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资源型区域金融创新能力实证分析范文

资源型区域金融创新能力实证分析范文

时间:2022-04-19 10:03:30

资源型区域金融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一、资源型区域的认定

本文所研究的资源型区域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较多地依赖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获取基本动力的区域。由于资源型区域的认定与区域资源禀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通过比较相关研究的已有成果,决定构建资源丰裕度指数来判定某一区域的资源型经济特征①。通过查询BP公司《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公布的数据,可以得出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结构,其中,煤占67.5%,石油占17.8%,天然气占5.1%,水力发电占7.2%,核能占0.9%,再生能源占1.5%。由于水力发电、核能、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因此仅选择全国分布较广的煤、石油、天然气数据作为计算依据,设计资源丰裕度指数的计算公式为。分别代表某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石油、天然气基础储量占全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基础储量的比重。结合2013年全国各地区统计公报数据,可以计算得出各地区的资源丰裕度指数,具体数值见表1,可以看出山西资源丰裕度指数为26.78,处于全国首位,并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3,可以认定山西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区域。另外资源丰裕度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个地区也均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区域。除此之外,资源丰裕度指数大于2的5个地区可以称为对资源依赖性较强的区域。

二、区域金融创新能力评价

金融创新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进行分析。宏观层面的金融创新主要是国家从金融体系和货币制度角度进行的创新,在全国范围内起共同影响的作用,不能反映区域金融创新能力;微观层面的金融创新主要指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技术创新和某些新型金融工具的使用,其影响主要局限在某金融机构内部,不具有普遍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金融业务往来产生金融创新溢出效应,从而对周边金融机构和同类金融机构产生影响;中观层面的金融创新主要集中在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上述各个层面的因素,但是此类因素大多难以直接量化,因此本文拟采用因子分析法,利用可观测的金融创新能力和效果两类指标来构建金融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本着可以完整反映金融创新能力、体现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及可以量化的原则,本文从经济基础条件、金融业发展基础条件和金融各行业发展水平3个方面构建金融创新综合指标体系,共12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体系见表2。利用因子分析可以研究各二级指标的内部依赖关系,寻求数据的基本结构,从而提炼出影响金融创新能力的概括性指标,实现金融创新能力的量化分析。使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及各地区最新统计公报来获取相关指标原始数据,并使用公式:新数据=(原数据-均值)/标准差,进行无量纲化后获得标准数据,以此为基础利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可以得出Bartlett球形度检验和KMO检验值,以及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因子载荷矩阵等,从而判断得出公因子以及权重,最后可以得出山西金融创新能力序列指标。经过SPSS因子分析运算,得出Bartlett球形度检验值为796.43,相伴概率为0,因此拒绝零假设,说明该数据矩阵适用因子分析。KMO检验值为0.757,大于0.5,也进一步说明所用数据适合因子分析。表3反映的是特征值和累积贡献率,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可以提取两个公因子,此时累积贡献率为91.88%,能够反映绝大多数的指标信息。表4为旋转成份矩阵,根据载荷系数的大小可以看出公因子与各项指标间的相关关系。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公因子1中数值比较大的集中在GDP水平、财政收入、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金融业增加值、银行业存贷款余额、上市公司数量与保费收入,因此可以定义此公因子为经济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公因子2中数值较大的集中在居民消费水平、金融从业人员工资和股票市价总值,因此可以概括为居民财富水平。这可以解释为区域金融创新指标体系决定于经济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和居民需求。另外可以根据各公因子的特征值与公因子特征值之和的比值来确定各公因子的权重,从而可以计算得出金融创新能力的计算公式:F=0.88F1+0.12F2。其中F为创新能力值,F1为公因子1的分值,F2为公因子2的分值。

(二)资源型区域金融创新能力比较利用表5的成份得分系数矩阵,结合2013年各地区金融创新指标体系原始数据,使用之前推导得出的金融创新能力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得出全国各地区金融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及排名,数据见表6。从表6可以看出,山西省作为最典型的资源型区域,其金融创新能力较弱,与国内其他地区相同条件下的金融创新能力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在全国排名第21位,并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资源型区域中也处于较落后的位置。整体看金融创新能力排名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而山西省整体金融创新动力来源于经济金融市场需求的部分较多,而市场需求稍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山西金融创新的发展。在资源型区域中,金融创新能力最强的是山东,处于全国第6的位置,其较强的金融创新能力源于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与良好的金融业基础条件。资源依赖性较强的四川和河北两省金融创新能力较强。总体来看,资源型区域金融创新能力不足,对资源型区域转型发展的支持存在较大的影响。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和金融业基础条件较差,而整体上对金融的需求相对较旺盛,说明大部分资源型区域的金融发展难以满足该地区转型发展对金融业和金融创新的需求。

