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绩效审计论文范文

绩效审计论文范文

绩效审计论文

绩效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1.对绩效审计重要性认识有偏差目前,消防部队绩效审计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如何组织实施,具体流程,评价标准,结果运用等方面体系还不够完善,仍处于探索阶段。一方面,由于宣传引导不到位,对绩效审计的认知还仅限于审计从业者等一部分较小的范围内,多数领导对绩效审计的概念、内容、职能还知之甚少。甚至有人认为,在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基建物资审计、信息化审计、工程造价审计等传统审计工作基础还不牢固的情况下,重点突出绩效审计显得“避重就轻”、“不务正业”。另一方面,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一部分单位领导对绩效审计质量控制工作重视力度不够,出现审计项目组织不严谨、程序不规范、重点不明确,质量得不到提高,绩效审计整体流于形式,加上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建议也得不到及时纠正和采纳,审计的时效性不强,审计结果运用不到位,长此以往,必然削弱绩效审计工作的地位。

2.审计机构完全独立性地位有缺失独立性对于审计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审计机构通常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组织开展审计工作。但是,目前消防部队审计部门具有明显的内部审计色彩,在本级行政首长的领导下组织实施审计,虽然隶属关系由原来的后勤部门调整到政治部门,然而,人事管理、行政关系、经费保障及日常工作仍归本级单位领导,上级审计部门只行使工作指导权,并不能反映第三方的独立性。其地位及监督权力必将受到影响,绩效审计质量明显有偏差。同时,由于在单位内部各级审计部门和其他后勤职能部门并列平行,“同级监督太软”的弊端存在比较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使绩效审计难以保持超然的独立性,影响了绩效审计质量的提高[2]。

3.绩效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由审计组织根据职业特性,为适应自身规律需要而设定的。目前,消防部队审计准则体系建设过多集中于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对绩效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建设重视程度不高,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绩效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这导致在组织绩效审计过程中,缺乏一个衡量事实鉴定经济效益的标准。开展绩效审计最直接的难题来自于概念和评价标准,消防部队尚未建立一套普遍公认、可接受、具体的绩效审计规定和标准,绩效评价无据可依,必定影响了绩效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结论的可信度。

4.实施绩效审计的条件还不够成熟消防部队当前开展绩效审计的面还比较窄,也存在许多死角。经费开支业务牵扯的部门较多,业务知识面相对较广,绩效审计对审计人员自身业务能力要求较高。一些涉及部队建设、人员编制、后勤规划等方面的重大课题,虽然也属于绩效审计范畴,但是长期以来部队并未开展。再者,随着近几年消防部队后勤改革的深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审计项目,比如后勤保障社会化效益审计、物资采购效益审计、信息化建设审计,等等,在这些方面目前做得还很不够。对物资、装备集中采购审计依然以真实性、合法性为主,效益性方面的审计涉及的不够深入。

二、提高绩效审计质量的对策分析

综上所述,影响消防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型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为机构设置、思想认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制度建设、人员素质等几个方面。笔者认为,可以从机构改革、标准制定、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消防部队绩效审计质量。

1.保持审计机构审计独立性绩效审计目前在消防部队覆盖面还不广,有价值、相对成熟的理论成果不多。为了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审计部门要建立独立的专职机构,直接受本级党委领导,合法行使其监督权,确保审计质量,逐步建立垂直型审计模式,将审计机构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改为半垂直领导体制。要并充分借鉴国家和军队审计机构设置的经验做法,选定一些事关消防部队绩效审计发展的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尽快出台理论成果,发挥机构独立性的便利条件,做到“有为才有位”。

2.建立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体系依法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原则,建立一套规范完整标准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对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完善绩效审计理论体系,要尽快出台组织实施绩效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下来形成长效机制。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才依法审计,制定和完善绩效审计法规体系是实施绩效审计的制度保证。二是制定绩效审计的实施细则,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只有把绩效审计的实施细则建立起来,才能强化质量管控,提升审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做能做到规范审计。三是尽早建立评价体系,要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标准评价体系。绩效衡量标准体系是审计人员对效益的高低优劣进行评价或判断的参照物,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和计量性等特点[3]。

