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生态脆弱区产业结构演化范文

生态脆弱区产业结构演化范文

时间:2022-07-07 09:32:36

生态脆弱区产业结构演化

《新疆农垦经济杂志》2014年第五期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区域产业类型划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系数的确定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相互联系或组合方式的体现形式。本文根据不同产业的性质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式和作用强度的不同,在三次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区域产业结构划分为以下9种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及其他产业,各产业内涵、主要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影响系数见表1。

(二)计算区域产业结构的总体生态环境影响指数根据表1的分类,把各时期不同产业类型相应的生态环境影响系数与其产值比例进行加权求和,可以得到各期区域产业结构的总体生态环境影响指数,它表示区域中一定的产业结构比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总体影响和干扰状态。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式中IIISNE(t)表示t时期区域产业结构的总体生态环境影响指数,ISit为第i类产业t时期的产值占当期总产值的比例,Ei为第i类产业的生态环境影响系数,i为本文在三次产业基础上细分的9类产业,从1-9分别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其他产业,n为所分类产业的个数,本文中n的值为9。

(三)计算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随着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由某一时段中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的变化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式中SE表示区域中某一时段产业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变化幅度,IIISNE(t1),IIISNE(t2)分别表示t1,t2时期区域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当SE值大于0时,表明该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当SE值小于0时,表明该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比较IIISNE在不同时期数值的差异,就可以动态定量评价区域产业结构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四)资料基础及数据来源本文原始数据均来自1981年~2013年的《新疆统计年鉴》,其中轻工业和重工业的产值比例由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部门产值数据计算得出。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新疆产业结构变化1.三次产业发展轨迹。1980年以来,新疆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三次产业产值占新疆GDP总产值的比重如图1所示,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为:第一产业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由1980年的40.4%下降至2012年的17.6%,1990年~1993年这4年下降幅度最大,年均下降幅度在2.5%左右,样本期33年间第一产业比重虽在个别年份有回升现象,但总体趋势为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中有升,在2003年之前基本稳定在35%左右,2003年以后上升速度加快,2012年第二产业比重已增加至46.4%,是三次产业中占GDP总产值比重最大的产业;第三产业产值从1980年~2002年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980年的19.3%上升至2002年的最大值42.2%,在某些年份甚至超过第二产业的比重,但在2002年之后开始下降,由2002年的42.2%下降至2012年的36%。总体来看,新疆产业结构经历三次重大转折,1980年~1991年呈现“一二三”结构,1995年~2003年呈现“三二一”结构,2004年之后呈现“二三一”结构,可以看出,新疆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符合佩蒂-克拉克定律。2.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发展变化轨迹。本文在三次产业结构划分的基础之上,对各产业内部结构又作了进一步细分,细分后的各产业产值占新疆GDP总产值的比重及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具体来看,第一产业内部包含的四类产业中,种植业和畜牧业产值所占比重呈明显优势,1980年~2012年这两类产业合计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比重在90%以上,林业和渔业产值比较稳定。在第一产业总产值呈下降趋势的大背景下,内部结构的变化也比较显著,总体都为下降趋势,其中种植业产值占GDP总产值的比重变化最为显著,从1980年的30.54%下降至2012年的13.39%,其次为畜牧业,从1980年的8.69%下降至2012年的3.76%,林业的下降幅度较小,从1980年的1.13%下降至2012年的0.33%,渔业产值比重有小幅的上升,从1980年的0.04%升至2012年的0.12%。总体来看,第一产业内部各产业产值所占比重第位次没有太大变化,样本期间均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第二产业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到2012年已成为新疆三次产业中产值比重最大的产业,其内部包含的三类产业中,重工业变化幅度最大,占GDP比重从1980年的19.25%上升至2012年的33.5%,虽然在1980年到1991年有小幅的下降,但1991年以后上升幅度明显加剧,到2012年成为本文所细分产业中占比最大的产业,轻工业占比在样本期内总体呈下降趋势,由1980年13.65%下降至2012年的4.5%,建筑业比重在1980年~1990年稳定在7%左右,而在1990-1992年上升明显,之后逐渐稳定与8.5%左右,1998年为一个转折点,之前轻工业比重大于建筑业,之后建筑业比重超过轻工业。第三产业比重整体稳步上升,占GDP比重仅次于第二产业,本文把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运输业从第三产业中单独划分出来考察,从图2中可以看出运输业占GDP比重在样本期内呈倒“U”型,最大值出现在2000年,其他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第三产业占比呈上升趋势,至2012年已成为除了重工业之外占比最大的产业。

(二)产业结构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根据前文研究方法中的计算公式得出1980年~2012年各年新疆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IIISNE)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1980年以来新疆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的平均值为2.99,按照表2给出的分级标准应该处于中等水平。从图形的总体趋势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0年~1991年,该阶段IIISNE呈下降趋势,均值为2.97,年均SE水平为-1.01%,说明此阶段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是因为生态环境影响系数较大的第一产业内的种植业和第二产业内的轻重工业及建筑业产值比重都呈下降趋势,尤其的种植业的下降幅度尤为明显,这直接减少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第二阶段为1992年~2002年,该阶段IIISNE呈波动状态,其均值为2.92,年均SE水平为0.29%,说明此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但程度较轻。这是由于1995年后,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超过第一产业,而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是对生态环境影响是最大的,重工业和运输业产值比重在此阶段都呈上升趋势,尤其重工业上升趋势明显。第三阶段为2003年~2012年,该阶段IIISNE呈上升趋势,其均值为3.11,年均SE水平为0.73%,说明此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恶化了生态环境且程度比较严重。2004年之后,新疆三次产业演进为“二三一”结构,对生态环境影响最为严重的第二产业占比最大,而其中重工业的比例迅速增加,成为本文划分所有产业中比重最大的,其生态环境影响指数也是所有产业中最大的,两者加权计算后使得此阶段IIISNE指数为三阶段中最高的,年均SE水平也最为显著,产业结构的演进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四、结论及政策建议本文以西部生态脆弱区新疆为例,参考以往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从产业结构演进的角度出发,运用区域产业结构的总体生态环境指数IIISNE,定量评价了新疆33年(1980年~2012年)以来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三次产业结构正在向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方向演进,样本期间经历了三次明显的转型,至2012年新疆三次产业结构已形成“二三一”的格局,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未能实现代表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三二一”结构。(2)受新疆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影响,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特色明显,第一产业内部种植业和畜牧业占绝对优势,第二产业内部重工业发展迅速,产值不断增加。(3)1980年~2012年新疆产业结构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基本以10年为界限,产业结构的变动在样本期的最初10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优化,中间10年随着第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迅速崛起,这种趋势逐步减弱直至消失,最后10年新疆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加快,产业结构的演变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大。根据以上分析和所得出的结论,为减小因发展经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新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树立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系统相和谐的理念。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加大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力度,摒弃一味追求产业数量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产业转型与生态系统的协调性。(2)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产品—废弃物—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转型。

作者:刘怀旭江丽单位: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生态脆弱区产业结构演化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ngjizazhi/xjnkjjzz/64822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