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探讨范文

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探讨范文

时间:2022-06-15 04:23:23

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探讨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内涵

研究高校财务风险,必须先对财务风险的定义进行界定。财务风险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界定。广义的财务风险最先在财务管理领域中被提出,其出发点是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等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系指在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各种各样不确定的因素,使实际收益小于预期收益,进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也称为债务风险)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由于货币资金不足,难以按时偿还到期债务的事件,进而给企业的信誉度和经营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为风险的自然属性,人们在经济活动之前,可预知活动的结果存在多种可能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消除的;另一方面为风险的经济属性,通过科学管理措施就可控制和降低风险,并使经济活动获得最大的收益。高等学校是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最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及《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都规定其记账基础依然主要为收付实现制,故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不同于企业的财务风险。高校财务活动是以货币资金收付为主的资金运动的总称,故高校财务风险实质是一种资金运动所面临的风险。结合以上对于财务风险的理解,可以将高校财务风险的概念界定为:高校财务风险是指高等学校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形成其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其蒙受损失,致使到期债务无法清偿,事业资金流动性不足,造成其不能充分履行其社会职责、提供教育产品乃至危及其发展甚至生存的可能性。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具体内容及其产生原因

1.资金流动性不足风险。

(1)学校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

高等学校虽然有一定的经济自主权,但一直以来都处在财政部门预算约束下,学校法人实体自行运作资金模式还没有形成,导致了高校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对财务风险的监督与防范能力不强。

(2)对现金流量缺乏预测性。

由于高校财务报表体系中没有现金流量表,高校的主管部门也没有相关的要求,导致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对现金流量情况不重视,没有对学校各时期的现金流入流出进行预测和分析,往往在学校某个时期现金流出现断裂时才醒悟过来。

(3)项目管理不科学。

由于学校某些项目在计划、论证、决策、执行等环节中可能缺乏科学性,或者沟通不充分,可能导致项目支出没有预算或超预算,最终可能导致没有资金支付来源,产生流动性风险。

2.不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风险。

2001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明确指出:“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机制,适当运用财政、金融、信贷手段发展教育事业,合理使用银行贷款,继续争取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该政策为高校采用各种融资手段特别是采用银行借款手段发展学校教育事业提供了依据。随着各高校大规模的扩招,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强。为了保持学校的稳步发展和满足各项评估的需要,各高校相继采用银行借款、BOT(或BT)融资或长期租赁等方式融入资金或资产,这使高校进入了大规模负债的时代。高校通过债务的方式融入资金或资产,虽暂时缓解了学校发展所面临的短期资金压力,但这给高校长期带来还本付息的压力,一旦高校资金后续不力,将产生不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

3.年度决算赤字风险。

造成高校年度决算赤字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编制年度预算不科学、预算执行缺乏刚性和突发性事件的影响等原因。

(1)编制年度预算不科学。

某些高校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充分有效地向全校各部门收集下一年度预算信息,或对已申报项目的论证不科学,最终可能造成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年度预算罗列的开支内容不充分,缺少学校事业发展所必须的某些项目开支,这就必然导致超预算开支,最终导致年度决算赤字。

(2)预算执行缺乏刚性。

预算一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就形成了学校的法律文件,应具有较高层次的地位。但某些高校领导层习惯以自我为中心,随意超预算使用资金,使学校预算流于形式,这必然导致年度决算赤字。

(3)突发性

事件的影响。由于近几年的扩招,各高校学生人数激增,加上社会复杂因素增多,导致各种突发性事件在各高校时有发生。由于资金紧张,很多高校都没有在年度预算中预留备用金,往往在学校发生突发性事件后,临时从学校公务费用中腾出一部分经费以用于处理该事件,这就可能使学校经费超预算开支,导致年度决算赤字。

4.资金支付风险。

当今世界,高校与外界的经济往来越来越紧密,支付次数越来越多,支付单笔金额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支付手段也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票据支付外,还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支付、公务卡支付、批量发放支付和报账易支付等。现代化的资金支付手段的运用提升了高校财务的管理水平,也大大提高了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某些资金支付手段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这就增加了高校资金流的掌控难度,大大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风险。

5.资金不能按进度使用的风险。

近年来,各级财政逐步加大了对高校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创新强校资金,这使下拨到高校的各类专项资金不断增多,但专项资金的项目负责人往往只注重项目的申报和项目资金的取得,而较轻视项目资金的使用,不按项目进度使用资金甚至不知如何使用资金的现象普遍存在,直接的后果就是财政专项资金结转或结余严重,最终的后果可能是财政收回超期结转资金或结余资金。大量资金不能按进度使用,除了大大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还可能形成资金被回收的风险。