3.注重绩效审计工作实效目前,消防部队内部普遍开展的是财务收支合法、合规性审计,在这种基础上开展绩效审计完全脱离传统的财务收支真实、合规性审计也于实际条件不相符。因此,在审计过程中,要把绩效审计同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经济责任审计、基建和物资审计等结合起来,采取“1+N”审计模式,逐步加大绩效审计的成分,不断提升绩效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同时要切实发挥参谋作用,敢于较真碰硬,切实把部队经费管理使用效益不高、损失浪费严重,决策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揭露出来,进一步突破传统审计方法,培养锻炼审计人员。在具体实践中,审计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审前准备,做好审计调查。如发现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则不宜开展绩效审计,而应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如财务管理没有大的问题,则可重点开展效益审计。

绩效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1.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相关指标的比率来分解、剖析和评价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项目效益的一种分析方法,主要适用于定量指标的指标值的确定。在确定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是否达到了相应的评价标准时,就需要计算出审计主体事先根据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选择和制定的审计指标的数值,这一数值是个相对数,可以揭示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2.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有很多方法,但是最主要采用且结果较为准确的是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是对两类或者多类经济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推导出相应回归方程,然后以此来推算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变化规律。

3.综合评分法综合评分法就是对各个因素的功能进行评分,因素功能越重要,单位分值就越高。通过评分,可以将定性的概念转化为定量的数值,然后进行数学运算,以便于最终加总。综合评分法的准确度比较高,涵盖的角度也比较全面,当前,我国政府多个部门都选择采用这种方法。

二、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一)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

1.缺乏具体的绩效审计准则和规范,绩效指标评价有待完善近年来,由于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相关法律条文不健全,绩效指标的评价体系不能局限于财务指标、历史指标和综合性指标,还需要在相应的非财务指标还有未来价值指标等公认的、可适用的评价指标方面进行不断改善。很多审计人员在进行政府绩效审计的过程中还在不断的摸索,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规范和随意性。

2.难以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在研究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发现,设定的审计方案多少存在缺陷,难以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等,导致审计缺乏深度。实际工作中,绩效审计进行分析评价的原始数据,即会计资料在当前的环境下失真情况严重,弄虚作假现象较多,这将加大审计证据的获取难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证据的客观性,从而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

3.审计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政府绩效审计的过程是一个集不同专业领域、不同重要性水平于一体的复杂过程,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各个专业的知识。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综合开展绩效审计的知识和技能。在政府绩效审计的实际工作中,应当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学习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极大可能的从主观角度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

(二)加强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建议

1.制定和完善政府绩效审计法规标准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规范体系包括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准则和指南,是政府绩效审计的核心问题。建立健全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规范体系对于我国顺利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为审计人员提供了合规的操作规范和指南,不仅有助于明确审计机关权限,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计质量。

2.改进政府绩效审计方式和技术手段与传统的财务审计相比,政府绩效审计涉及了更为广泛且更为复杂的内容,这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及其他的综合素质。因此,要保证并提高审计结果的质量,必须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技术。

绩效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1.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落后,灵活性差。目前审计只对财政、财务收支重视,对其与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相结合审计方式方法避而不谈。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审计内容频繁地增加,传统的审计工作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审计目标要求,审计方式既要有数据同时也要有文字,也就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会越来越重要,对不同的社会经济状况,采用切实可行的审计策略。

2.公共支出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不统一。因为绩效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所以在衡量审计对象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标准上就会不统一。每开展一项绩效审计工作,审计人员都要在工作开始之前,与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协商衡量标准问题。这样绩效审计人员就很难保证其公正、公平的立场。

3.审计工作人员配置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当前审计工作人员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绩效审计的要求。绩效审计评价方式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此现代审计人员只具备财经、统计、审计方面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要对项目工程设计、经济预算、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熟练精通。这就要求审计机关总体知识结构平衡合理,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我国当前审计人员大多数为传统的财务会计类学校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才相对缺乏。

