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心镇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心镇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时间:2022-07-31 09:54:27

中心镇发展现状分析

《统计科学与实践杂志》2014年第六期

一、桐庐县中心镇发展现状

(一)人口集聚率全面提升1.行政基本情况。据中心镇经济社会发展统计监测调查年报,截至2013年底,全县4个中心镇行政区域面积69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占行政区域总面积2.9%。中心镇建成区涉及村(社区)19个。2.人口集聚率上升。2013年末,全县中心镇镇域常住人口20.49万人,比上年增加1.41万人,增长7.4%。建成区常住人口10.72万人,比上年增加1.53万人,增长16.6%。人口集聚率52.3%,比上年的48.2%增加4.1个百分点。全县中心镇镇域人口密度为295.2人/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密度为5359.9人/平方公里。3.从业人员产业比重优化。中心镇吸纳人口就业功能不断增强,2013年中心镇拥有从业人员13.18万人,比上年增长1.9%。其中第一产业2.75万人,第二产业6.93万人,第三产业26.6万人,一、二、三产从业人员的比重由上年的21.4∶51.8∶26.8优化调整为2013年的20.9∶52.6∶26.6。

(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桐庐中心镇发展质量逐渐提高,经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收入不断增加,拉动经济能力明显增强,分水镇进入全省小城市试点镇行列。1.农村经济平稳发展。2013年桐庐中心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3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77亿元,比上年增长5.9%;截至2013年底,中心镇拥有现代农业园区面积14810亩,比上年增加9.2%;农业龙头企业26家,比上年增加3家;规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10个,比上年增加3个;流转农村承包土地面积3.59万亩,流转率38.6%,比上年增加4.6个百分点。2.工业经济不断增长。2013年末,桐庐中心镇共有工业企业3850家,比上年增加8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1家,比上年增加5家,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183.91亿元,比上年增加7.2%,实现增加值40.37亿元,比上年增加10.8%。2013年末全县中心镇工业园区面积合计1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982家,园区工业增加值46.97亿元,比上年增加1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7家,比上年增加3家,实现增加值23.99亿元,比上年增加6.1%。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家数和增加值分别占中心镇规上工业的66.5%和67.9%。3.投资规模有所扩大。2013年,全县中心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68.45亿元,比上年增加25.9%,其中限额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59.99亿元,比上年增加26.2%;按投资来源看,中心镇限额以上投资中,企业投资34.97亿元,占58.3%,是限上投资主体,政府性投资17.04亿元,其他投资7.98亿元,分别占28.4%和13.3%。4.服务产业快速发展。2013年末,桐庐中心镇共有服务业个体户8658户,比上年增加4.1%,服务业企业1129家,比上年增加4.5%。其中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40家,比上年增加17.6%,营业收入33.96亿元,比上年增加83.1%;大型商场(商贸综合体)13个,比上年增加4个,营业面积7.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5.9%;三星级以上宾馆6家,比上年增加1家。5.财政收入逐年增加。2013年,全县中心镇财政总收入13.49亿元,比上年增加19.6%,其中:税收收入11.24亿元,比上年增加19.8%。6.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13年,桐庐中心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50元,比上年增加14.3%。

(三)社会事业蒸蒸日上随着桐庐科教文卫事业投入的加大,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设施进一步完善,实现了乡镇敬老院、卫生院、中小学校、文化站等全覆盖。2013年全县中心镇拥有小学13所,在校学生总数9834人,教师总数620人,每个老师负担学生人数15.9人,比上年减少1.9人;学前教育普及率达98%,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建成区义务教育集聚率(在建成区就读的中小学生占全镇比重)达98.8%,比上年增加2.8个百分点;同时,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增长,休闲文化广场建设悄然兴起,2013年全县中心镇拥有体育场馆7个,与上年持平;图书馆、文化站38个,比上年增加2个。近几年桐庐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开始推行城乡统一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层次全面上升。2013年,全县中心镇敬老院福利院个数4个,共收养老人364人,平均每个敬老院收养91人;城乡居民医疗人均筹资水平达到510元,医保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补偿率提高到70%,住院补偿最高支付限额为10万元,超过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6倍。中心镇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98.3%,与上年持平;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参保率97%,比上年增加1.7个百分点。

(四)社区环境明显改善桐庐县提出了“一个目标、五大桐庐”的奋斗方向,即围绕建设中国最美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全力打造“风景桐庐、低碳桐庐、人文桐庐、开放桐庐、幸福桐庐”。围绕建设“风景桐庐”,形成了“桐庐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特色是山水”的共识。坚持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整个桐庐,以景点的要求建设每个镇村,提出了“美丽乡村全覆盖”的要求并付诸实施,中心镇社区环境不断优化。2013年全县中心镇建成区内城市道路172公里,比上年增加25公里,增长17.0%,其中数字化管理的城市道路54公里。拥有公共停车场泊位2618个,比上年增长38.5%。中心镇建成区绿化地面积454.8公顷,比上年增长29.6%,平均绿化覆盖率24.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饮用水达标率达100%,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4.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在居住方面,中心镇面貌日新月异。截至2013年底,桐庐中心镇建成区现有商品房总面积1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当年竣工商品房面积1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6%,当年在建面积3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建成区现有保障房总面积1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倍,其中当年竣工保障房面积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8.6%,当年在建面积3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3%;建成区当年农房改造面积20万平方米,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户数937户,比上年增长11.5%。

