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金融杂志范文

金融杂志范文

金融杂志

金融杂志范文第1篇

1从科学方法论的有效性看系统复杂性

复杂系统是相对于简单系统而言的一类难以进行研究和控制的系统.同样的系统按照研究目的的不同,有时既可以看成是简单系统,也可以看成是复杂系统.例如平衡态热力学系统虽然组分数量庞大,但往往用少数几个统计热力学变量即可描述,因此通常被认为是简单系统;但如果研究其相变行为,它就是复杂系统.除了按照研究目的来划分是否为复杂系统之外,复杂性还有一个看起来更客观的判定标准,即按照已有研究方法的有效性与否或研究成本的高低来进行判断.如果已有研究方法有效,可看成是简单系统;如果已有研究方法无效或成本甚高,就认为是复杂系统.按照大的方法论类别来讲,迄今人类的科学方法论分为两大类,即逻辑方法论和实证方法论.对应地,系统复杂性也至少有两种大的不同类型.

1.1在这一方法论的指导下,人类在数学和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直至今日,逻辑方法论也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方法论工具之一.但另一方面,就某类系统特征的研究而言,逻辑方法也并不总是有效的.例如哥德巴赫猜想,虽然从实证观点看非常容易,但逻辑论证却很难,迄今未获成功;四色定理也是一样,虽然实证很容易,但其逻辑链条如此之长,若无计算机的帮助,人类不能从逻辑上证明它.而且,许多创新型发明和发现也都不是基于逻辑而是基于实证的,例如青霉素的发现和豆腐的发明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在逻辑上难以处理的系统都是逻辑上复杂的系统.逻辑复杂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难以进行预测.虽然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逻辑方法论在实现手段上有了新的飞跃,包括超大型计算机、超精微模型以及实时信息采集汇总(物联网)等技术手段的融合,使过去难以预测的东西都可以做至少是有限的预测.如高速导弹的轨迹与反导系统的设计、高速铁路仿真预警等等.但这些在自然系统、工程系统中经常看到的可预测性特征,对许多有人参与的社会系统而言并不是个普遍的特征.虽然有些社会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但可预测的时间(以下称“可预测时限”)非常短,从而并不具有实用性.最为典型的就是金融市场构成的复杂系统,其可预测时限几乎逼近零,从而几乎所有预测模型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因此也可以说,逻辑上复杂还是不复杂,关键看其可预测时限的长短:可预测时限较长的系统,如太阳系行星运动系统(其日食和月食的预测时限可超过一千年),是一个逻辑简单系统;可预测时限为零或甚短的系统,是一个逻辑复杂系统.

1.2相对于实证方法论的复杂性从人类的认识历程来看,最早出现的无疑是朴素的实证方法论,即用经验假设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例如认为大地可无穷延伸、太阳围绕地球旋转等等.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两千多年前我们有了逻辑方法论,欧氏几何、牛顿力学等自然科学中许多里程碑式的成果,都是逻辑方法论的杰作.但四百年前伽利略却告诉我们,对一些“复杂”的系统,仅有逻辑推断是靠不住的,还必须进行实证分析,并由此开创了科学意义上的实证方法论.人类许多医学上的成就,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得益于实证方法论.由于人体结构的高度相似性,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有效的医疗手段,在其后的多数治疗中,往往真的是有效的.我们称系统的这一特征为经验收敛性.经验收敛性,有的文献称系统稳定性[2],是指过去的经验对未来的预测精度有很大帮助,否则就是经验不收敛的.显然,对于经验收敛的系统(例如和平时期的城市地图),实证方法论是有效的.而对于经验不收敛的系统,例如预测系统、婚姻预测系统、股票预测系统、动态迷宫等等,实证方法论是无效或效果甚微的.一些逻辑上比较简单的系统,例如圆周率π的十进制数字序列,在逻辑上用一个简单的无穷级数就可以很容易地推演出来(因此它不是一个逻辑复杂的系统).但是,如果通过实证的方法,即通过前面n位数字来推测后面的数字,则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它是一个实证复杂的系统.相反,一些实证上比较简单的系统,有可能在逻辑上极为复杂,此时实证方法比逻辑方法更为有效.例如新型飞行器的1︰1风洞实验,要比单纯空气动力学计算机模拟的效果好得多.许多重要系统既可能是逻辑复杂的,也可能是实证复杂的,甚至二者兼而有之.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复杂性研究的浪潮中,人类对混沌现象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从而对科学方法论进行了严肃的反思.混沌现象涉及两种以上逻辑的冲突,在混沌参数点上小的初始误差会被无限放大,因而逻辑预测或逻辑方法论是无效的;另一方面,混沌系统都是典型的经验不收敛的系统,积累再多的过去观测数据,也不足以对未来进行预测,实证方法论也是无效的.虽然有人建议干脆开创出一个新的第三类方法论(混沌方法论)来应对混沌复杂性,这类尝试至今仍处在漫漫摸索之中.但混沌研究本身取得了一系列足以改变人类固有观念的重大成果,如发现了许多组分很不相同的混沌系统,有着一些相同的混沌行为;证明了爱因斯坦和拉普拉斯的确定论理想最终不可能实现(虽然在追求这一理想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重大的科学成果);以及肯定了复杂性研究居于系统研究的基础性地位,等等.这些使混沌研究当之无愧地成为20世纪科学哲学的最高成就.

2金融市场的短期价格行为及其复杂性含义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以马克维茨组合理论为先导的金融工程系列理论已可证明,由于金融市场在长期和平均的意义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是统计规律),因此单纯就投资目的而言,金融市场不算一个复杂系统,其定价一般已充分反映了已有信息集合,并与风险完美匹配.但是对于投机目的而言,金融市场的一些短期价格行为具有较深刻的复杂性含义.投机活动是金融市场中的一种普遍而典型的活动,其本意是企图利用价格波动谋取利益[3].投机者的主要决策依据是预测和心理感受(所以英语中“投机者”一词也兼有“预测者”的含义).尽管世界上有成千上万高学历、高智商、深资历的投机者,但真正在长期意义上能获大利的人却屈指可数.国内外股票市场历来有“七亏二平一赢”的说法,即是说在股票投资者中,七成人会亏损,二成人不赢不亏,盈利的只有一成.在金融市场上,最常见的现象是价格预测的多元化以及预测成功者的短命化:前一年还是投资业绩最好的投资基金,第二年可能沦为最差的之一.这样的故事年复一年地在金融市场中上演,令人无法区分这些优秀的基金经理前一年的成功预测到底属于预测的成功还是的成功.大量的研究表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具有如下两个特点:

1)决策易被各种理论逻辑所误导.在一个较长的观察周期内,金融市场上多数人的决策都会被市场的短期价格波动引导到错误的方向,这说明金融市场是一个典型的逻辑复杂的系统,其可预测时限如果不为零的话,也是极为短暂的.