二、对我国公共支出绩效审计的几点建议

1.制定与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绩效审计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健全法律依据,审计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审计,只有用健全的法律、法规把绩效审计制定下来,在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才有法可依。首先,要认真总结在绩效评价方面取得的经验,结合财务审计准则,制定出比较系统、操作性强的绩效审计准则。因为绩效审计的具体情况较为复杂,同时也可以分别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各个行业的准则。其次,建立、完善科学可行的指标评价体系,也是开展公共支出绩效审计刻不容缓的措施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公平地体现指标的科学性。

2.完善绩效预算制度。政府拨款要看到效果是公共支出绩效预算制度的本质,在学术上称绩效预算是一种结果导向型的预算。绩效审计预算中的“绩”字是指政府相关部门都办了哪些事,而“效”则是指政府部门办事的结果和取得的成绩。各个政府职能部门能干成哪些事,预期将要达到的效果怎样,来衡量拨款的依据就是绩效审计预算。完善绩效预算制度至关重大。

3.建立体系化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绩效审计的基础就是绩效指标,由于公共财政资金的不同性质所产生的核心效用也不相同。对不同支出的绩效评价和判断应选择不同的标准。所以要在不同的环境下,开发适用、恰当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对不同的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时,要借鉴与其相关行业标准、经济指标、历史数据、规章制度等等作为绩效评价的指标。

绩效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1.商业银行绩效审计标准不统一由于绩效审计的对象不同,以致于绩效审计标准难以统一,绩效对象的多样性使得绩效审计标准也具备多样性,不利于绩效审计工作的统一,而且在不同条件及环境下对绩效的衡量标准也不一样。绩效审计没有统一的评价方法及技术,较为先进的计数机技术也没有广泛应用于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中,银行的成本会计并不完善,这些因素导致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难以实现统一。绩效审计标准的多样性对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2.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由于绩效考核对象不一样,不同级别考核对象的考核标准存在的很大的差异性,以致于绩效考核体系并不完整,缺乏具备科学性及完整性的系统化绩效考核指标。在商业银行的绩效审计工作中,银行内部缺乏有效的报酬激励。职位高的工作人员与普通工作人员的酬劳差距较大,相关工作人员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升职上,这种畸形的激励机制并不利于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以职位的高低决定其酬劳使得工作人员过于注重职位升迁,绩效审计的有效开展存在很大的难度。

二、完善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有效措施

1.加强绩效理念的宣传商业银行传统的内部审计大多是停留在查账阶段,以致于相关管理人员片面地认为主要不违规操作就行了,并不注重对管理阶层做出的决策所导致的经济损失进行审查。管理人员的传统观念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使得绩效审计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绩效审计有效开展的前提是提高管理人员对绩效审计的正确认识,需从思想方面着手,从思想观念层面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对现代内部审计模式的实施。通过进一步宣传绩效观念,使银行相关审计工作人员从根本上认识绩效考核对银行及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提高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为绩效审计的有效开展提供基础。

2.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银行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及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审计人员是绩效审计重要性认识的同时应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优化银行内部审计队伍。使审计人员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求其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经济财务知识及计算机知识等,同时还要培养其管理能力。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首先应从观念方面加强其对绩效审计的正确认识;其次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绩效审计方法及审计技术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绩效审计能力及经验;最后应培养审计人员的预见性,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审计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对绩效审计的开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绩效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

3.完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制度商业银行的审计部门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内部审计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系统化的绩效审计制度。实施有效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制度,从而建立并健全符合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的绩效审计准则及制度,进一步明确并统一绩效评价标准,以促进绩效审计的有效进行,促进银行的发展。

4.建立并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时,建立并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不同级别的审计人员实施统一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以免审计人员的绩效与发生冲突,避免绩效审计工作出现不公平现象。审计方法及技术对绩效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有重要的影响,在传统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应注重绩效的考核,加强对银行经济运转状况及管理决策的绩效考核,确保绩效审计结果的真实性。