二、桐庐县中心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中心镇规模偏小镇区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发挥经济中心对镇域经济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从平均规模上看,桐庐县中心镇的行政区域面积为694平方公里,平均常住人口为51214人。与全省小城镇建设要求相比,桐庐县中心镇规模偏小,社会需求不旺,难以形成有影响力的市场,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十分有限,聚集人口能力不强。

(二)产业支撑薄弱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心镇经济繁荣的基础。目前桐庐县的中心镇工业经济以“散、弱、小”的资源粗加工型企业为主,工业化水平较低,不能有效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和带动。城镇载体功能和带动作用不强,是目前中心镇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用地调整难一是用地规划和用地计划的制约。因不能逾越基本农田保护区这根红线,同时,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用地纳入地方年度用地计划,因此每年用于镇区建设的土地微乎其微。二是土地流转的制约。因土地调整不可能用行政措施强行推行,土地流转和用地跨村调整工作很难开展。三是土地性质的制约。由于受农村宅基地使用政策和房屋产权证发展政策的限制,部分集中居住点房屋和农民安置房无法向农民发放宅基地使用证或房屋产权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参与中心镇建设的积极性。

(四)资金筹措难中心镇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拆迁、复耕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目前主要还是以政府直接投资为主导建设,由于中心镇自筹建设资金有限,而上级财政对中心镇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极大地影响了中心镇建设的进度。(五)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发展滞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步,存在着明显的二元化现象。在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依靠政府投资,近几年建设步伐越来越快。而农村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相对落后于城区。其次是教育、卫生事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区集中;农村执业医生相对较少,技术力量薄弱,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农民就医难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推动桐庐县中心镇发展的建议

加快中心镇建设,是桐庐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的重大举措,对于桐庐实施经济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缩小城乡差别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变观念,树立新型城镇化意识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四化同步”的新型城镇化目标。因此,在推进中心镇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转变观念,体现以人为本、坚持城乡统筹、调整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功能等指导原则,消除城镇化的“形象工程”误区,树立城镇化是“经济工程”的现念;坚持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发挥城镇规模集聚效应。

(二)加强规划,明确桐庐中心镇城镇化方向把中心镇建设作为今后一段时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强化规划的引领,明确桐庐的城镇化方向。一是规划要有超前性,起点一定要高。二是要保持连续性,贯彻“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思想。三是规划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四是规划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切忌千篇一律。应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对规划的实施管理一定要严格,规划需要调整的,要按照程序进行审批。要加强对中心镇建设的规划指导,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要因地制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步实施,要建一片成一片,提高投资效益。

(三)创造条件,提高中心镇集聚吸纳能力实现人口城镇化是中心镇进一步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以居住地确定落户地点,以现行职业确定身份的户籍管理制度。二是探索中心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进入中心镇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三是要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市交通、电力电信、供水、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全面对接。四是要突出产业支撑。按照产业化、城镇化互动并进的思路,逐步壮大分水制笔、横村针织、富春江机械制造和江南镇金属压延循环产业块状特色经济。五是积极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进城农民就业机会、扩大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务工人员就业能力等,吸引和引导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地向中心镇流动。

(四)调整产业,增强经济对城镇化的带动能力首先,对中心镇的产业结构进行更新,增强商贸、金融、知识创新中心功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创意经济等新型产业经济,进一步增强中心镇集聚力和辐射力。其次,根据桐庐中心镇特点,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如江南镇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打造古风民俗风情带;富春江镇积极推进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建设;横村镇推进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五)强化经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结合中心镇特色和优势,充分运用有关优惠政策,想方设法得到国家的扶持,积极向上级争取用于中心镇公益性项目建设的专款。二是出台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类资本到中心镇投资创业。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把激活民间资本、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等措施与中心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招商引资,进一步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把基础设施做优吸纳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园区发展,壮大桐庐中心镇建设的经济实力。三是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在城镇化过程中,积极开展土地整理,盘活土地存量,节约用地。为了使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地进行,政府要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引导农民宅基地有序流转。四是加强中心镇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健全和完善与中心镇规模及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构,实施综合管理统一执法。加强中心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桐庐中心镇的城市化水平。

作者:王樟云吴国飞单位:国家统计局桐庐调查队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心镇发展现状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ngjizazhi/tjkxysjzz/65073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