2)经验丰富的资深投机者没有明显优势.不仅普通投资者无法通过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改善投机业绩,而且年龄大的专业研究者相比于年轻人也没有什么优势,这说明金融市场经验不收敛,是一个实证复杂的系统.就认识论意义上而言,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兼具逻辑复杂性和实证复杂性,是一种与人脑复杂性、混沌复杂性一样的较高级的复杂性.传统科学方法论在处理这类复杂性问题上是无效或收效甚微的.不仅如此,金融市场的复杂性甚至还有和混沌复杂性一样的本体论依据,其哲学含义之深远超普通投机者乃至研究者的想象.虽然所有的复杂性都针对认识论而言,但一些复杂性是纯认识论意义上的复杂性,而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复杂性.例如,几百年前人们曾认为太阳系各行星运动的轨迹极为复杂,日食月食的出现毫无规律,甚至到底是太阳围绕地球转还是地球围绕太阳转也搞不清楚.但随着开普勒三定律、万有引力和微积分的发现,现在人们已可将太阳系的行星运动系统看成一个简单系统,而且还是兼具逻辑简单和实证简单的系统.又如,人类在认识电磁感应现象之前,远程通讯最快捷的方式是千里马驿道、信鸽或者烽火台,瞬间将信息传到几千公里之外在当时是个不可能完成的复杂任务,而在今天却是小学生都能做到的事.因而诸如此类的复杂性,并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复杂性,随着时间和人类知识的积累,人类终将能够认识和把握它.但是,有一类复杂性并不能随着人类经验、知识的积累和技术手段的进步而变得简单.例如,虽然当今借助高速计算机和气象卫星云图的帮助,预测3天内的气象不再像过去那样复杂(气象系统的可预测时限常常多于3天,台风飓风时段除外),但是要准确预测14天以后的气象仍然是不可能的.这种不可能性并不是技术实现上的不可能,而是原理上的不可能.14天以后的气象预测由于必然涉及混沌问题,从而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复杂性,即使人类文明再发展一千年,也做不到.这就是上个世纪的混沌研究告诉给我们的真相.令众多金融投机者始料未及的是,金融市场的复杂性恰恰也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复杂性:除极少数特别优秀的高速成长性公司之外,大多数股票不能让投机者在短期价格波动中稳定而可靠地获利.这是因为,假如金融市场的确存在有短期价格波动规律的话,那它必然会被少数投机者知晓而借此大赚其钱,从而很快会赢光其他多数投机者,金融市场也就会很快倒闭关门.而这却从未发生过,虽然自金融市场诞生起的五百多年中,不断爆出有人一夜暴富的新闻,但这类新闻不会比赢得大奖的新闻更多,而且其赢利的本质更多地是依靠机会、独有信息以及随机应变等实践性因素,而不是理论上可描述的规律.可以肯定地说,即使一千年以后的人们,在较长观察期内仍无法从金融市场的短期波动中稳定而可靠地获利(利用内幕信息除外).

3对金融市场复杂性的几个认知误区

3.1误判了金融市场复杂性金融市场短期价格行为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复杂性,是出乎多数投机者甚至研究者意料的.而缺少这点哲学素养会使人们过度自信或过度不自信:前者广泛涉猎大量金融理论和运算工具,力图战胜市场;后者表现为人云亦云的从众行为,不仅有理论上的盲从(从凯恩斯的选美理论、索罗斯的反射理论、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到空中楼阁理论、相反意见理论、随机行走理论等都有一大批纸上谈兵的拥趸,甚至在金融学专业的研究生选题中,还不时出现类似“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期货价格”这样的荒唐闹剧),更有实践上的盲从,造成金融市场上特有的“羊群效应”.

3.2混淆了投机复杂性和投资复杂性虽然广义的投资活动也包括投机在内,但严格意义上的投资与投机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关注长期的现金流回报而后者关注短期价格波动.因此,投资活动本质上是要研究清楚金融系统在长期意义上的平均行为,而这一点虽然在技术实现上有一定难度,但在原理上并不复杂.目前,投资者金融价格分析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基本分析法,二是技术分析法.基本分析法依据的是逻辑方法论,通过对决定金融工具内在价值和影响其价格的宏观经济形势、行业状况、公司经营状况等进行分析,评估金融工具的投资价值和合理价值,与其市场价进行比较,从而形成相应的买卖建议.技术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方法一样,依据的是实证方法论,即通过对市场行为本身的分析来预测市场价格的变化方向,主要是对金融市场的日常交易状态,包括价格变动、交易量与持仓量的变化等资料,按照时间顺序绘制成图形或图表,或形成一定的指标系统,然后针对这些图形、图表或指标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以预测金融价格的走势.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对长期投资的确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对短期投机则用处不大,有效市场理论对此给予了充分的揭示.由于混淆了投资与投机复杂性的差异,误用了其方法的投机者一直都大有人在.

3.3误读了金融论金融市场的短期波动非常类似于(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因此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市场就是;而有效市场理论、随机行走理论似乎也旁证了这一理念.但实际上,金融市场比纯粹的要复杂得多.中不存在类似基本分析那样的逻辑关联,因此也就缺少了各种各样的逻辑诱惑和逻辑陷阱.如果庄家和赌客都不出老千,相对来说还是公开透明的,的业绩只与运气(及交易成本)有关.但是金融市场就不同了,羊群效应(恐慌与贪婪的自相关)以及会计欺诈、内幕信息、庄家恶意操控、股市黑嘴甚至主要储备货币国的恶意舆论与非舆论操控等一系列的金融欺诈行为数不胜数,且很难监控,加上其特有的各种逻辑陷阱,实际上金融市场对一般散户甚至大户而言,要比纯粹的险恶得多.所以金融市场永远都是“七亏二平一赢”,炒股炒成股东、投机变成投资是一种常态.