三、总结

绩效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1.1重财务审计,轻绩效审计近年来,绩效审计在水利系统逐步应用,但审计的内容仍多以财务审计为主,审计工作未能够将决策、评估、环境和社会影响等问题纳入工作重点,而是将其焦点放在了项目实施的合规性、合法性上。因而,名义上是绩效审计,但对水利工程项效率性和效果性等绩效评估方面评审较少。由于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量化指标,同时水利项目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具有外部性,不易客观公正评价,信息时间跨度长、信息量大,很难短时间内量化,导致相关绩效评价流于形式,缺乏实际内容。

1.2重工程决算审计,轻过程审计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审计通常重视资金的管理及控制,关注概预算执行的合法合规性,重视竣工审计,介入时间一般均在项目完工之后。由于事后审计对工程建设中大量的隐蔽工程以及众多的变更施工无法准确掌握,造成审计漏洞;同时,基于既成事实审计,即使发现问题,也无法进行事先预防和控制,很难挽回造成的损失,直接影响审计效果。国外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审计是从项目启动就开始介入,参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为此,国家审计署提出跟踪审计,从建设过程中的决策、规划、设计、采购、招标、施工、监理等方面进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服务,使得工程建设投资在事前和事中得到控制,实现由被动审计向主动控制的转变。

1.3重财务型审计能力,缺复合型审计能力绩效审计覆盖项目建设的各单位和各过程,专业性强,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审计工作量大且事项复杂,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除财务知识外,还要具备建筑、电气、项目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识,但是现阶段审计人员一般为财务或会计专业,限于自身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局限性,无法深入审计对象运作过程;同时由于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等环节众多,要求审计人员除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要具备准确的判断力以及较强的综合分析沟通与协调能力。因此,绩效审计对审计机构资源配置与管理、审计人员的知识、能力与技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二、对策和建议

2.1加大水利工程绩效审计研究力度西方发达国家的绩效审计理论已经成熟,制定了与之对应的制度,并在实践中得到大量运用、优化。例如,加拿大政府1977年开展绩效审计,1995年颁布《绩效审计指南》,在2002年进行修订和完善。而我国的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比较滞后,相关实践处于试点阶段,与真正意义上的政府公共投资的绩效审计相差甚远。为此,需要加大绩效审计科研力度。研究绩效审计理论框架体,把绩效审计、财务审计、项目审计有机的结合起来;绩效审计科研要与工程实务相结合,既要研究投资体制,又要研究投资项目管理;审计研究的内容要深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和框架上,要把将政府公共投资项目审计真实、合法、效益等目标体现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整体性、宏观性、建设性和效益性,充分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理论与实践,同时使研究成果更贴近我国的实务。

2.2建立科学全面的水利工程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科学可行的水利工程绩效评价体系,不仅便于实际操作,而且是绩效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例如,为推进绩效审计在工程项目领域的实施,美国营建研究院于1994年提出了一套建设项目绩效评估制度,其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由顾客焦点、领导、执行、员工能力四类衡量工程品质的指标构成,第二层次按工程建设程序划分为七个阶段,并分别给出各个阶段相应的指标与衡量方法。但是,目前我国政府或有关机构没有政府投资工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水利项目行业、项目类别、地区经济差异等因素,水利工程绩效审计相关标准、指南、实施细则,指导审计人员对项目绩效进行客观性和科学性的评价。从工程阶段看,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应涵盖水利项目决策阶段、实施阶段以及运营阶段全过程的指标;从审计目标的角度,应包括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及环境性指标。一种可行的方式是通过时间维度与目标维度,分析各区间的审计内容,构建完整、科学、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指标体系。例如,基于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和围绕“5E”构建就分别体现了时间维和目标维的绩效审计脉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提供绩效审计基本框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细化,这样可使指标体系相对统一又能灵活运用。

