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开发政策及经济发展范文

农业开发政策及经济发展范文

时间:2022-09-29 03:58:53

农业开发政策及经济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省关于发展农业生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一)改革“统供统销”制度,培育农产品市场机制首先,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从1979年起,提高粮食、棉花、油料等收购价格,鼓励国有商业公司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浮动范围,在市场上议购议销。其次,减少统购派购的农产品品种,扩大市场调节。省政府在制定农产品交易规则、建立农产品供求信息网络的基础上,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参与农产品流通。再次,建立农产品宏观调控系统,对粮食等国计民生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制度,设立风险基金,实行省级和地方多级储备调解制度,设立储备基金,建立、健全仓储运输系统,保证供应,平稳市场。

(二)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基本生产条件水利建设一直是我省农业建设的重点,几十年来不仅修复了大量水利工程,而且兴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对灌溉农田、防洪抗旱,解决农民生活用水和便利交通发挥巨大作用。省政府制定了《陕西省征收农田水利建设补偿费》、《陕西省防洪保安和重点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征集管理暂行办法》一系列措施,引导农民增加水利投资。

(三)发展工厂化、设施化农业,实行农机机械化,提高生产设施能力工厂化农业指在相对可控环境下,采用工业化设备、工艺流程、管理体制的生产方式,以先进设施、生物工程技术、农用新材料为依托,综合应用高新技术。

(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1979年1月,国家农业部召开全国种子公司经理座谈会,认为实行种植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和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是加快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2]。实施“丰收计划”、“星火计划”种子工程,小麦、玉米开发工程,狠抓农畜改良、地膜栽培、旱作农业、节水灌溉、平衡施肥、病虫防治等重大技术推广应用。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制度变迁、科技变革的推动下,陕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省内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工厂化、设施化、机械化农业,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缓解了陕西农村经济凋敝和农业生产困境的局面,较快促进了陕西农业恢复与发展,加快了陕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农业科技的作用越来越大。

(五)发展农业教育,建设农业科技园区,优化产业结构科委、共青团等部门广泛组织“科技之春”、“科技三下乡”活动,1997年国务院决定设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西安在草滩农场的基础上,设立了西安现代农业开发区,国家、省投资建设泾三高农业科技示范区,省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在全省不同农业区建立了数十个农业科技实验基地。形成了包括高中等农业学历、在职人员岗位培训在内的干部教育体系和包括农民中等学历教育、农民绿色证书教育和农民短期技术培训在内的农民技术教育体系。

二、农业改良和农业生产技术发展

进行农业改良,提高农业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途径是推广农作物良种,改进农业生产技术。20世纪50年代初,先后建立陕西省农业试验总站、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及各地、县农业推广站,主要从事农作物改良业务,针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开展研究工作。

(一)粮食作物改良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大宗,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了多次更新换代,开展播期、播量等单项栽培试验,推广合理密植、条播等技术。推广杂交玉米、高粱移栽。1.小麦小麦长期是陕西省第一农作物,1942—1950年,西北农学院赵洪璋等用“蚂蚱”和“碧玉米”采用有性杂交而成的“碧蚂1号”,在黄淮河流域推广1亿亩,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57—1965年,赵洪璋用“丹麦1号”与“西农6028”杂交选育而成的“丰产3号”;西北植物所李振声等用“小偃5号”姊妹系经红宝石激光处理后育成的“小偃6号”,在选育中应用了小麦远缘杂交理论,采用小麦与偃麦草杂交,使不同物种的基因、特征传递并创造出新类型。2.玉米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玉米良种选育,推广杂交种,全省选育玉米良种24个,完成玉米5次品种更新换代,组织评选出“野鸡红”等农家品种,引进良种“金皇后”、“辽东白”,开展玉米杂交优势利用,除引进杂交种“春杂”“农大”“维尔156”“罗409”等示范推广外,还自育双杂交种“陕玉651、652、661、683”等,相继成为主栽品种,“陕玉661”耐旱、抗倒、适应性广,增产幅度大。3.灌溉进行耕作改制,深耕、合理密植、灌溉、施肥等实验研究,省粮作所鲍巨松等研究关中灌溉夏玉米高产综合栽培技术,通过对不同肥力、播期、密度、种植方法、雄穗分化进程与植株生长发育关系的实验研究,提出夏玉米亩产400公斤,根据形态生理指标进行促控管理的配套技术模式。

(二)经济作物改良

省经济作物以棉花、油菜、果树、蔬菜为主,其中“陕棉1155”、甘蓝型杂交油菜在国内外居先进水平。1.棉花科学研究20世纪30年代,省棉产改进所选育引进“泾阳棉”,新中国成立后,全省开展引种区域试验,选育良种,改进栽培技术,棉花品种实现了更新换代,推广合理密植,冷床育苗移栽、化学控制、地膜覆盖,综合丰产栽培等技术。其中主要代表是“陕棉1155”,由棉花研究所王远等以“中长1号”与“徐州1818”杂交而成,该品种株型呈简型,高产优质。2.油菜科学研究陕西省对油菜的研究开始于1955年汉中农业试验站引进“胜利油菜”。1957年西北农科所引进甘蓝型“跃进油菜”品种,60年代开始油菜品种系统选育、杂交改良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至70年代先后选育出“早丰1、2号”、“陕油110”、“秦油1号”等油菜品种,科研单位引进国内外6000多份油菜优质种质,1560份自交系进行研究整理,选出一批油菜自交系和自交不亲和系,配制出油菜杂交种“秦油2号”,首次在全国实现了杂交油菜三系配套,成为全国第一个面积最大的油菜杂交种。3.果菜科学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果菜科技研究取得巨大成就,主要有:“秦冠”苹果,1956-1970年,省果树研究所原芜洲等研究人员以“金冠”和“鸡冠”杂交选育而成,该技术先后被阿尔巴尼亚、匈牙利、英国、美国等国家引进栽培。

(三)技术推广

国家提出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确立了发展农业产业化要以提高经济利益为中心,在保持家庭联产责任制不变的前提下,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产品、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经营原则,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3]。采取旱作农业栽培技术,渭北旱塬推广了合阳甘井“以磷促根以根带水”等抗旱耕作技术,结合氮磷配合一次深施,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在川塬坝地、山地推广垄沟、水平沟种植技术,陕南坡地推广条田技术,均有保持水土、集中用肥、深翻改土、省时省劳的优点。另外,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玉米、花生、瓜类、蔬菜等作物上应用,对提高农作物单产和产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饲料加工方面,采用人工种草技术、秸秆加工技术,提高饲料产量。采用肉牛生产技术,短期育肥、冻精配种技术、秦川牛改良育肥技术、养鸡综合配套技术、羊只生产与改良技术,提高了畜禽生产水平。在畜禽疫病防治技术方面,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开展春秋防疫,平时补针,群防群治,取得了显著成果畜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种植业,带动加工业,促进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化和产业间的良性循环[4]。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农业改良结合陕西地理特征和人文特色,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名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深化农业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5]。

作者:王立莹单位: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农业开发政策及经济发展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ngjizazhi/shncjjzz/62854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