3.4夸大了金融市场不可知论对金融复杂性的一种极端认识,莫过于将哲学上的不可知论应用于金融市场:由于逻辑分析经常出错,所以干脆不用逻辑来思考;由于实证分析也常常靠不住,所以对金融市场的过去表现也毫不在意;没有新消息就干脆不动,有了新消息就盲目相信,等等.这类认知误区既有一定进化心理学的渊源,也是哲学上非理性主义思潮的一种表现,同时也反映了当今对金融复杂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的现实.实际上,在长期和平均的意义上,金融市场不仅非常有规律,而且其规律性也十分易于把握,并非是可知的.人们真正不可知的部分,是“洗脚水模型”[4]意义上的金融市场短期价格波动,而且其可知与不可知的界限密切关联于短期价格系统的可预测时限:相比于太阳系行星运动系统超过一千年的可预测时限,以及地球气象系统超过三天的可预测时限,金融市场价格系统的可预测时限确实是非常短的,但是等于零还是逼近于零,或者有一定的技术实现价值,这取决于投机者技术实现手段之间的竞争.美国华尔街一些公司的计算机自动投资决策系统已经可以实现以秒为单位的决策下单,使得此类竞争呈白热化状态.但计算机智能虽有优于人脑的一面(计算速度快、逻辑链条长),也有不如人脑的一面(如人脑对整体的把握和“取巧”的能力),因此这一可预测时限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定论.

金融杂志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媒介融合网络

新闻杂志型节目的英文中全称是magazine-formatdocumentaryseries,直译可译作“杂志型系列新闻纪录片”,按照我国《广播电视简明辞典》的解释:新闻杂志型节目是“电视屏幕上的综合性新闻性节目。它在固定栏目时间内采用杂志综合编排方式,以节目主持人的形式播出……这类节目由主持人把内容串联为有机整体,并对重要的新闻作简要的评述,有利于充分发挥电视传播的优势。”[①]

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的发展历程,体现出不同时代媒体发展的特点,而比较不同时期此类节目的发展状况,则是各时期媒介融合的缩影。

创立与第一次融合

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创立之初,就有着媒介融合的特点。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在西方电视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8年9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创办的颇有影响的杂志节目《六十分钟》,美国观众把它称为杂志的电视翻。在我国,中央电视台于1993年5月1日创办《东方时空》,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新闻杂志类节目。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世界各大电视台的重要节目类型,它深刻地影响着观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此类节目借鉴杂志的特点。从结构上看,它借鉴杂志的综合编排方法,利用电视的传播优势和报道、评述手法、按栏目的宗旨,将不同样式和内容的新闻节目板块小栏目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目。[②]

以《60分钟》为例,《60分钟》每期节目的开头部分是本期节目介绍,用几分钟的时间把当晚将要播出的报道中的精彩段落展示出来,以声音和画面的最佳组合来吸引观众。随后《60分钟》的记者们一个个出现在黑色背景前自报家门,每位记者分别担任自己采访的节目的主持人。

通常来说,每期节目都由3则深入报道组成:第一则报道是当晚的重头戏,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时效性,往往由经验丰富的人担任记者和制片人,它所占的时间也最长,约为20分钟左右;第二则报道略短,但仍然较为严肃;第三则报道可视作当晚节目的闪亮点,它富有浓郁的人情味,风格也颇为轻松。

不论报道风格怎样,每则报道的开头都是主持人或记者本人坐在一幅斜过整个电视屏幕的故事书框架前作提纲挈领的介绍;报道结束时,记者主持人又回到故事书框架前作总结或预测。

节目在形式上是一本打开的杂志,以大号字标明报道的题目,中号字注明制片人,下有几行小号字,似乎是杂志中新闻故事的报道。

三则新闻报道结束后,主持人出现在黑色的背景上,以几句简洁而有趣的话引出当晚的评论。这一段落一般在5分钟左右。最后,如果有必要,主持人会出现在一张堆满信件的工作台前,介绍前几期节目播出后观众发来的不同的、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意见。

整个节目由一只滴答走动的跑表来衔接各个小段落,它的出现既告诉观众还剩下多长时间的节目,又提醒观众30秒至1分钟的广告已经结束,报道即将开始。

这样的形式具有很突出的特点,整期节目用杂志的形式串联各环节,无论从外形还是环节编排上都极具杂志的特征,而正是这种“杂志式”结构,给予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紧凑而完整的特点,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给观众很强是视觉冲击力和思维连贯性。可以说,杂志与电视的融合,最初而且最直接的表现就在于此。

从内容上看,它不仅是播报新近发生的事件或突发性新闻,更是围绕着当前社会大众感兴趣的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较广泛深入的报道。

新闻杂志型节目于普通的报道节目的最显着区别就是其报道内容的深刻性以及话题的针对性。此类节目善于对事物本质进行挖掘,揭露表层之下的实质问题。以《60分钟》为例,《60分钟》的叙述模式归结为三种:侦探式、分析者式和游客式的叙述模式。[③]这三种模式分别赋予记者们侦探、分析者和游客三种隐喻身份。凭借这些隐喻身份,记者们报道叙述,通过协调自然与文明、善良与邪恶、英雄与恶棍、个人与集体、抽象与具体、到场与缺席等基本叙述冲突,传达或再次肯定那些为美国社会所认同的主流价值观念。

再以《东方时空》为例,其中《百姓故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用镜头记录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关注处于社会转型之中的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是《东方时空》节目中最为接近大众媒体基本属性特点的,展示了普通人的生活,表达对每一个人的尊重,那种需要以平等和真切才能体现的尊重。这样的栏目并不是一般的人物专访,而是新闻节目的一种深入报道的方式。看似不如其他新闻节目的时效性强,但从节目对普通人的深入挖掘中,依然能展现出社会的发展进程,而展现出的问题的深度,是一般时效性新闻做不到的。

此类节目总是在表现人或事的情节中注意让更深层次的东西一步一步地显现。引导观众逐层深入地接近主题,完成“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认识过程。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显示出不同于且高于其他类型新闻节目的姿态,对杂志特点的借鉴功不可没。杂志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状况的深入报道融入电视新闻中,给电视新闻带来了质的飞跃,电视新闻再只是人们在茶余饭后了解各方面信息的方式,而变成了引起观众对社会关注,启发观众对社会问题思考的重要途径。因此,可以说,在电视类新闻杂志在创办初期,对于电视新闻而言,杂志在内容上的深刻性融入电视,是最具价值和意义的。

不难看出,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在诞生和发展初期经历的第一次媒介融合就是杂志与电视的融合,这种融合给予了电视节目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改变电视节目表现方式和内容深度的同时,也改变了社会和人们看社会的视角和态度。