绩效审计论文范文第6篇

(一)审计方法更多样在审计方法上,传统的财务审计通常采取对会计资料进行检查的方法,如审查、查看、计算、分析,以及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核对法、盘点法等;而绩效审计不仅要采用上述方法,而且还要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和经济分析技术,并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辅助审计,采用业务测试、分析法、系统法、论证评价甚至模糊预测与评估等方法。

(二)审计作用更显著在审计作用上,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正确和合法,保护组织资产的安全完整,其功能是保护性的,作用有限;而绩效审计不仅要监督组织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更重要的是要从全局的角度,评估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程度和有效程度,探寻影响组织绩效高低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指出进一步提高绩效的路径与方法,其建设性和控制性作用尤为突出,由于这种审计活动已拓展到经济、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因而作用是无限的。

二、人民银行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一)顺应审计发展趋势的需要国家审计署在《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要“着力构建绩效审计评价及方法体系。认真研究,不断摸索和总结绩效审计经验和方法,2009年建立起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0年建立起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2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可见《规划》已为全面推行绩效审计明确了时间表,其发展趋势将难以阻挡。

(二)提高人民银行履职水平的需要绩效审计通过评估人民银行对公共资金和资源的管理效率与效果,揭示人民银行在履行职责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人民银行资金和资源的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各级人民银行能正确、高效地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完善人民银行内控管理的需要绩效审计的一大优势是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能有效改变目前人民银行内审以事后监督为主的局面,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到事前和事中,使人民银行内审实现从查错纠弊向预防和控制转变,从而促进人民银行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内控管理制度,加强内控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体系,有利于各级人民银行依法、合规、科学、高效地行使人民银行职能,实现人民银行工作目标。

(四)建设节约型人民银行的需要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对资源的经济性、管理的效率性和工作的效果性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为响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人民银行总行提出了建设节约型人民银行的要求,各级人民银行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创建活动。并且从2006年开始,人民银行已实行部门预算管理模式,中央财政削减人民银行系统的经费预算,特别是基层人民银行的经费预算大幅度缩减。因此,适时开展人民银行绩效审计,实现支出节约、支出合理、支出得当的绩效管理目标,既是各级人民银行领导和员工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建设节约型人民银行的客观需求。

三、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模式探索

(一)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目标和立项原则1.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目标。通过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时资源使用的经济性、业务管理的效率性和职责履行的效果性进行审核评价,确定其资源使用是否得当,是否进行了有效管理,是否实现了人民银行的职责目标。2.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立项原则。在绩效审计立项时,应坚持重要性、时效性和周期性的立项原则。重要性是指选择的项目是否举足轻重,是否与人民银行职责履行息息相关,并且是上级行关注和员工关心的。时效性是指项目的选择时机是否恰当,过早则可能问题尚未显露出来,不利于作出客观评价;过晚则可能时过境迁积重难返,不利于问题的纠正和绩效改进。周期性是指在一定的期间内,对所有应审计的单位进行持续关注,周期性的有计划随机选择绩效审计项目,从而保证审计的覆盖面。

(二)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任务和范围1.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任务。主要是对各分支机构及其部门财力、人力、物力及其他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评价,从而促进人民银行持续改进提高履职绩效。2.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范围。包括对各分支机构履行职责或开展某一专项业务时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客观、系统的检查和评价。所谓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资源投入取得一定质量履职效果,即资源投入是否节约;效率性,是指以一定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履职效果,即资源投入是否讲究效率;效果性,是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期履职结果,即资源投入是否得当。

(三)人民银行绩效审计方法和技术1.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也是传统财务审计方法,只不过财务审计中处于从属地位;而在绩效审计中,由于需要大量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绩效信息,以及相关的行业资料等,因而调查研究法是绩效审计的主要方法之一。调查研究的方式主要有问卷调查、绩效面谈、电话调查、函证调查等,在绩效审计过程中,上述调查方式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单独只运用其中的一种方法不利于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此外,由于调查结果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所以抽样调查时一般要保证足够的样本量。2.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是绩效审计中主要和常用方法,在进行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评价时,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线性分析、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假设检验等,用以找出因果关系、目标差距及影响原因。统计分析方法准确性较高,结论相对科学可靠,但相应地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数理统计知识和数学分析能力。3.经济分析法。除了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以外,绩效审计中还要运用经济分析技术方法进行绩效测评,通过分析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建立其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并进行对比分析和总体评价。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并且把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审计评价评价的公正性。