6.会计档案损坏或丢失风险

。高校会计档案是指学校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高校由于没有制定或落实科学的会计档案传递流程,可能导致会计档案在传递过程中丢失;或者由于在装订前没有检查核对会计凭证附件张数,可能导致会计档案不完整;或者由于存放会计档案的环境不达标,会计档案可能存在被盗、被鼠虫损坏和被雨水侵蚀等风险;或者由于查阅和出借制度不严,可能导致会计档案的丢失。这些都是由于高校对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致使会计档案损坏或丢失,这必然给高校财务带来较大的风险。

7.财务信息化数据丢失、被损坏或被篡改风险。

至目前为止,我国所有高校已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使用财务管理系统对账务进行管理,除此之外,各高校财务还使用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学生收费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和账务网站等财务信息化系统。财务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但与此同时,信息化系统产生了大量的重要数据,由于许多高校财务机构负责人对信息化数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没有财务信息化的相关知识,没有建立或落实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制度,可能产生财务信息化数据丢失、被损坏或被篡改风险。

8.资金账外循环风险。

近年来,随着高校自主办学权进一步扩大,高校收入也逐渐多元化,除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外,科研经费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也逐渐增多,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也日趋多样化。由于内部控制缺失,内部监管不到位,使高校内部一些单位在收到资金后没有及时到学校财务办理入账手续,私设“小金库”,产生了资金账外循环风险。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管理层重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第六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表明高校校长必须对学校内部控制负责,学校财务风险作为学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长对财务风险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实际上,高校包括校长在内的管理层的重视与否对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起决定性的作用。高校管理层必须重视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将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只有高校管理层重视高校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才得以建立健全及贯彻落实,财务风险评估机制才得以更好地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将高校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2.加强制度建设。

防范高校财务风险,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也就是首先要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形成高校较为完整的财务制度体系。高校须从学校层面和各业务层面上分别制定财务风险防范的有关制度。学校层面上,应制定内部控制总体规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施办法和经济负责制规定等。在各业务层面上,应制定预算管理规定、专项经费绩效评价办法、收入管理规定、财务借款及报销规定、支付管理规定、票据管理规定、收费管理规定、工资管理规定、档案管理规定、对外报送资料办法和财务信息化管理规定等制度。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建立和健全,可以从制度上堵塞财务风险的漏洞。

3.加强预算管理。

高校财务预算是高校内部财务控制最核心的内容,在高校财务工作中起到主导作用。高校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预算执行监控、决算和决算结果的使用。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应当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将当年全部收入和支出纳入学校财务预算。在执行预算时,须保持预算的刚性,做到不超额度和不超范围使用预算资金,如确实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须按预算管理规定进行调整。同时,加强预算执行的监控,科学编制决算报告和落实决算数据的分析及使用。财务预算管理各环节的科学有效实施,可以有效防范资金体外循环风险、不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和年度赤字风险,是保证学校各项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4.落实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

落实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是高校防范财务风险的一项重要的、切实可行的措施。高校财务不相容岗位包括会计凭证的审核与复核、工资发放的录入与复核、收费的执行与审核、款项支付的审核与执行、款项支付的执行与银行对帐、款项支付的执行与档案保管、经济事项的审批与执行、财务数据维护与档案保管等。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5.实行关键岗位轮换。

落实关键岗位轮换制度也是高校防范财务风险的又一项重要的措施。高校财务关键岗位包括财务负责人、财务主管人员、各岗位的主管人员等。通过关键岗位定期轮换,不仅可以使财务人员的知识更丰富、更综合,更能对管理流程进行创新,而且能起到事后监督的作用,使关键岗位人员更能按规办事,从而更大限度地发挥防范财务风险的作用。

6.加强财务知识培训。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事项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态势,支付工具和支付手段也层出不穷,经济管理法律法规也相应出台。为了适应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全校教职员工的财务知识培训,其中切入点是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确保财务人员具备与其岗位相适应的资格与能力。

7.加强信息化建设,从系统上落实风险防范措施。

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从单纯的会计电算过渡到全面的财务信息化,将各项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工作流程融入到信息化系统中,这不仅可以减少人为主观或客观因素形成的错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从系统上落实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和权限审批制度,落实各项工作的流程,从而起到财务风险防范的作用。

8.加强审计和财务监督工作。

经济事项审计和财务监督是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重要环节,通过内部与外部相配合、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审计与财务监督方式,可以有效地发现和防范财务风险,同时对心存不轨的人起到震慑作用。

作者:苏海蓉单位:肇庆学院财务处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探讨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