原因及对策,但基本都是基于COSO整体框架提出的。不分行业特点、发展阶段、规模大小等给出的笼统建议并没有实际意义,缺乏可操作性。实证研究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学者们多基于COSO五要素或目标构建了内控评价系统,但却没有一致的评价标准和针对性,对模型的适用条件、实际运用情况考虑也较少。而国外研究多采用收集公司样本进行研究的方法,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理论与实际结合得更好,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高秀兰.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融合研究[J].财会通讯,2010,20:139-140.

[2]林钟高,王书珍.论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J].财贸研究,2006,05:117-122.

[3]战松涛.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实践[J].现代企业,2011,06:63-64.

作者:罗佳丽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企业内控有效性与财务风险关系研究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