(四)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程序1.准备阶段。一是制定内部审计年度计划时要明确绩效审计项目;二是在开展绩效审计项目前进行审前调查,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有关人员、要素指标等进行初步调查,为针对性地制定绩效审计方案打好基础;三是制定绩效审计方案时,要对审计项目的组织架构和业务管理进行审查,确定审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审计目标。2.实施阶段。一是制定绩效审计实施方案;二是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交流;三是收集信息和数据;四是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得出绩效审计结论。在这一阶段中,审计人员必须依据绩效审计目标,充分收集相关的审计证据,并对其进行归并、汇总、分析和评价,从而得出相应的绩效审计结论。3.报告阶段。一是撰写绩效审计的内审初步意见并向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二是对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和审计证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审计结论和加强与改进管理的意见建议,撰写绩效审计报告并向派出行或上级行报告;三是根据相关制度和保密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审计公告;四是跟踪绩效审计报告,及时根据领导的批示意见搞好信息反馈,督促绩效审计报告意见与建议的有效落实。

(五)人民银行绩效审计报告人民银行绩效审计报告应包括引言、主体、附录三个部分。1.引言。应写明审计依据、审计目标、审计期限、审计内容和范围、审计方法等事项。2.主体。由5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基本情况。主要介绍与绩效相关的基本情况,如被审计单位的机构人员状况、职责履行情况、审计活动的目的或总体目标等。二是主要问题。问题反映应从绩效角度进行定性,详细陈述问题事实、数据及相关分析等,问题排序一般按对绩效的影响程度大小排列。三是反馈意见。陈述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初步意见的反馈意见。四是审计评价。围绕审计目标,运用相关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对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时资源使用的绩效进行评价,评价要客观、公正、准确、清楚、易懂。五是审计建议。围绕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解决问题、提升绩效提出审计意见建议,所提意见建议要有针对性、控制性和可操作性。3.附录。与审计项目有关的资料、数据、文件和具体分析过程与评价结果,如绩效评价分析图表、计算数据等。

绩效审计论文范文第7篇

1.公共价值增加原则。

公共价值增加是指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对社会公众所产生的效用和意义的提升。老小区整治项目评价,应以整治项目的覆盖程度、各项配套设施的改善、公共秩序的提升等指标作为绩效评价的核心,从而使政府的活动向提高公众的感知价值方向努力,最终促进社会福利的整体增加。

2.公众导向原则。

绩效审计的目标应从政府和审计机构的角度转向社会公众。在老小区整治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中,将小区居民对项目的评价和满意度引入审计评价标准,既体现民主价值,又弥补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的不足。

3.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原则。

新公共管理模式高度重视目标和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忽略了过程。因为,结果的有效实现有赖于有力的过程控制及阶段性产出。在老小区整治绩效审计评价中,将过程控制和结果产出的指标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以客观、全面评价项目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4.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老小区综合整治,具有经济福利特征,而不以商业盈利为目的,其产出包括更多无法计量的成绩和结果。在评价时,应建立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互补充的指标体系,使评价更全面更具体。

5.绩效审计与合规性审计相结合的原则。

合规性审计主要关注是否合乎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不得为谋取私利而挪用或滥用公共资金,项目支出不得超过规定的需求等。合规性是政府绩效审计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保证合规前提下进行的审计才是有效的。老小区整治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考虑合规性要求,可以促进政府更加负责任地使用公共资金。

二、老小区整治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

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构建了老小区整治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具体步骤如下:

1.第一阶段:文献研究。

我国学者对相关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根据投资项目的具体程序或内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借助平衡计分卡及其应用原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围绕“3E”或“5E”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这些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虽各有侧重,但都普遍认同绩效评价的核心内容是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并考虑环境效果。2011年《江苏省审计机关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操作指南》提出,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包括财务类、管理类和效益类指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给出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参考框架。该框架提出从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绩效三个方面评价财政支出绩效。本文综合考虑了现有研究成果,同时借鉴了中央和地方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参考指标的相关规定,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从项目决策、项目管理、资金筹集和分配、资金使用管理、项目产出、社会效益及可持续性等方面构建老小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其中:①项目决策:重点评价老小区整治项目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居民意愿、符合整治要求;②项目管理:重点评价机构的设置、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项目申报审批、预算制度及招投标制度等执行情况;③资金筹集和分配:重点评价投入是否充足、渠道是否多元化、资金分配是否公平;④资金使用管理:重点评价资金的安全性、合规性和节约性;⑤项目产出:重点评价项目完成情况、项目质量等;⑥社会效益:重点评价基础设施的改善、居住环境的提升及居民的满意度等;⑦可持续性:重点关注后期维护和管理制度及资金来源。本文最终归纳、演绎、总结出了老小区整治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初步测量题计35项。

2.第二阶段:实地调研。

通过对审计局、市住建局、老小区整治办及小区居民调研访谈,以考察测量题项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能否真实地反映出老小区整治项目的绩效。同时也可以对老小区整治项目有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以便准确把握老小区整治项目绩效的特殊性。通过实地调研,对社会效益的评价调整为按具体整治项目设计评价指标,同时增加了老小区整治长效管理等测量题。

3.第三阶段:专家意见征询。

将第二阶段形成的量表发给审计部门、市住建局、老小区整治办及从事相关研究的高校学者,征询基本量表中题项设置和表述的合理性,并检查有无遗漏因素和问题。通过专家意见征询,对问卷结构、用语措辞进行了调整,并汇总成调查问卷,共计39个测量题项。

4.第四阶段:初始检验。

向从事相关研究的高校学者和前期被访谈的审计部门、市住建局、老小区整治办、小区居民等相关人员发放预测问卷,经回收后对量表信度和效度进行初始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量表信度和效度符合标准,该量表可以应用。

5.第五阶段:问卷发放、收回与检验。

为了使本次研究达到预期目标,问卷调查的发放对象主要为某省各市、县审计局相关科室的负责人、市区老小区整治办及小区居民。共发放问卷210份,实际回收172份,回收率为81.90%。问卷主要采用了李克特五级量表来表示,每个题项采用中等长度问题。我们对收回的问卷进行初步检查,发现有八个样本评分数据不完整,无法纳入计算,因此予以剔除,最终获得的有效问卷共计164份。本文借助SPSS17.0作为分析工具,对回收的问卷资料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并借助于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关键绩效评价指标加以验证,最终构建了老小区整治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三、老小区整治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赋值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对系统都有它的作用和贡献,对系统而言都有它的重要性。所以,在确定它们的赋值时,不能只从单个指标出发,而是要处理好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它们的权重。本文采用权值因子判断表法确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1.制订评价指标权值因子判断表,要求专家填写权值因子判断表。

方法如下:将行因子与每列因子相互对比,采用四分制,非常重要的指标为4分,比较重要的指标为3分,同样重要的为2分,不太重要的为1分,相比很不重要的为0分。专家成员包括政府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小区综合整治办公室人员、市住建局工作人员、高校相关学者共10人。

2.按百分制将各指标的权重转换为具体分值。

本文采用百分制评价标准,将老小区整治绩效评价总分数设定为100分,根据各项指标的权重,把100分分解到各个指标中,定出量分和扣分标准。

四、老小区整治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方法

在对老小区整治项目绩效评价中,可以根据评价内容不同的特性和评价侧面,利用各种评价方法的自身优势,促成方法间的有机组合,集成主客观信息,使评价信息更全面,评价结论更具有可信度和导向作用。本文主要运用了调查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对老小区整治项目绩效进行定量评价。

1.调查法。

老小区整治是一项民心工程,应尊重民意,服务民生。本文采用面谈和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整治项目是否符合居民实际需求。根据相关人员的回答做好文字记录,作为对整治项目决策是否科学合理的评价依据。

