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际粮价波动与粮食进口的互动关系范文

国际粮价波动与粮食进口的互动关系范文

时间:2022-12-25 09:16:46

国际粮价波动与粮食进口的互动关系

《价格理论与实践杂志》2015年第十期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3-2013年,我国平均每年进口粮食4779万吨,年均增长14.3%。2014年,我国粮食进口再创历史新高,达到9959万吨,同比增加15.2%。其中,谷物进口1952万吨,同比增加30.1%;大豆进口7140万吨,同比增加12.7%。目前,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且还是世界第二大大米进口国和世界排名前20的小麦进口国,玉米也由过去的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那么,我国粮食进口规模增长是否会影响到国际市场粮价?对此,本文选取1980-2014年的中国粮食分品种进口数据与国际粮食价格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基于LA-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计量检验,以期为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和粮食进出口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我国粮食进口与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分析

图1显示了过去三十年来我国粮食分品种进口规模与国际粮食价格的变化趋势。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粮食品种进口变化与国际粮价相关性有所差异。

1.小麦。我国曾经是世界第一小麦进口大国,常年进口量在1000万吨左右。1998年以后,国内种植结构调整,小麦进口大幅度减少。2004年,国内小麦供求形势发生逆转,进口量骤然增加。此后,虽然在2006-2008年连续三年下降,但从2009年开始再次出现恢复性上涨,并在2013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553.512万吨。分析我国小麦进口量与国际价格的相互关系,图1显示,观察期内,国际小麦价格存在着显著的周期波动,而同时我国小麦进口量频繁增减变动,但后者的波动幅度明显高于前者;并且从2004年开始,二者越来越表现出相背离的变化趋势。

2.大米。2011年以前,我国一直是大米的净出口国,各年份均维持少量的进口,1995年进口量最大时也仅164.2万吨。但是,从2012年开始,我国大米进口数量急剧上升,从平均每年约60万吨激增到240万吨左右,成为世界第二大米进口国。我国大米进口量大幅增加对国际大米价格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从图1中可以看到,自1995年以来我国大米进口量与国际大米价格一直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但是,从2008年开始,国际大米价格连续走低,而同期我国进口量却一直处于增加态势。

3.玉米。作为传统的玉米出口国,我国玉米进口过去一直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但从2010年开始,由于生物燃料的兴起,国内玉米需求量迅速增加,大大刺激了进口,并迅速转变为玉米净进口国。伴随着这种变化,我国玉米进口与国际玉米价格的联系逐步加深。从图1中可以看到,自2010年以来,国际与国内玉米价格走势基本一致。随着我国玉米进口量的不断提高,国内外玉米市场价格联动性进一步加强。

4.大豆。大豆是我国进口增长最快且净进口量最大的粮食品种。自1996年开始我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国。此后,净进口量逐年增加。2014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7140万吨,占全球大豆进口量的65%。从我国大豆进口量与国际价格的相互关系看,二者尽管具有相同的增长趋势,但与国际大豆价格相比,我国大豆进口变化更多地呈现出一种指数式增长,年际间几乎无明显波动。这与我国大豆供给已对国际市场形成较强的依赖度有关。

二、我国粮食进口对国际粮食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研究期间为1980-2014年,主要选择小麦、大米、玉米和大豆四种主要粮食产品作为研究对象。以IMi为第i种粮食的出口量,数据来自《中国粮食年鉴》;Pi为第i种粮食的国际市场价格。其中,小麦价格为美国2号硬红冬麦美国海湾离岸价,大米价格为泰国100%B2级白碎米曼谷离岸价,玉米价格为美国2号黄玉米美国海湾离岸价,大豆价格为美国1号黄大豆美国海湾离岸价,数据来自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并且皆剔除了汇率因素。为了消除异方差性的影响,在实证分析中,所有变量均以自然对数的形式出现。

(一)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人们常用相关系数的大小来解释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相关系数绝对值愈大(愈接近1),表明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愈高;反之,相关系数绝对值愈小,表明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愈低。本文使用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对我国不同粮食品种进口量与国际市场价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米、玉米、大豆三种粮食产品进口量与国际市场价格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而小麦进口量与国际小麦价格之间则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这与图1中的变化趋势相呼应。但是,由于相关性分析只是揭示了变量间存在某种联系,还不能说明其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本文将首先采用基于LA-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粮食进口变动与国际粮食价格之间的响应—被响应关系进行研究,接着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对二者存在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印证。