网络时代与第二次融合

进入21世纪,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娱乐业迅速发展,电视无疑要顺应这一潮流,因此,新闻杂志型节目在娱乐节目迅速崛起的时代面临巨大的冲击。在电视节目策划编排中对新闻类节目地位的弱化严重制约了新世纪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良好发展势头。与此同时,各电视新闻节目之间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也迫使他们不得不对节目进行重组改革,力争在媒介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幸运的是,许多新闻杂志节目选择了与网络的媒介融合。网络时代的到来,带来的普通人与媒体关系的巨大变革,草根的民众不再是简单的接受讯息,更是媒体的参与者。电视互动情景剧和真人秀节目的迅速崛起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媒体只有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才能在网络时代生存下去。

迫于生存的压力,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NBC)的《日界线》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该节目于2006年开辟了一个特别板块,其中有一叫“抓捕变态者”系列,节目播出后获得了很大成功,收视率一路飙升。该节目组和一民间监察组织合作,其节目的初衷是旨在保护青少年免遭恋童癖者的性侵害。在这一节目中,由来自该组织的志愿者“扮演”未成年少年,在网上聊天室中与那些有恋童癖倾向的成人结识,然后,引诱他们某一时间到位于俄亥俄州某处的一个房屋内与这些“儿童”会面。当这些“嫌疑犯”出现时,暗藏在屋内的摄像机就把整个场景都拍摄下来了。有批评家指出,NBC的这种行为使得《日界线》栏目记者充当的更多是执法人员的角色,而不是中立、客观的报道者。但正是这一引起巨大争议的节目内容激起了众多观众的兴趣,大约有1030万观众收看了2006年5月10日播出的这期专题节目,是平时收看该节目人数的两倍左右。2006年NBC总共制作了至少6期“抓捕变态者”系列专题新闻节目。

“抓捕变态者”系列专题新闻节目昭示着一种新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形态的出现,它是互联网、真人秀节目与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杂交品种。虽然它包含新闻节目的元素,属于新闻节目的范畴,但与此同时利用网络,让普通人能参与到节目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节目的主角,这是新闻节目对网络营造的虚拟世界的一次大但利用。其是否复合新闻伦理暂且不论,就这样的尝试及其产生的效果而言,借助网络与电视的融合,是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的明智选择。

网络的发达,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网络上新闻的速度可以精确到秒。作为对时效性要求不高的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如何在资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获得生存的空间?毫无疑问,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必须保持其对新闻和社会现象观察的深度,并且把它发挥到极致,而与此同时,通过网络把节目更好、更快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也成为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的必然选择。

2005年CBS新闻频道,宣布了自己的宽带网站计划。这对于试图网络化的电视频道,尤其是新闻频道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举动。而作为CBS的王牌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也是最早的新闻杂志节目,《60分钟》也在CBS电视台与网络的融合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鲍勃·希弗,将为网站上较短时间的节目做主持。而该网站最主要的服务,是通过提供众多的新闻报道视频选择,让浏览者有机会自己制作自己的网络新闻报道。[④]这一举措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的编排不再是由编导说了算,普通观众在网络的一端,就能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编排自己需要的电视新闻杂志。这样的改变,不仅克服了电视节目单向传播与受众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更加快了新闻的传播速度,提高了观众接受信息的速度和效率。美联社评论说:“CBS新闻正在向网络激进扩张。它通过提供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视频内容,使消费者有可能建立自己偏好的不同形式的网络新闻视频播报。在这一方面CBS已经落后于竞争对手ABC。但是CBS声称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大控制权的新闻消费经历,尽管ABC旗下没有附属电视频道,因此可以不受和约限制在网站上放更多传统的电视新闻视频。”[⑤]

可见,电视节目与网络的融合,即给网络时代给电视带来的新的机遇,也给观众接收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提供了更加个性、高效的途径。

融合与影响

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在诞生和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两次大的媒介融合,第一次是与纸质媒介杂志的融合,第二次则是与互联网媒介的融合。不同时代下的融合,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发展水平总体上趋于稳定,其中有些栏目的运作还相当成功,不仅让电视新闻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还深刻地影响着观众利用媒介看世界的方式和习惯,这足以说明了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在媒介融合不断加强,受众需求不断提高的今天,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应当还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①]赵玉明主编《广播电视简明辞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8月版

[②]赵玉明主编《广播电视简明辞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8月版

[③]王玮主编《镜头里的第四势力:美国电视新闻节目》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4月版

金融杂志范文第3篇

所以有些学问深的人,不喜欢别人参观他的书房,知道他收藏、阅读哪类书籍,惟恐因此而暴露了本身的内心世界或思想倾向。

秘书作为一名办公室的人员,在办公室放置(或者说是布置)什么书刊是一门大学问,它们可以成为他的“工具”,在别人心目中造成印象或错觉,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1、禁忌。即使阁下是一位风流人物,亦切不可在办公室内放置像《花花公子》这类裸子杂志。一般人对色迷迷的人士都不会产生好感,假若进入办公室的人是一名女士,所感自然更大,对你的印象大找折扣。像这类杂志只适宜留在家里,不可带到工作地方。

2、哪些杂志、报纸、书籍最为合适,亦可“装门面”?如果你懂得英文的话(不懂也不要紧,因为杂志、报纸纯粹作为装饰、点缀之用),大可在案头放一份《金融时报》或《华尔街日报》,表示你是一位十分关经济、金融事务的行政人员;中文报章方面的《信报》《香港经济日报》够显分量;杂志方面,英文的《经济学人》、《今日管理》、《财富》;中文的《经贸纵横》、《资本》、《君子》等等。

金融杂志范文第4篇

一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高效的经济增长又能促进金融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与收入水平的增加提高了储蓄水平,而金融市场的发展提高了储蓄率与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比率,从而增加了投资,投资的增加使产出增长,并通过金融市场的发展及人力资本与资本水平的提高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从而促进经济更加快速增长。整个经济就处于这样一个循环过程中,因此,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机制可通过图1描述:

二、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建议

近几年来,我国对金融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做了一系列实证分析,在研究中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我国的融资方式始终以银行贷款为主;我国的股票市场投机性依然很强等。因此,根据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和现阶段经济增长对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提出几点建议。

(一)深化银行体系改革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银行体系已具备相当规模,但也存在不足。首先稳步推进对国有银行的改革。商业银行加快对非国有经济的支持力度,整合业务流程,实现业务重点转变,增加对非国有经济的贷款;以股改和上市为契机,提高资产质量,优化治理结构。其次,推动股份制银行的改革。银行加快中间业务发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实现综合化经营。再次,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进股份制产权改革,健全股权流转体系,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立足“三农”和城乡统筹发展。

