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银行业务风险控制研究范文

银行业务风险控制研究范文

时间:2022-10-29 11:36:46

银行业务风险控制研究

摘要:互联网金融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使得更多的群体能以较为低廉的成本享受到更多种类的金融服务,银行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下,也在积极的进行转型创新。然而互联网金融毕竟是新生事物,银行在开展相关业务时,在风险控制方面还是一片空白。笔者对当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业务的创新进行了梳理,结合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提出了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银行;风险控制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依托网络的渠道优势,在短时间内形成了烽火燎原之势,其速度扩张之快,规模增长之大,都使得作为传统金融服务提供者的银行业,对这个外来的竞争者给予足够的重视。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方式与风险控制与银行业传统的风险控制不同,互联网企业不同于商业银行传统的借贷模式,这些公司主要依托大数据、云计算,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等手段,对客户的日常资金交易记录进行分析,形成客户画像,授予客户一定的额度。银行业目前各家机构的信息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共享,对客户的了解也仅限于在本行的资金流水等。如何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进行风险控制手段的转型升级,如何利用互联网信息优势,是商业银行当前亟需解决的重中之重。

二、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创新业务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1.信息来源渠道风险目前多家银行已经开始和各种网络信息渠道公司合作,通过这些渠道获取客户信息后,对客户的个人信息、消费信息、资产配置情况进行数据挖掘,然后开展各种营销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大量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画像分析,可以降低银行的获客成本,但是这种低成本的信息来源渠道,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当前某些第三方支付等金融机构拥有强大的数据源,在与银行合作时,具有极大的谈判优势,因为其在用户信息领域的垄断地位,商业银行要使用这些信息,只能选择与这一家合作。一旦这家公司拒绝与银行合作,银行短期内很难找到类似的信息渠道供应商,业务也将难以继续推进。

2.银行创新业务流程设计风险商业银行开展传统的借贷业务时,涉及众多的流程环节,例如要经过客户经理的贷前调查、实地走访,授信管理人员进行贷款审查审批,运营部门进行登记出账放款,风险部门进行代后监督及本息回收。传统业务根据审贷分离原则将业务流程进行了划分,对每个流程的人员都有相应的职责要求。该流程经过实践的检验与修正,是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流程。但银行为应对互联网形式下的挑战,相继设计了一些创新业务。这些新业务依托于互联网的低成本优势,创新了风险控制方式,不需要客户提供担保抵押,根据对客户的众多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计算出对客户的授信额度。然而这些创新业务的流程设计还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存在一定的流程设计风险。

3.互联网金融事件引发的银行声誉风险互联网金融为大众提供便利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金融乱象。各种网贷平台的风险控制水平低下,导致其最后运营失败,投资者的资金血本无归。媒体对互联网金融的报道也屡屡付诸报端。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进行创新的种种产品,虽然本质与互联网金融产品存在一定差异。不过在当前网贷平台频繁暴雷,互联网金融发展遭遇瓶颈之时,如果舆论引导存在偏差,银行开发的创新产品很有可能也被群众误解为与已发生风险的互金产品相似,混为一谈。这种误解将会给银行带来极大的声誉风险。商业银行的本质是依靠声誉进行资金借贷服务的,一旦公众对一家银行的声誉产生怀疑,极易发生挤兑事件,进而危及银行的可持续经营。因而商业银行尤其要重视对声誉风险的管理,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信息传播的更为迅速,且信息的真实性在广泛传播的过程中极易失真,商业银行如果对相关事件的处理不够及时,很容易酿成大祸,危及银行的经营。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加强对相关业务进行风险管控的思路

1.积极拓展信息渠道,增加信息来源途径为了解决单一信息渠道供应商的垄断带来的信息渠道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增加对数据供应商的储备。考虑到目前中国拥有用户数据信息的公司的数量及市场情况,建议商业银行增加数据供应商的数量,不要依赖于单一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国内的用户数据目前被几家互联网公司进行垄断,商业银行短时间内组建自己的用户数据收集网络存在一定的困难。与掌握客户信息的互联网公司合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银行不能完全依赖于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供应,也应该多做几手准备,形成银行自己的客户核心数据库。商业银行应综合各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形成银行自己的用户信息数据库。将数据供应商作为数据安全性的第一道防线。如果某家数据供应商发生风险事件,商业银行的数据库虽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会首先收到冲击。商业银行要做好行内的数据库安全维护工作,加强内控措施,防止外部数据供应商的风险传导到银行的数据库,从而引发金融风险事件,危及银行的正常经营。

2.加强业务流程试点研究,增加对流程的风险探测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的银行业为了应对挑战,创新业务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也存在潜在的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就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风险。因为是创新业务,在对流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虽然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可是难免会存在遗漏。有的银行为了抢占先机,未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验证就将产品推向市场。虽然可以抢占市场,可是也为银行的经营发展埋下隐患。笔者认为,银行推出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应加强试点研究,先在小区域范围内进行试点,对业务流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搜集整理,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当业务在全行范围内进行大力推广的时候,还要增加对业务的实时监控以及定期的风险探测。风险探测可以通过多方面多维度的调研,予以开展。可以与业务经办人员进行调研,收集业务人员的问题反馈,汇总进行分析哪一环节的流程可以进一步优化。可以对风险管控人员调研,收集他们在业务风险控制的各个环节发现的潜在风险点,发现一个,优化一个。

3.关注互联网金融事件的进展,发生声誉风险事件及时化解近期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事件频发,多家P2P网站的高管相继失联,投资者购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无法到期支付收益及本金,使得投资者的资金血本无归。近期发生的这些互联网金融风险事件波及面非常广,涉及的客户群体十分广泛,涉及的资金金额巨大。这些风险事件使得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蒙上了一层阴影。虽然目前还没有爆出银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发生风险,不过商业银行还是要保持高度警惕,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风险事件的进展,要保持高度的关注,不能因为与本行没有关系就放松警惕。银行的声誉是关乎一家银行能否生存下去的根本,一旦与这些风险事件产生关联,如果处理的不及时、处理方法不当,很容易给银行带来声誉风险。商业银行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密切关注舆论走向。平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声誉风险应对措施培训。如果遇到媒体采访或者客户投诉,要及时进行处理,统一由办公室进行处理。禁止客户经理以个人立场对媒体采访进行回复。在发生声誉风险事件之后,商业银行要引起高度重视,应选派有丰富经验的人与媒体进行接洽,同时也要及时在各权威媒体平台对涉及的相关事件的前因后果予以澄清,让公众及时了解事件的经过,避免舆论的继续发酵。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丰富了公众可选择的金融服务的品种,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业务虽然受到冲击,可是也激发了银行的创新意识。商业银行为了更好的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中抓住机遇,实现发展,需要积极拓展用户信息来源渠道,通过多家供应商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后,形成银行自己的用户信息数据库;在业务方面,要加强业务流程试点研究力度,并辅助以定期的流程的风险探测,以求最大程度的降低业务流程风险;同时还要重视声誉风险管理,保持对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事件的高度敏感性,发生风险事件时及时合理的处理。

参考文献:

[1]付蔚.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商论,2017,(14).

[2]郭言言.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问题研究[J].市场研究,2017,(06).

[3]刘昊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8,(35).

作者;周朋朋 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济南开发区支行

被举报文档标题:银行业务风险控制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ngjizazhi/jrjgyjzz/72242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