三、金融创新能力对转型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一)指标选取研究金融创新能力与转型的相关关系,需要确定反映区域转型的指标,转型发展作为经济理论界多年研究的热门问题,有诸多研究成果,但是在对转型的量化分析上,却鲜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成果。如果要构建一个准确的转型发展量化指标需要考虑诸多的问题,要全面考虑经济市场化的量化,概括多种经济增长指标的相关关系,同时还要注意样本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模型设计可能出现的误差和模型参数的可解释性。由于产业转型可以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反映大多经济转型的成果,因此本文考虑使用产业结构指标反映经济转型水平。从产业角度看,转型的成果最基本的表现就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即第三产业的产出水平或比重能反映转型的成效。而对于非资源型区域来说,第三产业比重Q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表现。因此,直接使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比重Q作为区域转型发展指标。

(二)相关性分析一方面,将各省(市、自治区)区域金融创新能力综合得分与其经济转型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以探讨两者间相关关系。所用数据为2013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金融创新能力得分与第三产业地区产出水平占地区总产出水平的比重,利用SPSS软件,选择Pearson方法,通过Correlation过程计算两者间相关系数得到表7。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F与Q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金融创新与转型发展的相关关系是显著的。另一方面,根据前文对资源型区域的判定,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资源型区域与非资源型区域两组,其中资源型区域组包括典型的资源型区域山西、内蒙古、新疆、陕西、黑龙江、山东、河南,以及资源型特征较明显的四川、河北、安徽、甘肃、贵州,共计12个地区,剩余地区属于非资源型区域组。同样使用Pearson方法分别对两个组的F和Q指标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见表8、表9。结果显示,资源型区域金融创新能力与经济转型相关关系不显著,而非资源型区域金融创新能力与经济转型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结论第一,资源型区域的金融创新能力总体上低于非资源型区域。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与金融发展基础条件较差,具体体现在金融业固定资产投入水平低,金融从业人员数量少,资本市场规模较小。主要表现是金融创新供不应求,收入转化为资本的能力较差。第二,资源型区域与非资源型区域相比,金融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不足。一方面是由于金融创新能力较差导致,另一方面是由于资源型产业的挤出效应。有限的金融创新原本可以盘活金融市场,更多地实现金融自由化,借助于政策性引导可以使金融资源流向政策倾斜部门,但资源型产业的粗放式发展导致金融创新成果大多被资源型产业享用,而非资源型产业无法获得金融创新带来的收益。第三,资源型区域由于金融创新能力差,无法集聚足够的转型发展所需的资本,加上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有限、民间金融规模不足的限制,导致资源型区域尤其是欠发达的资源型区域陷入经济发展水平低—金融创新能力差—资本形成不足—转型乏力—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低下的恶性循环。

四、资源型区域金融创新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资源型区域金融创新能力1.加大对资源型区域金融业发展基础条件的投入。资源型区域金融创新能力弱的主要原因是金融业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因此应加大对金融产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各类金融机构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实现金融服务信息化、网络化,提高金融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各金融机构的能动性,以金融机构逐利性特点主导下的行业竞争带动金融创新。同时要构建多层级的资本市场,弥补间接融资能力。2.培养高素质金融业专门人才,以金融科技发展带动区域金融创新。金融从业人员是金融创新的微观主体,各类金融机构要从观念上改变金融从业人员就是专门拓展市场的营销人员的落后观点,通过各类职业化、专业化培训,使金融从业人员真正成为金融专业人才。同时要调整金融从业人员薪酬机制,体现向高素质金融人才倾斜的基本思想。3.适当降低金融业准入门槛,尤其是在民间资本活跃的区域,通过设立各类新型金融机构,在大量吸收民间资本使之转化为金融资源的同时,实现金融领域的市场化。对新型金融机构,尤其是民间金融机构,要配套适度的优惠政策,扶持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

(二)引导金融创新成果支持转型发展资源型区域的金融创新成果大多由于资源型产业的挤出效应而被资源型产业独享,因此要通过政策性引导使区域金融创新向非资源型产业或与能源产品开发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具体措施有,引导金融机构转变金融服务模式,由之前的面向大企业、大项目、大投资的服务模式转向分散化、小规模、多元化的服务模式,避免金融创新成果被国有或者大型企业独享;要求金融机构改变在面向重点扶持的非资源型产业时,提高金融业务效率,或设立专门的金融服务渠道。在合法的条件下,鼓励并扶持面向非资源型产业的创新性民间金融活动,民间金融相对于官方金融普遍具有创新性,通过构建专门的民间金融咨询服务平台,为民间金融活动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同时保障民间金融活动的安全。

(三)通过金融监管避免金融创新风险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矛盾始终伴随着金融市场化与金融服务转型,在鼓励通过金融创新推动经济转型的同时,要注重金融创新风险监控,尤其是针对非官方的金融活动,在要求金融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和监管水平的同时,也要实现金融创新主体的自律。如果能建立地方性金融法规,将会对区域金融创新活动产生效果更好的约束和引导作用。

作者:李赟鹏武毓涵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院晋中学院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资源型区域金融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