(二)发展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为了加大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一是完善股票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功能定位存在偏差,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因此,要形成完整的监管理念,加大市场化力度,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借助股票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二是积极发展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尝试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把拓展债券市场作为扩大直接融资的主要途径。三是加快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转变经营方式,变粗放式经营为集约式经营;推进保险公司的体制改革;放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四是加快基金等金融业态的发展,丰富金融市场内涵。尤其是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基金,使其在推动科技型创新企业的建立与发展方面发挥作用,拉动经济进一步快速增长。

(三)改善非国有经济的融资环境金融市场的发展对非国有经济的倾斜将成为经济发展一个趋势。首先就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指导作用,合理利用行政手段,增加政策支持,推动当地经济增长;其次,拓宽非国有企业包括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给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第三,深化金融法制建设,优化金融环境,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的效度。第四,加强金融创新,并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

三、结束语

我国一方面要深化金融改革,实施政府从国有银行逐步退出、股权多元化战略;另一方面要着重金融基础实施建设,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保障银行业、证券业高效率运作,从而保证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使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协调共进。

金融杂志范文第5篇

1996年10月30日,俄罗斯的金融巨头别列佐夫斯基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六个新兴的大财团控制着俄罗斯经济的50%左右(英国《金融时报》1996年11月1日)。他所说的六大财团,指的是分别由别列佐夫斯基本人、波塔宁、古辛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阿文和弗里德曼、斯摩棱斯基等七人创立和领导的六个金融和工业集团。

别列佐夫斯基1946年生,先后毕业于莫斯科林业技术学院和莫斯科大学,数学博士,1991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1989年创办了伏尔加汽车经销公司,成为俄罗斯最大的汽车经销商之一。他利用各种手段发了大财,后又创立了联合银行。1995年12月联合其他财团买下了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西伯利亚石油公司51%的股份,从而控制了该公司。在这前后又控制了俄罗斯民航。别列佐夫斯基的汽车经销公司和联合银行拥有俄罗斯公共电视台16%的股份,成为该电视台最大的私人股东。此外,别列佐夫斯基单独地或联合其他财团控制了一系列重要的新闻媒体。据报刊透露,别列佐夫斯基拥有约3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他本人认为这个估计“接近实际情况”(转引自《苏维埃俄罗斯报》,1998年3月7日,原载德国《焦点》杂志1998年3月号),在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1997年全球最富有的200人排行榜上名列第97位。别列佐夫斯基两次从政,1996年10月至1997年10月曾担任俄罗斯安全会议副秘书;1998年4月被任命为独联体执行秘书。

波塔宁1961年生,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专业毕业,学习期间是该院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人之一,毕业后在对外贸易部工作。1992年创办了国际金融公司,成为该公司总裁。1993年在某些政府高级官员的支持下,成立了联合进出口银行,到1996年9月底,这家银行已成为全俄最大的私营银行,总资产达151000亿卢布,存款额达90000亿卢布。波塔宁的财团控制了20余家特大型企业,其中包括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西伯利亚远东石油公司、库兹涅茨克冶金联合企业、诺沃利彼茨克制铝工厂、西北轮船公司等。1997年波塔宁借助国际工业金融集团的力量,在招标中买下了电信投资公司25%的股份。1996年8月至1997年3月,波塔宁曾一度出任俄罗斯政府第一副总理,主管经济工作。古辛斯基1952年生,毕业于国立卢那察尔斯基戏剧艺术学院导演系。80年代下半期弃艺经商,先做一些小生意。1989年创立了桥银行,1992年成为“桥集团”的老板。到1996年底,该集团控制了50余个企业。古辛斯基非常重视新闻媒体。他的桥银行于1993年创立了独立电视台(拥有该电视台77%的股份),购买了莫斯科回声电台。此外,古辛斯基还创办了多种报纸和杂志。1997年初,他所控制的新闻媒体联合成为一个独立的控股公司--新闻媒体“桥”。

霍多尔科夫斯基1963年生,莫斯科门捷列耶夫化工学院毕业、曾任共青团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1987-1989年任青年科技创造中心主任,接着成为新开办的商业银行--科技进步银行(简称海纳捷普银行)董事会主席,1990年改任该银行总经理。从1991年起任信贷金融企业联盟梅纳捷普的经理会议主席。梅纳捷普银行在俄罗斯私营银行中排名第三,到1996年9月底拥有106000亿卢布的资产,存款额为78000亿卢布。梅纳捷普控股的俄罗斯工业公司下属30个公司(这些公司遍及石油、纺织、食品、化学、有色金属、轻金属、黑色冶金工业所需化学制品、建筑材料等8个部门),此外还设有贸易公司。1995年12月,梅纳捷普集团在政府拍卖国有企业时买下了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78%的股份,从而控制了该公司。1998年1月,尤科斯公司决定与别列佐夫斯基控制的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合并,组成尤科斯石油公司。新组成的公司按石油开采量将居俄罗斯第一位,按储藏量将居世界首位。最近霍多尔科夫斯基辞去了梅纳捷普银行的职务,把精力集中到领导俄罗斯工业公司和尤科斯公司上。

阿文曾在盖达尔政府中任外贸部长,后来他与弗里德曼一起开办了阿尔法银行。接着形成了以该银行为中心的阿尔法集团,其中包括俄罗斯最大的水泥公司--阿尔法水泥公司、最大的石油和石油制品出口公司--阿尔法埃科公司、阿尔法投资银行、阿尔法不动产公司、阿尔法艺术公司等分公司。

斯摩棱斯基曾是一位建筑工程师,他创办的首都储蓄银行是全俄八大银行之一,资产9000亿卢布,存款额为33600亿卢布。除了银行业外,他还从事建筑、石油和有色金属的开采和加工、装甲运钞车制造等行业。他同别列佐夫斯基一起,在1995年12月底买下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51%的股份。1996年11月他在争夺全俄第五大银行--农工银行的控制权中取得了胜利,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自己在金融界的地位。上述六大集团究竟在俄罗斯整个经济中占有多大份额,未见有正式的统计资料公布。但是从上述介绍中可以看出,它们除了从事金融业并拥有雄厚的金融资本外,还控制了一大批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大企业,这些企业分布于能源、采矿、金属冶炼、化工、建筑材料等部门。以石油工业为例,俄罗斯四个最大的石油公司中的三个(尤科斯石油公司、西伯利亚远东石油公司、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就掌握在六大财团手里。这三个公司的石油开采量占全国的一半,而且六大财团的势力正在向其他石油公司扩张。由此可见,别列佐夫斯基说六大财团控制了俄罗斯经济的50%,恐怕不是毫无根据的自我吹嘘。