2.比较法。

通过对绩效目标与绩效结果、历史情况和实际执行情况、周边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评价绩效目标完成情况。例如,本文通过计算每平方米投入的整治改造资金,与邻市近几年整治老小区每平方米投资额进行对比,分析资金投入的合理性;通过将老小区整治前后图片对比,评价社区环境是否得到明显改善。

3.因素分析法。

通过列举分析影响整治效果的内外因素,综合分析评价绩效目标完成情况。例如,针对小区整治部分项目未完成下达计划的工作量,分析认为资金来源单一、安排偏紧影响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4.公众评价法。

对无法直接利用指标计量的效益,可以采用问卷统计、测评等方式向公众进行该公共支出项目实施效益情况调查,以评判其效益高低。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对兴建的公共设施进行评价,具有民主性、公开性的特点。本文老小区整治项目主要涉及小区道路、雨污分流的排水管道铺设、绿化、安全监控设施、环卫设施以及各类管线的规范铺设等公共设施。在对老小区整治效果绩效评价时,设计了调查问卷,将居民的满意度纳入审计评价。问卷内容采用明确的问答方式。

5.综合评价法。

在多种指标计算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权数计算出一个综合评价值,依据综合评价值进行评价。采用这种方法评价的准确度较高、较全面。本文中,审计人员根据构建的指标逐项进行评分,并加总得出总分对老小区整治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五、老小区整治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应用

为进一步说明该指标体系的操作程序和测评方法,现以某市老小区整治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为例,简要阐述审计人员利用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对该项目进行绩效审计评价的情况。各位审计人员根据该项目的实际情况,与给出的量分值进行比较,确定各指标测评值。然后,将各位审计人员的测评值相加求其平均值,得出绩效审计评分结果。

六、结论与建议

绩效审计论文范文第8篇

(1)对金融机构的延伸调查。通过实地查看和发调查函方式,了解金融机构假币实物上缴情况;防伪机具备案情况,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对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防伪点钞机、验钞器等反假币机具的配备情况;核对各金融机构每年已发证临柜人员参加年审情况。通过调查问卷和反假币知识测试,调查了解辖区金融机构反假币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效果;对人民银行组织的反假币工作协调、宣传、培训的认知程度;对人民银行反假币工作的满意程度。(2)对联系会议成员单位等政府有关部门的延伸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对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交通运输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文教广电部门、商务管理部门等反假币联席会议成员开展延伸调查。了解联席会议制度组织运行情况,对人民银行在反假货币工作中的满意程度。(3)对社会公众的延伸调查。通过实地走访商户、超市收银、普通群众等社会公众,调查了解对人民银行在反假币工作中的认知度,对遇到假币时的处理,对假币的辨别识别,对反假币工作开展的满意度,对反假币工作的意见建议。

二、审计评价的模式和方法

1.评价计算模式。审计评价以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定量分析为主,辅之以定性分析,客观、公正、真实的评价反映被审计对象的工作绩效为目标。评价指标内容由三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12个,审计评价采取百分制方式,并设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2.评价等级确定标准。根据得出的审计评价计分,对审计对象给予审计评价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级次。

三、审计实施成效

(一)审计成果客观公正有实效为确保审计评估客观公正,审计采用现场审计和外延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使相关材料相互印证。通过大量反假货币相关数据情况的提取、掌握,为客观评估反假货币工作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按照规范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评价审计对象的履职绩效水平,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对反假货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审计实践拓展了工作视野在审计的实施上,采用了“合规+绩效”的模式,把合规性审计作为绩效审计的基础,在合规的基础上关注其履职成效。在审计调查上采用了延伸调查的方式,通过查看、测试等方法,多方收集反假货币履职成效的有关数据,对其履职成效进行评价。项目的开展不仅仅是只关注审计对象本身,更拓展到了其履职对象,开阔了审计人员思路,为如何做好人民银行金融服务的绩效审计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