(二)基于LA-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基于Toda和Yamamoto提出的滞后期扩展VAR模型(Lag-AugmentedVAR,LA-VAR)的因果关系检验,可以考虑多变量情形下不同的单整阶数,直接使用变量的水平值进行检验,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错误识别变量的单整阶数而带来的风险,甚至在变量间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时也适用。本文采用该方法对我国粮食进口与国际粮食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1.确定水平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p。本文将分别估计小麦、大米、玉米、大豆四种粮食产品进口量和国际市场价格的二元VAR模型。首先确定各VAR系统的最佳滞后阶数p。本文综合采用PPE准则与AIC准则确定最优滞后阶数,具体筛选标准是使PPE与AIC数值达到最小,倘若无法同时使两者都达到最小,则以使PPE数值达到最小的阶数作为最优滞后期。经测试,确定小麦VAR系统的最优滞后阶数确定为1,大米、玉米VAR系统的最优滞后阶数确定为3,大豆VAR系统的最优滞后阶数为4。2.确定各变量的最大单整阶数d。本文通过对各变量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来确定最大单整数d。在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时,选择恰当的检验形式非常重要。通过观察各序列的曲线图,初步判定在检验时包含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然后再结合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单位根项前面系数的显著性以及AIC准则、SC准则反复试验,确定最合适的检验形式。检验的滞后阶数由软件依据SC准则自动选取。检验结果见表2。可以发现,尽管一些变量的水平值不平稳,但经过一阶差分后都可以变为平稳变量,即均满足一阶单整过程的统计特征,由此确定四个VAR系统的最大单整阶数d均为1。3.基于LA-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在根据LA-VAR模型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之前,需要对之实施必要的诊断检验,判定其模型结构是否稳定。对建立的4个水平VAR(p)及扩展VAR(p+d)模型的滞后结构进行稳定性检验,结果发现所有单位根均落在单位圆以内,说明所建立模型是稳定的,可以据此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随后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小麦、大米、玉米、大豆四种粮食品种进口量与国际粮食价格的基于LA-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1)对于小麦来讲,在5%显著性水平上,只存在从国际小麦价格到我国小麦进口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说明国际价格变动对我国小麦进口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我国进口量变动对国际小麦价格却没有“导向”作用。这与我国小麦基本自给且进口小麦主要是为了利用国际市场进行国内品种调剂的现实是相符的。(2)对于大豆来讲,在1%显著性水平上,只存在从我国大豆进口到国际大豆价格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这与我国世界大豆第一大进口国的地位相符,由于我国大豆进口量占到世界进口总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其变化必然会对国际大豆价格产生较大影响。但反过来,由于我国大豆供给已对国际市场形成很强的依赖度,因此国际大豆价格变化对我国大豆进口却没有显著影响。(3)对于大米和玉米分析,在10%显著性水平上,二者进口量与国际价格互为Granger因果,说明我国大米、玉米进口量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国际大米、玉米价格出现上涨;反过来,国际大米、玉米价格上涨也会对我国大米、玉米进口产生一定影响。

(三)脉冲响应分析在VAR(p)模型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建立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国际粮食价格变量系统对我国进口冲击的动态反应,如图2所示。横轴代表滞后期数,纵轴代表小麦、大米、玉米、大豆四种粮食产品国际价格受各中国进口变动冲击的响应程度和响应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到,(1)对于小麦,国际价格对国内进口量的冲击从第1期起表现出逐渐增强的负向响应,一直到第6期后缓慢收敛于0。可见,虽然近年来我国小麦进口量有所增长,但由于占世界进口总量比重不高,因此其变动对国际小麦价格影响很弱。(2)对于大米,国际价格对我国进口量的冲击从第1期起表现出持续正向响应,响应程度在第2期达到最大值0.07,此后逐渐减弱,并从第5期开始趋于平稳。可见,随着我国大米进口量在世界进口总量比重的不断增加,我国大米进口对国际大米价格的影响也在加大,但影响并不持久。(3)对于玉米,与大米类似,国际价格对国内进口量的冲击从第1期起呈现出逐渐增强的持续正向响应,第2期达到最强,此后不断减弱,从第4期起开始呈现出持续负向响应。国内玉米价格冲击在短期内将会对国际玉米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影响比较微弱。(4)对于大豆,国际价格对中国进口量的冲击在第1期就表现出很强的正向响应,响应程度为0.024;此后逐渐减弱,至第3期达到最小值;但从第4期起又转而表现为逐渐增强的持续正向响应,响应程度在第5期达到最大值0.034,此后再次下降。可见,由于自2000年以来我国就一直是世界大豆第一大进口国。2009年起中国大豆进口量占世界进口总量的比重持续高于50%且该比重近年来仍在进一步提高,因此国内大豆进口变化必然会对国际大豆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分析我国粮食进口量变动对国际粮食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小麦进口量冲击对国际小麦价格变动的影响一直较弱,二者只存在从国际小麦价格到我国小麦进口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大米、玉米进口量与国际大米、玉米价格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我国进口量的增加会在短期内推升国际市场价格,但从长期看这种影响并不持久;我国大豆进口量对国际大豆价格有较强的持续影响,但由于国内大豆供给已对国际市场形成较强依赖度,国际大豆价格变化对我国大豆进口却没有显著影响。此外,受耕地、水等自然资源的约束,未来我国粮食进口还会持续增加,国家也适时提出了“以我为主,适度进口”的粮食安全新战略。因此,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分散进口国来源,降低粮食进口的集中程度。要逐步改变目前过度依赖极少数粮食出口国的局面,通过外交努力,不断扩大进口来源国别数量。同时,可借鉴日本农产品进口的经验,实行“开发性进口”策略,对贸易伙伴国在年际间做出适当调整,使进口国之间形成竞争,以对贸易伙伴国形成压力,改善和提高中国粮食进口贸易地位,增强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以更有效地保障中国粮食进口的粮源和价格稳定。

2.开展多边粮食贸易,建立长期稳定的粮食进口渠道。鉴于世界粮食供给有限,我国有必要制定多边粮食贸易战略,在多个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农产品贸易机构,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粮食贸易合约和国家协定,保障粮食进口货源稳定。同时,积极鼓励具有国际贸易经验的大型粮食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直接掌握国际粮源,以增加粮食安全系数。

3.及时跟踪国际市场变化,加快建立粮食进口预警系统。一方面,要增强对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预警功能,建立由农业部牵头、相关机构合作的情报收集、分析、共享机制,在关键时令和节点及时采集国际市场信息,及时跟踪国际市场变化,特别关注市场异动,监测舆情动态,及时发现趋势性、苗头性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国际粮食供求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工作,探索建立粮食国内生产和国际进口稳定衔接机制。

作者:揭昌亮 石 峰 庞一楠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国际粮价波动与粮食进口的互动关系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ngjizazhi/jgllysjzz/68458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