这六大财团是在俄罗斯私有化的浪潮中崛起的。用日本《每日新闻》的一篇报导的说法,六大财团的七大巨头“都是共产党体制瓦解后,乘俄罗斯经济混乱之际大发横财的企业家和暴发户”(日本《每日新闻》1997年1月29日)。1992年初,俄罗斯政府开始全面推行价格自由化和所有制私有化的方针,搞乱了整个经济。首先,在商品严重短缺和生产急剧衰退的情况下放开价格,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普通老百姓深受其害,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可是这却给少数人造成了发横财的“机遇”。例如别列佐夫斯基的伏尔加汽车经销公司就是在这个浪潮中发家的。该公司经销俄罗斯最大的汽车厂--伏尔加汽车厂的汽车,除了赚取出厂价和销售价的差价(例如拉达小轿车的销售利润约为56%)外,不定期在恶性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利用收了买主定金和货款后不按时交给厂家而投入商业运作的方法,牟取暴利。他在短短的一两年的时间内赚了几亿美元,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等地购买了价值达3亿美元的不动产。

在私有化的第一阶段,主要做法是放开小型企业,将其出售或拍卖。政府为了造成把国有资产折价公平分配给全体公民的假象,曾给每个公民发放面值10000卢布的所谓私有化证券(按当时汇率计算相当于32美元)。这些私有化证券很快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他们就利用这些证券购买了几万个国有企业。私有化进入第二阶段后,私有化的重点变为大型企业。具体办法是先将其改造成为开放型的股份公司,然后出售股票。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决定拍卖石油和矿产资源公司等一系列与国家经济命脉有关的特大型企业的股份。正好这时六大财团已经初具规模,它们已有相当大的实力,于是它们或者单独地、或者几家联合争相购买大公司的股票,以达到控制它们的目的。例如上面提到过的几家大石油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西伯利亚远东石油公司和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就是在这时分别被霍多尔科夫斯基、波塔宁、别列佐夫斯基和斯摩棱斯基等人控制的。

由此可见,六大财团完全是私有化的产物。别列佐夫斯基公开承认这一点,他在谈到自己对那位曾担任负责私有化工作的国家财产委员会主席、被称为“私有化之父”的丘拜斯的态度时说:“我的态度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因为我是私有化的产物。这就说明为什么我单从精神上说是与丘拜斯非常接近的。”(英国《金融时报》1996年11月1日)

六大财团之所以迅速崛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它们的人员与政府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它们或者在政府里有自己的人,或者在自己的领导班子里有曾在政府任职的高级官员。许多事实说明,丘拜斯就是六大财团的“自己人”,这些财团在一段时间内与他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七大巨头之一波塔宁广泛结识了政府高级官员,除丘拜斯外,他与负责对外经济联系的前政府副总理达维多夫、前财政部长费多罗夫是“好朋友”,当年波塔宁创建联合进出口银行时,在获得必要的许可和开业的执照方面曾得到他们的鼎力相助。同时这家银行后来成为国家军火公司授权的少数几家银行之一,也并不是偶然的。另一方面,从六大财团的人员组成来看,其中原政府高级官员占有一定比例。上面提到过,阿文当过盖达尔政府的外贸部长,他的副手维德曾任原苏联国家计委副主席。有的报刊在谈到阿文和弗里德曼的阿尔法集团时说,这个集团的力量“主要不在于业务领域的广泛,而在于它与政府联系的密切”(《莫斯科时报》1996年11月12日)。上面说过,梅纳捷普集团的领导人霍多尔科夫斯基出身于过去的共青团干部,曾任共青团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他的副手莫纳霍夫原为莫斯科市第一书记,他们在政府里有着不少过去与他们的经历相似的朋友。许多人注意到了俄罗斯资本主义的一个特点,即大公司与国家有着密切联系,而市场却是受到限制的。甚至连盖达尔也承认这种资本主义可能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俄罗斯的金融巨头们在聚敛财富方面动用了各种合法的和非法的手段。他们收买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与他们内外勾结,化公为私,盗窃国有资产;他们用各种方法控制某些国有企业的资金,用国有企业的钱为自己创造利润。涅姆佐夫在一次谈话中曾讲到他们采用的这些手段,他特别指出金融巨头们经常通过控制国有企业经理人员和控制国有企业的资金流动来为自己创造财富,并且说这是别列佐夫斯基的发明,认为别列佐夫斯基运用这些方法已达到非常纯熟的程度(《苏维埃俄罗斯报》1997年8月21日),他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别列佐夫斯基与国有企业伏尔加汽车厂总经理卡丹尼科夫和航空公司副经理格卢什科夫等人的“合作”,就是具体的例子。

据报刊透露,某些财团还与黑社会势力相互勾结,它们向黑社会“进贡”,一方面利用黑社会势力保护自己,另一方面指使职业杀手除掉竞争对手和其他妨碍其掠夺行为的人。据《福布斯》杂志的一篇文章透露,莫斯科警方已掌握材料,证明别列佐夫斯基的汽车销售公司是与一些车臣犯罪团伙紧密合作创办的。别列佐夫斯基自己也承认,他的人身安全得到车臣黑手党的保护。原俄罗斯公共电视台领导人利斯季耶夫的被杀,也与别列佐夫斯基企图控制该电视台的图谋有关(见《克里姆林宫的教父》一文,载美国《福布斯》杂志1997年第12期)。

应当指出,俄罗斯的一些大财团与西方金融界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它们借助西方某些金融集团的力量来控制俄罗斯的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在这方面表现得最突出的是波塔宁的联合进出口银行。它与国际金融投机商索罗斯“合作”,利用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会提供的大笔资金买下了诺沃利彼茨克钢铁联合企业40%的股份,后又在全俄最大的电信垄断公司--电信投资公司拍卖25%股份时击败对手,取得了胜利,成为这两家大企业举足轻重的大股东。波塔宁控制的西伯利亚远东石油公司最近与英国石油公司签订了合作协定。现在这种与西方金融势力结合的趋势正在迅速发展。

金融杂志范文第6篇

对于金融证券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有规范的界定与解释。尽管有不同的观点,但这不影响人们对金融业的投资倾向。实际上,金融证券,无非是投资者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或者叫做工具。无论怎样描述,其本质不会改变。比如,共同基金、对冲基金等,既包括那些投资的中介机构,也包括一些储蓄机构,再有就是金融投资者与一般投资者,他们追求的目标应该是一样的,但他们的手法却有区别,且所拥有的市场势力不同。投资者都是在明确了投资目标之后才投资的,这样的行为没有人不理解。证券的有效性和社会信誉度,是决定金融业能否做大的关键。交易,不仅讲诚信,还要讲效益。没有效益的证券投资,谁能热衷?谁还从事?因此,无论是什么保险,什么基金,没有一个是不想盈利的。盈利有技巧,更有学问,这金融证券研究者丝毫都不敢松懈的劳动。

二、证券市场特别敏感,它对于经济行情的反应是非常及时的,没有人怀疑证券交易的价值。

比如股票市场,往往只关注近期的好消息,而忽略了股票价格的内在价值,这就影响了证券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发展金融证券市场要充分研究其特点与行情,探索其规律与趋势。证券市场一般波动性比较强,而且波动幅度大,波动频率高,这种情况是任何人也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尽管它会影响金融投资者的心理,甚至使许多人望而却步。然而,它从另一角度可以考验金融投资者的眼光与智慧,如果在投资实践中能够经受住考验,就会掌握许多应对风险的技能,水平也就不断提高。这既是能力问题,更是心理问题。证券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战场,投身战场就要具备战士的胆识与气质,存在着投机心理就不能成就任何事业。当然,证券市场波动也反应了些金融投资者的不规范行为,需要从法制或政策方面进行约束。这也可以叫做处置效应。这种效应是对投资者的认知方向的一种确立,避免出现偏差与失误。比如,一些亏损的金融投资者应该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与做法,是轻易抛出赢利的股票还是等待时机、静心观察行情变化,这都是处置效应的管控范畴;而一些赢利者还要避免得意忘形,以免在后边的操作中出现盲目性。证券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不允许投资者有丝毫的懈怠与疏忽,因为它的不确定性非常严重,这不是自己主观意愿所能左右的。而在实际上,处置效应主要侧重于对前景形势的理论考证与应用,具有探索趋进的性质特点。金融投资者要即时接受所面临的问题,无论是困难还是暂时的成功。输要输得起,赢也要赢得住。我们不提倡冒险,但有时又不得不冒险,这是现实。在证券市场的胜利与失败,都是短时间之内的事,这种操控的技能最能看出金融投资者的能力。每一个金融投资者都有在关键时刻挽回被动局面的意念,这与盲目冲动不相容。非理性的判断会带来很多麻烦与障碍,只看眼前收益的人不适宜金融投资。在证券市场上,只能有一双犀利的眼睛,眼睛发着光可以透过一切屏障。

三、金融投资者必然具备一定的实力与规模,还有自己的操作技术与决策能力。

金融投资既有个人行为,也有集体行为。个人投资要看自己的整体情况,不能将所有资金都投向一个币孔。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尽管有时看上去很有利,好像优势十足,但那或许是引诱目光短浅之人的障眼法,使你看不出其中包藏的玄机与险恶。在证券市场上投资,人人都想求稳定,然而稳定可能会错过许多机会。有时低估或高估以后的发展形势,都会影响自己前进的步伐。因此,金融投资者还应该更多地关心政治,不要以为政治是社会学家的事,而与经济学家无关。有些证券市场形势完全与社会政治形势相涌相击,发出的声音有时是一种共鸣的结果。不懂政治就不配做一个经济学家,也不能进行金融投资,不宜走向证券市场。

四、总结

金融杂志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下;金融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

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目前我国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金融行业所面临的发展风险越来越大。为了有效加强金融行业对金融风险的规避能力,就要求我们要根据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具体研究,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措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风险,这样能更好地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因此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机遇和挑战。

1加强金融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意义分析

1.1有利于保证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金融行业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加强金融行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可以帮助金融行业及时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预警,从而能够有效减少金融风险,能够有效减少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有利于帮助我国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金融氛围,实现金融行业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1.2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决策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加强金融风险控制与防范,可以保证我国金融机构实现良性发展,有利于减少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发展风险,能够减少经济新常态局势下对我国金融机构所带来的经营压力,也有利于帮助金融机构在规避风险的过程中制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

1.3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资金运行范围也越来越广,倘若出现金融风险,会给我国的金融行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控制,要对金融风险进行提前预测,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协调发展。

2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金融风险的类型分析

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过程中,也伴随着金融风险的发生,以下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常见的金融风险类型以及这些风险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2.1产能过剩所带来的风险

目前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产业过剩的风险,当下我国很多企业仍然以高排放、高消耗类型为主,过剩的产能成为导致中国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过剩的产能占用大量的发展资金,企业大部分发展资金来自于银行,这也会加大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最终会使银行进入恶性循环,从而加大了经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2.2房地产投资风险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的支柱性行业之一,对维持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处于低迷的状态。由于房地产的过度开发,导致了房地产项目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尤其是在我国二三线城市,出现了严重的房地产过度供给的现象。由于房地产供过于求,而房地产销售相对下滑,这也给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房地产销售量的下降,也给我国金融机构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压力,在银行抵押担保贷款过程中,80%以上的企业选择以房产作为贷款抵押。目前我国的房产市场保持着持续低迷的状态,这也会导致我国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增加。

2.3影子银行的风险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由于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还不够,导致了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有所加大。目前我国影子银行在运行过程中,体制建设还不够完善。虽然我国影子银行的运行模式和商业银行运作模式大抵相同,但是影子银行所面临的发展风险远远大于普通的商业银行。对于影子银行来说,由于它们的借贷规模较小,影子银行的预留资金也比较少,一旦出现发展风险,会直接导致影子银行的崩溃。

2.4企业供过于求的风险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更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不断压低产品的价格,提高产品的产量,最终导致了产品的供过于求现状。这样一来会对企业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会大大降低企业的资金活力,也会导致企业会对银行的过度借贷,最终导致银行不良借贷现象的发生。严重者将使得企业发展资金断裂,导致企业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

2.5地方政府债务引发的金融风险

虽然目前我国政府的债务风险总体上呈现着可掌控的趋势,但是在许多地区还存在着地方性政府债务超出财务预算的问题。目前我国地方性政府债务,主要依赖于金融机构以及其他融资平台。地方性政府的债务,会导致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出现。

3经济新常态下金融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分析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金融机构面临着巨大的发展风险,这就要求金融机构要提升自身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要严格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更为准确客观的认识到金融机构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在经济新常态下,对金融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进行具体的分析。

3.1贯彻金融行业的服务宗旨

金融行业的发展宗旨是为经济实体提供经济服务,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同这位金融机构的长远利益考虑。不能仅仅着眼于金融机构的短期利益,过去很多金融机构在为企业提供贷款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金融机构短期利率,因此金融机构更侧重于扩大贷款规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求,对其贷款规模以及贷款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金融机构也要不断地调整金融政策,优化金融机构的业务结构,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

3.2实现金融行业的转型和升级

目前我国金融行业正处于发展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时期,要想加大金融机构规避风险的能力,就要求金融机构要深化体制改革,增强自己的风险防范意识。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对贷款的配置也进行适当的调整,要减少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金融贷款支持;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在为企业提供贷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潜力,要将贷款提供给有先进管理经营理念、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企业。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也能够有效减少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创造更多的收益。

3.3加强金融监管机制

为了有效减少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所面临的风险,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协调机制。一是针对民间风险的控制,国家要进一步完善与民间融资活动相应的法律法规,要对民间资本进行相应的监管,加强民间资本的风险管理和评估。其次,也要促进民间资本规范化的发展,要让民间资本在阳光下运行,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国民间资本的规范性程度。除此之外,也要加大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监督管理工作,金融机构在为企业提供贷款的过程中,要针对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进行实时预警,要制定出企业贷款的风险评估体系,多层面考虑企业贷款可行性,这样才能有效减少金融机构贷款过程中的风险。

3.4金融机构要推出多元化的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要为长远利益做打算,这就要求金融机构要为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产品。金融行业要根据客户的金融需求,研发出多种金融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根据金融机构复杂的产品,创新金融机构的监管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金融机构的运营和发展。

3.5提高金融市场的自我监管水平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风险防范能力,就要求金融机构要加强自我监督水平。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要提高自律程度,这样才能更好实现金融机构完善和发展。一方面金融机构在风险防范过程中,要推动金融机构的改革,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要充分迎接经济发展新常态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保持金融行业的良好平衡,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内部风险防范作用,这样才能确保金融机构运行的稳定性,也能为金融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3.6准确把握信贷配置的走向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金融机构要把握准确的信贷资金投向。金融机构在为企业提供贷款的过程中,要实施优化战略,要进一步完善信贷客户的结构体系,加大对信贷资金的合理利用。金融机构要提高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资金优势,优化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置方向。

3.7加强重点金融风险防范

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认识到了风险防范意识的重要性,并开始有计划地进行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为了有效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效率,这要求金融机构在风险防范过程中,要控制好风险防范的重点工作。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对自己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及时的排查,这样才能有效减少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可以有效帮助金融机构对风险源头进行充分的定位;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到金融行业中的法律法规,要根据金融行业的相关法律,进行金融机构的风险调节工作。

4结语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金融行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发展挑战。为了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这就要求金融机构要为自己的长远利益考虑,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意识,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将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发展风险降到最低,这样才能有效保证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行。一方面,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要进行内部改革,丰富金融机构的产品类型,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的风险评定制度;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工作,促进我国金融体制的创新,为我国金融行业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梁元婷.高标准防范金融风险重塑供给侧新优势[A].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第十三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中国标准化协会,2016.

[2]防范民间金融风险央行称加大力度打击非法集资[A].2015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选编[C].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2015.

[3]赵丰年.加强金融财务监管防范财政金融风险[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基于公共管理学视角的决策研讨会”论文集(下)[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5.

金融杂志范文第8篇

(一)与金融深度融合

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性行业,所需交易额巨大,房地产的供给和需求主体都难以独自承担,金融机构的资金渗透于房地产的整个产业链,涉及到房地产市场的方方面面。

(二)房地产属性的多重化

房地产商品不仅具有消费性还具有投资性以及投机性。

(三)政策的干预性强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行业关联度高、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大,政府会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等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管理、调控和监督。

二、稳定的基本含义

(一)有关“稳定”的研究综述

稳定的本质含义是指事物本身的结构稳定或形态、状态等在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能够自我修复完善、相对不变的状态。将其衍生,用于金融、经济等专业领域时,具有以下含义:经济学中稳定主要用于描述经济运行的状态:一是稳定指局部均衡或一般均衡的状态,用以说明:尽管对经济体系有某种冲击,使价格暂时偏离均衡水准,但任能保证获得一种均衡的价格或一整套均衡价格;二是稳定指对经济活动水准波动的一种规范分析方法;三是稳定用于描述经济周期运行的某种状态,即以GDP、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指标来划分的经济周期,其波动幅度趋于平缓。金融学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对稳定进行定义:一是稳定是指具有平稳性,即随机过程理论和时间序列分析中一个过程的概率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而保持不变的状态。这种含义是稳定用于金融时,对金融中的各个要素的稳定进行数理化描述,对变量的稳定状态进行量化分析和界定。二是稳定特指金融稳定,这种定义是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整体金融体系的稳定进行定义。关于金融稳定,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理解,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

(二)稳定的基本含义界定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在不同领域中,稳定的字面含义虽有所变化,但其所蕴涵的本质却是一致的,即一种连续的、变化发展的、相对静止的状态,指事物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体系自身功能正常、能够履行其自身职能,并能能够抵御和化解内外部冲击,不存在系统性风险的良性更新、变化、发展的状态。

三、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界定

梳理已有文献,本文认为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应该包含以下方面:

第一,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概念,不是一个离散的、静态的概念,并不需要房地产市场在任何时刻都保持最优状态,房地产市场呈现周期运动的状态(包括收缩和扩展两个阶段、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四个过程的全部或部分)。

第二,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经济运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第三,房地产市场各组成要素自身运行正常、能履行其各自的职能,并且能够抵御和化解内部和外部的非系统性冲击、不存在破坏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第四,公众普遍对房地产市场有信心,不出现房地产价格严重偏离其基础价值的现象,没有系统性的泡沫出现。

第五,金融与房地产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协同发展、有序演化。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从正向和反向两个角度对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基本含义界定如下:正向。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是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金融相互融合,自身职能能够正常发挥,能够抵御和化解内外部的非系统性冲击、不存在破坏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体系内各子系统相互配合、协同发展的良性运动发展的状态。反向。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即不存在房地产市场不稳定的状态。房地产市场不稳定包含以下方面:

第一,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各组成要素难以履行自身职能、异常运行,阻碍经济的运行发展。

第二,房地产市场存在自身无法抵御和化解的冲击,存在破坏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公众对市场普遍丧失信心。

第三,房地产价格剧烈波动,严重偏离市场基础价值,存在严重的房地产市场泡沫。

第四,金融支持、过度投机等行为因素蔓延及整个市场,市场中存在明显的群体性非理性行为。

第五,金融与房地产市场无法良性互动、相互融合。信用过度、金融衍生泛滥等情况出现,金融风险和房地产市场风险双向积累、相互渗透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